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生物试卷(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4938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生物试卷(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4938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生物试卷(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4938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马拉松运动近几年风靡全国各地,在进行马拉松长跑时,人体内会发生复杂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长跑过程中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长跑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机体的产热量增加
C.长跑过程中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D.长跑一段时间后,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升高
2、种群的研究核心是种群的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发现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未来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数量必定增加
B.在资源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条件下,细菌种群的增长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C.种群经过一段时间增长,数量趋于稳定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将保持不变
D.利用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
3、为研究植物群落多样性下降对土壤中生物类群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某地发生过火灾的岛屿按照面积分为大、中、小三组,面积越小的岛屿距末次火灾年限越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岛屿上所有的动植物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调查期间,面积较小的岛屿上进行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C.同一时间对三种面积的岛屿进行调查,它们的演替所处阶段可能不同
D.面积较大的岛屿上高低分布着大小椰子树构成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4、生物圈中生物的信息传递有多种方式,和植物和比,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行为传递某些信息,下列不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的是( )
A.雄狮通过怒吼的方式以宣占自己的领地
B.蚂蚁通过触角相碰传递食物与洞穴的位置信息
C.地蜈蚣的腹部腺体可分泌有毒物质驱赶敌害
D.雄鸟通过梳理羽毛和鸣叫向雌鸟发出求偶信号
5、生态专家为了评估某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结果显示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中的碳足迹指的是吸收工业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面积
B.该景区适当控制游客的流量有利于景区生态旅游的可特续发度
C.在景区内徒步游玩生的态足迹小于开游玩产:生的态足迹
D.游客进景区游玩所需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6、格瓦斯是向发酵而包液中加入保加利亚乳酸菌、酵母菌进行发酵制成的一种低度酒精饮料,是俄罗斯传统饮料,工业使用发酵罐进行发酵生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发酵早期,需向发酵罐通人无菌空气促迎保加利亚乳酸、酵母菌的繁殖
B.保加利亚乳酸菌、酵母菌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线粒体中合成的ATP
C.在将面包液装入发酵罐并接种菌种后,需对发酵罐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发酵过程中需要通过冷凝水为发酵罐降温,以保证发酵正常进行
7、甘薯属于无性繁殖的作物,种植过程中易受病毒侵染,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实验小组利用剥离的茎尖培育脱毒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植体用酒精消毒30s后立刻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
B.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都需要光照,以保证植物合成有机物
C.可用PCR技术或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对成苗的病毒进行检测
D.该过程中获得的脱毒苗有抗病毒性状并具有可遗传性
8、人造皮肤的构建、动物分泌蛋白的规模化生产等都离不开动物细胞培养。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条件是95%氧气加5%二氧化碳
B.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血清的主要目的是补充细胞所需的未知成分
C.将动物组织用胃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后才能进行培养
D.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相同
9、RT-PCR核酸检测,就是将病毒RNA反转录为cDNA,然后对cDNA的扩增,来检测病毒RNA的技术。下列有关该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RNA反转录为cDNA需要耐高温的逆转录酶
B.利用高温使cDNA双链之间的氢键打开,使cDNA变性
C.由于RNA只有一条链,所以复制过程中仅用到一种引物
D.延伸过程需要Taq酶、ATP、四种脱氧核糖核伴酸参与
10、新冠病毒S蛋白利用特殊的受体结合域(RBD)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相互结合,从而侵入人体细胞。研究人员设想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蛋白A,抢先与ACE2受体结合,从而起到预防病毒感染的目的下列关于该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A的结构可以依据S蛋白的RBD结构进行设计
B.可利用S蛋白的基因定向突变成控制蛋白A合成的基因
C.利用蛋白A结构设计的目的基因没有启动动子和终止子
D.蛋白A的设计和合成一定是通过蛋白质工程实现的
11、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可以用哺乳动物或鸟类的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B.二苯胺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都要现配现用
C.进一步提纯DNA时,用冷却的无水乙醇可溶解杂质并析出DNA
D.提取植物细胞的DNA,在研磨时加入研磨液的目的是溶解DNA
12、北方白犀牛曾经广泛分布于非洲中部等地,但由于猖獗的盗猎和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它们的数量不断减少。2018年3月,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亡,该物种仅剩下两头雌性个体。在此之前,研究人员设法保存了北方白犀牛的精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应置于北方白犀牛体温相同的环境下保存
B.可以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雌、雄北方白犀牛
C.采用体外受精的方式繁殖北方白犀牛,应运用到胚胎移植技术
D.保护大熊猫、北方白犀牛最好的方法是采用胚胎工程技术进行繁殖
13、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一块水稻田中的生物种类时发现,除了有①水稻、②杂草、③害虫外,还有④青蛙、⑤水蛇(顶级消费者)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①→③→④→⑤”是该水稻田中的一条食物链
