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 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 随着科技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操作更加便捷。图一是双目显微镜,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照明灯;图二是某同学观察根尖永久玻片标本时看到的物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换装上照明灯有利于对光
B. 物像模糊不清时,应调节②
C. 要观察成熟区细胞应向上移动玻片标本
D. ④处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
3. 杨柳飞絮是种子传播和繁衍后代的自然现象。为科学有效防治校园内杨柳飞絮,确保同学们返校环境整洁。北京市丰台区园林绿化局为学校提出4种防治杨柳飞絮建议。下列建议不正确的是( )
A. 采取高压喷水、喷雾的方式对飞絮严重的杨柳树进行降絮
B. 对长势健康的柳树雄株去除原有树冠,采用雌株接穗嫁接
C. 对雌株注射“花芽抑制剂”,通过输导组织运输,抑制飞絮产生
D. 对植株进行整形修剪,去除过密枝条,以减少杨柳树雌株单株飞絮量
4. 如图是绿色植物的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农作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运输的
B. 图甲中的①和③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③发育而来的
C. 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④和⑥发育而来的
D. 从结构层次上来说,甲、乙、丙、丁属于器官,其中的乙、丙、丁属于营养器官
5. 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新个体,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下列有关人体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在子宫内不断经过①过程形成胚泡 B. ①②③过程形成的细胞遗传物质不变
C. 人体的血管和血液都属于组织 D. 人体的癌细胞经过③④过程形成癌组织
6. 传统中医学认为南瓜有补益气血、补肾排毒等作用,如图为南瓜生长发育过程简图。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到②的虚线表示自花传粉过程 B. ③是由②中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C. ④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里 D. ⑤是由④中的胚发育而来的
7. 韦恩图表示的是事物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图所示。表中甲、乙、丙三者的关系,符合韦恩图的是( )
序号
甲
乙
丙
①
神经系统
脑
脑神经
②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③
反射弧
感受器
效应器
④
染色体
DNA
基因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为阐明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死亡的机制,科研人员制备了大脑中动脉栓塞小鼠模型,对小鼠进行如下手术:颈部切1cm长的切口,插入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1h后拔出线栓恢复血流,缝合皮肤。在恢复血流24h后,取脑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如图1,并检测大脑组织内Sirt3蛋白表达量,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细胞体内含有细胞核
B. 对照组小鼠的处理为进行手术操作,插入且不取出线栓
C. 由染色结果可知,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制备成功
D. 通过培养新的神经元有望修复由于创伤导致受损的脑组织
9. 如图所示,图甲为李一同学在某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图乙为胸腔容积与肺内气压关系的曲线图;图丙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丁为肺内压与外界气压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图甲可以推测,李一正在做剧烈运动
B. 在图乙曲线的a→b→c段时,图丙中膈肌状态为②→①
C. 在图丙中,②→①状态时膈肌收缩
D. 图丁是人在一次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BC段表示呼气过程
10. 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组织”,具有运输、防御保护等重要功能。如图甲是显微镜下人血涂片的视野,乙是血液的分层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中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二氧化碳
B. 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液中①数量的变化会增多
C. 乙中A为淡黄色液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 A型血少量输给O型血患者,乙中C不会凝集成团
11. 如图为人体内血液流经某部位的示意图,a、b表示相关血管,“→”表示血液流动方向。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为动脉,则b一定是静脉 B. 若X为肾脏,则b内尿素含量减少
C. 若a为动脉血,则b内一定是静脉血 D. 若X为肺,则a内氧气含量丰富
12. 2022年1月7日,美国马里兰医学院进行了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进入人体的手术,如图为猪心脏移植过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D猪出生后完全呈现A猪的遗传性状
B. 从免疫角度看移植到人体的猪心属于抗体
C. 植入的基因是位于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
D. 往A猪的体细胞中植入人类基因,采用了克隆技术
13. 北京小伙儿陈建新在2022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中获得金牌。冰壶运动员在准确投壶过程中眼起到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眼能收集冰壶信号刺激并产生兴奋
B. 冰壶反射的光线经过5→3→4→9,在[8]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C. 形成对冰壶的视觉需要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参与
D. 运动员观察冰壶的终点位置时,[2]虹膜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变化
14. 今年春天北京成功举办了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成为第一个同时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北京冬奥精神: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下列描述与奥运会的吉祥物的特点不符的是( )
A. “冰墩墩”的原型大熊猫,体内有膈,胎生哺乳
B. “贝贝”的头部是鱼纹图案,鱼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C. “迎迎”是青藏高原的保护动物藏羚羊,体表被毛,体温恒定
D. “妮妮”的造型创意,来自沙燕风筝,沙燕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15. 按蚊分布于世界各地,其发育过程如图所示,雌蚊吸取人、畜的血,传播疟疾和丝虫病等传染病,为预防这些传染病人们使用杀虫剂杀灭按蚊。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按蚊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1、2、3分别是卵、幼虫、蛹
B. 由4的形态结构特点可判断,按蚊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C. 雌性按蚊吸取人、畜的血,它是疟疾、丝虫病的传染源
D. 长期使用某杀虫剂按蚊会产生抗药性,这是杀虫剂对按蚊抗药性变异选择的结果
16. 如图是与生殖有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是种子的结构,其中1、2、3、4组成的结构开始发育标志着新生命的产生
B. 图乙Ⅰ所示的生殖结构属于细胞层次,Ⅱ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 图丙为鸟卵的结构,鸟卵产出后,亲鸟孵化或人工育雏时鸟卵的温度升高后才开始发育
D. 丙、丁所示结构反映了卵生和胎生两种生殖方式,其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丁
17. 我国酿酒工艺源远流长,图一是米酒的制作过程简图,图二表示酒精发酵时酒精度(酒精浓度)与发酵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A表示制曲过程,此过程中酵母菌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B. 图一A、B过程都需要无氧环境和适宜的温度
