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含解析)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6 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6 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共16页。
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课程标准] 1.阐明生态系统的结构。2.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和应用。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4.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6.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7.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意义和措施。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三类“不一定”和两类“一定”
(1)三类“不一定”
①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②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排出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秃鹫、蚯蚓、蜣螂等腐生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藻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2)两类“一定”
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2.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技巧
(1)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即生产者的数量若减少,其他各级生物数量都减少。
(2)若是天敌得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比如在A→B这条食物链中,B若减少,则A先增后减再稳定。
(3)某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的来源减少,则该种群可通过捕食其他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3.食物链(网)的构建
(1)以题中文字或表格文字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生物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鳜鱼
虾、小型鱼类
虾类
水草、底栖动物
水草
—
小型鱼类
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
水草
由表中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可以绘出食物网:
(2)以曲线呈现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一般而言,营养级越低的生物数量越多,丁是生产者,而甲、乙、丙之间依赖捕食关系可确定该食物链是丁→乙→甲→丙。
(3)以数据呈现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①以能量具体数据构建食物链(网):根据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和传递效率为10%~20%,结合所给的具体数字,可以确定食物链。
②以重金属等富集物浓度具体数据构建食物链(网):根据生物富集的特点,重金属浓度越高,营养级越高,可以绘出食物链。
(4)根据各种图形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上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其中的食物链是D→A。
(2018·海南,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答案 D
解析 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营养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思维延伸 (1)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的是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2)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上图食物网中的鲫鱼、鲢鱼。
(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青蛙和蜘蛛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D.在一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
答案 A
解析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往往取决于物种数量和食物链的交错复杂程度,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生物构成,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寄生生活的细菌也是消费者;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腐生动物蚯蚓也是分解者,C正确;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捕食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故在一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D正确。
2.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腐生细菌和真菌占据了多个营养级
B.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1 kJ能量
C.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和真菌
答案 C
解析 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任何营养级,A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0.1 kJ能量,B错误;图中仅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食物链(网),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D错误。
3.某人工投喂鱼塘中生活着浮游植物、植食性浮游动物、植食性鱼a和植食性鱼b等生物。现为增加收益,向该鱼塘中引入一种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c。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鱼塘中的最高营养级是第三营养级
B.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C.调查植食性鱼a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D.该鱼塘中的杂食性鱼c与植食性鱼b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植食性浮游动物、植食性鱼a和植食性鱼b等生物属于第二营养级,杂食性鱼c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饲料中有机物含有的能量;调查鱼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该鱼塘中的杂食性鱼c与植食性鱼b都以浮游植物为食,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CO2释放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定项)( )
A.曲线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B.曲线a、b、c都有可能代表细菌
C.曲线a代表的生物一定是消费者
D.由a、b、c三种生物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ACD
解析 曲线b不能代表所有的生产者,例如不能代表硝化细菌,A错误;a可能是寄生细菌,b可能是光能自氧型细菌,c可能是硝化细菌等生物,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能利用CO2合成有机物,B正确;曲线a表示只释放CO2,不吸收CO2,所以可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
1.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流动过程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自然生态系统一般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人工生态系统有时候还要考虑人工投放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
①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②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不是摄食量的比值。
③10%~20%是通常情况下的平均值,某些生态系统的部分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能会高于20%。
④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能量利用率是指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2.碳循环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作用
1.(2019·全国Ⅱ,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 A
解析 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牧草的个体数量远多于作为第二营养级的羊的个体数量,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金字塔形;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乔木的一个个体上生活着大量的作为第二营养级的昆虫个体,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为倒金字塔形,故选A。
题后归纳 正确区分三种类型的生态金字塔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及含义
正金字塔形: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一般生物个体数量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步递减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一般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升高逐级递减
特例
无
2.(2020·全国Ⅲ,31)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
