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06《兼爱》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230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06《兼爱》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230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06《兼爱》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230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06《兼爱》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2301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06《兼爱》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2301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06《兼爱》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2301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06《兼爱》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2301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06《兼爱》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2301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06《兼爱》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2301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06《兼爱》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
展开专题06 兼爱
一、文言文阅读
(2022·山东菏泽·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节选自《墨子·兼爱》)
文本二:
赵季良,字德彰,济阴人也。初仕后唐庄宗,为魏州司录。魏州税多逋负,庄宗时为晋王,过督之。季良曰:“殿下方谋攻取而不爱百姓,一旦百姓离心,恐河北非殿下有也。”庄宗大加钦重。累迁盐铁判官、太仆卿。
明宗天成元年,赍官诰拜孟知祥为侍中。即以为三川制置使,督蜀犒军余钱送京师,且制置两川征赋。是时知祥镇西川,颇不奉诏。会与季良有旧,遂留之不遣,因请为西川节度副使。事无大小,多与参决。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自是季良倾身事知祥,布腹心矣。
季良通敏,善谋略。董璋时遣人求昏自结,而知祥心恨璋,未之许也。季良以为宜合从以拒唐。长兴时,进奏官言唐主欲大发兵讨两川。季良请以东川先取遂阆,然后并兵守剑门,则大军虽至,吾无内顾忧矣。未几,唐将石敬瑭因遂阆已破,烧营北归。军前驰报知祥,知祥故藏其书,谓季良曰:“北军渐近,奈何?”季良扣指曰:“不过绵州必遁。”知祥大笑,出书示之。由是甚服其智。
是年,唐明宗即下制,以季良为武泰军节度使。知祥称尊号,是为后蜀高祖。拜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既而高祖病甚,召季良与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等同受顾命。高祖晏驾,秘未发丧。处回夜过季良,涕泣不已。季良正色曰:“今强侯握兵,专伺时变,义当速立嗣君,岂可徒相泣耶!”遂与处回立后主而后发丧。以拥戴功加司徒,进太保。广政九年卒,谥文肃。
节选自《后蜀列传·赵季良》)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今异义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如“治乱者何独不然”“季良以为宜合从以拒唐”两句中的“不然”“以为”。
B.“庄宗时为晋王”“董璋时遣人求昏自结”两句中的“时”,都是名词作状语,可以解释为“在当时”“在那时”
C.“谋攻取而不爱百姓”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两句中的“爱”都是动词,可分别解释为“爱护”和“吝惜”.
D.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升降任免的词语很多,如“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累迁”指多次升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
B.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
C.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
D.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季良是济阴人,后唐庄宗时担任魏州司录,表现出出众的政治才能,受到庄宗的赏识和器重。
B.赵季良与镇守西川的孟知祥有交情,当他到蜀地担任三川制置使时,被孟知祥留在当地,没有返回京师。
C.赵季良被孟知祥留在蜀中后,参与决断大小事务,深得信任,尽心尽力辅佐孟知祥成为孟知祥的心腹。
D.赵季良深得唐明宗信任,先被任命为武泰军节度使,后又被任命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2)军前驰报知祥,知祥故藏其书,谓季良曰:“北军渐进,奈何?”
5.文本二写到“季良通敏,善谋略”,其“善谋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
(2022·福建·福清西山学校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迂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选自《兼爱(中)》,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B.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D.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后一个“子”,是夫子(先生、老师)的意思。
B.国,本义是“邦国”“封邑”。主要是指王、侯的封地,或天子统治的区域,还可以指国都。在文中指诸侯封地。
C.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D.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也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文中“君子”和荀子《劝学》中的“君子”意思一样。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主张兼爱,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等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B.士君子虽然能够充分认识兼爱的好处,但是他们认为实行起来很不容易。
C.墨子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兼爱实行起来虽然困难,但是只要君王想做,就能做到。
D.楚灵王喜欢细腰,臣子就吃一顿饭来节食,这个事例说明了君臣相爱的重要性。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2)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10.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2021·吉林·大安市第六中学校高二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兼爱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B.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1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治乱者何独不然
B.故不孝不慈亡
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韩非子将其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B.墨子的“兼爱”思想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C.“圣人”有多种解释,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圣人”指的是孔子。
D.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需要。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2)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2021·天津·静海一中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寡,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赈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鳌,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列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取材于《墨子·辞过》)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民费而不病 病:困苦
B.强体适腹而已矣 适:使……安适
C.故民归之 归:归附
D.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 恶:罪恶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B.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C.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D.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1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
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
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
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
(《墨子·兼爱》)
19.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孝”,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强调申明孝道并指明其作用的句子 是_____、______。
20.简析儒家和墨家论述“孝”的角度的区别。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①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不器②。”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③也。”
(《论语·公冶长》)
注①造次:危难时。②器:某种器具。③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
21.孔子对子贡的评价是“器也”“瑚琏也”,他的言外之意是 。
22.综合以上材料,评说孔子的君子观。
【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18《书愤》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18《书愤》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文件包含专题18书愤针对训练解析版docx、专题18书愤针对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18书愤专题讲解docx等3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17《锦瑟》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17《锦瑟》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文件包含专题17锦瑟针对训练解析版docx、专题17锦瑟针对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17锦瑟专题讲解docx等3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13《将进酒》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13《将进酒》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文件包含专题13将进酒针对训练解析版docx、专题13将进酒专题讲解docx、专题13将进酒针对训练原卷版docx等3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