C. 图二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泡,是二氧化碳的原因
D. 图二中曲线96小时后不再继续上升,原因是温度太高
18. 出生仅一个月的婴儿,就能对外界的声音和颜色产生明显的情绪变化。其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不符合真实情况的是( )
A. 声波由外耳道传入,经鼓膜转化为机械振动,在耳蜗内产生神经冲动
B. 婴儿的听觉、视觉以及所产生的情绪变化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C. 鲜艳的颜色更易刺激婴儿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形成物像,并产生神经冲动
D. 婴儿能随着光线强弱调节眼睛瞳孔的大小,这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获得
19. 为了研究肾脏的功能,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 与②相比,①内流动的液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 由③刚流入④的液体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D. 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中液体尿素的含量增加
20. 2022~2023赛季CBA联赛已经开始,比赛中运动员的精准投篮都会引起观众的兴奋和欢呼。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投篮时肌腱收缩,牵动骨绕关节转动
B. 运动时,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或多组肌肉相互配合进行活动
C. 骨骼肌不受刺激也可以收缩
D. 运动员投篮时仅有运动系统参与,观众的兴奋和欢呼仅有神经系统完成
21. 乌贼通过改变体色,使自己隐蔽在不同的环境里,有利于避敌和捕食。不同种类的乌贼变色能力有较大差异,如欧洲普通乌贼变色能力强,蜂鸟短尾乌贼变色能力弱,研究人员对比了这两种乌贼单位面积内神经元和色素细胞的数量及两者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乌贼通过改变体色避敌和捕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欧洲普通乌贼变色能力强的原因可能是色素细胞和神经元数量更多
C. 欧洲普通乌贼变色能力强的原因可能是单个神经元控制的色素细胞数量少而调控更精准
D. 蜂鸟短尾乌贼的生活环境的色彩更加丰富
22. 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这个国际组织希望通过这个纪念日,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下列有关急救常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入燃气泄漏的室内,发现有人呼吸、心跳骤停,立即拨打“120”
B. 运动时发现人骨折后立即把患者移动到阴凉处休息
C. 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15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D. 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逐渐转为红润,证明心肺复苏抢救有效
23. 科学问题靠证据和逻辑来回答,通过实验可以寻找证据。下列生物学实验中的相关操作与其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A. “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滴加碘酒:将胚染成蓝色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更清晰
C. “观察草履虫”时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吸取更多草虫
D. “观察叶片的结构”时用并排的两片刀片迅速切割:便于切出薄片
24. 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经过对其化学结构的测定,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之间存在差异。下表是以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作标准,其他若干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相比较的结果,如图是进化分支图。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黑猩猩
0
金枪鱼
21
猕猴
1
鲨鱼
23
袋鼠
10
小蚕蛾
31
马
12
小麦
35
龟
15
酵母菌
44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B. ①表示的是小蚕蛾
C. 推测青蛙与人类细胞色素C氨基酸的差异数介于15与21之间
D. 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
25.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操作及原理,不合理的是( )
A. 乳酸菌发酵时需要无氧的环境,酸奶涨袋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致
B. 甜瓜的种子经太空育种后,果实甜度可能会降低,这是因为人工诱导基因变异
C. 大肠杆菌可以产生人的生长激素,是因为其环状DNA中嵌入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
D. 利用奶量充沛的母牛体细胞可大量克隆优质母牛,这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相同
二、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3分)
26. 我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体内有机物相对含量,图三表示图一所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一中与图二相对应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与图一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能力较强,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 ______ 。
(2)生态系统中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图三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______ (填序号)。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图三中植物的[ ______ ] ______ (生理过程),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3)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但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容易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为响应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采用哪些力所能及的措施? ______ 。
(4)仅凭某个或几个国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远远不够,也做不到,只有各国积极交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全球“碳中和”,因为生物圈是一个 ______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5)全球变暖导致多种植物大量死亡,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______ 。
27. 蓝莓果实因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而风靡世界,是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近几年我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很多蓝莓生产基地,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如图一表示蓝莓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图二Ⅰ、Ⅱ分别表示密闭大棚内光合、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三、四是探究影响蓝莓光合、呼吸作用因素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根据探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一可知,在保证水、肥适宜的条件下,当种植密度为 ______ 时,最有利于提高蓝莓的产量。
(2)如图二所示,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大约是 ______ ,请分析原因 ______ 。
