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一中高三5月第四次适应性训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一中高三5月第四次适应性训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检测方法涉及到核酸、抗体、抗原三种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均属于支原体自身组成物质
B.三种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同
C.抗体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D.支原体核酸能指导抗体合成
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岸边)”(节选自《诗经·蒹葭》)。诗句中的“蒹葭”今名芦苇,诗句中描写的大自然面貌属于湿地生物群落。下列属于划分群落依据的是( )
A.种群密度 B.物种组成 C.群落演替 D.年龄结构
3.人类接触到聚氯乙烯(PVC)粉尘会造成CMR慢性毒性,其中C表示致癌性、M表示致基因突变或胚胎致畸性、R表示生殖毒性(指对生殖细胞形成、受孕等生殖机能及婴儿出生前后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后其生命活动不受基因控制
B.胚胎畸形使机体不能分化出各种组织
C.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都将传递给后代
D.性激素反馈调节失常可能导致生殖毒性
4.洗冷水澡或冬泳(水温低于15℃)可使人体机体血管收缩,应激性增强,心情愉快且免疫力提高。研究表明有许多化学物质(调节因子)参与了该过程的调节,下列关于调节因子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一定会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B.均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C.微量但作用效果显著 D.均是单体构成的多聚体
5.为探究α-淀粉酶的失活温度,兴趣小组开展了下列探究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1
1'
2
2'
3
3'
4
4'
5
5'
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mL
2mL
α-淀粉酶
2mL
2mL
2mL
2mL
2mL
保温温度
80℃
85℃
90℃
95℃
100℃
保温时间
15min
15min
15min
15min
15min
反应时间
将每种温度下的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均匀,再次在所设定的温度下保温15min
碘液
往每组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
现象
不变蓝
深蓝
深蓝
深蓝
深蓝
A.实验结果的检测试剂不能替换成斐林试剂溶液
B.每支试管内的反应溶液需要设置相同的pH值
C.实验表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D.加热至85℃为酶的作用提供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
6.当植物物种入侵新的生态系统时,外来物种凋落物可能会改变凋落物分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分解者在分解凋落物时,细胞内会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核糖体进行蛋白酶的合成
B.[H]在线粒体内膜上结合O2生成水
C.溶酶体内的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
D.液泡充分吸收水分后可使细胞坚挺
7.某中学教师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有氧呼吸组”的实验装置设置时,尝试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改进(阀门A适时打开,阀门B、C均打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先关闭A阀使1号注射器充分反应后再开始实验
B.实验开始时,2号和3号注射器的推进器均不移动
C.4号注射器内的溶液将会迅速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D.2号注射器内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会消耗水产生CO2
8.如图为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机制,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是目前最新的治疗方式之一。治疗时,将粉尘螨(变应原的一种)制成滴剂,然后通过依次增加浓度的方式舌下含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应原初次接触AR特异性个体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B.变应原再次刺激机体,肥大细胞会迅速增殖引起二次免疫
C.SLIT治疗通过多次含服变应原可能使肥大细胞的活性介质耗尽
D.活性介质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9.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轴突相比,树突的数量多,长度短
B.刺激甲处会逆转该神经元内外的Na+浓度差
C.乙处神经递质会被胞吞进PV神经元中
D.5-HT起作用后靶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
10.科研人员以玉米耐深播自交系N192和深播敏感自交系178(分别简称N192、178)为试验材料,在3cm和15cm深播条件下,施加2.0mgL的外源生长素(IAA)进行处理,研究外源IAA对不同耐深播玉米自交系中胚轴生长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K中胚轴细胞生长不会受到IAA影响
B.胚轴细胞长度随外源IAA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C.深播15cm时,外源IAA能更显著促进N192中胚轴细胞的生长
D.不同深播下,外源IAA对178的作用效果均小于N192
11.人类的基因包含外显子和内含子,外显子是基因中在mRNA剪切后保留的片段,内含子为基因中在mRNA剪切时切除的部分。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致病机理如图所示。正常人的SMN1基因可表达全长度的SMN1蛋白,其表达量足以维持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而SMA患者中SMN1基因的第7外显子突变,导致机体只能产生10%的全长度SMN2蛋白,但数量太少无法让运动神经元存活,从而导致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在过程①中可破坏氢键,也可催化化学键形成
