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暑假初升高】统编版历史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讲学案
【暑假初升高】统编版历史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讲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暑假初升高】统编版历史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讲学案,文件包含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解析版docx、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搜集文献材料和图片,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结合江南的开发和两宋之际的战乱环境,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辽宋夏金元时期科举制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当时社会的变化。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1)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和棉花。
(3)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2.手工业
(1)制瓷业: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
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
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
(3)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发展
(1)特点: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草市
(2)表现
2.城市繁荣
(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出现娱乐场所“瓦子”
(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三、经济重心南移
1.表现
(1)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在科举考试中采取南北分卷制度。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阅读教材“思考点”: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提示:解决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占有明显优势的问题,以维持取士人数的均衡。
四、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的淡化和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强
(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2)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重文轻武”的国策促进了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3)人们的婚姻择偶也发生了变化: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①宋代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服役奴婢更多来自雇佣。
②租佃关系发展,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以收取地租作为收益。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解
(1)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4.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考点一: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海外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2.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
3.对城市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南方工商业城市数量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4.对人口分布: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
5.对文化教育: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6.对民族关系: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交融在一起,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7.对生态环境: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对风俗习惯:如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南方的风俗习惯推广到全国,如饮食、语言、信仰等
例1.下表是唐朝至南宋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它反映出唐至南宋的变化趋势是( )
地域年代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
北方
493
459
679
南方
257
830
1238
A.南北文化交流 B.经济重心南移
C.疆域面积扩大 D.中央集权加强
答案 B
解析 据上表,可知唐朝至南宋北方人口增加较少,而南方人口飞速增长,说明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故选B项;材料说的是户数变化,与文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宋代疆域面积减少,排除C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政治方面,户数变化主要是经济方面,排除D项。
考点二:宋元时期社会的变化
角度
内容
社会阶层流
动的特点
宋代由于科举制的发展,世家大族已经无法再像唐代以前一样垄断仕途,而布衣入仕的途径则宽广了很多,他们只要能在科举考试中表现才能,就有机会进入仕途,甚至擢升高官,宋代统治阶层的流动性,比唐代高了很多。
租佃关系发
展的影响
(1)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2)从依附关系逐渐解脱出来的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例2.“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以上材料说明宋代的租佃制( )
A.保护了中小地主的经济利益 B.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
C.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D.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宋代的租佃制既维护了佃主的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佃户的利益,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选C项;A项只是材料内容的部分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产品的商品化问题,排除B项;宋代的租佃制仍然属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范畴,排除D项。
1.(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可知,王祯《农书》记载了棉花的普遍种植以及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后,棉布从海南逐渐传至全国的过程,说明元朝时,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棉布的全国流行,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木棉的传播时间,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出口大宗棉布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丝绸与棉布产量的对比,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 )
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 D.封建等级不复存在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但宋人“服紫”之俗在当时非常盛行,犯禁颇为普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当时宋朝社会环境相对宽松,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海外贸易繁荣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封建等级不复存在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