(3)把经过暗处理的蓝莓植株按图三方式处理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乙、丙两片叶子取下,酒精脱色至 ______ ,取出漂洗,滴加碘液后变蓝的叶片是丙,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4)图四所示的实验,将蓝莓植株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照下,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①,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______ ;打开②可观察的现象是 ______ 。
(5)图四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了水珠,这是植物叶片进行 ______ 的结果。
(6)蓝莓大棚里留有通风口,定时给棚室通风,其作用是可以降低棚室内的温度;另外通风口通风换气,也是为了补充 ______ ,提高蓝莓的产量。除了以上措施外,请你结合上述探究,为兴趣小组同学再提一条提高蓝莓产量的建议: ______ 。
28. “健康中国梦,我们在行动”,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成为一种时尚,体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健身运动过程离不开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神经等系统的协调配合,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1)心脏主要由 ______ 组织构成,因此它能自动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至全身。人体血液循环是单向的,在A、B之间和C、D之间有 ______ 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2)小丽妈妈给她准备的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新鲜果蔬等。面包中所含的 ______ 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被彻底消化后被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写出人的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是 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3)运动过程中,人会呼吸急促,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 ______ 内。请在图2相应位置画出血液流经下列血管时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P点是起点)。
(4)葡萄糖被吸收后随血液经血管[ ______ ] ______ 进入心脏,依次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为 ______ ,然后经血液循环到达脑、肌肉等组织细胞内在 ______ 中被分解利用。
(5)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3所示的模型。
a.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______ 。
b.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______ 中流出。(选填图中序号)
c.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27分)
29.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研究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抗干旱、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且营养丰富,深受喜欢。海水稻的推广种植成为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图甲、乙分别表示稻花(两性花)和稻谷的基本结构,如下表为水稻亲本的杂交实验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代组合
子代性状
Ⅰ
矮茎×矮茎
全是矮茎
Ⅱ
高茎×高茎
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Ⅲ
高茎×矮茎
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1)播种前挑选种子时,首先要观察籽粒是否饱满,干瘪的籽粒其[ ______ ] ______ 中储存的营养物质不足,发芽率得不到保证。
(2)普通水稻籽粒的果皮是白色的。在稻田中偶然发现了一株果皮为黑色的特殊水稻。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黑色水稻的硒、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白米。但同种黑米在不同地区种植后,果实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这说明 ______ 。
(3)海水稻稻米并不咸,是因为海水稻细胞的 ______ 能控制海水中盐分的进出。海水稻在盐碱地不需施肥也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______ 。
(4)如表中,水稻有矮茎和高茎之分,假设该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若用H、h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Ⅱ组亲代杂交,其后代高茎水稻中杂合体的概率是 ______ ,Ⅲ组亲代水稻最可能的基因组合是 ______ 。
(5)科研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用野生高寒耐盐碱水稻和高产水稻杂交,成功培育出高寒耐盐碱高产水稻,该育种方法利用了 ______ 的多样性,使杂交后代具有亲代的优良遗传特性,通过杂交培育而来的海水稻,属于 ______ 变异(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30. 酸笋是以新鲜竹笋发酵腌制成的笋制品,是柳州螺蛳粉的重要配料。如图1是从自然酸笋发酵液中分离出优质乳酸菌菌种的流程图。
(1)传统酸笋发酵采用水封腌制,目的是 ______ 。
(2)酸笋自然发酵液含有大量微生物,从中分离、纯化多种乳酸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的 ______ ,再分别接种于固体养基临时保存。
(3)在筛选高产乳酸菌菌种前,需对不同乳酸菌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时应使用液体培养基而不使用固体培养基的原因是的 ______ 。
(4)为探究高产乳酸菌接种量对乳酸产量的影响,将不同体积分数的高产乳酸菌菌液分别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4h后,取发酵液进行乳酸含量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乳酸菌菌液接种量为3.4%时的乳酸产量低于接种量为2.6%时的乳酸产量,原因是的 ______ 。
31.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认识常见的传染病有利于采取预防措施。请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近期,国家流感中心已经收到了数百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该病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甲型H1N1是可防可治的。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已投入使用。
资料二:蛔虫病是一种由蛔虫引起的消化道寄生虫病。患蛔虫病的人常常厌食,进而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严重时腹泻。为预防蛔虫病,要注意饮食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瓜果,不喝生水;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
资料三:传染性急性肠胃炎是换季时期的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是感染了诺如病毒。其次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目前诺如病毒和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都还未有相应疫苗。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甲型H1N1流感的。在人流大的公共场所,通常设置一米线标识以及注意个人卫生等提示。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传染病感染率的原因是 ______ 。蛔虫寄生在人的消化道内,不会被消化液消化,主要原因是其体表有 ______ ,起到保护作用。
(2)材料中提及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诺如病毒在结构上区别于幽门螺旋杆菌,最显著的特征是 ______ 。感染者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时,往往需要连续服药10~14天,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形成的 ______ 具有较强的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胃壁内的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属于 ______ 免疫。
