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
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二十七古代商业的发展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二十七古代商业的发展,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白居易有诗云,宋代曾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商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B.仁政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诸侯争霸阻碍经济发展
D.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关税
2.[2023·江西赣州模拟]唐朝前期诗人笔下的长安“六街鼓绝行人歇,九衢茫茫室有月”,后期的汴州等城市却现出“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的景象。这反映出( )
A.长安的经济地位遭到削弱
B.唐诗的创作更加贴近生活
C.古代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
D.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
3.[2023·山东泰安模拟]学者漆侠在《宋代经济史》中认为宋代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地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据此可知,宋代( )
A.城市商业化水平的提高
B.商人是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
C.商业运行模式较为成熟
D.农业与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
4.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沽。”此诗作反映出( )
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
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
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
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
5.[2023·安徽蚌埠模拟]自汉至唐,主要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平面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在宫殿占有面积的退缩和民居里坊的扩展,还有商业区的发展和宗教寺院的兴盛。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城市性质逐渐发生变化
B.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
C.市坊界限已经名存实亡
D.文化发展趋向世俗化
6.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
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7.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8.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9.[2023·抚州市二模]明朝初年,汉口只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滩,成化年间,汉水改道,这里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于是各处商民开始建房造屋,商船也来此停泊,到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汉口的崛起说明( )
A.地理位置决定城市产生
B.经济发展促进市镇兴盛
C.明代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D.商品经济促进乡村发展
10.[2023·新课标卷]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专练二十七 古代商业的发展
1.A 依据材料“修道途,便关市”说明修筑道路便于市场的发展,根据“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可知,减轻关税利于商品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与仁政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诸侯争霸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知财政收入的全部来源,排除D项。
2.D 根据“六街鼓绝行人歇”,反映的是坊市制度下城市商业受到时空限制的景象,而唐朝后期一些城市出现了“水门”边的“桥市”“通宵酒客行”等现象,说明这些限制已经有突破,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唐朝后期长安的经济地位如何,排除A项;材料主要是通过唐诗描绘的城市景象对比来反映历史问题,这种对比看不出唐诗创作方面前后的变化,排除B项;唐代仍然有坊市之分,仅仅在活动时间和空间上有所突破,坊市制度被打破是在宋代,时间不对,排除C项。
3.C 根据材料“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地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可知,宋代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都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得到流通,农村和城市能够实现双向贸易,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业的运行模式较为成熟,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代商业运行的模式,没有体现城市商业化水平,无法得出宋代城市商业化水平提高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对宋代商品流通的主体力量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商人是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代商业运行模式,没有体现农业与手工业区域分工现象,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货,春酒断瓶沽。”可得出其反映的是民间草市的发展情况,A项正确;会馆明清才出现,排除B项;C项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国内航船的规模,排除D项。
5.A 根据材料“最明显的表现在宫殿占有面积的退缩和民居里坊的扩展,还有商业区的发展和宗教寺院的兴盛”可知城市的经济职能在不断增强,这说明城市性质逐渐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职能的变化,没有体现城市化进程,排除B项;市坊界限已经名存实亡,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职能的变化,不是文化的发展趋势,排除D项。
6.D 材料信息是,宋代禁止官员“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这说明宋代加强了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故D项正确;秦代就已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不能说明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故B项错误;材料和“市的设立废止”没有关联,故C项错误。
7.D 结合所学可知,明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镇普遍兴起,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当地风俗产生冲击,形成了“好名喜夸”之风,D项正确;“颠覆”表述过于绝对,士大夫传统观念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排除A项;宋朝时期甚至更早以前就已有世俗化审美趣味,“初现”表述错误,排除B项;明清时期社会结构总体稳定,“解体”表述错误,排除C项。
8.C 宋朝出现“交子”,明清出现商帮,A、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坊市界限严格,不利于城市发展,B项错误;商业发展繁荣,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
9.B 根据材料可知,汉口的崛起是由于其港口位置便于贸易发展,汉口最终成为商业巨镇,说明经济发展促进市镇兴盛,B项正确;A项中“决定”表述绝对,排除;仅凭材料中港口城市的发展,不能得出长途贩运贸易繁荣,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乡村发展,排除D项。
10.C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贸易增多,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增多,中国手工业产品迅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因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C项正确;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免征税”“给予赏赐”等优待政策,“厚往薄来”,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兴起作用有限,排除A项;材料强调明朝的对外贸易,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无关,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五十一启蒙运动,共3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五十三辉煌灿烂的文学,共3页。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四十七宋明理学,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