(2)如图所示
(3)竞争
解析 (1)若水体中N、P等元素含量高,则蓝藻会大量繁殖,即水体富营养化,又因为没有其他生产者与其竞争,所以该种蓝藻种群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需体现能量的来源、各营养级能量的去向(见答案)。(3)因该湖泊中B以A为食,在引入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与B之间是竞争的关系,且C的竞争力较强,使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
方法链接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
(1)定量不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有三条:①通过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2)定量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①通过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但从长远来看,“未利用”的能量最终会被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或被分解者利用。
1.(2020·山东省高三月考)海洋牧场作为一种生态养殖模式,采用多营养层次的综合水产养殖法(IMTA),建设大型设施化、立体化养殖基地和海上风电场网箱养殖区,提升了生态海洋牧场建设的产业化水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海洋牧场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海洋牧场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IMTA 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网箱养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由于网箱区域的生产者数量更多
D.IMTA 模式提高了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 D
解析 流经海洋牧场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喂的饲料,A错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网箱养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因为人工投喂饲料提供了更多的能量,C错误;IMTA进行立体化养殖,提高了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D正确。
2.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在鲸落中发现了大量以鲸尸为食的动物,还发现存在能利用硫化氢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的硫化细菌。近年来全球的鲸落数目正在不断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鲸落形成后仍然存在群落演替现象
B.鲸落中的硫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
C.鲸落促进海洋上层有机物向中下层运输
D.流经鲸落的总能量是深海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答案 D
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鲸落形成后发现了大量以鲸尸为食的动物,还发现存在能利用硫化氢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的硫化细菌,群落类型仍会发生改变,仍然存在群落演替现象,A正确;鲸落中的硫化细菌能利用化学能将CO2还原为糖,属于自养型生物,B正确;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促进海洋上层有机物向中下层运输,C正确;流经鲸落的总能量是深海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及鲸尸有机物中的能量,D错误。
3.(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千岛湖中的主要鱼类及食性如下: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主要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鲤、鲴和华鳊为食碎屑鱼类;鳡鱼等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研究人员于2000年在千岛湖实施保水渔业,即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调查1999年、2000年主要鱼类的生物积累量(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不定项)( )
A.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可能是由于实施保水渔业加剧了银鱼与鲢、鳙之间的竞争
B.食碎屑鱼类的增长不利于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
C.实施保水渔业,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可增加经济效益
D.大量放养的鲢、鳙增加了第一和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减少了能量损失
答案 AC
解析 银鱼、鲢鱼和鳙鱼都以浮游动物为食物,它们是竞争关系,由于人们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加剧了银鱼与鲢鱼、鳙鱼之间的竞争,结果使得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A正确;食碎屑鱼类是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一部分,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有利于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B错误;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提高了鲢鱼和鳙鱼的产量,定期适度捕捞鲢鱼和鳙鱼,可增加经济效益,C正确;大量放养鲢鱼和鳙鱼增加了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D错误。
4.(2019·江苏,26)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______。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答案 (1)生产者 二、三、四 (2)大型真菌、跳虫 无机盐、CO2、H2O (3)水平 (4)①②⑤ (5)c a-b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最基本的生物成分,在乔木→杂食性鸟与草本植物→杂食性鸟这两条食物链中,杂食性鸟均属于第二营养级;在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这条食物链中,杂食性鸟属于第三营养级;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这条食物链中,杂食性鸟属于第四营养级。(5)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甲)所同化的能量,且包含在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中。根据题图可知,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乙的同化量(a)减去其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
5.如图1为某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图2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3表示该草原中能量流经蛇种群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生产者的物种是________(用图中英文字母表示),该食物网中E所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营养级。
(2)从空中俯瞰图1所示湿地生态系统,发现芦苇、菖蒲、碱茅等植物呈散乱、交错分布状态,从群落的结构角度看,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样的分布给该湿地生态系统增添了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图2中部分牧草变黄时,兔种群中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源地。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
(4)图2中,假设鹰和蛇从每条食物链获得的能量相等,鹰种群增加的能量为3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至少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________ kJ。
(5)图2中,若某年鼠种群的K值为2 000只,且1只兔与5只鼠或200只食草昆虫消耗的草的能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兔的数量增加50只,昆虫减少4 000只,则鼠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只。
(6)图3中⑦所对应的能量来自________同化的能量。
答案 (1)B和F 第三、第四 (2)水平 直接 (3)信息传递 (4)4 250 (5)1 850 (6)鼠和青蛙
解析 (1)生产者是其他生物食物的根本来源,由图1可知,B和F为生产者。E位于4条食物链中,分别占第三、第四营养级。
(2)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其中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等因素形成的镶嵌分布现象。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直接利用和陶冶情操等,所以旅游观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牧草的颜色属于一种物理信息,对兔带来的影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由题设条件可知,鹰的能量1/3来自鼠,1/3来自蛇,1/3来自兔。蛇的能量1/2来自鼠,1/2来自青蛙。至少消耗草的能量按20%传递效率计算。则鹰种群增加30 kJ的能量,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30×1/3÷20%÷20%+30×1/3÷20%÷20%+30×1/3÷20%×1/2÷20%÷20%+30×1/3÷20%×1/2÷20%÷20%÷20%=4 250(kJ)。
(5)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兔的数量增加50只,则鼠减少250只;昆虫减少4 000只,则鼠增加100只。可见,鼠共减少150只,则鼠的K值为1 850只。
(6)图3中⑦属于蛇的粪便中的能量,来自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来自鼠和青蛙同化的能量。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保护
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解读
