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2动能定理(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5271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2动能定理(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5271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2动能定理(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5271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2动能定理(含解析)
展开动能定理
一、选择题
1.(2017·海南)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可忽略.a为小球运动轨迹上的一点,小球上升和下降经过a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k1和Ek2.从抛出开始到小球第一次经过a点时重力所做的功为W1,从抛出开始到小球第二次经过a点时重力所做的功为W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Ek1=Ek2,W1=W2 B.Ek1>Ek2,W1=W2
C.Ek1<Ek2,W1<W2 D.Ek1>Ek2,W1<W2
答案 B
解析 从抛出开始到第一次经过a点和抛出开始第二次经过a点,上升的高度相等,可知重力做功相等,即W1=W2.对两次经过a点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Wf=Ek2-Ek1,可知Ek1>Ek2,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2.(2018·揭阳一模)质量为2 kg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为30°的斜面向上滑行,在向上滑行的过程中,其动能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体返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为(取g=10 m/s2)( )
A.196 J B.56 J
C.34 J D.20 J
答案 C
解析 物体上滑的过程中重力与摩擦力都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mgx·sin30°-fx=E0
下滑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得:mgx·sin30°-fx=0-E
代入数据解得:E=34 J,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3.(2018·南通二模)如图所示,水平平台上放置一长为L、质量为m的匀质板,板的右端距离平台边缘为s,板与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板施加水平推力,要使板脱离平台,推力做功的最小值为( )
A.μmg(L+s) B.μmg(+s)
C.μmg(L-s) D.μmg(s+)
答案 B
解析 由分析可知,应缓慢将木板推至木板的重心离开平台,故推动的位移为s+;摩擦力做功Wf=-μmg(+s)
则对全程由动能定理可知,W-μmg(+s)=0
解得:W=μmg(+s);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4.(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中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距离为L,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s,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F视为恒定,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FL=Mv2 B.Fs=mv2
C.Fs=mv02-(M+m)v2 D.F(L+s)=mv02-mv2
答案 ACD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对子弹:-F(L+s)=mv2-mv02知,D项正确;对木块:FL=Mv2,A项正确;由以上二式相加后整理可得Fs=mv02-(M+m)v2,C项正确,B项错误.
5.如图所示,斜面AB竖直固定放置,物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因斜面塌陷,斜面变成APD曲面,D点与B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在B点左侧.已知各接触面粗糙程度均相同,不计物块经过B、D处时的机械能损失,忽略空气阻力,现仍将物块从A点静止释放,则( )
A.物块将停在C点
B.物块将停在C点左侧
C.物块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大于W
D.物块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小于W
答案 A
解析 物块从A到C克服摩擦力做功Wf=μmgLEC,由动能定理:mgH-μmgLEC=0,
当物块沿APD曲线下滑时,可以把曲线分解成若干个斜线下滑,在曲面上运动到达水平面,摩擦力做的功与物体在曲面上对应的水平距离上移动时,摩擦力做的功相同.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6.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在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是( )
A.mgR B.3mgR
C.7mgR D.mgR
答案 D
解析 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7mg-mg=m
在最高点,有:mg=m
由动能定理得:-2mgR+Wf=mv22-mv12
解得Wf=-mgR
故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为mgR.
7.(2018·江西模拟)(多选)如图所示,两块竖直木板夹着一物块,物块在木板内静止,两板因弹簧作用对物块有一恒定压力并保持两板之间的距离不变(图中未画出弹簧).让木板从离地h高位置自由下落,落地后木板静止,物块在木板中下滑了l长度.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以下各选项中物块均未触地)( )
A.如果仅改变木板下落的高度,使其从2h高度落下,物块下滑的长度将为2l
B.如果仅改变木板对物块的压力,使其变为原来一半,物块下滑的长度将大于2l
C.如果仅改变物块的质量,使其变为原来2倍,物块下滑的距离将为2l
D.如果仅改变木板的质量,使其变为原来一半,物块下滑距离将大于2l
答案 AB
解析 A项,设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根据动能定理,有mg(h+l)-fl=0,解得l=,仅改变木板下落的高度,使其从2h高度落下,物块下滑的长度将为2l,故A项正确;
B项,如果仅改变木板对物块的压力,使其变为原来一半,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原来的一半,由l=知,物块下滑的长度将大于2l,故B项正确;
C项,如果仅改变物块的质量,使其变为原来2倍,由l==知,物块下滑的距离将大于2l,故C项错误;
D项,如果仅改变木板的质量,物块下滑的距离仍为l,故D项错误.
8.(2018·四川模拟)(多选)如图所示,一固定竖直轨道由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AB、长度为L的水平直轨BC和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CD构成,BC与两圆弧分别相切于B点和C点.质量为m的质点物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恰好能到达D点,已知物块在圆弧AB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1,在圆弧CD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物块在水平直轨上的动摩擦因数为+
B.物块在水平直轨上的动摩擦因数为-
C.物块在C点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2g+
D.物块在C点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2g+
答案 BC
解析 设物块在水平直轨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3,对于ABCD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R-r)-(W1+W2+W3)=0,
又因为W3=μmgL,
由以上两式联立可解得:μ=-,故A项错误,B项正确;
由动能定理,对于ABCD整个过程有:
mg(R-r)-(W1+W2+W3)=0,
对于ABC过程有:
mgR-(W1+W3)=mvC2-0,
由向心加速度公式得:a=,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a=2g+,故C项正确,D项错误.
