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解析版).docx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01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02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03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01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02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文件包含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解析版docx、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巩固复习12:文言文阅读


    一、(2022春·上海宝山·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对上述文段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B.“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
    C.【甲】文侧重于议论,而【乙】文则侧重于记叙和描写。
    D.【甲】【乙】都暗示了文中的言论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2)上述文段,【甲】的作者是西汉时的____ (人名),【乙】选自《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选贤与能 ( )        ②寻病终(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2022春·上海奉贤·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甲】出自柳宗元写的 _____一文,【乙】选自_____写的《卖炭翁》一诗。
    (2)解释加点字。
    ①以其境过清
    ②系向牛头充炭直
    (3)下列表述 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描写小石潭岸势时,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读来形象生动,趣意横生。
    B.【乙】诗用一问一答的写法,勾勒出了宫使及其爪牙由远及近而来、嚣张跋扈的风姿。
    C.【甲】文中作者所记的是小石潭幽深凄清的景致,这是一篇游记,所以他“记之而去”。
    D.【乙】诗中老翁所惜的是那一车千余斤的炭,“惜不得”表达了他难言的悲愤与辛酸。
    三、(2021春·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3.根据选文填空。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甲文段以“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会宾客大宴    会:____
    (2)罔不因势象形  罔:__
    (3)施八尺屏障    施:________
    (4)为宫室        为:____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6.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四、(2022春·广东江门·八年级统考期末)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一怒而诸侯惧
    B.志怪者也/处处志之
    C.安知鱼之乐/安能辨我是雄雌
    D.请循其本/本在冀州之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一文中,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C.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
    五、(2021春·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北冥有鱼》)
    【乙】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响【注】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节选自《庄子·大宗师》)
    【注】响:吐口水。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北冥有鱼( )          (2)志怪者也( )
    (3)鱼相与处于陆( )        (4)与其誉尧而非桀也(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鹏之背                 皆物之情也
    B.其名为鲲                其有夜旦之常
    C.化而为鸟                而伯乐不常有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1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3.【乙】文体现了庄子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六、(2021春·湖北黄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竟然) B.请循其本(遵循)
    C.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照看) D.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使……活)
    15.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B.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C.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D.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16.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是围绕“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论题展开的。
    B.乙文中庄子假托鲋鱼之口,暗讽了监河侯为富不仁,却又假装慷慨。
    C.甲乙两文都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辩论引向深入。
    D.甲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机智善辩,乙文则以寓言故事来说理。
    1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七、(2021春·陕西西安·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①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①典:常。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虽有至道( )    (2)教然后知困( )
    (3)学学半( )    (4)人不学,不知道(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此之谓乎
    A.不知其善也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其真不知马也 D.欲穷其林
    20.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1.甲乙两文论述的重点各有侧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文论述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八、(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文】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而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丞相府归马。
    (出自《后汉书·卷二十五·卓茂传》,有改动)
    22.解释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 )    
    (2)男有分( )
    (3)卓茂尝出门( )
    (4)顾而谓曰(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24.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甲文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全民保障,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等方面。
    B.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甲文中的观点相呼应。
    C.《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德编纂的,称为“大戴《礼记》”。
    D.“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而去”这句断句无误。
    25.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卓茂的处世为人与儒家奉行的大道理想的相通之处。
    九、(2022春·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华章藻蔚①,非矇瞍②所玩;英逸之才,非浅短所识。聪鉴③不足,则俊民与庸夫一概矣。夫以玉为石者,亦将以石为玉矣;以贤为愚者,亦将以愚为贤者矣。以石为玉,未有伤也;以愚为贤者,亡之诊④也。盖诊亡者,虽存而必亡;犹脉死者,虽生而必死也。悲夫!
    (节选自《抱朴子外篇·擢才》)
    【注】①藻蔚:光彩鲜艳的样子。②矇瞍:盲人。③聪鉴:鉴别人物的才智。④诊:征兆。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以贤为愚者( )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夫以玉为石者
    B.而伯乐不常有                虽存而必亡
    C.策之不以其道                以石为玉
    D.其真无马邪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9.甲乙两文结尾分别在“呜呼”“悲夫”什么?都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202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统考中考真题)时光里的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肴,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其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速,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潜传(节选)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①。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出自《晋书》)
    [注]①属文:作文章。
    1.下面对《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以草庐开篇,叙免除喧扰的归田生活,起笔舒缓,“在”—“无”,转折有势。
    B.三四句巧用设问,转换叙事角度发问,颇富情趣,答语精炼,一语中的,超凡脱俗。
    C.以“采菊”“见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离,不工而工。
    D.全诗集叙事、议论、绘景于一体,自然理趣与个人志趣相映,言有尽而意无穷。
    2.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缘溪行”拉开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自然铺垫。
    B.“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
    C.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来时路而返,这与渔人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
    D.作者通过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笔多曲致,富有波澜。
    3.用“/”给《陶潜传》(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义 熙 二 年 解 印 去 县 乃 赋 《归去来》
    4.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妻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绝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6.《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7.时光流转,四季更迭,古往今来,陶渊明备受推崇,成为跨越时代的“大家”。唐朝的李白、杜甫、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朱熹,现代的鲁迅、朱光潜等都言之谆谆。请联系以上诗文,探究陶渊明受推崇的原因。
    二、(2022·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①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
    【注】①树杪(miǎo):树梢。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
    【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山下望如星河倒注( )         ②头不得顾( )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④乃记之而去( )
    9.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
    11.翻译下列句子。
    (1)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
    【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三、(2023·广西·模拟预测)文言文阅读
    [甲]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②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③,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④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轴:画卷。②漫:随意。③物色:观察。④逮:等到。
    1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佛印绝类弥勒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东安一士人善画   陈康肃公善射
    C.珠可历历数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D.献之县令      马之千里者
    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令初/不知爱 B.左臂/挂/念珠/倚之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黎明/物色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③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16.[甲]文介绍了 ;[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
    17.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四、(2020·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20.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21.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五、(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节选自徐干《治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味道) B.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C.久而愈足(值得) D.然后知被褐之陋(被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    以其难而懈之
    B.视衮龙之文    不如速行之必至也
    C.故学者如登山焉  且焉至土石
    D.倚立而思远    执策而临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4) 甲乙两段选文都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你从甲乙两文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论述。
    六、(2020·湖南湘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
    2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父母亲人)
    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2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5.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
    26.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七、(2022·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说
    唐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问说(节选)
    清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完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2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能:才能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C.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破:破解
    D.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耻:耻辱
    29.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抒发高雅的情趣。
    B.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问”与“学”的关系,后面几段主要阐明了“问”的重要性。
    3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八、(2022·天津西青·统考二模)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知鱼之乐     安:怎么 B.子固非鱼也     固:本来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全面 D.请循其本      循:追溯
    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具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子之不知鱼之乐 D.我知之濠上也
    3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庄子与惠子两位辩论高手,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游玩,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发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
    B.庄子坚持认为 “出游从容”的鲦鱼很快乐,其实也就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选文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故事背景,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D.选文中,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两人话锋强硬,咄咄逼人,让人感受不到丝毫的轻松与闲适。
    相关试卷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8:大作文-综合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8:大作文-综合练习(含解析),文件包含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8大作文-综合练习解析版docx、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8大作文-综合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7:小作文-综合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7:小作文-综合练习(含解析),文件包含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7小作文-综合练习解析版docx、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7小作文-综合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6:散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6:散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文件包含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6散文阅读-综合练习解析版docx、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6散文阅读-综合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暑假复习巩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暑假-专题12: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