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展开2023年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小升初数学试卷
一、填空。
1.(1)2022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奥会,成为了全球首座“双奥之城”。如图,算盘上的数表示我国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这个数写作: ,它是由 个亿和 个万组成的。
(2)在如图的直线上描“●”标出这个数的大概位置。
2.(1)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因纤维较长而得名,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李叔叔买了6吨长绒棉,平均分成9次运走,每次走总量的,是吨。
(2)= ÷6=0.7:2= %= (小数)
(3)小明47秒写了32个字,他平均每秒写个字;写1个字平均用秒。
3.小李去买一辆车,分期付款购买要加价6%,如果一次性付款可打九五折。他算了算,发现分期付款比一次性付款要多付19800元。这辆车原价是 元。
4.如图是反映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外出乘车、步行、骑车人数的条形统计图(不完整)和扇形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六年级外出 的学生最多。
(2)六年级外出骑车的人数比乘车的少 %。
(3)六年级外出步行的学生有 人。
5.(1)如果x:a=b:0.65,且a、b两数互为倒数,刚x= 。
(2)先判断x和y是成什么比例的两个量,再把表格填完整。
x
1.2
1.8
y
0.75
4.8
(3)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城相距4.5厘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向出发,1.5小时后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7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 千米。
6.(1)如果点B表示的数是,那么点D表示的数是 ;(2)如果点C表示的数是15,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 。
7.已知一个自然数可以分解为三个质因数相乘,且这三个质因数的平方和是150,那么这个自然数是 。
8.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容器里盛着水,从里面量边长是13厘米,水的高度是6厘米.把一个15厘米高的铁质实心圆锥直立在容器里,水的高度上升到10厘米.则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9.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2%,说明只剩下不到15人没有入园了。
10.一艘潜水艇所在的高度是﹣150米,一条鲨鱼在潜水艇的上方20米处,则鲨鱼所在的高度是﹣170米。
1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正方体的体积和棱长也成正比例。
12.“一根彩带,用了全长的,还剩米。”根据目前的条件,可以确定用了的彩带比剩下的长。
13.小明画了一些三角形,这些三角形中一共有1个直角、2个钝角和12个锐角,那么,他一共画了1个直角三角形、2个钝角三角形和2个锐角三角形。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一架飞机从某机场向南偏西30°方向飞行了150千米,原路返回时飞机要向( )
A.南偏西30°方向飞行150千米
B.南偏东60°方向飞行150千米
C.西偏南60°方向飞行150千米
D.北偏东30°方向飞行150千米
15.小红在一次期末考试中,语文和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a分,这两科的平均分比英语高9分,小红这三科的平均分是( )分。
A.a﹣2 B.a﹣3 C.a﹣4 D.a﹣6
16.如图是由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将正方体①移走后,从( )看到的形状不变。
A.正面 B.上面 C.右面 D.上面和右面
17.计算11335×55779、四个同学给出了四个不同的答案,只有一个正确,一个同学利用学过的一些数的倍数的特征很快找到了它,它是( )
A.632254965 B.632244965 C.632234965 D.632213965
18.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圆锥底面周长的,画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比是( )
A.5:3 B.9:10 C.10:3 D.3:10
四、计算。
19.直接写出得数。
10﹣7.6=
8.32÷4=
2.4×5=
5÷2.5=
0.39×100=
0.1+0.09=
1÷=
﹣=
=
×+×=
20.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4.4﹣4.63÷1.6﹣2.37
2.5×12.5×50×0.8
÷[×(﹣)]
65×+65×
21.求未知数x。
x+25%x=4
0.3x﹣4.4=1
2:x=:4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操作。
22.(1)画一画。
①画出三角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放大后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比是 。
②画出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找一找。
①在如图的方格图内选一个点D,使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则点D可以选在 。
②如果点D在数对(9,3)的位置,则四边形ABCD是 形;如果要在上面的方格图内选一个点D,使四边形ABCD成为等腰梯形,则点D应选在 。
