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户部巷的特色小吃油炸臭豆腐深受大众的喜爱,制作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有乳酸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以豆腐作为培养基,存在种间竞争
B. 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C. 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和二氧化碳,需定期排气
D. 豆腐在卤汁中发酵的过程中也存在杂菌的繁殖
2. 柳州螺蛳粉中的酸笋和酸豆角等配料是利用中国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的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有亚硝酸盐产生。人体摄入过多亚硝酸盐,会发生中毒,甚至死亡。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食盐含量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缩短腌制的时间,发酵前加入“陈泡菜水”以增加乳酸含量,调节PH
B. 发酵早期,15%NaCl组内产生亚硝酸盐的微生物活性较强
C. NaCl含量越高亚硝酸盐含量越低,所以腌制泡菜食盐浓度越高越好
D. 食用泡菜的最佳时间是腌制12天后,因为此时亚硝酸盐含量较低
3. 自生固氮菌是土壤中能独立固定空气中氮气的细菌,科研人员进行了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和固氮能力测定的研究,部分实验流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自生固氮菌时,一般不需要添加氮源,但需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B. 若④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122个,则每克土壤中含有的固氮菌约1.22×107个
C. 此实验若培养时间过长,固氮菌菌落周围可能出现不能固定氮气的杂菌
D. 该纯培养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可通过纯培养物的含量来反映固氮能力
4. 植物细胞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获得紫草宁,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B. 植物微型繁殖运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快速繁殖良种植物
C. 经脱毒苗培养的植株具有了抗毒特性,不会再感染病毒
D.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番茄—马铃薯”,实现了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的现象
5. 水竹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易管理和培植,干净而雅致。如图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大量获得水竹幼苗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水竹的成熟叶片和根尖分生区作为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难度不同
B. 愈伤组织是一团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
C. ①过程为脱分化,②过程为再分化;②过程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属于无性生殖,不能获得突变体
6. 某研究小组将某植物(2n)幼苗进行培养,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
B. 用PEG代替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甲,也可获得四倍体幼苗乙
C. 从幼苗乙到幼苗丙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图中育种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7. 近年来,细胞工程领域成果迭出,方兴未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制备原生质体时,可使用蜗牛消化道提取液来降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B. 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主要是利用促进细胞生长的培养条件,提高了单个细胞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
C. 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瓶中的细胞一定需要定期用蛋白酶处理,分瓶后才能继续增殖
D. 植物体细胞杂交主要为了获得杂种植物,动物细胞融合主要为了获得杂种动物
8. 据报道,世界上仅剩下两头雌性北方白犀牛,实验室只留有冷冻的北方白犀牛的精子。若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尝试拯救该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
B. 受精时,当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卵细胞膜会立即发生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
C. 用胚胎分割技术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D. 通过人工繁育的种群与野生种群相比,遗传多样性降低且野外生存能力下降
9. 脂多糖(LPS)是伤寒沙门氏菌的主要致病毒素。在研发伤寒沙门氏菌LPS疫苗的过程中,利用多肽模拟LPS。多肽模拟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越高,其与LPS竞争抗体结合位点的能力越强。为鉴定多肽A、B模拟、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利用抗LPS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部分实验步骤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LP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
B. 图1步骤c中与LPS结合的抗体会被洗脱掉,与多肽结合的抗体未被洗脱
C. b过程利用的原理是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D. 图2表明多肽B模拟LPS效果更好
10. 除杂交瘤单克隆技术之外,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常用方法还包括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可通过如图所示的技术流程制备抗体用于治疗人类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在95%氧气加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对受体细胞进行培养
B. 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前需要用钙离子处理受体细胞
C. 上述技术可一定程度避免机体对传统鼠源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反应
D. 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中,体外培养单个B淋巴细胞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单克隆抗体