B.SMN基因上碱基对的数量是其mRNA碱基数量的三倍
C.过程②在进行时,每种tRNA可携带一种或多种氨基酸
D.对SMN2基因突变处外显子进行诱变处理可治疗SMA
12.某生物(2N=8)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基因情况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变异的前提下,下列关于该动物的原始生殖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和2个A基因
B.当细胞中有2个a基因和2个B基因时,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C.当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时,同时会含有2个A基因和2个B基因
D.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X染色体和a基因的数量不同
13.如图为某城市湖泊生态系统中主要食物链的部分能量流动的过程图(图中P是浮游植物,II~V是消费者,数字单位是t/k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P中某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时,其种群密度可能在减小
B.IV同化的能量极少,原因是其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太多
C.V中不同物种在湖泊中不同的水层分布与食物的分布有关
D.图中后一个营养级的存在不利于增加前一个营养级的物种多样性
14.为探究不同糖源(蜂蜜、黄冰糖)对蓝莓酒发酵产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研发出如下的蓝莓酒发酵工艺,其中“主发酵”时酵母菌会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会生成,“后发酵”是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蓝莓酒会成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菌种甲在产生CO2的同时会产生酒精
B.切片后需对发酵液进行消毒然后再分组
C.倒罐均需保留空间以促进菌种有氧呼吸
D.主发酵要控制无氧,后发酵要控制有氧
15.某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研究团队采用基因工程将一个能使受精卵卵壳呈现黑色且蚕丝柔软的基因导入一批雌蚕中,若考虑变异只发生在细胞核且子代只有不同颜色卵壳个体杂交的前提下,让这些雌蚕与群体中的雄蚕杂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基因仅导入在常染色体上,子代的基因型才与亲本一致
B.若F2的表型比例为1:1:1:1,则导入的基因可能位于Z染色体上
C.若F3中产黑色卵个体占3/4,则导入的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
D.当导入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时,F3中黑卵雌蚕的比例是1/4
16.如图是科研人员构建的类精子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以及利用该种细胞获得半克隆小鼠的过程(图中序号表示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使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B.过程②需在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和血清
C.过程③获得的干细胞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D.半克隆小鼠为雌性且与受体遗传特性不同
17.Kp-10是Kp神经元1与Kp神经元2产生的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如左下图。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20日龄的鹌鹑进行连续20日的Kp-10处理,然后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下图所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Kp-10可以使鹌鹑产蛋的起始日龄提前
B.饲料中添加Kp-10更能提高鹌鹑的产蛋率
C.GnRH神经元位于下丘脑中,器官A为垂体
D.鹌鹑通过途径②提高排卵期的雌激素水平
18.科学家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的能量流动进行了一年的定量分析,能量流动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年中生产者的凋落物有一部分可能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B.一年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大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C.图中12.6J/(cm2·a)的能量都是属于第三营养级的能量
D.因多数能量未利用所以无法体现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19.甲瓦龙酸代谢在植物激素生物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中间产物——异戊烯焦磷酸(IPP)通过一系列反应会转变成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下图是某植物体内赤霉素(GA)、脱落酸(ABA)的合成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IPP会在不同条件下转变成不同的植物激素
B.夏季促进赤霉素的产生可能促进该植物的生长
C.该植物叶片变黄时,脱落酸的含量可能增加
D.细胞分裂素最有可能也是由胡萝卜素转化而来
20.为研究鸡(ZW型性别决定)的性反转是否与D基因相关,研究人员分别检测了公鸡胚、母鸡胚和实验组(添加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的母鸡胚)孵化过程中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此过程中实验组最终发育成了公鸡,部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基因在公鸡胚中的高表达与雄性性别决定相关
B.实验组最终发育成的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C.实验结果可以说明D基因的遗传遵循伴性遗传规律
D.实验表明鸡的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外还受激素影响
二、综合题
