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01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02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03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01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02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文件包含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蒹葭(蒹葭苍苍)》中“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人翻译为“美丽的姑娘啊,她在对岸”。
    (2)真挚的情谊不会因空间阻隔而改变。毕业前夕,我们可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赠别。
    (3)刘禹锡《陋室铭》开头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文章主旨。
    (4)古人常以仰观俯察视角描绘自然风光,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碧万顷”。
    (5)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想象表达词人的追求。
    【答案】 ①. 在水一方 ②. 海内存知己 ③. 天涯若比邻 ④. 水不在深 ⑤. 有龙则灵 ⑥. 上下天光 ⑦. 风休住 ⑧. 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知己、天涯、比邻、蓬舟”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户外活动时间缺①(fá),室内持续性近距离用眼过度,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低龄化的两大主要原因。保护视力如同保护身体健康一样,要时刻注意( )。户外活动能沐②(yù)阳光、能眺望远方,对保护视力、防控近视很有益处。
    家长是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守护者。家长的一言一行,( )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要( ),要带头不做“低头族”,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当前,多数家长已严格控制并很重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家长应监督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阅读书写姿势,提高学习效率;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陪伴孩子学习与成长,不能让孩子长时间“③(zhái)”在家里。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劳逸结合 无时无刻 以身作则
    B. 劳逸结合 时时刻刻 言传身教
    C. 一张一弛 时时刻刻 以身作则
    D. 一张一弛 无时无刻 言传身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多数家长已很重视并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
    B. 多数家长已很严格并重视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
    C. 多数家长已很重视并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
    D. 多数家长已严格控制并很重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
    【答案】(1)①乏 ②浴 ③宅 (2)A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缺乏(fá):指(所需要的、想要的或一般应有的事物)没有或不够;
    沐浴(yù):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宅(zhái):指的是住所,房子(多指较大的)。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选用。
    劳逸结合:工作和休息相结合。一张一弛: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结合“保护视力如同保护身体健康一样,要时刻注意( )”可知,句中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工作和休息相结合,故应选用“劳逸结合”;
    无时无刻:没有时刻,常与否定词连用。时时刻刻: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结合“家长的一言一行,( )不在影响着孩子”可知,句中所填词语与否定词“不”连用,故应选用“无时无刻”;
    以身作则:是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言传身教: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结合“家长要( ),要带头不做‘低头族’,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可知,句中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家长要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故应选用“以身作则”。
    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结合“多数家长已严格控制并很重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可知,“已严格控制并很重视”语序不当,应改为“已很重视并严格控制”;且两个分句构成转折关系,应在“没有很好”前面加上“却”或者“但是”。
    故选C。
    名著阅读交流。(6分)
    3. 初次阅读整本名著,会遇到一些疑难,有的同学没有耐心读下去。请你以阅读某部名著为例写一段简要的话,分享你化解某个疑难的成功经验与获益,启发他们读下去、读完它。