11. 将Oct3/4、Sox2、c-Myc和Klf4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后,置于培养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培养基上培养。2~3周后,细胞会呈现出与ES细胞类似的形态和活跃分裂能力,这样的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逆转录病毒充当了将目的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的载体
B. 从目前的实验研究发现,只有成纤维细胞可以被诱导转化为iPS细胞
C. iPS细胞进一步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的过程,可以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D. 欲验证iPS细胞的产生是由于外源基因的作用,应设置不转入外源基因的对照组
12. 细胞培养肉技术是一种新型食品合成生物技术,其合成过程是首先将肌肉干细胞从肌肉组织中分离出来,随后在体外大规模培养细胞获得肌肉、脂肪等组织,再经食品化加工得到肉类食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肌肉干细胞必须是从胚胎中分离提取的细胞
B. 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C. 肌肉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培养获得肌肉、脂肪等组织
D. 肌肉干细胞在体外要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后,才能获得肌肉、脂肪等组织
13. 中国科学院团队对雌性猕猴进行克隆,成功获得“中中”和“华华”两姐妹,突破了当时技术无法实现体细胞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为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疾病机理、研发诊治药物带来光明前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
B. 图中的卵子实际上是次级卵母细胞,去核时需要去除其完整的细胞核
C. 激活的重构胚在体外进行培养后,就能得到克隆猴
D. 目前对卵子的去核方法均需穿透卵母细胞透明带才能去核
14. 下列有关体内DNA复制和体外PCR扩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都依据DNA全保留复制的原理
B. DNA复制需要DNA双链作模板,而体外PCR扩增不需要DNA双链作模板
C. 都涉及氢键和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打开过程
D. DNA聚合酶都是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15. PCR技术应用广泛,研究者设计了与目的基因结合的两对引物(引物B和C中都替换了一个碱基),并按如图方式依次进行4次PCR扩增,从而实现对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图中所示的4次PCR都涉及到引物的选择,以下有关PCR1、PCR2、PCR3、PCR4选择的引物的组合中不正确的是( )(注:√表示选择,×表示不选择)
引物A
引物B
引物C
引物D
A
PCR1
√
√
×
×
B
PCR2
×
×
√
√
C
PCR3
√
×
√
D
PCR4
√
×
×
√
A. A B. B C. C D. D
16.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应运而生,下列关于基因污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花粉扩散到其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
B. 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从而产生“超级杂草”
C. 杂草、害虫从其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本身来源于自然界,故不存在“基因污染”
17. 转基因工程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下列有关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安全性的问题的争论,不理性的是( )
A. 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管理,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B. 要以相关科学知识为基础去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
C. 只要有证据表明转基因产品不安全,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研究
D. 历史背景、知识文化、道德观念的差异,让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不同的看法
18. 下列有关试管婴儿、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试管婴儿和生殖性克隆人能丰富人类基因的多样性
B. 生殖性克隆人面临伦理问题,治疗性克隆不会面临伦理问题
C. 三者都涉及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D. 我国政府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19. 生物技术在给人带来福音和便利的同时,对人类社会的安全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 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熟,可对植入前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和基因改造
B. 在战争情况下,我国可以使用生物武器
C. 转基因食品中含有外源基因,食用后能进入人体细胞并改变人体遗传物质
D. 生物武器可通过误食、接触带菌物品、被带菌昆虫叮咬等侵入人体
20. 生物武器种类多样,下列不太可能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的是( )
A. 痘病毒 B. 可卡因 C. 霍乱弧菌 D. 生化毒剂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21. 山西老陈醋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调节血脂、保护肝脏等功效,其工艺流程如下。
高粱→蒸煮→拌大曲→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熏醅→淋醋→陈酿
(注:以大麦、豌豆等原料制成的大曲,含有多种与发酵有关的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酒精发酵的不同时期对气体要求不同,原因是 ______ 。
(2)酒精发酵转化为醋酸发酵需要对 ______ 进行调整(至少答出两个)。
(3)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时,通常先通过微生物培养技术获得纯培养物,其关键是 ______ ,主要包括 ______ 。
(4)研究人员研究了山西老陈醋对急性醉酒小鼠的防醉和护肝作用(肝细胞受损后转氨酶活性升高),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组检测指标
甲组不做处理
乙组用酒灌胃(13ml/kg)
丙组食醋灌胃,30min后用酒灌胃(13ml/kg)
降解酒精的某种酶含量(μg•ml-1)
4.22
1.65
6.08
转氨酶活性(U•g-1)
15.07
19.93
12.83
据表分析,山西老陈醋防醉解酒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______ 。山西老陈醋也具有护肝作用,判断依据是 ______ 。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22. 2022年6月10日,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北极狼在北京诞生。哈尔滨极地公园引进的一只野生北极狼的皮肤样本作为克隆北极狼的供体细胞,卵母细胞来自一只处于发情期的母犬,一只比格犬作为代孕母体。克隆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相比,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成功率更低,因为体细胞分化程度 ______ (填“高”或“低”),恢复其全能性更 ______ (填“困难”或“容易”)。