21.底栖动物群落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类群,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多种作用,如加速碎屑分解、促进水体自净等;同时,底栖动物还是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天然优质饵料。回答下列问题:
(1)贝类动物河羞是湖泊底栖动物的常见种群,可选择__________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影响该调查结果的因素有__________(答两点)。
(2)如图是某淡水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湖泊中的水草、鱼虾、底栖动物等占据不同的空间,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其中虾类和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人们为了多养河蟹而去除该湖泊中的所有鱼虾,若底栖动物同化了AkJ的能量,河蟹摄入的有机物含能量BkJ,储存的能量为CkJ,河蟹粪便中的能量为DkJ,则底栖动物与河蟹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3)湖泊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研究发现,某湖泊中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同化量的值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由于湖泊普遍存在水体流动性差﹑水环境容量小、富营养化加剧等问题,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退化。若想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答两点)。
22.胰岛素是目前已知的唯一降血糖激素,葡萄糖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与介导有关,具体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若基因表达量不足,则可能会导致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机体血糖浓度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血糖浓度。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细胞中的的值会________,原因是细胞外的高浓度葡萄糖通过________(填运输方式)进入细胞,进而________________。
(3)膜去极化是指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由图可知,当作用于敏感钾通道时会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外流,进而发生膜去极化,使内流。
(4)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
23. 鸽子的眼色为褐色,育种工作者选育出了两个纯种红眼品系甲和乙。已知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用甲、乙品系的鸽子进行如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
(1)杂交一和杂交二互为______________。
(2)由杂交结果可以判断鸽子的眼色遗传为______遗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眼色的表现型与虹膜中色素的产生和分布有关,A基因控制色素的分布,其突变基因a导致色素不能分布到虹膜中,而使虹膜表现出其内血管的红色;性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色素的产生,其突变基因b导致色素无法产生。由上述杂交实验可以推断出控制色素分布的基因在______染色体上。杂交一F2中红眼雌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4)用测交实验证明上述推断
F1代
预期结果
A.褐眼雄性
B.红眼雌性
C.褐眼雌性
①红眼雄性∶红眼雌性=1∶1
②褐眼雄性∶红眼雄性∶红眼雌性=1∶3∶4
③褐眼雄性∶红眼雄性∶红眼雌性=1∶1∶2
④褐眼雄性∶红眼雄性∶褐眼雌性∶红眼雌性=1∶3∶1∶3
表中应选择的F1代和对应的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___。
24.研究表明来源于大肠杆菌的苏氨酸输出蛋白(由rhtA基因编码)能够识别5-氨基乙酰丙酸,并将其输出至细胞外。为探究苏氨酸输出蛋白对5-氨基丙酸合成的影响,研究人员从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rhtA基因,并构建出相应的重组质粒,获得转rhtA基因的工程菌,其基本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引物A、B的序列分别是:5'AGGAAACAGACCATGGAATTCATGCCTGGTTCATTACGTAAAATG3'、5'GCCAAGCTTGCATGCCTGCAGTTAATTAATGTCTAATTCTTTTATTTTGCTC3'。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获取大量rhtA基因要经PCR技术扩增,若要扩增出N个rhtA基因,需要引物A、B各___________个,对引物A的设计要求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通过过程①得到重组质粒,需选用的两种限制酶是__________,两者起作用部位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
(2)过程②⑤在操作时,一般需用钙离子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____________的生理状态。过程③将大肠杆菌体内的质粒提取出来进行验证时,以EeoRI切割pEC-XK99E质粒为对照,分别对重组质粒用EcoRⅠ单酶切、以(1)选用的双酶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然后用电泳技术进行验证,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若2是对照,则3、4分别是单酶切、双酶切的结果,做出此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
(3)将正确的质粒导入A19后,后续的步骤是___________。本技术选用微生物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而不选用动物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1.C
【分析】1、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2、抗体是指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3、抗原是指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详解】A、核酸和抗原是支原体自身物质,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物质,A错误;
