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皖东大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950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安徽省皖东大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950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安徽省皖东大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950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安徽省皖东大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安徽省皖东大联考2023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默写。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2)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3) ?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4)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5)老英雄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战功显赫,转业后却深藏功名,默默地工作生活(其五)》中所说:“ , 。”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杜甫《春望》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战火不断、家书珍贵的句子是:“ , 。”
(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鲜血和生命奏响的壮歌“ ?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2.(13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洪教头恼恨林冲来,又想赢得这锭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往后一退,提起棒,又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洪教头cuò手不及,就那一挑里,那棒直扫着洪教头小腿骨上,洪教头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撇 了棒
②把 盏
③cuò 手不及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一齐大笑”相同的一项是
A.桃花鲜艳
B.调查研究
C.思路清晰
D.美好回忆
(3)选文中提到的“酒”是古代宴会的主要载体。下列诗句中与“宴饮”无关的一项是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C.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4)这个文段选自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这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 小说。选段所写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 。
3.(12分)综合性实践题。
淮北某校举办了“寻找家乡文化”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探寻文化起源l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寻访家乡名人】请参照示例,从下面备选的安徽历史名人中选一位做简要的介绍。
备选名人:管仲 老子 陈胜 华佗 曹操 吕蒙 包拯 朱元璋 吴敬梓 邓稼先
示例:胡适,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倡导者
【宣传家乡文化】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一段徽派文化介绍,其中有几处表述不当,请帮忙修改。
历史上,①徽州曾是流传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地区。早在明代前期,形成于温州的南戏就开始在徽州流传,并出现了一些戏曲作家,南戏四大声腔即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相继流传到包括徽州在内的皖南地区,所孕育出的“徽州腔”与形成于池州的青阳腔并称为“徽池稚调”此时的徽州还养成了喜好“搭台唱戏”的习俗,看戏、赏戏成为当时徽州人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流行的娱乐方式。此外,徽州还是孕育戏曲人才的一个摇篮,在这里曾经走出一大批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
①句语序不当,应该将 调整到 之后。
②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二、阅读(55分)
4.(22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碎暖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一下子 ( )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 ( )地打开,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炮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
⑥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抛弃,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怄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 ( ),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撞开 | 顾虑 | 消除 |
B.敲开 | 疑惑 | 消除 |
C.撞开 | 疑惑 | 消融 |
D.敲开 | 顾虑 | 消融 |
(2)请阅读选文第②~⑧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
—— ——温暖地融入—— —— ——温暖地召唤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选文第⑤段内容,请概括出老师让“我”敬服的优点,并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
(5)结合选文.试从内容、结构、主题三个方面分析题目“碎暖”的妙处。
5.(17分)材料一:
作为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有些蝙蝠的寿命可超过40年。蝙蝠高速飞行新陈代谢非常快,对肌体的损伤也很大,且数量也远超其他哺乳动物,因此蝙蝠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有着特殊能力。虽然蝙蝠是很多致命病毒的宿主,其中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的原型病毒、MERS的原型病毒已被科学家证实,以及2019年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也指向了蝙蝠。
对于蝙蝠来说,天敌在天上也在地上,天空中一些猛禽会对蝙蝠发起攻击,但蝙蝠最大的天敌是人类。在亚洲、非洲及环太平洋地区、人类有吃蝙蝠的习惯,蝙蝠被端上人类的餐桌,应该算是“美味”,但果蝠食物中的果实有些是含有毒素的,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科学研究发现,食用果蝠的查莫罗人很容易患上一种类似帕金森的疾病,蝙蝠吃苏铁的种子,苏铁中含有一种神经毒素,个人食用中毒还不是最危险的,最大的威胁来自蝙蝠身体上携带的致命病毒,将造成更广泛的传播,酿成悲剧。
(节选自《世界知识画报》)
材料二:
我们现在吃的猪牛羊肉和家禽鸡鸭鹅,很多都是养殖场饲养的,养殖场会给动物打疫苗,比如猪的蓝耳病疫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等,动物不感染,也就不会感染人。
如果这些动物有感染人的病毒的话,人类就会去开发疫苗。比如说养宠物有可能会传播狂犬病毒,人就会给宠物狗接种狂犬病疫苗,所以人也不会被狗传染狂犬病毒。而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很可能我们人类之前没有接触过,传播到人身上,我们人体是没有免疫力的,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
(节选自《知识分子》)
材料三:
伴随疫情的发展,互联网上不断传出人们食用蝙蝠等野生动物的画面。那我们应该如何防范新型病毒通过动物向人体传播呢?