(3)乳铁蛋白具有抗菌、抗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探究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并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实验流程和结果如图:
说明:菌体密度越大,OD值越高
①分析图二结果可知,乳铁蛋白的最低浓度为 ______ mg/mL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判断依据是当乳铁蛋白为该浓度时, ______ 。
②为保证本实验更严谨,请结合培养细菌的一般方法,提出一条改进实验的建议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说明环境因素中的温度、水分对生物的影响。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 松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环境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答案】D
【解析】解:A、换装上照明灯,可以增加显微镜的进光量,便于对光,A正确;
B、使用②细准焦螺旋是细微调节,调节它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B正确;
C、显微镜视野中成的是倒立的像,成熟区在根尖的上方,要观察到成熟区细胞,要上移玻片标本,C正确;
D、④是根冠,根冠的细胞体积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还有植物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结构的特征。
要求同学们对显微镜的使用能够掌握,并且对植物根尖的不同结构,如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的位置形态特征要记忆理解。
3.【答案】B
【解析】解:A、采取高压喷水、喷雾的方式对飞絮严重的杨柳树进行降絮,可减少杨柳飞絮,A正确;
B、对长势健康的柳树雌株去除原有树冠,采用雄株接穗嫁接,可减少杨柳飞絮,而不是采用雌株接穗嫁接,B错误;
C、对雌株注射“花芽抑制剂”,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可减少花的产生,从而抑制飞絮产生,C正确;
D、对植株进行整形修剪,去除过密枝条,以减少杨柳树雌株单株飞絮量,D正确。
故选:B。
杨柳飞絮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可通过采取为雌株杨柳树注射药剂、嫁接、修剪等方式,有效抑制了飞絮产生。
了解杨柳飞絮是雌株产生的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植物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沿导管运输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而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则是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根等其它器官的,故A错误。
B、图甲中的①叶和③根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和③胚根发育而来的,故B正确。
C、图丙中的①果皮和②种子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发育而来的,故C错误。
D、从结构层次上来说,甲是幼苗,乙、丙、丁属于生殖器官,故D错误。
故选:B。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是种子的萌发形成的幼苗①叶、②茎、③根;图乙是花的结构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图丙是果实的结构①果皮、②种子;图丁是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绿色植物的一生,特别是种子的发育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5.【答案】B
【解析】解:A.卵细胞受精以后即开始分裂、分化,形成胚泡,除了经过①细胞分裂,还要经过④细胞分化,A错误。
B.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但不会改变细胞内遗传物质,B正确。
C.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但血管包含了不同的组织,除了上皮组织还有肌肉组织等,因此血管是器官,C错误。
D.人体的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一般不会经过④细胞分化,D错误。
故选:B。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代表细胞分裂,④代表细胞分化。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概念。
6.【答案】D
【解析】解:A、自花传粉是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而图片中是两朵花之间的传粉,属于异花传粉,A错误。
B、③果实是由②雌花中的子房发育而来的,胚珠发育为种子,B错误。
C、南瓜是双子叶植物,④种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C错误。
D、⑤植株是由④种子中的胚发育而来的,因为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生植物的幼体,D正确。
故选:D。
传粉是雄蕊花药中的花粉散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一朵花中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的发育情况为: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
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事物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图示甲乙丙之间的关系应为:甲包含乙,乙包含丙,丙的范围最小,甲的范围最大,审题时要注意。
【解答】
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A错误;
B、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B错误;
C、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和效应器是并列关系,C错误;
D、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解:A、神经元由细胞体、突起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细胞体内含有细胞核,A正确。
B、对照组小鼠的处理为进行手术操作,但不插入线栓,B错误。
C、由染色结果可知,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制备成功,C正确。
D、实验表明大脑组织缺血会引起脑组织死亡,因此需要通过培养新的神经元修复由于创伤导致受损的脑组织恢复脑部的功能,D正确。
故选:B。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解答即可。
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及对照实验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据图甲可见:李一呼吸深度较浅,呼吸频率较慢,处在平静阶段。A错误;
B、图乙曲线的a→b→c段肺内气压下降,表示吸气,膈肌收缩下降处于图丙的①→②。B错误;
C、在图丙中,②→①状态时膈肌上升,处在舒张状态。C错误;
D、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正确。
故选:D。
呼气和吸气:
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以及读懂图示中曲线的含义。
10.【答案】B
【解析】解:A.甲中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②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A错误。
B.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①红细胞的数量会增加,B正确。
C.图乙中A是淡黄色半通明的血浆,主要成分是水,C错误。
D.输血时血型不合,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塞血管,发生危险,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型血少量输给O型血患者,乙中C红细胞会凝集成团,D错误。
故选:B。
图甲人血涂片视野,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④是血浆。图乙中A是血浆、B是白细胞和血小板、C是红细胞。