C.使用农家肥可以为生产者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D.利用农药控制害虫和杂草的数量会污染环境并增加生产成本
14、果酒、果醋和泡菜的制作原理可以用如下反应式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反应式是制作泡菜的原理,据此可知泡菜制作过程中要密封
B.乙反应式是制作果酒的原理,该原理要求果酒制作过程始终要保持无氧状态
C.果酒长期密封不严产生酸味可以用丁反应式进行解释
D.根据丙反应式可知,果醋制作过程中要持续通入空气(氧气)
15、如图所示亲本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甲、乙、丙、丁表示以亲本植株为材料进行的四种人工育种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四种人工育种过程都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子代植株基因型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是乙、丙
C.过程①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值较小时,有利于根的分化
D.与传统的杂交育种相比,丁过程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6、调查发现,某些非法分子在市售牛乳中添加了β-内酰胺酶,该酶能选择性地分解牛奶中残留的抗生素使其失活,从而掩盖牛奶中实际含有的抗生素。某实验小组将小鼠等分为高、中和低3个β-内酰胺酶剂量免疫组,每次免疫分别200μg/只、100μg/只、50μg/只,制备单克隆抗体后测定了各组的抗体效价(以其与抗原反应的多少来表示其免疫效果),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过程应使用高剂量组的小鼠的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
B.细胞融合前要分别在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C.PEG可使培养基中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定向融合
D.经抗体检测可筛选出产生抗β-内酰胺酶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二、读图填空题
17、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图2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数字表示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a和c分别是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二次免疫往往比初次免疫更快、更强,主要与图1中的_____有关。
(2)当抗原隐藏到细胞中,主要依赖于图2中的_____(填字母)将隐藏着抗原的细胞裂解。物质B分泌后,与抗原结合后最终被_____吞噬消化。
(3)在图2所示的细胞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答出3点即可)。
18、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时,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通常采用_____法,分析曲线d,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
(2)随着培养液更换频率的上升,酵母菌的种群数量_______(填“会”或“不会”)呈“J”形增长,从生物因素考虑,原因是_____ 。
(3)酵母菌广泛用于食品工业,通过发酵工程生产人们所需的食品。进行发酵工程菌种选育时要对酵母菌进行纯培养,纯培养的灭菌步骤通常使用_____ (填仪器名称)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19、我国南方某山区在高山种树、养殖种鱼,鱼苗和粪便(来自农户和鱼)经河流进入梯田,收获的水稻和鱼不仅可以满足农户的需求,还能流向市场,可见,这种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不仅提高了生态效率,也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原因是_____。
(2)在梯田内种植水稻后,流入该梯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
(3)养殖种鱼的场所,培育秧苗的场所,水稻生长的场所,动植物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反映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4)鱼苗和粪便流入梯田,会导致梯田内水中的含氧量下降,原因是_____成鱼能以杂草和害虫为食,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对人类的意义是_____ 。
(5)梯田内养鱼,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该梯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_____。
20、图1为胰岛素基因结构与引物位置示意图,图2为PBR322质粒结构示意图,图中EcoRⅠ、SmaⅠ、BamHⅠ和HindⅢ为限制酶,箭头或线段所指位点为对应酶切位点。研究人员欲用此质粒构建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载体,培养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对图1中的胰岛素基因与基因两端相应的限制酶识别序列一同进行扩增,应采用____技术,该技术需用到的特殊酶是____,同时需要的图1中的两个引物是____。
(2)不能用SmaⅠ处理目的基因和PBR322的原因是____可以用EcoRⅠ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但用这种酶处理的缺点是_____。
(3)根据图2可知,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进行初步筛选,所用的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能在该培养基中生存的细胞也不一定就导入了目的基因,原因是____。
三、实验题
21、研究发现,活性污泥中能筛选出对蓝色的2BLN染料废水具有高效脱色能力的菌株,它们通过降解具有生物毒性的分散蓝2BLN而降低废水危害。图1表示目标菌株GN-1的筛选和脱色实验流程,图2表示GN-1菌株接种量对脱色效果影响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富集培养一般采用液体培养基而不是固体培养基,原因是____图中富集培养后,接种到含分散蓝2BLN的LB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是____,形成的①~④四个菌种中, ____最符合要求。
(2)从培养基的功能角度分析,用于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的培养基属于____ (填“选择”或“鉴定”)培养基。
(3)据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可知,该脱色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五组实验中,脱色效果最佳的菌株接种虽是_______,该接种量一定是最佳接种址吗?