(2)为获得数量较多的卵母细胞,采集前应先用 ______ 激素处理母犬,从卵巢采集到的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到 ______ 期后进行“去核”处理,这里的“核”是指 ______ ,普遍通过 ______ (方法)去核。在对卵母细胞去核时,还应同时去除透明带内的 ______ (填细胞名称)。
(3)在无菌、无毒等适宜环境中进行重组核移植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 ______ 。
(4)目前很多情况下,核移植不需要将体细胞的细胞核取出,而是直接将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这比早期核移植中将取出的细胞核注入去核卵母细胞更有进步意义,原因是 ______ 。
23. 甜蛋白是一种高甜度的特殊蛋白质,某甜蛋白基因编码区共含1178个碱基对(如图1)。为改善黄瓜的品质,科学家将该甜蛋白基因成功导入黄瓜细胞,得到了转基因植株。科学家利用PBI121质粒(如图2),以及两种限制酶,运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该甜蛋白基因导入黄瓜试管苗叶片细胞,再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甜蛋白基因过量表达的转基因黄瓜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酶切割DNA分子的时候破坏的化学键是 ______ 。上述实现转基因技术过程中,科学家利用了如图2所示PBI121质粒,为了保证目的基因能够正确插入质粒,切割目的基因及PBI121质粒可用的限制酶为 ______ ,该过程属于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 ______ ,若重组质粒利用SacI和HindⅢ切割后能得到 ______ bp左右的片段,则表明目的基因正确插入质粒。
(2)转入甜蛋白基因后的黄瓜细胞,转化后应在培养基中添加 ______ (填“新霉素”或“卡那霉素”或“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筛选转化成功的愈伤组织。若要获得产甜蛋白能力更强的基因,可以对甜蛋白基因进行改造,最终得到更多的甜蛋白,该过程可以通过蛋白质工程完成,基本思路为 ______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下表是鉴定含甜蛋白基因黄瓜植株的4种方法。请预测同一后代群体中,通过4种方法检出的含甜蛋白基因黄瓜植株的比例,
方法
检测对象
检测目标
检出的含甜蛋白基因植株的比例
PCR扩增
基因组DNA
甜蛋白基因
P1
分子杂交
总mRNA
甜蛋白基因转录产物
P2
抗原—抗体杂交
总蛋白质
甜蛋白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P3
测甜度
黄瓜
含甜蛋白基因黄瓜
P4
从小到大依次是 ______ 。
24. 土壤盐渍化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科研人员将水稻耐盐基因0sMYB56导入不耐盐碱水稻品种吉粳88中,培育出了4株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其操作流程及相关限制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1,图中I~Ⅲ为限制酶的酶切位点,bar为抗除草剂基因,Kan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EcoRⅠ
BamHⅠ
HindⅢ
SacI
识别序列和切制位点
GAATTC
G'GATCC
A'AGCTT
GAGCT'C
(1)与DNA的体内复制相比,过程①需要用超过90℃的高温来代替 ______ 酶的作用。
(2)进行PCR扩增时,反应的温度和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下列选项中 ______ (填字母)的设定与引物有关, ______ (填字母)的设定与扩增片段的长度有关。
A.变性温度B.变性时间C.复性温度D.复性时间E.延伸温度F.延伸时间
(3)过程①所用的一对引物如下,则过程②使用的限制酶是 ______ 和 ______ 。
5'-CGCGGATCCATGAGAAAGGGCCCGTGG-3'
5'-CGAGCTCCTATCCCCAGAGAGGTAGCGA-3'
(4)科研人员采用特定的方法大量提取成功转化的4株植株叶片的基因组DNA(目的基因中不含AAGCTT序列),用HindⅢ全酶切,将产物经电泳、转膜后与目的基因的探针杂交,其杂交带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数字标号代表转化成功的植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______ (填字母)。
A.杂交带位置不同说明经HindⅢ酶切后形成的DNA片段长度不同
B.还有不含目的基因的DNA条带在图中没有显示
C.目的基因插入到受体细胞核DNA的位置和数量都是随机的
D.相同位置上杂交带对应DNA片段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同
(5)花椰菜病毒启动子位于基因的上游,紧挨转录的起始位点,是 ______ 的部位,本研究中设计两个相同启动子分别连接bar和目的基因,其目的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乳酸菌和芽孢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会竞争营养物质,故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以豆腐作为培养基,存在种间竞争,A正确;
B、乳酸菌、芽孢杆菌等属于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B正确;
C、泡菜主要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不产生CO2,C错误;
D、卤汁中除了乳酸菌、芽孢杆菌外,还有杂菌,豆腐在卤汁中发酵的过程中有杂菌繁殖,D正确。
故选:C。
1、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2、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答案】D
【解析】解:A、为了缩短腌制的时间,发酵前加入“陈泡菜水”,是因为“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菌种,加入“陈泡菜水”可以增加乳酸菌含量,A错误;
B、由题图分析可知:发酵早期,15%NaCl组内产生亚硝酸盐含量较低,说明产生亚硝酸盐的微生物活性较弱,B错误;
C、由题图分析可知:NaCl含量越高亚硝酸盐含量越低,但腌制泡菜食盐浓度过高会抑制乳酸菌的发酵,导致产生的乳酸过少,所以腌制泡菜食盐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C错误;
D、食用泡菜的最佳时间是腌制12天后,因为此时亚硝酸盐含量较低,D正确。
故选:D。
用于发酵泡菜的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其在细胞结构上属于原核生物。乳酸菌是厌氧菌,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目的是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少、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日常生活中不宜多吃腌制蔬菜,是由于腌制蔬菜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在体内转化成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
本题考查泡菜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自生固氮菌属于细菌,中性偏碱,自生固氮菌是指在土壤中能够独立进行固氮的细菌,因此在培养基中一般不需要添加氮源,A正确;