    【答案】示例一:如果你也读不了繁难的诗词歌赋,尝试先跳读吧。我喜欢孙悟空,读《西游记》就挑有他的情节读,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我才发现描绘大圣与妖魔各种“斗杀”的诗词歌赋特别精彩、带劲。我回头再看那些文言,都不在话下了。
    示例二:我喜欢读文学故事,观察与实验类的科普著作很难读进去。偶然看到同学昆虫手绘本读书笔记,其中一页就记录了20多次不同昆虫在各种情境下的“装死”实验,我才发现《昆虫记》也这么有吸引力。我开始每天读一点,渐渐走进了科普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方法运用能力。应针对初中你阅读任意一部名著遇到的关于内容、背景、历史等方面不了解的情况,运用常见的名著阅读方法,加以解决。
    示例:我在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时候。我对书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无从下手。我就可以采取跳读的方式,重点筛选出与这个人物相关的章节及其内容,厘清人物及其事件发展的始末,重塑人物的形象,进而分析人物形象。这样,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就会栩栩如生了,也会吸引我进一步阅读本书的兴趣。
    二、阅读(67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遥碧亭
    杨杰
    幽鸟①无心去又还,迢迢②湖水出东关③。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④。
    [注]①幽鸟:鸣声幽雅鸟。②迢迢:水流绵长的样子。③东关:关隘名。④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日暮云还,恋山不动,远望如山外又添一山。
    4.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5. 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
    【答案】4. 第一问:幽鸟、湖水、暮云、重山等。
    第二问: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和闲适自得之情。
    5. 示例:比我更喜欢这湖光山色的,是暮云,它悠游、低回、停驻,在山的后面呆呆地依偎成了一重温柔的新山。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分析。
    第一问:结合“幽鸟无心去又还,迢迢湖水出东关。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句可知,写了幽鸟、湖水、暮云、重山等。
    第二问。这首诗的大意是:从幽深林中无心飞去的鸟儿,不知为什么又飞了回来。但见茫茫碧绿湖水,远远地流出东关之外。也许是暮云留恋这秀丽的青山,在山边不再飞动,远远望去,好像是山外又添青山一重。暮云本无情,诗人却想象其有情,不然为何不飞动呢?把轻浮流动的云写得如此深沉凝重,别有一种韵味。幽鸟去又还,暮云飞不动,这些景物都富有人情,从侧面烘托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闲适自得之情。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句的意思是:也许是暮云留恋这秀丽的青山,在山边不再飞动,远远望去,好像是山外又添青山一重。夕阳落山,暮色渐重。天边的云彩好象留恋这美丽的晚景似的纹丝不动,在那远山之外似乎又增加了一层山峦一般。诗句描状暮色中的白云。暮云本无情,诗人却想象其有情,不然为何不飞动呢?正因其不动,才会有后句,使人错认是一层远山。把轻浮流动的云写得如此深沉凝重,别有一种韵味。从后句又可看出云在天边地平线上不高之处悠游、徘徊,其形状起伏不平,仪态万千,像一重新的山一样。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B.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C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D.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7. 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不失期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1)失期:_________
    人有奇志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
    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
    (2)奇:___________
    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
    (3)次:___________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说云天河与海通。
    (2)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9. 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
    【答案】6. A 7. ①. (1)误期 ②. (2)不平凡 ③. (3)近旁
    8. (1)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
    (2)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
    9. 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解析】
    【6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的意思是:离开了十多天,忽然到达一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1)“不失期”的句意是:从不错过预定的时间。失期:误期。这与“度已失期”中的“失期”意思相同。
    (2)“人有奇志”的句意是:有人有个不同寻常的想法。奇:本义是奇异;不同寻常,这里是不平凡。