____,理由是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长跑过程中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汗液分泌大量增加,大部分水分通过汗液排出,A项错误;由于长跑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细胞呼吸),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该过程,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大部分变成了热能,所以机体的产热量增加,B项正确;由于在长跑过程中汗液分泌增多导致机体失水过多,因此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项正确;长跑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会降低,肝糖原会分解补充血糖,所以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升高,D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未来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增加,因为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A项错误;在资源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条件下,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B项错误;种群经过一段时间增长,数量趋于稳定时,死亡率与出生率基本相等,C项错误;利用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该种害虫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可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D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生物群落包括某个区域中所有的生物,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A项错误;调查期间,三种面积的岛屿都是火灾后的群落演替,都应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由于面积越小的岛屿距末次火灾年限越长,所以三种面积的岛屿开始进行群落演替的起始时间不同,在某一时间对三种面积的岛屿进行调查,它们的演替所处阶段可能不同,C项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不同生物在垂直空间的分布不同,而不是同一种生物在垂直空间的分布不同,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雄狮通过怒吼的方式以宣占自己的领地,属于动物的特殊行为;蚂蚁通过触角相碰传递食物与洞穴的位置信息,触角碰撞属于行为信息;地蜈蚣的腹部腺体可分泌有毒物质驱赶敌害,有毒物质属于化学信息;雄鸟通过梳理羽毛和鸣叫向雌鸟发出求偶信号属于动物的特殊行为。故选C项。
5、答案:A
解析: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面积,A项错误;该景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保持该状态不利于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可通过适当控制游客的流量,降低生态足迹,进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项正确;与徒步游玩相比,开车游玩增加了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增加了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C项正确;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D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保加利亚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其繁殖不需要氧气,A项错误;保加利亚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项错误;接种后,不能进行灭菌,C项错误;发酵过程中,需要通过冷凝水为发酵罐降温,以保证发酵正常进行,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将流水充分冲洗后的外植体用酒精消毒30s,然后立即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冲洗2~3次,A项错误;脱分化过程需要遮光处理,而再分化过程需要光照处理,B项错误;检测病毒时,可以用PCR技术检测病毒的核酸,或者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病毒的蛋白质外壳,C项正确;该实验获得的幼苗为脱毒苗,脱毒苗本身没有抗病毒性状,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条件是95%空气加5%二氧化碳,A项错误;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培养基是合成培养基,其中含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入血清,补充动物细胞需要但还未知的一些成分,B项正确;应该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不能利用胃蛋白酶处理,因为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不利于动物细胞的生存,C项错误;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而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病毒RNA反转录为cDNA需要逆转录酶是不耐高温的,A项错误;cDNA只有一条链,不需要利用高温使cDNA双链之间的氢键打开,B项错误;虽然RNA只有一条链,但DNA复制时是以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所以需用到两种引物,C项错误;延伸过程需要Tag酶、ATP、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参与,D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该蛋白A的结构可以依据S蛋白的RBD结构进行设计,A项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项错误;启动子和终止子对应的DNA序列在蛋白质上找不到,所以利用蛋白A结构设计的目的基因没有启动子和终止子,C项正确;自然界没有蛋白A,所以蛋白A的设计和合成是通过蛋白质工程实现的,D项正确。
11、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所以该细胞中无DNA,不适合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A项错误;二苯胺和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但双缩脲试剂无需现配现用,B项错误;进一步提纯DNA时,需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C项错误;研磨液可以溶解研磨过程中从细胞中释放出的DNA,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精子应置于低温环境下保存,A项错误;因为剩下的两头北方白犀牛都是雌性个体,所以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只能克隆出雌性北方白犀牛,B项错误;采用体外受精获得的受精卵,经过体外培养至早期胚胎后,要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植到受体体内发育,C项正确;保护大熊猫的最好方法是就地保护,D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水稻和杂草都是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项正确;害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害虫为食,水蛇以青蛙为食,又因蛇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所以“①→③→④→⑤”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B项正确;农家肥可以为生产者提供营养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C项错误;利用农药控制害虫和杂草的数量属于化学防治,会污染环境且会增加生产的成本,D项正确。
14、答案:B
解析:甲反应式可表示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过程,根据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可知,泡菜的制作过程中要密封,A项正确;果酒制作分有氧呼吸阶段和无氧呼吸阶段,其中有氧呼吸阶段需要空气(氧气),B项错误;糖类缺乏且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可以通过丁反应式所示途径,利用乙醇为原料合成醋酸,所以果酒长期密封不严会产生酸味,C项正确;丙反应式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反应式,根据该反应式可知,制作果醋时要持续通入空气(氧气),D项正确。
15、答案:C
解析:过程①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值较大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故C项错误。