B、支原体核酸是DNA和RNA,含有的元素是C、H、O、N、P;抗体是蛋白质,含有的元素主要是C、H、O、N;抗原是蛋白质等物质,若为蛋白质,则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若为其他则未知,B错误;
C、抗体是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可以与抗体反应呈紫色,C正确;
D、人类支原体抗体的合成是在支原体抗原的刺激下,经过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后,浆细胞内的抗体基因经转录、翻译后形成的,这与支原体核酸无关,D错误。
故选C。
2.B
【分析】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详解】A、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用于区别群落,A错误;
B、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诗句中描写了水边生长的芦苇,除此之外水里还有其他的水生生物,陆地上还会有其他生物,这些物种组成符合湿地群落的特征,B正确;
C、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也不能用于区分不同群落,C错误;
D、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结构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不能用于区分不同的群落,D错误。
故选B。
3.D
【分析】细胞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详解】A、细胞癌变受基因控制,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引起的,细胞癌变后,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也是受基因控制的,A错误;
B、细胞分化经历整个生命历程,故正常胚胎和脑畸形胚胎都会发生细胞的分化,所以胚胎畸形,体内的细胞也可以分化成各种组织,B错误;
C、基因突变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能遗传,但植物体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C错误;
D、PVC引起的生殖毒性,可能导致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异常,从而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或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
故选D。
4.D
【分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详解】洗冷水澡或冬泳可引起机体血管收缩,应激性增强,并提高免疫力,参与这些反应的化学物质(调节因子)分别是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这三种物质起作用的共同点是: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但作用效果显著。多糖、蛋白质、核酸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而多糖、蛋白质、核酸均是单体的多聚体,参与上述调节过程的物质有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神经递质主要是乙酰胆碱、氨基酸类(如谷氨酸)、多巴胺等,激素主要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细胞因子主要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这些物质有的是蛋白质或多肽,有的是氨基酸,有的是其他成分,不一定是单体构成的多聚体。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5.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α-淀粉酶的失活温度,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设置温度的不同,实验的因变量可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或淀粉分解后还原糖的产生量,其它均为无关变量,实验中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A、实验结果发现,在80℃下,加碘液后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已经被α-淀粉酶分解成还原糖,在高于80℃的温度下,加碘液后溶液都为深蓝色,说明淀粉很可能均没有被分解,即α-淀粉酶很可能已经失活,因而溶液中没有产生还原糖,若将检测试剂碘液替换成斐林试剂,则80℃下的溶液呈现砖红色,其他温度下均不出现砖红色,因而可将碘液替换成斐林试剂进行检测,A错误;
B、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反应溶液的pH值为无关变量,因而反应溶液的pH值必须设置为相同且适宜的pH值,B正确;
C、实验结果表明让α-淀粉酶失活的温度为85℃,不能证明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C错误;
D、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的进行,不能为生物反应提供活化能,D错误。
故选B。
6.A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本质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具有核糖体及其他复杂的细胞器。
【详解】A、分解者可能是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分解者在分解凋落物时,需要产生酶(如纤维素酶、蛋白酶等),故细胞内核糖体进行蛋白酶的合成会发生,A符合题意;
B、分解者可能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溶酶体、液泡,这些细胞器参与的生命活动不会发生,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
阶段
场所
原料
产物
能量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
丙酮酸、[H]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水
CO2、[H]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H]、O2
水
大量能量
