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5142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5142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5142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单选题1.(2023·河北唐山·统考二模)“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提倡骑行上班 B.开展植树造林C.推广光伏发电 D.秸秆焚烧处理2.(2023·河北沧州·统考模拟预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B.阿基米德——杠杆平衡条件C.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D.张青莲——提出原子学说3.(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A.工厂节能减排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里C.开发使用太阳能 D.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4.(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安全无小事”。下列安全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煤矿中杜绝一切明火 B.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切断电源C.雷雨天气时躲在高大建筑物墙角避雨 D.发现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5.(2023·河北·模拟预测)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我为‘十四五’生态环境改善献计策”的活动,下列建议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工业废水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C.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资源 D.减少化石燃料,增加风能水能等6.(2023·河北·一模)“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坚持绿色低碳出行 B.就地焚烧枯枝落叶C.努力减少废气排放 D.积极开发新能源7.(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食品包装充氮气防腐 B.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C.下雨天汽车高速行驶 D.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8.(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骑自行车出行 B.发展火力发电 C.纸张双面使用 D.爱护花草树木9.(2023·河北·模拟预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将霉变的馒头加热处理后食用B.用红外线灯灭菌消毒C.给门合页的轴上加润滑剂减小摩擦D.燃气泄露后打开排风扇降低可燃物的浓度10.(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2023年石家庄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空气质量稳步提升,下列做法不利于提升空气质量的是A.焚烧落叶保持街道干净 B.开发新能源C.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 D.植树造林11.(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我国政府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下列行为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全面建造火力发电站,快速发展工业 B.部分地区逐步退耕还林,建设美好家园C.从安全性角度,提供使用一次性餐具 D.加高工厂烟囱,将尾气排放至高空12.(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一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B.回收生活垃圾用于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C.为了预防传染病发生建议使用一次性筷子 D.城市道路推广使用太阳能景观灯13.(2023·河北唐山·模拟预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B.提高能源的生产、使用效率C.将秸秆就地焚烧 D.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14.(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在二十大上确立的我国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开发新能源汽车 B.推行无纸化办公模式C.加高工厂烟囱排放废气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15.(2023·河北衡水·模拟预测)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②物质燃烧条件③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④探究固体物质溶解度影响因素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1.D【详解】A、提倡骑行上班,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B、开展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C、推广光伏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D、秸秆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这一主题,符合题意。故选D。2.D【详解】A、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故选项对应正确;B、阿基米德最早发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故选项对应正确;C、牛顿的贡献之一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选项对应正确;D、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主持测定了铟(In)、铱(Ir)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故选项对应不正确。故选D。3.B【详解】A.工厂节能减排,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里会导致水体的污染,不利于改善环境;C.开发使用太阳能,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 D.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故选:B。4.C【详解】A、煤矿中杜绝一切明火,防止引燃矿中瓦斯,发生瓦斯爆炸,选项正确;B、发现有人触电后,直接用手把触电者拉离电源,因人体是导体,可能使救助者间接触电,故应立即切断电源,选项正确;C、高大的物体,在雷电现象发生时容易成为电荷的导体,若高大建筑物不加避雷针,易造成雷电灾害,选项错误;D、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故厨房天然气漏气,立即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选项正确。故选C。5.B【详解】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碳排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故A正确;B、工业废水有污染,灌溉会引起土壤污染,故B错误;C、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资源,可以节约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故C正确;D、减少化石燃料,增加风能水能,可以减少污染性气体排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故D正确;故选B。6.B【详解】A、绿色出行,既能节约能源,也能保护环境,该选项做法符合该主题;B、焚烧枯枝落叶,会污染环境,该选项做法不符合该主题;C、减少废气排放,能保护环境,该选项做法符合该主题;D、积极开发新能源,能保护环境,该选项做法符合该主题。故选B。7.A【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因此食品包装充氮气防腐,选项正确;B、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会使大量新鲜空气进入从而加大火势,选项错误;C、下雨天路滑,汽车应减速行驶,选项错误;D、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容易引起触电,选项错误;故选:A。8.B【详解】A.骑自行车出行,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故不符合题意;B.发展火力发电,会向空气中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导致污染空气,增加温室效应,不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故符合题意;C.纸张双面使用节约资源,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故不符合题意;D.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9.C【详解】A、霉变的馒头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很多有害物质无法通过加热除去,所以不能食用,故错误;B、紫外线有杀菌作用,用紫外线制成消毒灯,灭菌消毒,故错误;C、给门合页的轴上加润滑剂起到了润滑的作用,可以减小摩擦,故正确;D、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会因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错误。故选C。10.A【详解】A、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污染性气体,污染空气,不利于提升空气质量,故选项A符合题意;B、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乘坐公交车出现,少开私家车,有利于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新鲜氧气,清洁空气,提升空气质量,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B【详解】A、火力发电会燃烧化石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部分地区逐步退耕还林,建设美好家园,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C、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加高工厂烟囱,将尾气排放至高空,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B。12.C【详解】A.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可节约电能,此活动可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该做法符合“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理念,故A正确;B.回收生活垃圾用于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把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符合“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理念,故B正确;C.使用一次性筷子在一定程度上对预防传染病发生做出了贡献,但浪费有限的木材资源,该做法不符合“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理念,故C错误;D.城市道路推广使用太阳能景观灯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该做法符合“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理念,故D正确。故选:C。13.C【详解】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选项正确;B、提高能源的生产、使用效率,选项正确;C、将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选项错误;D、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选项正确;故选:C。14.C【详解】A、开发新能源汽车,有利于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可以节能减排,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符合题意;B、推行无纸化办公模式,有利于节能减排, 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符合题意;C、加高工厂烟囱排放废气,并不能减少废气的排放,不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符合题意;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符合题意;故选C。15.D【详解】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①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运用的是实验法;②燃烧的条件有: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是否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③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所以探究物体的动能因素要采用控制变量法;④物质溶解性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溶剂有关,所以探究固体物质溶解度影响因素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②,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19化学与环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14水,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