A.士人阶层壮大 B.心学思想盛行
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强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可知,商人孙赐号的这种经营风格迎合了开封城庞大官僚士大夫的消费趣味,反映了北宋时期士人阶层壮大,A项正确;南宋时期,心学思想盛行,排除B项;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坊市制度被打破,排除C项;宋朝抑商政策有所松弛,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
诗句
历史现象
A
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
土地利用率提高
B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
赋税征收货币化
C
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
雇佣劳动普遍化
D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人身控制的减弱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意思是桑荫底下种植了豆类,水稻田里有莲藕杂出,说明土地利用率提高,A项正确;“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意思是将更多的最好的收成用作官府的赋税,把次一点的少量的收成拿到市场上交换,材料反映了交纳的是实物税,与“赋税征收货币化”无关,排除B项;“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意思是傍晚时有人家在晒蚕子,雨后山民卖鱼苗,这无法体现“雇佣劳动普遍化”,排除C项;“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意思是道路两边的桑麻葱茏延绵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盛世,这与“人身控制的减弱”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2·山东·高考真题)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璃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是在福建、江苏、湖南、江西、浙江,这些地点都是在南方,说明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上丝绸贸易,排除A项;宋朝的衣料材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无法得出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全国·高考真题)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答案】D
【详解】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商品多为手工业制成品,而输入产品多为奢侈品,最终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意味着当时贸易出口量较大,说明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D项正确;进口商品是奢侈品,不是基本生产资料,排除A项;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外贸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重,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1·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元代成书的《丸经》中有“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宋代捶丸活动的图像资料也有发现(图甲、图乙)。元杂剧中有民间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这表明,宋元时期捶丸活动
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影响元曲创作风格 D.冲击了等级观念
【答案】A
【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和材料描述可知,捶丸是宋金元时期在皇帝、官员和平民中都非常流行的游戏活动,说明宋元时期的捶丸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捶丸游戏的流行,不能体现民族交融和冲击等级观念,排除BD项;元曲中有捶丸的描述并不能说明影响了元曲的创作风格,排除C项。故选A项。
8.(2021·全国·高考真题)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答案】B
【详解】由材料“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反对当时社会盛行的婚姻论财的做法,试图维护维护原有的宗族伦理纲常,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B;材料显示当时的理学家仍非常重视婚姻中的宗族观念,而非淡化,排除A;理学家的这些主张试图维护原有的封建伦理观念,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求,而非背离,排除C;由材料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主张维护原有的婚姻习俗的,他们是反对婚姻习俗发生变革的,排除D。
一、单选题
1.北宋时期浙东金华,“民以织作为生、县称衣被天下”;四川井研产盐、数万工人聚集于此。由此可知宋代( )
A.互市贸易兴盛 B.都市人口激增 C.草市形成体系 D.工商经济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浙江金华纺织业、四川产盐业发达,这些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项正确;互市贸易是兴边、富民、睦邻的重要举措,排除A项;材料与人口增加、草市发展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2.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 )
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 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宋代太湖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但是清代时,这一地区出现了棉桑与粮食作物争地的情况,粮食不能自给,所需粮食由湖广地区供应,于是促进了长江中下游之间跨区域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未涉及其对工业上市镇的影响,排除A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北漕运的经济格局没有改变,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农业种植的结构发生变化,但此时仍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B。
3.南宋时期,北方的面食在南方推广开来。专门制作与贩售糕饼的面食店在临安随处可见。店内饼类食物种类很多,有开炉饼、甘露饼、糖榧饼、薄脆饼、玉延饼、通神饼、菊花饼等。这反映出当时( )
A.南北经济贸易联系密切 B.临安饮食文化地域性强
C.南方粮食种植结构变化 D.权贵阶层追求健康养生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南宋时期,北方的面食在南方推广”,可得出南方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即小麦在南方推广开来,C项正确;在当时条件下,南方流行的面食来源——面粉,基本上来源于当地种植,而非与北方的贸易,排除A项;根据材料得知临安面食店内饼类食物种类很多,不能证明临安饮食文化地域性强,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权贵阶层追求健身养生,排除D项。故选C项。
4.假如你生活在两宋时期,你可能有的的经济文化生活是( )
①在榷场把瓷器卖给契丹人 ②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
③阅读《梦溪笔谈》了解科技知识 ④在山脚开垦荒地种甘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北宋的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此时甘薯还未传入中国,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5.宋代是我国岁时节日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下表为宋代城市节日的文献记述(部分)。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宋代( )
节日
文献记述
出处
中秋节
“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梦粱录》卷四
“元夕"节
“终夕天街鼓吹不绝,都民士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