    (3)“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的句意是: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到小岛旁边饮水。次:近旁。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旧(过去)、天河(银河)、通(相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具(详细,详尽)、此(这)、何处(什么地方)”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9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桃花源记》作者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本文则虚构了有人在乘坐木筏遨游星际的经历,勾勒出一个房屋整齐、男耕女织的理想境地,也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渔人和本文中的“有人”看,又都体现着对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旧时传说天河与大海相连通,近代有个住在海岛上的人,年年八月会看到海上有一只漂浮着的木筏,来来去去,从不错过预定的时间。有人有个不同寻常的想法,他在木筏上建造了一座阁楼,又带足了干粮,于是乘木筏而去。十多天时间里,他还能见到日月星辰,后来则茫茫一片,分不清白天黑夜。离开了十多天,忽然到达一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远远望去,只见宫里有许多织女,又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到小岛旁边饮水。牵牛的人吃惊地问:“你怎么来到此处的?”这个人详细的说明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那人告诉说:“你回去后到蜀郡,寻访严君平便知道了。”最终他没有上岸,于是按时回来。后来此人到蜀郡,找到严君平问起这件事,严君平回答说:“某年某月,有位客人的星象遇到了牵牛星宿。”计算年月,正是他到银河见到牵牛人的时间。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财[注](节选)
    王愿坚
    ①访问胡行长,是为了给一篇革命回忆录补充材料。
    ②红军主力长征了,一支不满200人的红色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南方一片苦寒的山区里。他们餐风饮露、茹苦含辛地坚持着,从1934年到1937年,整整3年。胡行长就是当年那支游击队的供给部长、现在省人民银行的行长。我找到了他的家。这是一所平常的四合院,北房门口的向阳地里,有两个人在忙着。右窗下是个老头,正往一排花盆里浇水。盆里栽着些花不像花、菜不像菜的秧子。左窗前的一位,蹲在那里做煤球,做得那么专心,直到我走到他面前才发觉。
    ③听我打听胡行长,他放下煤球,揩着手站起身,“叫我老胡吧。”他笑着说,一双眼睛清亮,炯炯有神。
    ④ “噢——,要抖落老账哩!”看了介绍信,老胡哈哈笑着,显然是个开朗爽快的人。他给我介绍了旁边的老李:李老根,做过地下党交通站长,游击战时,对于支持山上的斗争出过好大力。十几年没见了,这次他路过这,顺便把老胡三番五次要的东西带了来。
    ⑤老李笑着和我握了握手,转身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个钉着大红五角星的挎包,说道:“老胡这个人真是一个钱捏得出水来!”他打开挎包,掏出一个账本,冲着老胡一扬,板起面孔说:“咱俩还有银钱官司哩!你看,白纸黑字,”他揭开账本,找出一行,用手指戳着念下去,“‘4月8日,老根购粮,支洋980;吃饭打尖,铜元6枚。’6天只给6个铜子。6个!他要把我的喉咙捏断哩!”说罢,他抹了抹胡子,开心地笑了。
    ⑥账本纸页发了黄,麻布面子也磨损不堪了。里面,一笔笔账目,日清月结,很是清楚。重见旧物,老胡露出激动的神色,“一点也不错,那时,敌人向山区反复开展了‘搜剿’。粮源断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勒紧裤带子,熬!究竟该勒多紧?我夜里想到天明。”
    ⑦老胡拿着账本边念边说:
    ⑧“‘17日,发出米24斤半’——每人减成2两。‘18日,发出米12斤4两’——每人只1两米,煮成饭还不够一口吃的。看着那一翘一翘的秤杆,眼眶子又酸又涩,我把秤杆一扔就去找政委了。
    ⑨ “政委正把洗净的野菜,一把把往清水里扔。我眼泪呼地涌出来了,说:‘政委,这米实在发不下去了。’
    ⑩ “政委头都没抬,厉声说:‘先把眼泪擦干!’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又说,‘发不下去就不发!前边还不知道有什么风风雨雨等着我们呢!咱们跟吃苦受罪没交情,可是它来了,咱也不躲躲闪闪。眼下,你觉得你很穷:可是照我看,你很富,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副补药呢!肚子里的东西少了,脑子里的东西——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可就越来越多了。’说到这,政委哈哈大笑。这回轮着他揩眼泪啦!……这番话着实使我开窍。”
    ⑪老李这会说:“发2两粮时,有人已经光吃野菜了……”老胡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有实物为证。这次特地托老李找了几种带来。”
    ⑫这时,我才知道盆里栽的不是什么奇花异草。“这叫苦麻菜,可以像牛吃草一样生吞活嚼。这叫苦栽,上好的猪草。那是野芹菜……栽起来,偶尔吃一点,它能教你看得远,想得透,学会对待富裕和贫困!”说着,老胡抱出一大把菜叶子,“这点栽不了的残余,咱们消灭它。承晔,来,拿去让妈妈洗洗!”
    ⑬屋里跑出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接过菜叶子跑走了。
    ⑭望着那蓬在红领巾旁微微颤动着的翠绿的野菜叶子,我心头热乎乎的。
    ⑮当我怀着一种感激和激动的感情,喝着那碗苦涩的野菜汤时,我已经忘掉了到这里是为了采访,倒像跟他俩一道坐到那浓密的山林里了。
    (有删改)
    [注]《理财》讲述了胡行长等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节省开支、求存图强的故事,节选的这一部分与“账本”有关。
    10. 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讲述的革命往事发生在1934-1937年南方红军游击战争时期。
    B. 老李戳着账本强调6个铜子,表明他一直记恨着老胡当年的行为。
    C. 第二次写盆栽,列数野菜名,有助于读者捕捉人物性格的闪光点。
    D. 结尾部分“我”“心头热乎乎的”,是因为感受到革命精神在延续。
    11. 主人公老胡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12. 政委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请结合下面这句话简要分析。
    眼下,你觉得你很穷;可是照我看,你很富,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副补药呢!