B、在培养基上菌落分布较为均匀,故实验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10g土壤加到 90mL 无菌水后,稀释了10倍,在④中相当于稀释了104倍,若在④的平板上统计的菌落的平均数量为 122个,则每克土壤中含有的固氮菌为122÷0.1×104=1.22×107个,B正确;
C、此实验若培养时间过长,固氮菌向培养基中分泌含氮化合物,因此菌落周围可能出现不能固定氮气的杂菌,C正确;
D、设计无氮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只有具备固氮能力的固氮菌能生长,纯培养物的含量也不一定能反映固氮能力,也有可能是杂菌,D错误。
故选:D。
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其中碳源和氮源常采用蛋白胨和牛肉膏,因为它们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4.【答案】A
【解析】解: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除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如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获得紫草宁,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A正确;
B、植物微型繁殖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良种植物,B错误;
C、因为分生组织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但脱毒苗不一定具有抗毒的特性,C错误;
D、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番茄、马铃薯不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番茄一马铃薯”,不能实现了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的现象,D错误。
故选:A。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组织培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5.【答案】D
【解析】解: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根尖分生区的外植体分化程度较低,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成熟叶是高度分化的器官,不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A正确;
B、愈伤组织是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B正确;
C、①过程为脱分化,脱分化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②过程为再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获得突变体,经过筛选可能获得有用的突变体,D错误。
故选:D。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离体的组织或器官,在相应植物激素的调节下,进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等结构,其原理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组织培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6.【答案】B
【解析】解:A、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为1,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A正确;
B、PEG可诱导植物细胞融合,但需要先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幼苗甲的细胞含有细胞壁,不能融合形成四倍体,B错误;
C、从幼苗乙到幼苗丙的培育过程中存在细胞分化,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图中育种为多倍体育种,原理主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图:基因型为Aa的某植物幼苗甲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幼苗乙的基因型为AAaa,四倍体幼苗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大量幼苗丙的过程为无性繁殖,故丙的基因型为AAaa。
本题主要考查植株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7.【答案】A
【解析】解:A、蜗牛消化道提取液中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在制备原生质体时,可使用蜗牛消化道提取液来降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A正确;
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但不能提高单个细胞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B错误;
C、在进行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贴壁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处理再用离心法收集,然后将收集的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再分瓶培养,C错误;
D、植物体细胞杂交主要为了获得具有两物种性状的杂种植物,动物细胞全能性受到限制,故动物细胞融合主要是为了获得细胞产物,D错误。
故选:A。
1、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2、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培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8.【答案】B
【解析】解:A、受精的标志: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或观察雌雄原核,A正确;
B、受精时,当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会产生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这个反应称做透明带反应,B错误;
C、用胚胎分割技术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C正确;
D、人工繁育的种群与野生种群相比,其种群间基因交流减少,遗传多样性降低,野外生存能力也会下降,D正确。
故选:B。
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
本题考查体内受精作用、胚胎分割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内受精的具体过程;识记胚胎分割技术的注意事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答案】C
【解析】解:A、该过程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其原理分别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增殖,A正确;
B、与多肽结合的抗体会被洗脱掉,而LPS固定在检测板上,则未被洗脱的抗体就与LPS结合而残留在检测板上,B错误;
C、b为加入多肽和抗体混合液以鉴定多肽A、B模拟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该过程利用了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的原理,C正确;