《武林旧事》卷三
“迎新”节
“迎新”期间“所经之地,高楼邃合,绣幕如云,累足骈肩,真所谓‘万人海’也”
《武林旧事》卷三
清明节
“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
《梦粱录》卷二
A.节日活动空间更加多元 B.节日类型多样参与人数较多
C.娱乐狂欢色彩非常浓厚 D.女性社会地位普遍得到提高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中秋节”“‘元夕’节”“‘迎新’节”“清明节”,可知宋代的节日类型多样,根据材料“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都民士女,罗绮如云”“万人海”“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可知,宋代的节日参与人数较多,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节日活动,不能体现节日活动空间的多元性,A项错误;清明节不属于娱乐节日,C项错误;材料中“女性社会地位普遍得到提高”的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故选B项。
6.唐代之前,出于远距离运粮成本的考虑,商人们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至北宋,“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定陶等一批商业重镇(见下图)。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
A.区域经济繁荣促进地域性商帮兴起 B.抑商政策废驰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
C.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 D.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C
【详解】隋朝修建大运河,沟通了南北,因此在宋代,商人远距离贩运粮食的现象增多,而且在大运河延安出现了商业重镇,这说明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C项正确;商帮出现是在明清,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反映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排除B项;D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7.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答案】C
【详解】材料中的时间是汉中期到南朝前期,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结合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知识可知,北方长期陷入战乱,促使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C项正确;A项是常量,不能解释题干中变化,排除A项;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江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
8.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
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 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答案】B
【详解】根据“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可得出南北分卷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而带来的文化重心南移问题,北方没有优势,因此要通过分卷照顾北方,B项正确;这一做法并不能保证平衡,排除A项;这一做法与科举人数增加无关,排除C项;南北分卷不能提高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9.《宋书》记载刘宋的一段描述:至于元嘉……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北民南迁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技术 B.江南成为全国粮食生产中心
C.三吴地区的工商业繁荣局面形成 D.南方经济开发取得一定成就
【答案】D
【详解】材料描绘了南朝刘宋王朝统治下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很大程度上提升,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北民南迁,排除A项;江南成为全国粮食中心是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排除B项;材料“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仅反映材料部分信息,C项以偏概全,排除。故选D项。
10.宋代除官府的罪犯奴婢外,私家奴婢大部分雇佣化,宋人抛弃了奴婢“类同畜产”的传统观念,视其为“佣雇良民”,这表明当时( )
A.门第观念日益淡化 B.阶层流动性增强
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新生产关系形成
【答案】C
【详解】通过材料可知,宋代视奴婢为“佣雇良民”,而且社会上大部分私家奴婢也雇佣化,这说明当时社会中人身依附关系在减弱,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门第无关,排除A项;奴婢雇佣化和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无关,排除B项;当时尚未形成新的生产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1.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宋代中期以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女使”,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这表明宋代( )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政府对民众控制力减弱
C.儒家民本思想得到贯彻 D.封建等级制度走向解体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奴婢”由唐代的“畜产”到宋代的”人力”、“女使”、“编户齐民”等可知身份地位提升,这说明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A项正确;民众身份的变化不代表国家控制力的减弱,排除B项;民本思想得到贯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封建等级制度在唐宋时期并没有崩溃,排除D项。故选A项。
12.宋初推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使通过租佃制对“客户”进行剥削的“官户”地主和“乡户”地主取代了南北朝以来通过荫庇制控制大量部曲、佃客的士族门阀,士族与庶族完全合流。材料中的现象( )
A.打破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特权 B.为官僚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C.表明土地集中商品化趋势明显 D.促进社会阶层平等意识的觉醒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普遍,士族与庶族地主合流,庶族地主再不抑制兼并政策下,大力发展租佃制,进一步壮大实力,为官僚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B项正确;材料现象为官僚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土地集中商品化趋势,排除C项;“促进社会阶层平等意识的觉醒”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
13.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北人南移,不仅增加了江南的劳动力,更是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自从十世纪后,北方屡次遭到践踏,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北宋南渡,它标志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我国经济中心也完成了南移这一过渡……高宗即位初年,南宋就开始采用“免耕牛税”的办法,来奖励农民归田,同时还进行了军屯、民屯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南方农业获得了大发展。
——王松苗《关于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二 元朝纸币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元政府具体规定:“禁止金银、铜钱在市面流通”,“只准官收作价”,把收集的金银集中于国库,作为纸币发型的本(准备金)……元朝纸币具有划时代意义在于其严密的钞法——制度性。元政府于至元十九年(1282年),由中书省颁布《整治钞法条划》,对元朝纸币的发行流通等作了基本规定……它开世界纯纸币流通之先河,凭借元朝辽阔版图,流通范围空前扩大,其影响远达欧洲。