    13. 小说中“账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4. 本文与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都以回忆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请运用你的学习经验,尝试从情节安排或主题表达方面,简要分析本文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10. B 11. ①革命信仰坚定 ②恪尽职守 ③不忘革命本色
    12. ①政委就近取喻,创造宽松对话氛围,能缓解下属工作压力。②政委智慧乐观,对穷和富有辩证认识,能说服下属转变态度、改变认识。
    13. ①增强故事的历史感和真实性。②连接现实和回忆,串联人物和事件。
    14. 示例一:以回忆的角度叙述故事,情节安排相对自由。南方红军游击战争长达三年,小说根据需要只选取了“银钱官司”“粮源断绝”“与政委交谈”等场景,穿插在现实采访的过程中,故事似断实连,节省了不必要的交代。
    示例二:以回忆的角度叙述故事,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小说在回忆老胡、老李的往事中融入他们的新感受,也写及“我”的新认识,凸显了革命意志、革命精神的历史传承和现实价值。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B.“表明他一直记恨着老胡当年的行为”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第⑤段“老李笑着和我握了握手,转身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个钉着大红五角星的挎包,说道:‘老胡这个人真是一个钱捏得出水来’”“说罢,他抹了抹胡子,开心地笑了”可知,老李戳着账本强调6个铜子,表明他一直记着老胡当年的行为,突出老胡的精打细算,恪尽职守,并非“记恨”老胡。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第②段“红军主力长征了,一支不满200人的红色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南方一片苦寒的山区里。他们餐风饮露、茹苦含辛地坚持着,从1934年到1937年,整整3年。胡行长就是当年那支游击队的供给部长、现在省人民银行的行长”可知,从1934年到1937年,整整3年,老胡坚持在南方山区打游击战,可见他革命信仰坚定;
    结合第⑤段“老胡这个人真是一个钱捏得出水来”,第⑥段“账本纸页发了黄,麻布面子也磨损不堪了。里面,一笔笔账目,日清月结,很是清楚。重见旧物,老胡露出激动的神色”可知,老胡记账清楚仔细,精打细算,可见他恪尽职守;
    结合第⑫段“这叫苦麻菜,可以像牛吃草一样生吞活嚼。这叫苦栽,上好的猪草。那是野芹菜……栽起来,偶尔吃一点,它能教你看得远,想得透,学会对待富裕和贫困”可知,老胡在新时代还要吃苦菜,可见老胡不忘革命本色。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词句。
    结合“眼下,你觉得你很穷;可是照我看,你很富,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副补药呢”分析,结合第⑨段“政委正把洗净的野菜,一把把往清水里扔。我眼泪呼地涌出来了,说:‘政委,这米实在发不下去了’”,第⑩段“政委头都没抬……这番话着实使我开窍”可知,这句话是老胡去向政委倾诉工作压力,政委开导老胡时说的话,政委将老胡发米比作是给全体同志吃补药,这是运用了比喻的说法,使谈话氛围更轻松,同时也缓解了老胡此时的工作压力;政委的话中还有着对穷和富的辩证认识,能够说服老胡转变态度、改变认识,这使我们感受到政委的智慧乐观。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结合第⑤段“他揭开账本,找出一行,用手指戳着念下去,‘4月8日,老根购粮,支洋980;吃饭打尖,铜元6枚’”,第⑥段“账本纸页发了黄,麻布面子也磨损不堪了。里面,一笔笔账目,日清月结,很是清楚。重见旧物,老胡露出激动的神色”,第⑦段“老胡拿着账本边念边说”,第⑧段“‘17日,发出米24斤半’——每人减成2两。‘18日,发出米12斤4两’”可知,账本上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粮食供给情况,人物数据真实,增强故事的历史感和真实性;同时,账本也在文中起到了连接现实和回忆的作用,串联起文章的人物和事件。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
    结合第①段“访问胡行长,是为了给一篇革命回忆录补充材料”,第②段“红军主力长征了,一支不满200人的红色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南方一片苦寒的山区里。他们餐风饮露、茹苦含辛地坚持着,从1934年到1937年,整整3年。胡行长就是当年那支游击队的供给部长、现在省人民银行的行长”,第⑤段“老李笑着和我握了握手,转身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个钉着大红五角星的挎包,说道:‘老胡这个人真是一个钱捏得出水来!’他打开挎包,掏出一个账本,冲着老胡一扬,板起面孔说:‘咱俩还有银钱官司哩!你看,白纸黑字’”,第⑥段“重见旧物,老胡露出激动的神色,‘一点也不错,那时,敌人向山区反复开展了“搜剿”。粮源断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勒紧裤带子,熬!究竟该勒多紧?我夜里想到天明’”,第⑧段“我把秤杆一扔就去找政委了”,第⑩段“政委头都没抬……这番话着实使我开窍”可知,小说以回忆的角度叙述故事,在情节安排上相对自由。南方红军游击战争长达三年,老胡经历的事情很多,但是小说通过只选取了“银钱官司”“粮源断绝”“与政委交谈”等场景,穿插在“我”的现实采访的过程中,故事似断实连,节省了不必要的交代,显得情节紧凑不拖沓;
    结合第⑫段“这叫苦麻菜,可以像牛吃草一样生吞活嚼。这叫苦栽,上好的猪草。那是野芹菜……栽起来,偶尔吃一点,它能教你看得远,想得透,学会对待富裕和贫困”,第⑬段“屋里跑出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接过菜叶子跑走了”,第⑭段“望着那蓬在红领巾旁微微颤动着的翠绿的野菜叶子,我心头热乎乎的”,第⑮段“当我怀着一种感激和激动的感情,喝着那碗苦涩的野菜汤时,我已经忘掉了到这里是为了采访,倒像跟他俩一道坐到那浓密的山林里了”可知,小说以回忆的角度叙述故事,使得小说主题主突出,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小说在回忆老胡、老李的往事中融入他们的新感受,也写及“我”的新认识,凸显了革命意志、革命精神的历史传承和现实价值。