2、检测CO2的产生: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3、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在1号注射器中,Fe3+会催化H2O2分解产生氧气,若先关闭A阀可使注射器中氧气含量升高,有利于实验的进行,A正确;
B、实验开始时,2号注射器内酵母菌会发生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等于放出的CO2,因而注射器的压强不变,其推进器不发生移动;没有CO2进入3号注射器,则3号注射器的推进器也不移动,B正确;
C、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会与4号注射器内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反应,其颜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C错误;
D、线粒体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时,会消耗水产生CO2,D正确。
故选C。
8.C
【分析】体液免疫中的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详解】A、变应原初次接触AR特异性个体时,会引起该个体通过特异性免疫产生IgE抗体,即会引起免疫反应,A错误;
B、由图可知,同种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吸附有IgE抗体的肥大细胞会释放活性介质,从而引起辅助性T细胞所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而不是引起二次免疫反应,B错误;
C、SLIT治疗是将粉尘螨(变应原的一种)制成滴剂,然后通过依次增加浓度的方式舌下含服,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用变应原刺激,可能使肥大细胞的活性介质耗尽,C正确;
D、活性介质被释放后出现在体液中,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C。
9.A
【分析】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主要原因是静息时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是Na+内流,使兴奋部位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的外侧。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详解】A、一般情况下,树突是多而短,轴突是长而少,A正确;
B、刺激甲处,细胞外的Na+会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内流后细胞外的Na+浓度仍然大于细胞内,B错误;
C、乙处是突触间隙,5-HT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到达乙处,在其中扩散至PV神经元,作用于该神经元细胞膜外的特异性受体,引起PV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在此过程神经递质只是给PV神经元传递信息,不会被胞吞进入细胞内,C错误;
D、5-HT是一种起着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起作用时阴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使突触后膜受到抑制,不能使Na+通道开放,D错误。
故选A。
10.C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详解】A、CK中胚轴细胞生长受到自己产生的IAA影响,A错误;
B、由图可知,胚轴细胞长度不仅与外源IAA浓度有关,IAA浓度达到一定时,会起到抑制作用,且胚轴细胞长度与深播也有关,B错误;
C、由图可知,深播15cm+外源IAA时,其胚轴长度最大,故深播15cm时,外源IAA能更显著促进N192中胚轴细胞的生长,C正确;
D、由图可知,深播3cm情况下,外源IAA对178和 N192的作用差别不大,D错误。
故选C。
11.A
【分析】1、转录:RNA是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 ,这一过程叫作转录。
2、基因表达中的相关数量关系DNA碱基数∶mRNA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3、密码子、tRNA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①密码子有64种,其中AUG既可以编码甲硫氨酸,又是起始密码子;GUG在原核生物中,可以作为起始密码子,此时它编码甲硫氨酸;在其他情况下,它编码缬氨酸;UGA在正常情况下是终止密码子,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编码硒代半胱氨酸。②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③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密码子的简并性),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
【详解】A、过程①是转录,该过程中RNA聚合酶会破坏基因的氢键而使DNA解开单链,然后会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将单个的核糖核苷酸连接成mRNA链,此过程会形成磷酸二酯键,A正确;
B、由图可知,形成mRNA是将基因的外显子转录出的RNA片段连接起来的,在此过程会剪切掉内含子,基因外显子上1个碱基对对应mRNA上1个碱基,因而SMN基因上碱基对的数量比mRNA上碱基数量的一倍要多一些,无法确定其具体的倍数,B错误;
C、程②是翻译,在该过程中,tRNA会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而每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C错误;
D、SMN2基因突变处外显子进行诱变处理会导致基因发生突变,而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一定能将突变部位错误的碱基修改成正确的碱基,因而也不一定能获得正常数量的全长度的SMN2蛋白,所以不一定能达到治疗SMA的病情,D错误。
故选A。
12.B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和2个A基因,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含0或2个A基因,A错误;
B、当细胞中有2个a基因和2个B基因时,细胞可能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能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因而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
C、当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时,细胞可能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若为前者,细胞中含有2个A基因和2个B基因;若为后者,细胞中的A、B基因情况有4种:①2个A基因、2个B基因;②2个A基因,0个B基因;③0个A基因,2个B基因;④0个A基因、0个B基因,C错误;
