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04份)
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8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8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共3页。
A.合理设定实验温度属于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B.淀粉与淀粉酶应分别达到设定温度后再混合
C.可选用碘液或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淀粉的用量和保温时间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2.[2022·全国乙卷]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3.以下关于探究酶促反应影响因素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有空白对照
B.改变酶的浓度可通过改变酶与底物的接触几率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C.以蔗糖和蔗糖酶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可选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D.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实验中将酶与底物混合后迅速置于相应pH缓冲溶液中处理
4.[2022·广东卷]某同学对蛋白酶TSS的最适催化条件开展初步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分别表示有/无添加,反应物为Ⅰ型胶原蛋白
A.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l2
B.结合①、②组的相关变量分析,自变量为温度
C.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70℃,最适pH9
D.尚需补充实验才能确定该酶是否能水解其他反应物
5.某校学习小组要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①将某种玉米籽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②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③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玉米籽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④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水浴一段时间,观察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________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________,颜色较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色的试管是___________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都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籽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练18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C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属于实验的自变量,A正确;探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应先调控温度,再将淀粉与淀粉酶两溶液混合,B正确;斐林试剂使用时要加热,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不可用做对实验结果的检测,C错误;淀粉的用量和保温时间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
2.C 实验①结果表明在低浓度Mg2+条件下,酶P具有催化活性,A错误;实验③⑤的结果表明,不论在低浓度Mg2+还是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都无催化活性,B错误;实验④⑤的结果表明,在高浓度Mg2+条件下,酶P中的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而蛋白质组分没有催化活性,C正确,D错误。
3.B 探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没有空白对照,每组互为对照,A错误;酶的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接触的几率越大,酶的浓度可通过改变酶与底物的接触几率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B正确;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的自变量,故不宜选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C错误;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先调节pH,再让底物与酶结合,D错误。
4.C 分析②③组可知,没有添加CaCl2,降解率为0,说明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l2,A正确;分析①②变量可知,pH均为9,都添加了CaCl2,温度分别为90℃、70℃,故自变量为温度,B正确;②组酶的活性最高,此时pH为9,温度为70℃,但由于温度梯度、pH梯度较大,不能说明最适温度为70℃,最适pH为9,C错误;该实验的反应物为Ⅰ型胶原蛋白,要确定该酶能否水解其他反应物还需补充实验,D正确。
5.(1)A和C C 淀粉酶在40 ℃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多 E 100 ℃条件下酶失活 (2)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 (3)在20 ℃和100 ℃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
解析:发芽的玉米籽粒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根据颜色深浅可判断酶活性的高低;在20 ℃、40 ℃和100 ℃三个温度条件下,40 ℃是酶的较适宜温度;若要探究使淀粉酶水解的最适温度,需在20 ℃和100 ℃之间多设置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操作。
实验组
①
②
③
④
⑤
底物
+
+
+
+
+
RNA组分
+
+
-
+
-
蛋白质组分
+
-
+
-
+
低浓度Mg2+
+
+
+
-
-
高浓度Mg2+
-
-
-
+
+
产物
+
-
-
+
-
组别
pH
CaCl2
温度(℃)
降解率(%)
①
9
+
90
38
②
9
+
70
88
③
9
-
70
0
④
7
+
70
58
⑤
5
+
40
3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03基因工程,共6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02细胞工程,共4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7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