食用经过高温烹煮的野生动物本身不会致病,因为经过高温烹煮后,病毒寄生的环境已经被破坏。但人们在获得、加工环节接触这些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过程中的风险却非常大,还是需要群众不要盲目食用野生动物,最大程度地切断病毒传染的风险。
免疫学专家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除了不吃这些野生动物外,尽量不要饲养从野外抓来的野生动物,有一些野生动物,它们身上可能携带一些寄生虫,比如鼠疫。另外野生动物的分泌物或粪便,以及其污染的物品也要尽量少接触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网站称,病原体之所以容易传播、导致人类感染,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人类居住得更加密集,便捷、频繁的旅行等活动则更容易将病原体通过感染者快速地散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性公共安全问题。
(节选自《环球时报》)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今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都与蝙蝠有关,其中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的原型病毒、MERS的原型病毒已被科学家证实。
B.养殖场饲养的家禽类动物虽然身上可能有病毒,但可以给它们注射动物疫苗,动物不感染
C.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很可能人类之前没有接触过,如果发生突变,人体是缺乏免疫力的,就很容易人传给人。
D.野生动物经过高温烹煮,病毒寄生的环境已经被破坏,所以食用后不会致病。但获得和加工环节接触动物携带病毒的风险依然存在。
(2)材料一第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为什么野生动物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
(4)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防范病毒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类》。
6.(16分)阅读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屿,为嵁,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相当于“恐怕”“只怕”。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心乐之
②不可久居
③不里许
④或投饼于左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3)从描写的角度看,【甲】文中“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是从 角度来描写水的清澈的;【乙】文中“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是从 角度来描写水的清澈的。
(4)【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写作(55分)
7.(55分)读材料,完成作文。
课堂上,老师问学生:“如果上山砍树,一粗一细,细的是红松呢?”学生答:“红松。”老师笑问:“如果杨树笔直,红松歪七扭八呢?”学生忍不住问老师:“您到底想让我们怎样选择呢?”老师笑答:“怎么就没人问问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一蓑烟雨任平生(注意“蓑”的书写)
(2)谁言天地宽
(3)俗子胸襟谁识我(注意“襟”的书写)
(4)非淡泊无以明志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意“作”的书写)
(6)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注意“烽”的书写)
(7)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撇了棒”中的“撇”读作“piě”;
②“把盏”中的“把”读作“bǎ”;
③“cuò手不及”写作“措手不及”。
(2)本题考查短语类型。“一齐大笑”是偏正短语。
A.主谓短语。
B.并列短语。
C.主谓短语。
D.偏正短语。
故选:D。
(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A.句意: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写的是宴饮场景。
B.句意: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写的是春社景象,和宴饮无关。
C.句意: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写的是宴饮场景。
D.句意: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写的是宴饮场景。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选段所写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林冲棒打洪教头。
【解答】答案:
(1)①piě;②bǎ
(2)D
(3)B
(4)水浒传 施耐庵 林冲棒打洪教头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分析】第一题考查拟写宣传语。第二题考查语言表达。第三题考查修改病句。
【解答】【探寻文化起源】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语意简洁明了,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感受家乡壮美。
【寻访家乡名人】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作答本题时,然后按照例句的格式进行仿写即可。
【宣传家乡文化】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第一句话语序不当。第二句话词语搭配不当。
答案:
【探寻文化起源】寻访家乡文化,感受家乡壮美。
【寻访家乡名人】老子,春秋时思想家,主张“无为而治”。