D、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和2个a基因,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和a基因的数量有4种情况:①0条X染色体,0个a基因;②2条X染色体,0个a基因;③0条X染色体,2个a基因;④2条X染色体,2个a基因,D错误。
故选B。
13.C
【分析】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是指在食物链中,能量只能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而不能倒过来流动;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营养级。
【详解】A、当P中某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时,只要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其种群密度可能在增大,A错误;
B、依据“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的关系可知,在摄入量不变的情况下,粪便量越大,Ⅳ同化的能量就会越少,而“同化量=呼吸量+储存量”,所以同化量极少与呼吸消耗量无关,B错误;
C、V是消费者,属于动物,Ⅴ中不同物种在湖泊中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与食物的分布和栖息条件有关,C正确;
D、后一个营养级是前一个营养级的捕食者,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14.B
【分析】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能以多种糖类作为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因此在一些含糖量较高的水果、蔬菜表面经常可以发现酵母菌的存在。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可用于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等。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 ℃。
【详解】A、发酵产生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呼吸产生CO2,但不产生酒精,A错误;
B、切片后对发酵液进行消毒,防止杂菌污染,再进行分组,B正确;
C、压榨倒罐用于主发酵需保留空间以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二次倒罐时菌种是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主发酵先有氧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无氧进行酒精发酵,后发酵要控制无氧,D错误。
故选B。
15.B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该基因插入到细胞核中,故该基因插入的位置可能发生的情况是:①常染色体上、②Z染色体上、③W染色体上。设该基因为A,则上述情况对应的雌蚕基因型分别是①A0、②ZAW、③ZWA,雄蚕基因型则为①00、②ZZ、③ZZ。
【详解】A、该基因插入到细胞核中,①若在常染色体上,则变异雌蚕的基因型是A0,②若在Z染色体上,变异对应的雌蚕基因型是ZAW,③若在W染色体上对应的基因型是ZWA,雄蚕基因型则为①00、②ZZ、③ZZ。当雌蚕的基因型是A0时,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0:00=1:1,不同颜色卵杂交,不管哪一代的基因型均与亲本一致,当雌蚕的基因型是ZWA,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Z:ZWA=1:1,不同颜色卵个体杂交,不管哪一代的基因型也与亲本一致,A错误;
B、若导入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雌蚕的基因型是ZAW,雄蚕的基因型是ZZ,F1的基因型是ZAZ和ZW,不同颜色个体杂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AZ:ZZ:ZAW:ZW=1:1:1:1,表型比例也是1:1:1:1,B正确;
C、若导入的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则雌蚕的基因型是ZWA,雄蚕的基因型是ZZ,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Z:ZWA=1:1,不同颜色卵个体杂交,F2、F3的基因型及比例均为ZZ:ZWA=1:1,其中F3中产黑色卵的个体占1/2,C错误;
D、当导入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时,雌蚕的基因型是ZAW,雄蚕的基因型是ZZ,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AZ:ZW,不同颜色卵个体杂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Z:ZAZ:ZW:ZAW,F2不同颜色卵个体杂交的情况有两种:①ZZ×ZAW和②ZAZ×ZW,前者子代(F3)基因型及比例为ZAZ:ZW,其中黑卵雌蚕的比例是0,后者子代(F3)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Z:ZAZ:ZW:ZAW,其中黑卵雌蚕的比例是1/4,D错误。
故选B。
16.A
【分析】“人造精子”是一种可以替代精子使卵细胞“受精”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目前构建成功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其细胞核内包含的性染色体全部都是X染色体,而无包含Y染色体的细胞。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成为二倍体细胞,原因是有一部分单倍体细胞在分裂期时发生异常,跳过分裂期重新进入分裂间期,导致DNA含量加倍。
【详解】A、过程①只是去掉雌原核遗传物质(核遗传物质),受精卵中还有卵细胞细胞质的遗传物质,A错误;
B、过程②需保证培养过程无菌,因而可添加抗生素,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要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B正确;
C、孤雄单倍体胚胎细胞只含有精子的染色体,而精子只含1条性染色体,因而过程③获得的干细胞只有一条性染色体,C正确;
D、卵母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类精子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性染色体也是X,因而半克隆小鼠的性染色体是X,发育成雌性,受体只为胚胎提供营养物质,不影响胚胎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
