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
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六十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六十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共3页。
①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确立 ②中央与地方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设立 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实施 ④一批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023·长沙市一模]1958年底,二机部和地质部第三局主持召开“全民办铀矿”现场会,推广土法炼铀经验;至1960年,全国共得到八氧化三铀含量仅为20%左右的“黄饼”150余吨。成为1964年试爆成功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重要原材料。由此可知,这种“土法炼铀”的做法( )
A.违背当时经济建设的需求
B.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C.是取得核突破的必然途径
D.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
3.[2023·安阳市三模]从1949年至1957年,归国的知识分子有3 000多人,占新中国成立前出国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知识分子。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归国( )
A.扭转了新中国尖端科技落后的局面
B.为新中国科技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C.得益于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改善
D.是对中央“向科学进军”口号的回应
4.[2023·泉州市三模]2017年我国研发投入达17 606亿元,是1991年的123倍,1992~2017年年均增幅达到20.3%。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科学技术事业成绩斐然。这些成就的取得( )
A.与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相适应
B.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科技领域居于主导地位
C.表明中国开始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D.直接体现出中国科技进步服务于经济发展
5.[2023·吕梁市二模]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我国文坛打破了以往以战争为主题或以歌颂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出现了一批内容活泼、形式多样、关注人性的新作品。此时期文学创作模式的转变( )
A.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B.适应了国家文化建设需要
C.促进了文学领域“大跃进”
D.加速了“左”倾思想的泛滥
6.[2023·江苏盐城三模]1956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在半年内首先改善3 000余名学术地位较高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医疗条件;清华大学规定教授、副教授凭“优待通行证”可在就医、就餐、消费时享受优先待遇。以上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适应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B.促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C.激发知识分子的建设热情
D.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
7.[2023·榆林市三模]1951~1952年,教育部发出指示,要求接办教会学校和接受外国津贴的私立中小学。到1953年,人民政府基本完成了对外国在华教育事业的接收与改造。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维护文化教育的独立自主
B.满足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
C.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D.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8.[2023·全国乙卷]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
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9.[2022·浙江卷]新华社北京某日讯:“一九七七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到今天为止已经胜利结束。广大人民赞扬这次高校招生考试……(是)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广开才路的盛举。”这场“冬季里的春闱”,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在当时是( )
A.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
B.“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方针
D.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
专练六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C 根据所学,新中国的科技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这得益于①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确立;②中央与地方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设立;④一批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实施是1986年提出的,不属于新中国初期。①②④正确,故选C项,排除A、B、D项。
2.D 新中国的“土法炼铀”是1958年“科技大跃进”背景下的做法,受到这一时期国家急于取得核突破、各重工业行业都掀起群众运动风潮的影响,带有时代特征,D项正确;“土法炼铀”的做法是原材料与技术缺乏,被西方大国孤立封锁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有一定合理性,并不违背建设需求,排除A项;由材料内容无法得出破坏环境的结论,排除B项;C项中的“必然”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3.B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出国留学生和学者纷纷回国,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起到奠基作用,B项正确;1949年至1957年,我国尖端科技落后局面尚未改变,排除A项;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改善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排除C项;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归国是源于新中国的建立及其感召力,1956年中国才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排除D项。
4.A 材料展现的是1992年以来中国科技和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时期中国改革进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新阶段,改革与科技事业相互促进,成就斐然,A项正确;“主导地位”不符合实际,排除B项;表明中国开始推行科教兴国战略颠倒了因果关系,这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结果,排除C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科技进步服务于经济发展,排除D项。
5.B 根据材料时间“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接下来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此时期文学创作模式发生转变,B项正确;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它推动了文学创作模式的转变,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文学领域“大跃进”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左”倾思想的泛滥,排除D项。
6.C 据题意可知,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这是尊重知识分子的表现,从而有利于激发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C项正确;这些政策只针对知识分子,因此并不能说是适应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排除A项;上海市政府的这些政策目的在于优待知识分子,并不是为了促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到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确立,排除D项。
7.A 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对外国在华教育事业实行接收和改造,目的在于建立符合新中国政权的文化,维护文化教育的独立自主,A项正确;工业化开始于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时期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排除C项;全面探索社会主义时期,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D项。
8.A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195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神笔》《骄傲的将军》”“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笔》取材自中国古老的民间故事——神笔马良。《骄傲的将军》则从成语“临阵磨枪”发展而来,影片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的许多元素,这部动画电影被认为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神笔》和《骄傲的将军》被认为是中国动画民族化探索的先驱作品,所以材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A项正确;1955~1956年新中国艺术创作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不是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外来艺术形式影响新中国艺术创作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于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A 恢复高考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A项正确;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排除B项;恢复高考不是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排除C项;1977年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排除D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五十一启蒙运动,共3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十二辛亥革命,共3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六十一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