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输血原则是解题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若X是肾小球,肾小球是血管球,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互相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则a是入球小动脉,b是出球小动脉,A错误。
B、若X为肾脏,当血液流经肾脏后,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则b内尿素含量减少,B正确。
C、若X是肾小球,肾小球是血管球,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互相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则a是入球小动脉,b是出球小动脉,a、b血管内流的都是动脉血,C错误。
D、X为肺,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则b内氧气含量丰富,D错误。
故选:B。
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网,再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
牢记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理解掌握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及特点。
12.【答案】C
【解析】解:A、细胞核中含有主要的遗传物质,在A猪的体细胞中植入人体基因,故D猪出生后不可能完全呈现A猪的遗传性状,A错误。
B、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从免疫角度看移植到人体的猪心属于抗原,B错误。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植入的基因是位于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C正确。
D、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所以往A猪的体细胞中植入人类基因,采用了转基因技术,D错误。
故选:C。
1.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2.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掌握转基因技术的概念、抗原的定义、基因与DNA的关系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眼是重要的视觉器官,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收集冰壶信号刺激并产生兴奋,A正确。
BC、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5角膜、房水,由3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4晶状体和9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8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形成对冰壶的视觉需要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参与,BC正确。
D、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1睫状体调节4晶状体的曲度,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当运动员观察冰壶的终点位置时,在这由近及远的过程中,4晶状体的曲度由大变小,D错误。
故选:D。
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由图可知:1是睫状体,2是虹膜,3是瞳孔,4是晶状体,5是角膜,6巩膜,7是脉络膜,8是视网膜,9是玻璃体。
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A、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体内有膈,胎生哺乳,正确。
B、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正确。
C、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正确。
D、沙燕属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能储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错误。
故选:D。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鸟类的特征: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用肺呼吸,有气囊,能进行双重呼吸,体温恒定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15.【答案】C
【解析】解:A、按蚊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图中,1、2、3分别是卵、幼虫、蛹。A正确。
B、由4的形态结构特点可以看出按蚊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3对足,所以按蚊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B正确。
C、雌性按蚊吸取人、畜的血,它是疟疾、丝虫病的传播途径。C错误。
D、长期使用某杀虫剂按蚊会产生抗药性,这是杀虫剂对按蚊抗药性变异不断进行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蚊子、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2、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掌握昆虫的生长发育特点及自然选择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A、甲图是菜豆种子,胚包括1胚轴、2胚根、3胚芽、4子叶,胚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产生,错误。
B、乙图是青霉的结构图,I所示的生殖结构属于细胞层次,II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正确。
C、图丙鸟的胚胎从雌鸟体内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体温,必须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正常发育,错误。
D、丙、丁所示结构反映了卵生和胎生两种生殖方式,都属于有性生殖,错误。
故选:B。
图甲中1胚轴,2胚根,3胚芽,4子叶,5种皮,子叶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图乙中Ⅰ直立菌丝顶端产生的孢子,Ⅱ营养菌丝;
图丙中①气室,②卵黄膜,③胚盘,④卵白,⑤卵黄系带;
图丁是胎儿的发育过程,甲丙丁是属于有性生殖,乙属于无性生殖。
明确各种生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殖方式即能正确答题。
17.【答案】C
【解析】解:A、图一中A表示制曲过程,此过程中霉菌会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错误。
B、A制曲过程霉菌主要进行的是有氧呼吸,B过程一开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并将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后来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错误。
C、进入酒精发酵过程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在无氧的环境下分解葡萄糖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故图二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泡。正确。
D、图二中曲线表示酒精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96小时后由于葡萄糖被酵母菌分解完毕,故不再继续上升。错误。
故选:C。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米酒时要用到酵母菌,据酒精发酵分析答题。
熟练掌握制作酒的过程、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的知识,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
18.【答案】D
【解析】解:A、声波由外耳道传入,经鼓膜转化为机械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
B、婴儿的听觉、视觉以及所产生的情绪变化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神经中枢,B正确。
C、鲜艳的颜色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C正确。
D、婴儿能随着光线强弱调节眼睛瞳孔的大小属于简单反射,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获得,D错误。
故选:D。
(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鼓膜,在声波的撞击下,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经过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到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然后形成了听觉。