17.C
【分析】由题干Kp-10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其由核糖体合成,其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为GnRH神经细胞,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
【详解】A、由右图分析,Kp-10并没有使鹌鹑产蛋的起始日龄提前,A错误;
B、Kp-10是一类多肽类激素,只能够注射,不能饲喂,B错误;
C、Kp-10的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为GnRH神经细胞,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C正确;
D、过程①能促进下丘脑的释放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D错误。
故选C。
18.A
【分析】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
【详解】A、一年中生产者的凋落物有一部分没有被利用,可能属于未利用的能量,A正确;
B、一年中第二营养级(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大部分未被利用,B错误;
C、图中肉食性动物可能不是最高营养级,则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还有一部分会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所以12.6J/(cm2·a)的能量不都是第三营养级的能量,C错误;
D、虽然大多数能量均未利用,但每一个营养级可利用的能量中总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总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剩下的总会流向下个营养级(除最高营养级外),故能量逐级递减,D错误。
故选A。
19.D
【分析】生长素:①细胞水平: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②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的发育。赤霉素: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③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①促进细胞分裂;②促进芽的 分化,侧枝发育和叶绿素的合成。乙烯:①促进果实成熟;②促进开花;③促进叶,花,果实脱落。脱落酸: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气孔关闭;③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④维持种子休眠。
【详解】A、据图,IPP可转变为脱落酸、赤霉素,会在不同条件下转变成不同的植物激素 ,A正确;
B、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夏季促进赤霉素的产生可能促进该植物的生长 ,B正确;
C、脱落酸促进叶片的衰老和脱落,该植物叶片变黄时,脱落酸的含量可能增加 ,C正确;
D、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分裂,细胞分裂素不可能由胡萝卜素转化而来 ,D错误。
故选D。
20.C
【分析】性染色体是指性别决定中起关键作用的染色体,人和果蝇中的XY染色体,鸟类的ZW染色体都属于性染色体。除性染色体以外的其它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详解】A、据图可知,D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公鸡胚中逐渐增加,D基因在公鸡胚中的高表达与雄性性别决定相关,A正确;
B、实验组是添加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的母鸡胚,母鸡胚的性染色体是ZW,其性染色体不变,故实验组最终发育成的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B正确;
C、图中实验结果不能证明D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不能说明D基因的遗传遵循伴性遗传规律 ,C错误;
D、三组实验中自变量是鸡胚的性染色体种类、是否添加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实验表明鸡的性别除受性染色体控制外还受激素影响 ,D正确。
故选C。
21.(1) 样方 样方的大小,样方的多少,取样方法等
(2) 垂直 捕食和种间竞争 (B-D)/A×100%
(3)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该湖泊中底栖动物大部分同化的能量被用于细胞呼吸等代谢活动 控制对湖泊的干扰程度;对湖泊的利用不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的上限;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详解】(1)贝类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贝类动物的种群密度可选择样方法,影响样方法调查结果的因素有样方的大小,样方的多少,取样方法等。
(2)湖泊中的水草,鱼虾,底栖动物等占据不同的空间,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据图分析,虾类和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河蟹的同化量可表示为(B-D),底栖动物同化量为A,故底栖动物与河蟹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B-D)/A×100%。
(3)生态系统都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功能。若某湖泊中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同化量的值较低,这说明该湖泊中底栖动物大部分同化的能量被用于细胞呼吸等代谢活动。若想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采取的措施有控制对湖泊的干扰程度;对湖泊的利用不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的上限;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等。
22.(1) 减少 高于
(2) 升高 协助扩散 在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通过糖代谢促进ATP的合成,使ATP/ADP的值升高
(3)抑制
