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考地理押题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考地理押题试卷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76.0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解:(1)据图可知,2003年新疆和青藏高原积雪面积明显较低,尤其是冬季,说明该年冬季气温较高,为暖冬。
(2)积雪面积最大的季节,新疆为冬季,青藏高原为春季。这主要与气温变化有关,新疆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累积量减少;而青藏高原海拔高,春季部分时段气温低于O℃,积雪累积量持续增大。
(3)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大,主要是青藏高原可积雪区域面积较大,降雪量大,气温低,不易融化,共同导致的。
(4)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的影响有利有弊。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冰川积雪融化,生态环境恶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另一方面冰川积雪融化,加剧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提高植被覆盖率。
故答案为:
(1)暖冬。
(2)新疆冬季积雪面积最大;成因:新疆纬度较高,冬季气温最低,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累积面积减少。青藏高原总体上春季积雪面积最大;成因: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春季积雪持续积累。
(3)高原地形,积雪面积大;降雪量大;海拔高,气温低。
(4)赞成。理由:全球变暖,冰川积雪融化,导致青藏高原冰雪量减少,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的调节功能下降;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极端天气事件增加,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加。
不赞成。理由: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冰川积雪面积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反射率降低,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气候变暖;气候变暖,积雪冰川融化,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同时利于农作物生长。
【解析】(1)推测2003年的气候异常事件主要根据气温、积雪面积、季节等方面分析。
(2)新疆与青藏高原最大积雪面积的季节差异主要从图上信息分析;成因主要从气温、纬度、海拔等方面分析。
(3)青藏高原比新疆积雪面积大的原因主要从气温、降雪量等方面分析。
(4)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的影响是有害而无益的,赞同主要从气候调节、生态调节、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不赞同主要从气候变暖、降水、植被覆盖、农业生产等方面分析。
本大题以新疆和青藏高原各季节及年积雪面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异常、积雪面积、全球气候变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2.【答案】解:(1)根据材料,奥伯霍夫邻近自然公园,且该自然公园为滑雪胜地,因此风景优美、配套完善,可以依托室外滑雪爱好者的食宿接待挖掘来到滑雪隧道的潜在客源。
(2)自然公园要考虑生态环境效益,且自然公园主要打造室外滑雪场,因此滑雪隧道避开自然公园,还能带动城镇另一方向的发展,促进区域发展均衡化。
(3)尤其是注意滑雪隧道工程由累积2000多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现场组装完成,属于装配式施工,能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优势,降低成本。
(4)及时修复外立面的隔热墙板,保证其隔热保温性能;控制隧道内的温度,刚好满足积雪不会消融;大门保持关闭状态。
故答案为:
(1)邻近自然公园,风景优美,环境质量好,吸引力强;靠近大型滑雪场,滑雪产业基础较好,配套完善;作为滑雪爱好者的接待点,潜在客源规模大。
(2)减轻对自然公园的干扰,保护生态;为室外滑雪场的发展预留空间;带动奥伯霍夫城镇不同方向的发展,平衡区域经济格局。
(3)占地面积小,用地成本低;地形坡度较小,工程难度低;采用预制构件组装,能降低建设成本。
(4)保证其隔热保温性能;控制隧道内的温度;大门保持关闭状态。
【解析】(1)德国在奥伯霍夫修筑滑雪隧道的有利条件需要结合地形和气候进行分析。
(2)滑雪隧道未布局在萨尔自然公园的原因需要考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3)与传统户外滑雪场相比,滑雪隧道的成本较低主要可以从占地、施工等角度分析。
(4)滑雪隧道节能降耗的核心在于保温隔热,可以从外立面、大门、内部温度调节等方面提出措施。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区域环境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解:获取解读图中信息可得出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随距水域距离增加而递减,随海拔增加,乡村旅游资源规模呈递减趋势。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注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政府政策支持;通过乡村旅游开发,增加旅游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建设特色民宿区,改善交通等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利于民俗文化传承。
故答案为:
苏南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规模随距水域距离和海拔增加呈递减趋势。影响:乡村旅游集聚开发带来生态环境改善;利于民俗文化传承;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提升地区形象。
【解析】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原因可从旅游资源的质量(本身的美学、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非凡性)、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交通通达度、与客源地(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等角度分析。乡村旅游集聚开发对当地的积极影响可从社会、经济、生态、传承民俗文化、提升地区形象方面分析。
本题以苏南乡村旅游资源为背景材料,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业发展的意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4.【答案】解:青藏高原被称为天然的生态屏障,是因为其海拔高,加之高原周围有高大山脉阻隔,外来物种难以进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外来鱼类入侵后会占据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环境,抢夺本土鱼类有限的食物资源,甚至是食用本土鱼类的卵和幼鱼,从而导致本土鱼类衰退。
故答案为:
海拔高;高原周围有高大山脉环绕。原因:与本土鱼类竞争生存空间;与本土鱼类竞争食物资源;外来鱼类可能会捕食本土鱼类的卵和幼鱼,从而造成本土鱼类数量下降。
【解析】青藏高原曾被认为是天然生态屏障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海拔、受人类干扰等方面分析;鱼类入侵导致西藏本土鱼类衰退的原因主要从生存环境、食物资源、物种竞争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024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2024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地理docx、2024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新课标四省名校联考高考押题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新课标四省名校联考高考押题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押题试卷01 2023年冲刺高考地理考前押题金榜试卷(北京)(解析版): 这是一份押题试卷01 2023年冲刺高考地理考前押题金榜试卷(北京)(解析版),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