六、解决问题
23.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排成一排,从左往右数,如果甲不排在第一个位置上,乙不排在第二个位置上,丙不排在第三个位置上,丁不排在第四个位置上,那么不同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24.阅读与推理
如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小明在推出“∠1=∠3”时,过程如下。请你写出他每一步推现的依据。
∠1+∠2=180°,∠2+∠3=180°……依据: ;
∠1+∠2﹣∠2=180°﹣∠2,也就是∠1=180°﹣∠2
∠2+∠3﹣∠2=180°﹣∠2,也就是∠3=180°﹣∠2……
依据: ;
因为180°﹣∠2=180°﹣∠2,所以∠1=∠3。
25.如图,把三角形ABC的边BC延长到点D,那么,∠3和∠4拼成的角是什么角?你能推出∠1+∠2=∠4吗?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26.如图,利用这张长方形铁皮中的阴影部分,刚好组成一个圆柱形油桶,这个油桶的容积是多少升?(π取近似值3.14)
27.小明读一本书,已读和未读的页数比是1:5。如果再读45页,则已读和未读的页数比是3: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8.社区居民在广场上看一场消夏晚会,一部分站着,另一部分坐着。如果站着的人中有25%坐下,而坐着的人中有25%站起来,那么站着的人就占广场上总人数的60%,原来站着的人占广场上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023年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小升初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
1.【分析】(1)亿以内数的写法,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它是由3个亿和4600个万组成。
(2)346000000位于3亿和4亿之间,从0~1亿平均分成2个格,每格表示5000万,346000000这个数差一点,不到350000000,所以“●”应标在3亿5千万左边。
【解答】解:(1)这个数写作:346000000
346000000是由3个亿和4600个万组成。
(2)
故答案为:346000000,3,4600。
【点评】此题考查了从算盘上读数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要求学生掌握。
2.【分析】(1)把6吨长绒棉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9份,每份是,每份重吨。
(2)先由比转化成分数,再由分数转化成除法算式,再由分数转化成小数,最后由小数转化成百分数。
(3)求每秒写的字数用字数除以时间,求1个字所用的时间用时间除以字数。
【解答】解:(1)1÷9=
6÷9=(吨)
答每次运定总数的,是吨。
(2)0.7:2
=×
=
=
=0.35=35%
0.35×6=2.1
则=2.1÷6=0.7:2=35%=0.35。
(3)32÷47=(个)
47÷32=(秒)
答:他平均每秒写个字,写1个字平均用秒。
故答案为:(1),。(2)40,2.1,35,0.35。(3),。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小数、分数、除法算式和比以及百分数之间的转化等知识。
3.【分析】原价当作单位“1”,分期付款购买要加价6%,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即是原价的1+6%,一次性付款可打九五折,即按原价的95%出售,则发现分期付款比一次性付款要多付原价的1+6%﹣95%,又,发现分期付款比一次性付款要多付19800元,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原价是19800÷(1+6%﹣95%)元。
【解答】解:19800÷(1+6%﹣95%)
=19800÷11%
=180000(元)
答:这辆车原价是180000元。
故答案为:180000。
【点评】首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已知数量占单位“1”的分率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4.【分析】(1)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乘车人数所占的百分率,可知六年级外出乘车的学生最多。
(2)根据百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车的40人减去骑车的24人,然后除以乘车的40人,解答即可。
(3)根据百分数乘法的意义,用这个班总人数乘步行人数所占的百分率,解答即可。
【解答】解:(1)六年级外出乘车的学生最多。
(2)(40﹣24)÷40
=16÷40
=40%
答:六年级外出骑车的人数比乘车的少40%。
(3)40÷50%×20%
=80×20%
=16(人)
答:六年级外出步行的学生有16人。
故答案为:乘车;40;16。
【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从条形、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5.【分析】(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倒数的意义直接计算;
(2)先根据表内两组x与y的值,分别求出x与y的比值,即可确定x和y是成什么比例;然后计算后填表;
(3)先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用4.5除以,求出甲、乙两城的实际距离,再将单位换算成千米;然后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用甲、乙两城的实际距离除以1.5,求出两辆汽车的速度和;最后用两辆汽车的速度和减去70,即可求出慢车的速度。
【解答】解:(1)1÷0.65=
(2)1.8÷0.75=2.4,÷=2.4,所以x和y成正比例;
1.2÷2.4=0.5,2.4×4.8=11.52
x
1.2
1.8
11.52
y
0.5