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A、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微吸管提取的液体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A正确;
B、血液经过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①出球小动脉、②入球小动脉都流动脉血,流动的液体含有相同的二氧化碳,B错误。
C、③是肾小囊腔,④是肾小管,③内含有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C正确。
D、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中液体尿素的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B。
肾脏是血液体循环流经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①出球小动脉、②入球小动脉、③肾小囊腔、④肾小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脏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20.【答案】B
【解析】解:A、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投篮时是相关肌肉的肌腹收缩,牵动骨绕关节转动,不是肌腱收缩,A错误。
B、在运动时,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两组或多组相互配合进行活动,B正确。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C错误。
D、运动不仅要依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同时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D错误。
故选:B。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才能完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肌的结构以及运动的产生过程。
21.【答案】D
【解析】解:A、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所以乌贼通过改变体色,使自己隐蔽在不同的环境里,有利于避敌和捕食,这种特征从进化角度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C、据图分析欧洲普通乌贼变色能力强的原因可能是欧洲普通乌贼的色素细胞和神经元数量更多,且单个神经元控制的色素细胞数量少,调控更精准,BC正确。
D、由图可知,欧洲普通乌贼的色素细胞和神经元数量更多,且单个神经元控制的色素细胞数量少,调控更精准,据此推测,欧洲普通乌贼的生活环境比蜂鸟短尾乌贼的生活环境色彩更加丰富,D错误。
故选:D。
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认真阅读题目,从题目图示中获得隐含的答题信息是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
22.【答案】D
【解析】解:A.进入燃气泄漏的室内,发现有人呼吸、心跳骤停,首先应该先关闭气阀,禁止明火。然后,立即打开门窗,将煤气中毒人员移到通风处,紧急进行心脏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呼叫120,A错误。
B.遇到有人骨折时,不要随意搬动病人,要迅速拨打“120”,防止骨骼错位,所用的夹板长度要长过伤处两段关节,B错误。
C.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和吹气的比例是30:2,C错误。
D.经过心肺复苏后,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逐渐转为红润,证明心肺复苏抢救有效,D正确。
故选:D。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解答此题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急救措施、用药常识。
23.【答案】A
【解析】解:A、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玉米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淀粉,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所以在玉米种子纵剖面上滴一滴碘酒,被碘酒染成蓝色的是胚乳,A错误。
B、细准焦螺旋的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B正确。
C、将草履虫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是为了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C正确。
D、“观察叶片的结构”时用并排的两片刀片迅速切割:便于切出薄片,D正确。
故选:A。
(1)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乳是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步骤。
(3)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4.【答案】D
【解析】解:AD.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人类与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是0,亲缘关系最近,A正确;D错误。
B.由图表可知,小蚕蛾与人类细胞色素C的差异是31,因此①表示的是小蚕蛾,B正确。
C.龟属于爬行动物,金枪鱼属于鱼类,青蛙是两栖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介于坚强与和龟之间,由图表推测,青蛙与人类细胞色素C氨基酸的差异数介于15与21之间,C正确。
故选:D。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
从基因水平上分析人类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
25.【答案】A
【解析】解:A、乳酸菌发酵时需要无氧的环境,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气体所以不会导致涨袋,涨袋的原因有可能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在不消耗气体的情况下,产生了二氧化碳导致的,A错误。
B、甜瓜的种子经太空育种后,果实甜度可能会降低,这是因为人工诱导基因变异,而基因控制性状,故导致果实甜度降低,B正确。
C、应用转基因技术在大肠杆菌环状DNA中嵌入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大肠杆菌可以产生人的生长激素,C正确。
D、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两者都应用了无性繁殖的原理,D正确。
故选:A。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四大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生物技术的原理。
26.【答案】草→鼠→蛇→鹰(或草→虫→山雀→鹰)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②③④⑤ ① 光合作用 绿色出行、植树造林 统一的整体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析】解:(1)图一中的食物链有: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虫→山雀→鹰,草→虫→山雀→蛇→鹰。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体内有机物相对含量,可以形成一条食物链:c→d→a→b。所以,图一中与图二相对应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或“草→虫→山雀→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与图一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能力较强,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2)生态系统中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图三中①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②③④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分解作用。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重新利用,所以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②③④⑤。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图三中植物的①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3)为响应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采用力所能及的措施有: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4)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5)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