16、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的结果可知,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要用低剂量组的小鼠的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以增加抗体的效价,A项错误;细胞融合前要在体外培养骨髓瘤细胞,但是由于B淋巴细胞在体外不能增殖,因此不能进行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B项错误;PEG既可以诱导不同种类的细胞发生细胞融合,也可以诱导相同种类的细胞之间发生细胞融合,C项错误;经抗体检测可以获得产生抗β-内酰胺酶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在体外培养即可,D项正确。
17、答案:(1)辅助性T细胞;B细胞;促进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K
(2)A;吞噬细胞
(3)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和A(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解析:(1)图1中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其中a和c分别是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f是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二次免疫更快、更强主要与K(记忆B细胞)有关。
(2)当抗原隐藏到细胞中,主要依赖于图2中的A(新的毒性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物质B是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最终被吞噬细胞(或其他免疫细胞)所吞噬消化。
(3)在图2所示的细胞中,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和A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18、答案:(1)抽样检测;不更换培养液
(2)不会;随酵母菌数量增长,种内竞争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
(3)高压蒸汽灭菌锅
解析:(1)常采用抽样检测法估算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总数,根据图中曲线的走势可知对照组的培养方式应为不更换培养液。
(2)由于酵母菌数量增长,种内竞争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即使培养液更换频率上升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也无法呈“J”形增长。
19、答案:(1)任何生态系统都在不断散失能量(或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来自鱼苗体内的能量
(3)不能
(4)鱼通过有氧呼吸消耗水体中氧气,分解者通过有氧呼吸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时,大量消耗氧气;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5)增大了梯田生态系统内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而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1)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义可知,任何生态系统都在不断散失能量,所以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
(2)在梯田内种植水稻后,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另外,流入梯田的粪便中的有机物蕴含能量,流入梯田的鱼苗体内也有能量。
(3)高山不同海拔的植被不同,不同海拔对应不同的群落,所以养殖种鱼的场所,培育秧苗的场所,水稻生长的场所,动植物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4)鱼通过有氧呼吸消耗梯田内水中的氧气,分解者通过有氧呼吸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时,也会大量消耗梯田内水中的氧气,进而导致水中氧含量下降。成鱼能以杂草和害虫为食,增加了农作物中的能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5)梯田内养鱼,增大了梯田生态系统内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而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0、答案:(1)PCR;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引物4和引物5
(2)目的基因中含Sma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用SmaⅠ处理会破坏目的基因的结构,且质粒上没有该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目的基因和质粒会发生自身连接(环化)以及目的基因和质粒之间的反向连接
(3)氨节青霉素;如果细胞中导入了没有与目的基因重组的质粒(空白质粒),则细胞也能在含氨节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存
解析:(1)扩增目的基因应采用PCR技术,根据目的可选择不同的引物。由于图1中的引物1、2、7和8与模板链的5’相连,所以不能采用。如果只扩增胰岛素基因,则可选择引物3和引物6,如果在扩增胰岛素基因的同时,在胰岛素基因两端加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则需要采用引物4和引物5。
(2)从图1中可以看出,胰岛素基因中含有SmaⅠ的识别序列,所以不能使用SmaⅠ处理目的基因,否则会破坏胰岛素基因的结构,且质粒上没有该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可以用EcoRⅠ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但用这种酶处理的缺点是目的基因和质粒会发生自身连接(环化)以及目的基因和质粒之间的反向连接,选择BamHⅠ和HindⅢ同时切割,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3)由于质粒中的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所以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进行初步筛选,所用的培养基中应加入氨节青霉素,但能在该培养基中生存的细胞不一定就导入了目的基因,因为如果细胞中导入了没有与目的基因重组的质粒(空白质粒),则细胞也能在含氨节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存。
21、答案:(1)相比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细胞与营养物质接触更充分,物质交换效率更高,微生物增殖速度;更快;稀释涂布平板法;菌种③
(2)选择
(3)菌株接种量和培养时间;20%;不一定;实验设置的分组较少,且分组间的接种量差值较大
解析:(1)对微生物的富集培养一般采用液体培养基,因为相比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细胞与营养物质接触充分,物质交换效率高,微生物增殖速度更快。根据图1中培养基的菌落分布情况可知,该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菌落周围有透明圈的表示该菌落中的细菌可以降解周围的2BLN染料,透明圈相对越大,说明该菌落中的细菌降解2BLN染料的能力越强,所以在四个菌落中,菌落③最符合要求。
(2)无论是图1中的富集培养还是分离、纯化培养,都是淘汰其他一些细菌,筛选出目的菌,所以所用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但用于脱色实验的培养基是用于探究菌株接种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所以应属于鉴定培养基。
(3)从脱色实验的目的及图2所示的结果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株接种量和培养时间。在给出的四种接种量中,20%的脱色效果最好,但由于设置的组别较少,且分组间的接种量的差值较大,所以20%不一定是最佳接种量。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统一调研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统一调研考试生物试卷,共4页。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