    (四)(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勤俭节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启迪我们,勤俭节约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乐是灾祸危亡之根。勤俭节约精神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稷兴衰紧密相连。
    ②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倡导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蕴含的是以节俭惜物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品质,于个体而言,既体现着一种“待物之德”,也内蕴着一种“修养之道”。奢靡浪费,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人的意志品质。以俭养身,方能永葆本色。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形塑了敬畏感恩的价值理念,就能在成长历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培育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
    ③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在中国人心中,“家事”与“国事”“天下事”密不可分,优良家风与良好社会风尚总是紧密相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勤俭节约摆在家风建设的突出位置。从《诫子书》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颜氏家训》的“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始终为中国人所推崇。
    ④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之道。惟俭者兴,惟勤者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感叹,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地位。“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勤俭节约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格修养,但折射出的是人心向背,从根本上说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长足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示,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让戒奢尚俭、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摘编自谢卫平《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材料二:

    15.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 材料一第二段从反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C. 材料一综合运用事实材料、道理材料、数据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 材料二可以看作是材料一提及的“适度”“节用”生活理念的生动注释。
    16. 下列两则事例,哪一则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事例一:某酒店推行“N-1”点餐方式,要求服务员根据比就餐人数少一人的饭菜量引导消费者下单,“按需点菜”。
    事例二: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曾作《训俭示康》告诫其子要以节俭为美德,不可追求奢靡生活。
    17.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简要点评下面两位同学的行为表现,表明你的态度,说明你的理由。
    同学甲洗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同学乙看到后马上上前拧紧了。
    【答案】15. D 16. 第一问:事例二适合。
    第二问:因为第三段观点是“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司马光写作《训俭示康》是家风建设行为,能支撑观点。
    17. 示例: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要重视细节,为同学乙点赞。只有每个人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做好每个细节,才能在学校、社会、国家各个层面上保证勤俭节约落到实处。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
    A.“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理解分析不正确。材料一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从反面论证”理解分析不正确。材料一第二段是从正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C.“数据材料”理解分析不正确。材料一综合运用事实材料、道理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无“数据材料”;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补充。