0.75
4.8
(3)4.5÷=18000000(厘米)
18000000厘米=180千米
180÷1.5=120(千米)
120﹣70=50(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50千米。
故答案为:;11.52,0.5;50。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成正比例的量及比例尺的应用,需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
6.【分析】(1)是把0点右边的单位长度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用表示,那么C点就在第二个单位长度表示1;
(2)是把0点右边的单位长度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表示7.5,0左边的一个单位长度就表示负数﹣7.5,据此解答。
【解答】解:(1)如果点B表示的数是,那么点D表示的数是1;
(2)如果点C表示的数是15,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7.5。
故答案为:1;﹣7.5。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和负数的意义的表示方法。
7.【分析】首先分析一个数平方的个位数字,结合数的奇偶性,从而推出其中一个质数只能是2,那么求另外两个数就好解决了。
【解答】解:一个奇数的平方是奇数,偶数的平方是偶数,而三个数的平方和是150,所以这三个数是“两奇一偶”或“三偶”,而偶质数只有2,显然三偶不可能,那么只可能是“两奇一偶”,其中的“一偶”就是2。另两个质因数的平方和就是:150﹣22=146。
则52+112=146
所以这三个数分别是2、5、11。
所以这个自然数就是:2×5×11=110。
故答案为:110。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由这三个质数的平方和是偶数,得出其中一个质数是2,再根据质数的特征进行推算即可解答。
8.【分析】由题意可知:露出水面部分的小圆锥的高为5厘米,则其高是大圆锥的,半径也是大圆锥的,所以体积是大圆锥的=,则大圆锥的体积为:13×13×(10﹣6)÷(1﹣),计算即可得出大圆锥的体积.
【解答】解:水上部分是一个小圆锥,高是大圆锥的,半径也是大圆锥的,所以体积是大圆锥的=,
则大圆锥的体积为:
13×13×(10﹣6)÷(1﹣)
=169×4÷
=676×
=702(立方厘米)
答:圆锥的体积是702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702.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浸入水中的部分占圆锥体积的几分之几,从而问题得解.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9.【分析】毛入园率达到85.2%,只能说明入园孩子数占应入园孩子数的85.2%,并不能说只剩下不到15人没有入园。据此判断。
【解答】解:毛入园率达到85.2%,只能说明入园孩子数占应入园孩子数的85.2%,并不能说只剩下不到15人没有入园。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需准确理解入园率的意义。
10.【分析】首先审清题意,明确“正”和“负”所表示的意义;然后用潜艇的高度加上20m然后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50+20=﹣130(米)
答:鲨鱼所在的高度是﹣130米。
所以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负数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11.【分析】正比例是指当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时,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解答】解: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这句话对。正方体的体积和棱长也成正比例。这句话错。因为它们的商无定值。
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正方体的体积和棱长也成正比例。这句话错。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要求学生掌握。
12.【分析】把一根彩带的全长看作单位“1”,用了全长的,还剩全长的,本题不知道全长的具体米数,所以剩几米也是求不出来的。
【解答】解:用了全长的,还剩1﹣=,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的大小比较,是解题关键。
13.【分析】因为有1个直角、2个钝角,所以一定有1个直角三角形、2个钝角三角形,1个直角三角形、2个钝角三角形,一共含有6个锐角三角形,用12﹣6可知还剩下6个锐角。一个锐角三角形有3个锐角,用6÷3=2(个)锐角三角形,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小明画了一些三角形,这些三角形中一共有1个直角、2个钝角和12个锐角,那么,他一共画了1个直角三角形、2个钝角三角形和2个锐角三角形。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分类。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分析】一架飞机从某机场向南偏西30°方向飞行了150千米,原路返回时飞机飞行的距离不变,与来时的方向完全相反,把偏的角度不变。
【解答】解:如图:
一架飞机从某机场向南偏西30°方向飞行了150千米,原路返回时飞机要向北偏东30°方向飞行150千米。
故选:D。
【点评】方向是相对的,以点A的位置为观测点看点B与以点B的位置为观测点点A,方向完全相反,所偏的度数及距离不变。当然也可说成“向东偏北60°方向飞行150千米。”
15.【分析】先表示出英语成绩,再加上语文和数学两科的总成绩,再除以3即可。
【解答】解:(2a+a﹣9)÷3
=(3a﹣9)÷3
=a﹣3