(1)图中y表示受到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偏离的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热带雨林的y值小于草原。
(2)x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x与稳定性的关系是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3)TS为总稳定性指标,该面积越大,总稳定性越低,反之则越高。
2.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后果归纳
3.生物多样性
(1)三个层面:基因多样性(同物种内)、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三种价值
①直接价值:工业原料、药用、食用、文学艺术创作、旅游观赏、科学研究。
②间接价值(生态功能):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潜在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
(3)四类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
4.判断正反馈、负反馈调节的方法
(1)依据:从调节后的结果与原状态之间的变化分析。
(2)方法:调节后
1.(2018·海南,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 D
解析 由于该生态系统处于恢复过程中,结构和功能不甚完善,所以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正确;恢复生态系统主要是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辅以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C正确;无论生物多样性高与低,某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D错误。
思维延伸 判断正误:
(1)害虫数量对其天敌数量的变化存在反馈调节( √ )
(2)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 )
(3)受到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 )
(4)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 )
(5)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
2.(2019·天津,7)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表。
指标
样地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全氮(g·kg-1)
草本植物种数(种)
节肢动物个体数(只·样本-1)
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
弃耕地(对照)
0.26
0.09
1.1
3.1
0.6
禁牧草地
0.66
0.36
2.6
9.4
1.7
人工灌木林
0.77
0.42
2.8
7.4
0.8
人工乔木林
1.37
0.27
1.6
10.0
1.1
*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据表回答:
(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_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_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
(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____________。
(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________。
答案 (1)人工乔木林 人工灌木林 互利共生 (2)间接 (3)围封禁牧 (4)强
解析 (1)与对照组(弃耕地)相比,禁牧草地、人工灌木林和人工乔木林中人工乔木林的土壤含水量增加最多,即人工乔木林的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同理,土壤全氮增加最多的是人工灌木林,即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灌木林。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因此,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在生态功能方面的间接价值。(3)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据表可知,禁牧草地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再结合题干信息“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可知,禁牧草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最高,故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围封禁牧。(4)在中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组分多,食物网更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更强。
特别提醒 可持续发展
(1)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2)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
(3)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1.(2020·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月考)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粮食产业向绿色优质转型。下列有关农作物生产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除草可防止种内斗争加剧导致减产
B.喷洒农药防治农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轮作在提高对矿质元素利用率的同时可改变原有的食物链从而增产
D.松土能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避免温室效应
答案 C
解析 农作物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除草可防止种间竞争加剧导致减产,A错误;喷洒农药防治农田害虫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不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由于不同的农作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不同,故轮作在提高对矿质元素利用率的同时可改变原有的食物链从而增产,C正确;松土通过增加土壤中O2含量,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从而丰富农作物的矿质营养的供应,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D错误。
2.(2020·山东高三名校联考)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不定项)( )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B.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减少,使藻类大量繁殖
C.bc段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溶解氧减少
D.该流域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BC
解析 ab段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A项正确;ab段有机物被细菌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等无机盐离子,使得NH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为藻类的繁殖提供了更多的矿质元素,使藻类大量繁殖,B项错误;bc段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使溶解氧增加,含碳有机物减少导致细菌减少,C项错误。
3.(2020·江苏高三月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往往与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密切相关
D.合理开发利用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均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B
解析 近年来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B错误。
4.(2020·福建省厦门质检)如图为某条小河从高山湖泊汇入大河的示意图,其中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污(含大量有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________稳定性。
(3)有同学调查食品工厂附近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开装置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答案 (1)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等 (2)抵抗力 (3)偏小 (4)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5)直接和间接
解析 (1)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放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由此可推知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等。
(2)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3)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驱湿性特点,可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若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土壤中的有些小动物则不会进入诱虫器中,会导致统计结果偏小。
(5)小河边的芦苇可以用于造纸,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河边的芦苇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6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6 重难大题集训(四) 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含解析),共5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6 第1讲 种群和群落(含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