(4)Ca2+促进含有胰岛素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葡萄糖可经GLUT2 转运进入细胞,进而在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通过糖代谢促进ATP的合成,使ATP/ADP的值升高, ATP 作用于 ATP 敏感钾通道时会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抑制K+外流,进而发生膜去极化,使 Ca2+ 内流,Ca2+可通过电压敏感钙通道进入细胞,促进含有胰岛素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详解】(1)GLUT2 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若 GLUT2 基因表达量不足,则细胞膜上GLUT2 数量减少,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降低,细胞内糖代谢速率减慢,产生的ATP减少,ATP/ADP比值下降,使ATP敏感钾通道开放,K+外流,不利于细胞膜去极化,电压敏感钙通道关闭,Ca2+内流受阻,不利于包裹胰岛素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以及与细胞膜融合,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机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血糖浓度。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可顺浓度经GLUT2 转运协助扩散进入细胞,进而在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通过糖代谢促进ATP的合成,使ATP/ADP的值升高。
(3)由图可知,当 ATP 作用于 ATP 敏感钾通道时会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发生膜去极化,使 Ca2+ 内流。
(4)由图可知,Ca2+可通过电压敏感钙通道进入细胞,促进含有胰岛素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23.(1)正反交
(2) 伴性 正反交结果不同,且杂交二中F1代雄性全为褐眼,雌性全为红眼,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
(3) 常 AaZbW,AAZbW,aaZBW和aaZbW
(4)A和④、C和③
【分析】由于图中杂交一中褐眼:红眼=9:7,说明由两对基因控制性状,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详解】(1)杂交实验一和二的父本与母本刚好相反,所以互为正反交实验。
(2)从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看出,正反交结果不同,且杂交二中F1代雄性全为褐眼,雌性全为红眼,雌雄表现型不同,说明鸽子颜色为伴性遗传。
(3)根据题干信息,A基因控制色素的分布,其突变基因a导致色素不能分布到虹膜中,而使虹膜表现出其内血管的红色;性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色素的产生,其突变基因b导致色素无法产生,所以当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褐色,其余为红色,在杂交二中,甲和乙都是红色,子代中雌性为红色,雄性为褐色,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Z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是AAZbZb和aaZBW,子一代基因型是AaZbW(雌性红色),AaZBZb(雄性褐色),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红眼雌性的基因型有AaZbW,AAZbW,aaZBW和aaZbW。
(4)杂交一中品系乙的亲本基因型是AAZbW和aaZBZB,子一代是AaZBW、AaZBZb,杂交二中亲本基因型是AAZbZb和aaZBW,子一代基因型是AaZbW(雌性红色),AaZBZb(雄性褐色),测交是和隐性纯合子(aaZbZb和aaZbW)交配,如果选择AaZbW,则子代全为红眼,不符合要求;故可以选择褐眼雄性(AaZBZb)交配,子代中AaZBZb:AaZbZb:AaZBW:AaZbW:aaZBZb:aaZbZb:aaZBW:aaZbW=1:1:1:1:1:1:1:1,则褐眼雄性∶红眼雄性∶褐眼雌性∶红眼雌性=1∶3∶1∶3。故选A和④;还可以选择褐眼雌性(AaZBW)进行测交,子代中AaZBZb:aaZBZb:AaZbW:aaZbW=1:1:1:1,褐眼雄性∶红眼雄性∶红眼雌性=1∶1∶2,故选C和③。
24.(1) N-1 不能自身成环、不能与引物B互补配对、长度要适中 EcoRⅠ和HindI 磷酸二酯键
(2) 感受态细胞 用EcoRⅠ单酶切对照和重组质粒,均使质粒成为线形,2的DNA条带略比3小,是因为3多了一段rhtA基因序列,4被双酶切后形成两个DNA片段,此两段DNA的大小相加刚好与3基本相同
(3)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基因表达的产物(或rhtA基因取自大肠杆菌,该基因在真核细胞中可能难以表达)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由图可知,获取大量rhtA基因要经PCR技术扩增,若要扩增出N个rhtA基因,需要引物A、B各N-1个,理由是经PCR扩增获得N个rhtA基因,其中只有最初的两条模板链不需要引物,则引物的数量是2N-2个,引物有A、B两种,因此各需要N-1个。引物A要与rhtA基因的相应的部位互补配对,因而其自身不能成环,也不能与引物B互补配对,为了防止出现非特异性扩增片段,其长度不能过短。通过过程①得到重组质粒,需选用的两种限制酶是EcoRI和HindI,理由是引物A含EcoRI的识别序列,引物B含HindI的识别序列,经PCR扩增后形成的rhtA基因的两端分别可被EcoRI和HindI切割,而pEC-XK99E质粒上也有相应的识别序列。限制酶起作用部位是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2)过程②⑤在操作时,需将大肠杆菌处理成感受态细胞。若2是对照,则3、4分别是单酶切、双酶切的结果,理由是用EcoRI单酶切对照和重组质粒,均使质粒成为线形,2的DNA条带略比3小,是因为3多了一段rhtA基因序列,4被双酶切后形成两个DNA片段,此两段DNA的大小相加刚好与3基本相同。
(3)将正确的质粒导入Al9后,后续的步骤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本技术选用微生物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而不选用动物细胞,理由是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基因表达的产物(或rhtA基因取自大肠杆菌,该基因在真核细胞中可能难以表达)。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初步研究表明,β-AP, 溶酶体内的pH约为5,5,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高中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高中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2页。
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