答:小红这三科的平均分是(a﹣3)分。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分析】根据所给几何体,从正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去掉①,从正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据此解答。
【解答】解:图示所给由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将正方体①移走后,从右面看到的形状不变。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7.【分析】等式左边55779是3的倍数,那么11335×55779的积也应该是3的倍数;据此选择即可。
【解答】解:632254965是3的倍数,
632244965不是3的倍数,
632234965不是3的倍数,
632213965不是3的倍数,
所以只有632254965是正确的。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通过发现55779是3的倍数,根据能被3整除的特征判断。
18.【分析】要求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先要分别求出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根据“圆锥的体积=Sh”,求出圆锥的体积;然后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求出圆柱的体积,从而求解。
【解答】解:假设圆柱的底面积为S,高为h,
则圆锥底面积为:S÷()2=S
圆柱的体积:V=Sh
圆锥的体积:×S×(h)=Sh
Sh÷Sh==3:10
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比是3:10。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先分别求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再求圆锥的体积和圆柱体积的比即可。
四、计算。
19.【分析】根据小数、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解答】解:
10﹣7.6=2.4
8.32÷4=2.08
2.4×5=12
5÷2.5=2
0.39×100=39
0.1+0.09=0.19
1÷=
﹣=
=
×+×=
【点评】口算时,注意运算符号和数据,然后再进一步计算。
20.【分析】(1)先算除法,再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4)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解答】解:(1)14.4﹣4.63÷1.6﹣2.37
=14.4﹣2.89375﹣2.37
=11.50625﹣2.37
=9.13625
(2)2.5×12.5×50×0.8
=(2.5×50)×(12.5×0.8)
=125×10
=1250
(3)÷[×(﹣)]
=÷[×]
=÷
=
(4)65×+65×
=65×(+)
=65×1
=65
【点评】考查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1.【分析】先化简,然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25求解;
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4.4,然后再同时除以0.3求解;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原式化成x=2×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求解。
【解答】解:x+25%x=4
1.25x=4
1.25x÷1.25=4÷1.25
x=3.2
0.3x﹣4.4=1
0.3x﹣4.4+4.4=1+4.4
0.3x=5.4
0.3x÷0.3=5.4÷0.3
x=18
2:x=:4
x=2×4
x=8
x÷=8÷
x=24
【点评】等式的性质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解方程时注意对齐等号。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操作。
22.【分析】(1)①将三角形的各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画出放大后的三角形,并确定出放大后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比;
②O点位置不变,先确定出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位置,再顺次连接;
(2)①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和特点确定出D点的位置即可;
②先根据D点的位置确定四边形ABCD的形状,再确定当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时D点的位置。
【解答】解:(1)①将三角形的各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画出放大后的三角形③,放大后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比是4:1;
②O点位置不变,先确定出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位置,再顺次连接得图④;
(2)①在如图的方格图内选一个点D,使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则点D可以选在(11,3)。
②如果点D在数对(9,3)的位置,则四边形ABCD是梯形;如果要在上面的方格图内选一个点D,使四边形ABCD成为等腰梯形,则点D应选在 (8,0)。
故答案为:4:1;(11,3);梯,(8,0)。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的旋转、用数对表示位置,属于基础知识,需熟练掌握。
六、解决问题
23.【分析】甲不排在第一个位置上,所以第一个位置上可放乙、丙、丁,有3种可能情况,如果第一个位置排乙,不论二、三、四哪个位置排甲,丙、丁也就确定了,也对应于3种可能情况.这样不同的排法共有3×3=9(种).