【宣传家乡文化】①流传;重要‚②养成。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二、阅读(55分)
4.【分析】本文由一张旧纸条引起了作者的回忆,以“暖”为线索,写了自己初上讲台受到学生的鼓励、上学时期受到同学温暖地提醒、初中男班主任融入我们之中、父母对幼儿园孩子的期望、朋友母亲温暖地表白和同学母亲温暖地召唤等生活小事,写出了温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解答】(1)本题考查词义辨析。“撞开”的意思是:“撞”这个动词的意思是用全身的力量推,强调猛地被打开的感觉,以传达进入或呼叫他人的意义。联系“这温暖的字句;“顾虑”的意思是:恐怕对自己;因担心对自己。“疑惑”的意思是:对人和事物有疑虑和困惑,不相信,迷乱,犹豫不定。联系“我 ( )地打开;“消除”的意思是:比喻彻底消灭。“消融”的意思是:雪原、海冰等形态上的雪。或指物体消失。联系“短短的几个字,流淌着暖暖的感动”可知应该用:消融。
故选:C。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联系“下课的时候,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可概括为:温暖地鼓励!快改过来,仔细看黑板上的字;联系“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可概括为:温暖地期望,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联系“忽然,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可知是动作描写,不想让我尴尬的心理、热心。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从行为事件和动作、心理。老师发现“我”扔纸条后,可见他具有宽容的特点,由此可知老师是一个有教育智慧,他的这些品质让“我”敬佩。
(5)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文章标题通常有概括主要内容、作为行文线索。本文记叙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文章以“暖”为线索,这与题目中的“暖”对应,具有点明中心的作用。
答案:
(1)C
(2)温暖地鼓励 温暖地提醒 温暖地表白
(3)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体现了女同学的善解人意。
(4)①宽容:容忍“我”上课扔纸条、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保护了“我”的自尊。
(5)①内容上: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对应题目中的“碎”。③主题上:揭示了“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5.【分析】本题为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筛选信息。第二题考查说明方法。第三题考查材料探究。第四题考查阅读启示。
【解答】(1)A.有误,本项以偏概全。
BCD.正确。
故选:A
(2)细读材料一可知,第一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蝙蝠自身能抑制病毒的原因。第一段还列举狂犬病毒、SARS的原型病毒,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根据材料一中的“最大的威胁来自蝙蝠身体上携带的致命病毒,一旦直接或通过中介宿主与人类接触后,酿成悲剧。”,很可能我们人类之前没有接触过,传播到人身上,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可提炼作答。
(4)联系材料,根据材料三中的“还是需要群众不要盲目食用野生动物,“除了不吃这些野生动物外,也不要与其进行接触”“另外野生动物的分泌物或粪便,最好不要接触”。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得出两点: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
答案:
(1)A
(2)作诠释和举例子。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了蝙蝠自身能充分抑制病毒的原因,解说清楚、埃博拉病毒、MERS的原型病毒等例子。
(3)野生动物身上可能携带致命的病毒,由于缺乏动物疫苗,将造成更广泛的传播。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一旦发生突变,我们人体是没有免疫力的。
(4)①不要盲目食用野生动物。②不要饲养从野外抓来的野生动物。③不要接触野生动物的分泌物或粪便。④保护自然环境。⑤加强公共安全防护。
【点评】从材料中提取信息,需仔细阅读题干,分析题意,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提取即可。或用材料中的原句,或者把关键性的词语串联成句。
6.【分析】译文:
【甲】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
从香山寺沿着石俯阶而下,行走在柳林路中,大约不到一里路,便到了碧云寺。寺后有泉,泉水从山脚下的石缝中喷涌而出,如冰似雪,水波荡漾。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将泉水导入寺中,泉水绕寺廊周围流淌,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水下但见有彩纹的碎石和金黄色的细沙。石渠通到殿前成为方池,周围以石块砌成,水深大约有一丈,但池水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池中有金鱼万尾,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一池的鱼红得耀人眼目。阳光照射着清清的池水,将鱼儿的影子清晰地映在潭底,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把饼子投在池子的左边,鱼群便蜂拥向左边;把饼投向池子的右边,鱼群便争先向右,一片吞服之声。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长的鱼儿。那些一尺来长的大鱼,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去争抢,十分安闲宁寂。难道鱼儿的安静与急躁还同它们的年纪大小有关吗?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心里为之高兴。乐,意动用法。