D、由题干知多肽模拟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越高,其与LPS竞争抗体结合位点的能力越强,与多肽结合的抗体会被洗脱掉,而未被洗脱的抗体因与LPS结合而残留在检测板上,未被洗脱的抗体越少的多肽效果越好。图2显示加入多肽A的清洗后检测板上检出的抗体数量比加入多肽B的少,因此模拟LPS效果更好的多肽是多肽A,D错误。
故选:C。
1、体液免疫的过程: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大部分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将抗原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结合是B细胞活化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抗原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粘附。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本题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图解为载体,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解:A、动物细胞培养对气体环境的要求为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A错误;
B、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需要用钙离子处理受体细胞,B错误;
C、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直接获得B细胞进而产生抗体避免了免疫反应,C正确;
D、通过从康复者外周血中的获取的单个B淋巴细胞提取目的基因进而通过基因过程获得相应的抗体,这样抗体纯度更高,B淋巴细胞不能增殖,不能体外培养单个B淋巴细胞,D错误。
故选:C。
动物细胞培养条件:
(1)无菌无毒环境: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自身造成危害。
(2)营养成分: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3)温度和pH:哺乳动物多以36.5+0.5°C为宜,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
(4)气体环境: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本题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1.【答案】B
【解析】解:A、Oct3/4、Sox2、c-Myc和K1f4基因能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说明逆转录病毒充当了将目的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的载体,A正确;
B、成纤维细胞可以被诱导转化为iPS细胞,但不能确定只有成纤维细胞可以被诱导转化为iPS细胞,B错误;
C、成纤维细胞被诱导为iPS细胞后,可重新分化为其他各种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D、欲验证iPS细胞的产生是由于外源基因的作用,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外源基因,应设置不转入外源基因的对照组,D正确。
故选:B。
胚胎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本题主要考查胚胎干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2.【答案】C
【解析】解:A、肌肉干细胞能够从肌肉组织中分离出来,不需要从胚胎中提取,A错误;
B、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防止代谢产物对培养物的抑制作用以及补充新的营养物质,B错误;
C、肌肉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可以分裂分化形成肌肉、脂肪等组织,C正确;
D、肌肉干细胞在体外要经再分化,才能获得肌肉、脂肪等组织,D错误。
故选:C。
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成体干细胞是成体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一般认为,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胚胎干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3.【答案】A
【解析】解:A、重组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这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A正确;
B、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才能参与受精,去核时去除的其实是纺锤体-染色体复合体,并非完整的细胞核,B错误;
C、激活重构胚后在体外进行培养后得到胚胎,再移植到代孕母猴内进一步发育形成克隆猴,C错误;
D、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紫外光短时间照射、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去核,都没有刺破透明带也能去核,D错误。
故选:A。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核卵母细胞中,并使重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分析图示可知,①为将纤维细胞核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②为对重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育成新胚胎,再进行③胚胎移植过程,最终获得克隆猴。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4.【答案】D
【解析】解:AB、体内DNA复制和体外PCR扩增原理相同都是DNA半保留复制,都需要DNA双链作模板,AB错误;
C、复制过程中都需要氢键打开,体内DNA复制需要解旋酶打开氢键,而PCR技术需要高温解旋使氢键打开,但未涉及磷酸二酯键断裂,C错误;
D、体内DNA复制和体外PCR扩增时DNA聚合酶都是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单个脱氧核苷酸,延伸DNA链,D正确。
故选:D。
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采用PCR技术扩增DNA的过程中,DNA数目以指数的方式扩增,即约2n。
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经过4次PCR技术后获得了新的基因,这是一种定点的基因突变技术。通过PCR扩增目的DNA片段时,Taq酶催化子链沿引物的3'端延伸,DNA新链合成的方向为5’→3',即引物的方向为5’→3',结合图示PCR1、PCR2的产物可知,PCR1使用的引物为AB,PCR2使用的引物为CD,第3次PCR时,两条单链可互为引物,PCR4结束后得到的是完整的长段DNA,结合引物的方向为5'→3',因此选用的是AD两种引物,C错误。
故选:C。
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两种)。
本题主要考查PCR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6.【答案】D
【解析】解:AD、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可以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造成基因污染,A正确,D错误。
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会通过花粉传播给传给其他杂草,经过杂交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B正确;