9.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 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 s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6 s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
B.0~6 s内物体在4 s时的速度最大
C.物体在2~4 s内速度不变
D.0~4 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 s内合力做的功
答案 D
解析 由at图像可知: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在相应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情况,在时间轴上方为正,在时间轴下方为负.物体6 s末的速度v6=×(2+5)×2 m/s-×1×2 m/s=6 m/s,则0~6 s内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A项错误;由图像可知物体在5 s末速度最大,vm=×(2+5)×2 m/s=7 m/s,B项错误;由图像可知在2~4 s内物体加速度不变,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大,C项错误;在0~4 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知:W合4=mv42-0,又v4=×(2+4)×2 m/s=6 m/s,得W合4=36 J,0~6 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知:W合6=mv62-0,又v6=6 m/s,得W合6=36 J,则W合4=W合6,D项正确.
10.(2018·南充模拟)(多选)如图所示,长度均为1.5 m的木板AB、BC、CD、DE…在竖直面内搭成“波浪形”轨道(两木板交接处用极小的光滑曲面相连),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从木板OA上距地面高为h=1.8 m处由静止释放并沿轨道运动,直至停止运动,已知木板OA和其他木板与地面的夹角均为60°,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6,设空气阻力和物体通过两木板交接处时的动能损失均不计(g=10 m/s2),则( )
A.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为6.0 m
B.物体运动的水平总位移为3.0 m
C.物体最终停在A点
D.物体最终停在C点
答案 AC
解析 A项,物体在斜面上物体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G1=mgsin60°=mg
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μmgcos60°=0.6×mg×=0.3mg.
由于f<G1,故物体不能静止在木板上.
从物体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过程中,总路程为s,由动能定理得:
mgh-μmgscos60°=0-0
代入数据解得:s=6.0 m.故A项正确.
B、C、D三项,假设物体能到达B点,由动能定理得:
mg(h-Lsin60°)-μmgcos60°×(+L)=mvB2-0,
解得:vB2<0.无解.
说明物体不能通过B点,最终停在A点处.则物体运动的水平位移为:x== m,故B、D两项错误,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18·台州模拟)如图所示为某水上乐园急速滑道的简化示意图,内壁光滑的水平半圆形管道BC分别与倾角θ=37°的倾斜管道AB和水平直管道CD顺滑连接,管道AB的A端离管道BC所在平面的高度h1=6 m,管道BC的直径d=10 m.离水面EF的高h2=1.8 m.质量m=60 kg的游客(可视为质点)从A端静止滑下,游客与管道AB的动摩擦因数μ1=0.125,与管道CD的动摩擦因数μ2=0.5,整个运动过程空气阻力不计.(sin37°=0.6,cos37°=0.8)
(1)求游客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游客受到BC管道的作用力大小;
(3)要使游客落到水中且落水的速度不超过8 m/s,求管道CD的长度.
答案 (1)10 m/s (2)1 200 N (3)7.2 m
解析 (1)对A到B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有:
mgh1-μ1mgcosθ·=mvB2-0,
代入数据解得:vB=10 m/s.
(2)游客在BC管道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根据N=m得:N=1 200 N.
(3)游客离开CD管道后,做平抛运动,落水的最大速度为8 m/s,
落水时的竖直分速度为:vy== m/s=6 m/s,
则离开管道CD的最大速度为:vD== m/s=2 m/s.
根据动能定理得:-μ2mgxCD=mvD2-mvC2,
代入数据解得:xCD=7.2 m.
12.(2018·泰州模拟)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固定木板的倾角为37°,劲度系数为k=36 N/m的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P点,图中AP间距等于弹簧的自然长度.现将质量m=1 kg的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放在木板上,在外力作用下将弹簧压缩到某一位置B点后释放.已知木板PA段光滑,AQ段粗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物块在B点释放后向上运动,第一次到达A点时速度大小为v0=3 m/s,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物块第一次向下运动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v1;
(2)请说出物块最终的运动状态,并求出物块在A点上方运动的总路程s.
答案 (1)3 m/s (2)4.5 m
解析 (1)设物块从A点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根据动能定理,
上滑过程有:-mgssin37°-μmgscos37°=0-mv02
下滑过程有:mgssin37°-μmgscos37°=mv12-0
联立解得:s=1.5 m,v1=3 m/s
(2)物块最终在A点下方做往复运动,最高点为A
根据动能定理:μmgx′cos37°=mv02
代入数据解得:x′=4.5 m.
13.质量m=1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拉力方向与物体初速度方向相同)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经过位移4 m时,拉力F停止作用,运动到位移是8 m时物体停止,运动过程中Ekx的图线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
(1)物体的初速度多大?
(2)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3)拉力F的大小?
答案 (1)2 m/s (2)0.25 (3)4.5 N
解析 (1)从图线可知初动能为2 J,Ek0=mv2=2 J,v=2 m/s.
(2)在位移为4 m处物体的动能为10 J,在位移为8 m处物体的动能为零,这段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
设摩擦力为Ff,则
-Ffx2=0-Ek=0-10 J=-10 J
Ff= N=2.5 N,
因Ff=μmg,故μ===0.25.
(3)物体从开始到移动4 m这段过程中,受拉力F和摩擦力Ff的作用,合力为F-Ff,根据动能定理有
(F-Ff)·x1=Ek-Ek0,
故F=+Ff=(+2.5) N=4.5 N.
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分层作业2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分层作业2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专题16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专题16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含解析),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