②句意:不可长久停留。居,停留。
③句意:大约不到一里路,许,大约。
④句意:有人把饼子投在池子的左边。或,有人。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①句中重点的词有:西南,名词作状语。斗,名词作状语。蛇,名词作状语。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②句中重点的词有:然,然而,同“桃达”。刺泼;皆,全,都。句意为: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
(3)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句子的提取。“下见小潭,潭水格外清凉。乙文“激聒石渠,水下但见有彩纹的碎石和金黄色的细沙。
(4)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要结合写作背景和具体内容分析,柳宗元参与改革,心中愤懑难平,悄怆幽邃”表现了他的凄苦孤寂之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袁中道以豪杰自命,喜郊游。《西山十记》记录了作者在西山游玩的所见所闻,喷吐冰雪,中空火出”“朱鱼万尾,烁人目睛,写影潭底,作者在写景中。
答案:
(1)①以……为乐;②停留;④有人。
(2)①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时隐时现。
②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长的鱼儿。
(3)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4)甲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获得的短暂欢乐,抒发被贬官后的凄苦孤寂之情。
【点评】“而”的用法:
①学而不思则罔。(而:表示转折关系)
②温故而知新。(而:表示承接关系)
③杂然而前陈者。(而:表示修饰关系)
④博学而笃志。(而:表示并列关系)
三、写作(55分)
7.【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可知,由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呀!心中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我们可以提炼主题为:有明确目标,做事才不会偏离方向。只有目标(理想)正确,才能取得成功。本文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写记叙文,我们可以选取自己经历的事情,从中说明“只有确立明确的目标,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分别从明确的目标与人生的关系、明确的目标与事业的关系、明确的目标与学习的关系等方面说明“只有确立明确的目标,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写记叙文,注意使用细节描写、以小见大、详略得当的写法;写议论文,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论点),尤其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
【解答】
带着明确目标上路
有了明确目标,避免我们浑浑噩噩。
不知道现在的学者会不会因为自己的作品被报社退回而自暴自弃呢,他就是海明威,寄出去后被全部退回,遭到母亲的反对,遭受家变的海明威并没有因此浑浑噩噩,“要做一流作家”的志向也没有改变。试想一下,自暴自弃,获得诺贝尔奖呢?
目标明确,激发我们无穷的潜力,脚穿草鞋、翻山越岭,历时27年写成了《本草纲目》。于是李时珍就立志写一部规范的医学著作,使得《本草纲目》成为人们口中的佳话。
目标明确,使我们变得坚定。读完《史记》后?其实,希望自己可以写一部通史,只能将这个重担托付给儿子司马迁,司马迁排除万难,但由于遭奸人所害。在面对因宫刑而产生的痛苦与磨难前,奋斗着,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那么怎么可能会有《史记》对后世的影响呢,无韵之离骚”的美名呢?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杨振宁,所以才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收获成功,能使我们不至于在迷茫时迷失方向,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
【点评】本文标题就是作者的观点。在正文部分作者采用了分﹣﹣总的结构,分别从目标与人生的关系、目标与前进的动力的关系、目标与生活的艰难险阻的关系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主要选取典型事例,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论据充分。同时使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增强了论证效果。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2023届安徽省六区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安徽省六区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名句填空,阅读选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皖东大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皖东大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临泉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临泉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情景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填空题,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