——吴建军《浅谈元朝纸币的产生原因及流通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朝代与重要原因。结合所学,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对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纸币最早出现的朝代及其名称。概括元朝纸币的特点。
【答案】(1)朝代:南宋(北宋、宋、宋朝、两宋均不得分)
原因:①历代北人南移给南方带去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具;②辽、西夏、金不断南侵使北方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③北宋南渡,临安成为政治中心;④南宋统治者奖励农耕(答“南方劳动人民的作用”等也可得分)
影响:①带动南方文化进步②朝廷采用南北分卷制度③自南宋起,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地区
(2)朝代:北宋名称:交子
特点:具有排他性;制度性;开世界纯纸币流通之先河;政府发行;流通范围大。
【详解】(1)朝代:据所学可知,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原因:据材料“由于北人南移,不仅增加了江南的劳动力,更是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加速了南方的开发”并结合所学可知,北人南移给南方带去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具;据材料“自从十世纪后,北方屡次遭到践踏,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可知,辽、西夏、金不断南侵使北方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据材料“北宋南渡,它标志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我国经济中心也完成了南移这一过渡……”可知,北宋南渡,临安成为政治中心;据材料“高宗即位初年,……来奖励农民归田,同时还进行了军屯、民屯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可知,南宋统治者奖励农耕。
影响:据材料“自从十世纪后,北方屡次遭到践踏,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北宋南渡,它标志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带动南方文化进步;经济重心南移使得朝廷在科举制录取方面采用南北分卷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自南宋起,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地区。
(2)朝代:据所学可知证,纸币最早出现的朝代是北宋。
名称: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的纸币的名称是交子。
特点:据材料“元朝纸币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可知,具有排他性;据材料“元朝纸币具有划时代意义在于其严密的钞法——制度性严密;据材料“”元政府于至元十九年(1282年),由中书省颁布《整治钞法条划》,对元朝纸币的发行流通等作了基本规定”可知,制度性;根据材料“……它开世界纯纸币流通之先河,凭借元朝辽阔版图,流通范围空前扩大,其影响远达欧洲。”可知,元朝纸币由政府发行,它开世界纯纸币流通之先河,凭借元朝辽阔版图,流通范围空前扩大,其影响远达欧洲。
14.【社会与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贵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审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
——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材料二 由中国学者王瑞来提出的“宋元变革论”,从南宋历元,跟明清、乃至近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其核心主张是,宋元大变革使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最近最直接的基础是南宋和元代。……南宋政府的多次发行的纸币会子已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在“钱褚并用”的基础上,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之下,依托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历来的“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在南宋终于彻底转向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中国的状况相比,具有划时代的变化,靠近了现代的我们。”
——摘编自王瑞来《从近世走向近代——宋元变革论述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南宋以来中国古代出现的“靠近了现代的我们”的主要经济现象。
【答案】(1)说明: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明代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至清代军机处的设置,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历史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大;科技(如印刷术)教育(如书院)的进步和市民文化的繁荣。
经济现象:商业环境更加宽松,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出现了商品货币变革;南宋至元,商业市镇崛起;海外贸易地位日重;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日益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明朝废丞相和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史实进行分析作答即可。具体而言,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明代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至清代军机处的设置,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历史原因:根据材料“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最近最直接的基础是南宋和元代”,可得出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科举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民文化的繁荣等方面思考作答。具体而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市镇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大;科技(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教育(如书院)取得重大进步,市民文化繁荣。经济现象:根据材料“南宋政府多次发行的纸币会子已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得出南宋出现了商品货币变革;根据材料“南宋终于彻底转向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得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结合所学,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商业环境更加宽松,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至元,商业市镇崛起,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结合所学,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日益发展,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初升高】统编版历史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讲学案,文件包含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解析版docx、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初升高】统编版历史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讲学案,文件包含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解析版docx、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初升高】统编版历史九年级(升高一)暑假预习-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讲学案,文件包含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解析版docx、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