C、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中获得的抗性基因,成为超级杂草或超级害虫,这样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故选:D。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生物安全: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
本题主要考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7.【答案】C
【解析】解:A、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管理,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转基因产品实行标识管理制度,这些法规实施的前提就是要建立稳定、准确的转基因检测技术,A正确;
B、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最重要的是要科学合理的利用这项技术,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B正确;
C、若转基因产品不安全,则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C错误;
D、由于不同的人在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的人对转基因技术会有不同的看法,D正确。
故选:C。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诋毁科学创新、造谣惑众,而是需要以完备的相关科学知识为基础,即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还应该看到人们的观点受到许多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进行思考和辩论。可从以下方面思考:①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人们对科学发展产生不同见解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②社会监督:建立良好的社会监督机制是减少转基因技术负面作用的有效措施。③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证转基因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要求考生识记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了解人们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进行的争论,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作答即可。
18.【答案】D
【解析】解:A、生殖性克隆就是以产生新个体为目的克隆,即用生殖技术制造完整的克隆人,生殖性克隆人属于无性繁殖,不能丰富人类基因的多样性,A错误;
B、生殖性克隆人面临伦理问题,治疗性克隆技术不成熟,也存在伦理问题,B错误;
C、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采用的技术有核移植和胚胎移植,试管婴儿不涉及核移植技术,C错误;
D、生殖性克隆存在伦理问题,我国政府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D正确。
故选:D。
生殖性克隆就是以产生新个体为目的克隆,即用生殖技术制造完整的克隆人。目的是产生一个独立生存的个体。与此相对的是治疗性克隆,指的是产生研究所用的克隆细胞,不产生可独立生存的个体。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9.【答案】D
【解析】解:A、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熟,可对植入前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判断其是否含有遗传病基因或者异常染色体,但是不能进行定向基因改造,A错误;
BD、生物武器一般由致病微生物、毒素、昆虫以及装载它们的容器和投掷物组成,生物武器可通过吸入、误食、接触带菌物品、被带菌昆虫叮咬等侵入人体,任何情况下,我国都禁止使用生物武器,B错误,D正确;
C、转基因食品中含有外源基因,但是食用后外源基因会被酶水解,不能进入人体细胞并改变人体遗传物质,C错误。
故选:D。
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是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另外还有生物安全问题,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食品、产品上都要标注原料来自转基因生物。
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反对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试管婴儿可以设计婴儿的性别,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
本题主要考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0.【答案】B
【解析】解:生物武器的种类有病毒(痘病毒)、致病菌(霍乱弧菌)、生化毒剂(生化毒剂)等,不包括毒品(可卡因)。
故选:B。
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本题考查生物武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发酵前期,酵母菌需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发酵后期,酵母菌需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温度和溶氧量 无菌技术 消毒、灭菌和无菌培养 增加降解酒精的某种酶的含量 丙组的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乙组
【解析】解:(1)在酒精发酵的不同时期对气体要求不同,原因是发酵前期,酵母菌需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发酵后期,酵母菌需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酒精发酵的菌种是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真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最适温度为18-30℃,而醋酸发酵菌种为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最适温度为30-35℃,所以酒精发酵转化为醋酸发酵需要对温度和溶氧量进行调整。
(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技术,主要包括消毒、灭菌和无菌培养。
(4)食醋灌胃可增加降解酒精的某种酶的含量,从而加快酒精代谢。丙组的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乙组,由此可推测醋也具有护肝作用。
故答案为:
(1)发酵前期,酵母菌需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发酵后期,酵母菌需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温度和溶氧量
(3)无菌技术 消毒、灭菌和无菌培养
(4)增加降解酒精的某种酶的含量 丙组的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乙组
酒精发酵的菌种是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真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最适温度为18-30℃,而醋酸发酵菌种为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最适温度为30-35℃。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2.【答案】高 困难 (外源)促性腺(激素)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Ⅱ期) 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 显微操作 第一极体 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简化了操作程序,同时对卵母细胞损伤小