(1)草→鼠→蛇→鹰(或草→虫→山雀→鹰);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2)②③④⑤;①光合作用
(3)绿色出行、植树造林
(4)统一的整体
(5)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再返回自然界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7.【答案】m3 18时 6时到18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二氧化碳吸收率高于产生率,18时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过了18时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开始分解有机物。因此18时的有机物积累最多 黄白色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氧气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蒸腾作用 二氧化碳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解析】解:(1)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最大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产量最高。图一表示蓝莓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由图一所示,种植密度为m3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剩余最多,产量最高。
(2)图二中,6时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有机物开始逐渐积累。当超过18时,由于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到低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开始出现消耗。因此,植物在一天中有机物积累的最多的时候是18点。
(3)经酒精脱色后,叶片变为黄白色。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故向叶片中滴碘液,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观察到的现象是乙叶片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遇碘液不变蓝。丙叶片有二氧化碳,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4)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说明A叶片在光下放出了氧气。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的特性。所以,如图四中,打开阀门②,发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5)绿色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完好的塑料袋套在盆栽植物上,植物体内的水就会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被散发出来,遇塑料袋的内壁就会凝结成一个个的小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蒸腾产生的。
(6)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能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安装二氧化碳泵、勤通风或施气肥或有机肥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制造的有机物会增多,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蓝莓大棚里留有通风口,定时给棚室通风,其作用是可以降低棚室内的温度;另外通风口通风换气,也是为了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提高蓝莓的产量。
故答案为:
(1)m3
(2)18时;6时到18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二氧化碳吸收率高于产生率,18时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过了18时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开始分解有机物。因此18时的有机物积累最多
(3)黄白色;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4)氧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蒸腾作用
(6)二氧化碳;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施气肥或施有机肥)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3)图一表示蓝莓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横坐标表示种植密度,纵坐标表示强度;图二Ⅰ、Ⅱ曲线分别表示密闭大棚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Ⅰ曲线能够在6-18时进行,表示光合作用,Ⅱ曲线表示0-24时均能进行,表示呼吸作用;图三是探究影响蓝莓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装置(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本实验能够形成2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绿叶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实验变量是光;乙和丙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图三和四是探究影响蓝莓光合、呼吸作用因素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实验探究题综合性强,需多个知识点结合解答,认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解题切入点。
28.【答案】肌肉 房室瓣 淀粉(糖类) 小肠5—6米 脑干 2 下腔静脉 A→B→C→D 线粒体 血细胞 ③ 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解析】解:(1)心脏收缩推动血液在血管中不停的流动,肌肉组织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因此心脏由肌肉组织构成。在A右心房、B右心室之间和 C左心房、D左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以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防止血液倒流。
(2)面包中所含的淀粉(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后被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适于吸收的特点有:小肠5—6米、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3)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因此运动过程中,人会呼吸急促,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脑干内。血液由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着呼气排出体外;肺泡从外界吸收来的氧气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流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时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为:
(4)葡萄糖被吸收后随血液流经途径为:2下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脑、肌肉等组织细胞内,在脑、肌肉等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分解利用。
(5)a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因此,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③肾小管中流出。
c、根据评价表,指标二改进: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故答案为:(1)肌肉;房室瓣;
(2)淀粉(糖类);小肠5-6米(或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或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3)脑干;
(4)2下腔静脉;A→B→C→D;线粒体;