    结合材料一第③段“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可知,本段的观点是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
    结合“事例一:某酒店推行‘N-1’点餐方式,要求服务员根据比就餐人数少一人的饭菜量引导消费者下单,‘按需点菜’”可知,这里列举的是酒店提倡勤俭节约,与家风建设无关,故事例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
    结合“事例二: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曾作《训俭示康》告诫其子要以节俭为美德,不可追求奢靡生活”可知,这里列举的事例是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告诫子女要勤俭节约,与家风建设有关,故事例二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材料内容。
    结合材料一内容可知,我们应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结合材料二内容可知,我们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结合“同学甲洗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同学乙看到后马上上前拧紧了”可知,同学甲没有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没有节约用水,没有做到勤俭节约;同学乙留意了生活细节,马上拧紧水龙头,做到了节约用水,身体力行勤俭节约;据此可知,对于同学甲的行为持不赞同的态度,对于同学乙的行为持表扬、赞同的态度。
    (五)(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菜是中国常见的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南方,青菜就是青菜。既名曰“青菜”,一定要绿油油的才讨喜。但在大部分北方人的眼中,“一份青菜”约等于“一份蔬菜”,内涵边际非常大,黄瓜、芹菜、莴笋、茄子、萝卜、白菜等等都包括在内,可谓包罗万象。蔬菜品种众多,但在过去,因为种种条件限制,许多地方还是很难吃到新鲜多样的蔬菜。如今,随着种植技术和物流运输的发展进步,设施蔬菜、高原夏菜、南菜北运等丰富着居民的“菜篮子”。一年四季、随时随地、各式各样,吃想吃的菜已经不再是难事。
    (摘编自张君燕《餐桌上的青菜》等)
    材料二:
    青菜口感清淡,是餐桌上的常客。冬日里民间有一道“青菜豆腐汤”。烧上一锅青菜,切几块豆腐放锅里,热气氤氲,一家人吃得浑身热乎乎的。据说这道菜,还有个美好的寓意:青菜豆腐保平安。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也说青菜“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咳”。
    青菜朴实无华,散发着平常日子里的烟火气,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据说郑板桥当年流落苏北小镇时,在房门口贴了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想想,在一个偏僻的小镇,郑板桥自己种菜,过着清苦淡泊的生活,但他还能在寻常事物中看出一点动人的美来,歌咏生活。
    (摘编自徐廷华《青菜》)
    材料三:
    齐白石,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人。他常以白菜、萝卜、蘑菇、柿子等蔬果入画,画中寄寓了深厚的精神内涵,画风亦俗亦雅,喜爱者甚多。

    18.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菜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它的内涵边际在我国南北方存在较大差异。
    B. 没有种植技术和物流运输的发展,居民就难有随时吃各种蔬菜的自由。
    C. 引述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材料,意在强调人们生活离不开青菜。
    D. 郑板桥和齐白石都善于从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进而表现美、创造美。
    19. 青菜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 校园艺术活动周期间,班级开展“艺术与生活”主题活动,某小组准备推荐材料三齐白石的两幅画作。请你结合材料,从命名用意角度拟写一段推介语,代表该小组在班级交流。
    【答案】18. C 19. 因为青菜有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审美价值。
    20. 示例:《百财聚来》以白菜、萝卜、蘑菇三种蔬菜入画,三种泛指各种、百种,“百菜”(或“白菜”)谐音“百财”,百财汇聚,寓意财源广进。《事事清白》以柿子、白菜入画,“柿”谐音“事”,“白菜”叶青茎白,寓意清清白白做事。这两幅画命名寓意美好,雅俗共赏。
    【解析】
    【18题详解】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
    C.材料二引述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材料,意在说明青菜口感清淡,是餐桌上的常客,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并不是强调“人们生活离不开青菜”。
    故选C。
    【19题详解】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
    从材料一“一年四季、随时随地、各式各样,吃想吃的菜已经不再是难事”可概括出:青菜有食用价值;
    从材料二“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也说青菜‘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咳’”可概括出:青菜有药用价值,让人健康;