【解答】解:首先考虑甲不排在第一个位置上,所以第一个位置上可放乙、丙、丁,有3种可能情况,
如果第一个位置排乙,不论二、三、四哪个位置排甲,丙、丁也就确定了,也对应于3种可能情况.
这样不同的排法共有:3×3=9(种)
答:不同的排法共有9种.
【点评】解决本题先从第一个位置开始考虑,再根据乘法原理求解.
24.【分析】根据平角是180°以及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
∠1+∠2=180°,∠2+∠3=180°……依据:平角是180°;
∠1+∠2﹣∠2=180°﹣∠2,也就是∠1=180°﹣∠2
∠2+∠3﹣∠2=180°﹣∠2,也就是∠3=180°﹣∠2……
依据:等式的性质;
因为180°﹣∠2=180°﹣∠2,所以∠1=∠3。
故答案为:平角是180°,等式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角是180°、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5.【分析】(1)根据平角的含义,等于180°的角是平角,所以∠3和∠4组成平角;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所以∠1+∠2+∠3=180°,又因为∠3和∠4组成一个平角,所以∠3+∠4=180°,∠3没变,所以∠4=∠1+∠2。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3+∠4=180°
即∠3和∠4拼成的是平角。
(2)证明:因为∠1+∠2+∠3=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4=180°,(平角的特征)
∠3=∠3,
所以∠4=∠1+∠2(等量代换)。
【点评】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的特征解答。
26.【分析】由图意可知: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直径的2倍,油桶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且圆的直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长已知,从而可以分别求出油桶的底面积和高,进而求出油桶的容积。
【解答】解:设圆的直径为d厘米,
则d+πd=20.7
4.14d=20.7
d=5
油桶的容积:
3.14×(5÷2)2×(5×2)
=3.14×6.25×10
=19.625×10
=196.25(立方厘米)
196.25立方厘米=0.19625升
答:这个油桶的容积是0.19625升。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圆的直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且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体的高。
27.【分析】原来已读与未读的页数比是1:5,那么此时已读的页数就是总页数的=,后来已读和未读的页数为3:5,那么后来已读的页数是总页数的=;把总页数看成单位“1”,并设为x页,那么后来读的页数比原来多占总页数的(﹣),也就是(﹣)x页,这与45页相等,由此列出方程求解。
【解答】解:=
=
设总页数是x页,由题意得:
(﹣)x=45
x=45
x=45÷
x=216
答:这本书一共有216页。
【点评】先把比变成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几分之几,再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28.【分析】设原来站着的人数是x人,原来坐着的人数是y人,那么总人数就是(x+y)人;如果站着的人有25%坐下,那么此时站着的人数就是75%x人,坐着的人中有25%站起来,站着的人数又增加了25%y人,此时站着的人数一共是(75%x+25%y)人,这与总人数的60%相等,即75%x+25%y=60%(x+y),化简这个方程,得出x与y的比,再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方法求解。
【解答】解:设原来站着的人数是x人,原来坐着的人数是y人,那么总人数就是(x+y)人。
(1﹣25%)x+25%y=60%(x+y)
75%x+25%y=60%(x+y)
75x+25y=60x+60y
15x=35y
3x=7y
则:x:y=7:3
7÷(7+3)
=7÷10
=70%
答:原来站着的人占广场上人数的70%。
【点评】解决本题先设出数据,表示出站着的人数和坐着的人数,再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原来站着和坐着的人数比,然后再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方法求解
85,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85,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共2页。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共2页。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