(5)血细胞(或大分子的蛋白质);③;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图1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网、⑤肾小球、⑥肾小管、1主动脉、2下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图3中①模拟肾小球、②模拟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网、③模拟肾小管。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熟练掌握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神经系统的各器官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4 胚乳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细胞膜 盐碱地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23 Hh、hh 基因遗传 可遗传
【解析】解:(1)农业生产上,常选用籽粒饱满的水稻种子播种,是因为其4胚乳内贮存着丰富营养物质,能够为水稻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种子正常萌发所需。可见,干瘪的水稻籽粒其胚乳中储存的营养物质不足,发芽率得不到保证。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或表现程度,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黑色水稻的硒、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白米,但同种黑米在不同地区种植后,果实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这说明: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3)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可见,海水稻稻米并不咸,是因为海水稻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海水中盐分的进出。要使植物生长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的含量,而海水稻能在盐碱地中,不需施肥也能正常生长,原因是:盐碱地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第Ⅱ组的遗传规律(亲代:高茎×高茎→子代出现:矮茎),可推知高茎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HH或Hh),矮茎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hh)。矮茎子代的基因组成是hh,一个h基因来自父方,一个h基因来自母方,因此高茎亲代的基因组成为Hh和Hh,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第Ⅱ组亲代杂交,其后代高茎水稻(HH、Hh)中杂合体(Hh)的概率是:2÷3=23。隐性性状(矮茎)一旦表现,必定是隐性纯合子(用hh表示)。因而由隐性纯合子能推知其亲代或子代体细胞中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h。根据第Ⅲ组的遗传规律可推测,该组亲代水稻最可能的基因组合是:Hh、hh。
(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品种指物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性状,经过长期演变,其遗传性稳定,且具有同一共性的物种。可见,科研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用野生高寒耐盐碱水稻和高产水稻杂交,成功培育出高寒耐盐碱高产水稻,该育种方法利用了基因(或遗传)的多样性,使杂交后代具有亲代的优良遗传特性,通过杂交培育而来的海水稻,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故答案为:
(1)4胚乳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3)细胞膜;盐碱地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4)23;Hh、hh
(5)基因(遗传);可遗传
1、题图中:1花药,2子房,3果皮和种皮,4胚乳,5胚。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能借助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问题。
30.【答案】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 高产乳酸的乳酸菌 液体培养基有利于乳酸菌充分利用营养物质和空间,大量繁殖 过高的接种量更多地消耗发酵液中碳源用于新陈代谢而减弱了发酵作用
【解析】解:(1)传统酸笋制作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在发酵中水封腌制是为了隔绝空气,目的是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
(2)从自然酸笋发酵液中分离出优质乳酸菌菌种的流程图可知,酸笋自然发酵液含有大量微生物,从中分离、纯化多种乳酸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的高产乳酸的乳酸菌。
(3)在筛选高产乳酸菌菌种前,需对不同乳酸菌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时应使用液体培养基而不使用固体培养基的原因是液体培养基有利于乳酸菌充分利用营养物质和空间,大量繁殖。
(4)根据乳酸含量测定图可知,乳酸菌菌液接种量为2.6%时,乳酸菌产量最高;乳酸菌菌液接种量为3.4%时的乳酸产量低于接种量为2.6%时的乳酸产量,原因是过高的接种量更多地消耗发酵液中碳源用于新陈代谢而减弱了发酵作用。
故答案为:
(1)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
(2)高产乳酸的乳酸菌;
(3)液体培养基有利于乳酸菌充分利用营养物质和空间,大量繁殖;
(4)过高的接种量更多地消耗发酵液中碳源用于新陈代谢而减弱了发酵作用。
1、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2、传统酸笋发酵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乳酸菌属于厌氧菌,生长和繁殖不需要氧气,必须创造无氧的条件。
掌握发酵技术是解题的关键。
31.【答案】起到了切断传播途径的作用 角质层 无细胞结构 芽孢 非特异性 0.5 OD值最小,菌体密度最小 接种前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以消除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解析】解:(1)甲型H1N1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其中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戴口罩出门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能降低感染率。蛔虫体表有角质层,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其被消化液消化掉。
(2)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这是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征。幽门螺旋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其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胃壁内的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属于先天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
(3)①由图二可知,第三组的OD值最低,菌体密度最小,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第三组乳铁蛋白的浓度为0.5mg/mL。
②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 ②高温灭菌冷却; ③接种; ④恒温 培养。由此可提出接种前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以消除杂菌对实验的干扰的改进建议。
故答案为:(1)起到了切断传播途径的作用;角质层
(2)无细胞结构;芽孢;非特异性
(3)0.5;OD值最小,菌体密度最小;接种前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以消除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1)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蛔虫寄生生活,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熟练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以及科学探究的规程是关键。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的生理盐水和碘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答案),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