【解析】解:(1)与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相比,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成功率更低,这是由于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故与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相比,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成功率低。
(2)用(外源)促性腺(激素)处理母犬,可获得数量较多的卵母细胞。核移植过程中,采集的卵母细胞需在体外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Ⅱ期),再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其细胞中的核。这里的“核”是指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同时去除透明带内的第一极体。
(3)在无菌、无毒等适宜环境中进行重组核移植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4)直接将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这比早期核移植中将取出的细胞核注入去核卵母细胞更有进步意义,原因是简化了操作程序,同时对卵母细胞损伤小。
故答案为:
(1)高 困难
(2)(外源)促性腺(激素)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Ⅱ期) 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 显微操作 第一极体
(3)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4)简化了操作程序,同时对卵母细胞损伤小
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体细胞分化程度高;全能性指个体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本题主要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3.【答案】磷酸二酯键 SacI、XbaI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0 新霉素 预期的甜蛋白功能→设计预期的甜蛋白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 P4、P3、P2、P1
【解析】解:(1)限制酶切割DNA分子的时候破坏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对比分析目的基因两侧以及PBI 121质粒中的酶切位点,可选择限制酶Sac I、Xba I切割目的基因及PBI121质粒,以保证目的基因能够正确插入质粒,不发生质粒、目的基因自连,不发生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有4步,其中核心步骤是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用限制酶Sac I、Xba I切割目的基因及PBI121质粒,若目的基因正确插入质粒,则目的基因(1178bp)替换了质粒中1900bp的片段,若重组质粒利用SacI和HindⅢ切割,则能得到1178+822=2000bp左右的片段。
(2)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依赖于T-DNA序列,故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中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但不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故转化后应在培养基中添加新霉素以筛选转化成功的愈伤组织。可以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甜蛋白基因,获得更多的甜蛋白,蛋白质工程又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基本思路为:预期的甜蛋白功能→设计预期的甜蛋白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
(3)PCR扩增技术可以在体外大量增殖目的基因,故P1含量最多;但已导入到受体细胞中的目的基因不一定完成转录,因此P2<P1;已导入到受体细胞中目的基因虽然完成转录,但不一定都能完成翻译产生相应的蛋白质,故P3<P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概率较小,故P4<P3,通过4种方法检出的含甜蛋白基因黄瓜植株的比例,从小到大依次是P4、P3、P2、P1。
故答案为:
(1)磷酸二酯键 Sac I、Xba I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0
(2)新霉素 预期的甜蛋白功能→设计预期的甜蛋白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
(3)P4、P3、P2、P1
基因工程的四步程序是: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核心步骤,需要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载体自身环化,防止目的基因反向接入载体中,需要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质粒。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4.【答案】解旋 C F BamHI SacI ABC RNA聚合酶识别 结合依据bar表达推测目的基因同时表达
【解析】解:(1)与DNA的体内复制相比,过程①需要用超过90℃的高温来代替解旋酶的作用。
(2)进行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有关,引物中C、G比例越高,退火温度越高;延伸时间的设定与扩增片段的长度有关,扩增片段越长,复制时间越长;故与引物有关的有C,与扩增片段的长度有关的有F。
(3)分析引物的序列发现存在GGATCC和GAGCTC的序列,结合表格中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可知,这两个序列可以分别被BamH和Sacl识别,故选用限制酶BamHI和SacI。
(4)A、杂交带位置不同说明HindⅢ切割形成的DNA片段长度不同,A正确;
B、产物经电泳、转膜后与目的基因的探针杂交,不含目的基因的DNA条带在图中没有显示,B正确;
C、目的基因插入到受体细胞核DNA的位置和数量都是随机的,所以不同植株的实验结果中杂交带数目不同,C正确;
D、相同位置上杂交带对应DNA片段长度相同,脱氧核苷酸序列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ABC。
(5)花椰菜病毒启动子位于基因的上游,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故其含有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核苷酸序列,本研究中设计两个相同启动子分别连接bar和目的基因,其目的是依据bar表达推测目的基因同时表达。
故答案为:
(1)解旋
(2)C F
(3)BamHI SacI
(4)ABC
(5)RNA聚合酶识别 结合依据bar表达推测目的基因同时表达
PCR技术:
①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②原理:DNA复制;
③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台酶(Taq酶);
④方式:以指数的方式扩增,即约2n;
⑤过程: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4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省重点高中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