    从材料二“青菜朴实无华,散发着平常日子里的烟火气,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材料三“他常以白菜、萝卜、蘑菇、柿子等蔬果入画,画中寄寓了深厚的精神内涵,画风亦俗亦雅,喜爱者甚多”可概括出:青菜有审美意趣。
    据此概括,意对即可。
    【20题详解】
    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百财聚来》图看,白菜、萝卜、蘑菇三种蔬菜入画,其中“白菜”谐音“百财”,三代汉语中的“三”一般不是确指,是多种的意思。“聚”是汇集的意思。这幅画表明百财汇聚,寓意着财源广进。从《事事清白》图看,画作以柿子、白菜入画,“柿”谐音“事”,“白菜”叶青茎白,“柿子”与“白菜”一齐入画,寓意着人要清清白白地做事。齐白石先生以白菜、萝卜、蘑菇、柿子等蔬果入画,画中寄寓了财源广进,做人清白的美好寓意,画风亦俗亦雅。据此理解拟写推介语即可。
    三、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茅盾说过,“只有对于最后胜利有确信,而又能够正确地估计到当前的困难的,方始能作韧战”。说起韧战,我们会想到文艺作品中百折不挠的革命先辈,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锲而不舍的先进人物,甚或是未来世界中笃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奋斗者。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韧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韧战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轻轻合上这本《老人与海》,我不禁思绪万千,我的心已随着这本书飘到那波涛汹涌的大海……
    《老人与海》的故事很简单,写的是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太大了,他使出了浑身解数,才把那条大马林鱼杀死并绑在了小船的一边。可想而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强的意志啊!但在归程中老人再三遇到鲨鱼的袭击,于是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拼搏,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但是,他这种坚持不懈,自信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虽然老渔夫没有把完整的马林鱼拖回海岸,在别人眼里他是失败的,但实际上他是成功的。
    俗语道:“不以成败论英雄”。他那坚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为逊色,他将成为经历磨难而战无不胜的巨人,值得每个人倡导。
    在现实生活中,碰到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最重要的是勇敢的面对,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回想自己,每当遇到困难就不耐烦,就好比是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点勇气。但自从我读了《老人与海》后,想想渔夫,再想想自己,就觉得自己碰到的根本不算是问题。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谁没有失败过,但最重要的是,在失败后能重新站起来,积极的去面对,去寻找根本的原因并改正,
    “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全力以赴,以全新面貌去挑战,坚信成功不再遥远。“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当我们遇到困难而灰心丧气时,一定要坚持。古人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要怀着必胜的信心去迎接挑战,因为我坚信成功永远属于我们自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材料“说起韧战,我们会想到文艺作品中百折不挠的革命先辈,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锲而不舍的先进人物,甚或是未来世界中笃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奋斗者”,提示我们韧战的写作对象可以是文艺作品中百折不挠的革命先辈,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锲而不舍的先进人物,也可以是未来世界中笃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奋斗者。确定了写作对象,我们就可以围绕人物如何克服困难,最后如何取得胜利展开即可。
    第二,立意。注意围绕“韧战”,切不可面面俱到。写作时,要写出这一韧战的过程,更要展现出这一韧战的意义和价值。这一韧战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力量的。一定要扎根现实,真实可信,集中笔墨突出这一韧战的难忘,以及带给我的感受。
    第三,选材。要求自选文体,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或自身的遭遇,围绕“韧战”为主题来展开,例如可以写保尔在双目失明、双腿瘫痪的情况下,如何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成功写出了文学巨著;也可以写疫情期间,医护工作者克服各种困难,舍小家,为大家,与病毒奋战,同时间赛跑,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相关试卷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文件包含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docx、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含详解),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