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发酵工程的培养基与无菌技术作业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发酵工程的培养基与无菌技术作业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发酵工程的培养基与无菌技术课时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纯化微生物和植物组织培养时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
B.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无菌水稀释,可直接用于扩大化培养细菌
C.根据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可初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D.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灭菌时,初期需排气1~2次,否则压力达到温度达不到
答案 B
解析 纯化微生物需要获得单个菌落,用固体培养基,而植物组织培养一般用固体培养基,因为植物需要固定,A正确;大量培养微生物要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用于分离纯化微生物,B错误;不同细菌的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菌落特征不同,因此根据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可初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正确;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灭菌时,初期需排气1~2次,排出灭菌锅内的冷空气,否则压力达到温度达不到,D正确。
2.下图表示土壤中微生物为植物提供氮的过程,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相关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N2、③是NH3,X代表的细菌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
B.①是NH3、②是NO,固氮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②是NH3、③是NO,X代表的细菌以有机物作为碳源
D.在实验室培养固氮菌可用二氧化碳为碳源的无氮培养基
答案 C
解析 ①是N2、③是NO,X代表的细菌异化作用方式可能是需氧型,A错误;①是N2、②是NH3,固氮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错误;②是NH3、③是NO,X表示土壤中的分解者,X代表的细菌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碳源,C正确;固氮菌属于异养微生物,在实验室培养固氮菌不能用二氧化碳为碳源的无氮培养基,D错误。
3.下列有关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铵盐和硝酸盐等无机氮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不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水、无机盐也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琼脂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答案 D
解析 铵盐和硝酸盐等无机氮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A正确;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CO2不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B正确;水、无机盐也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正确;琼脂是凝固剂,不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D错误。
4.下列关于无菌操作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消毒仅能杀死物体表面的芽孢和孢子
B.液态的牛奶可用巴氏消毒法消毒
C.培养皿、胶头吸管可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D.高压蒸汽灭菌时间达到后立即排气降温
答案 B
解析 消毒不能杀死物体表面的芽孢和孢子,A错误;牛奶用巴氏消毒法消毒,B正确;干热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胶头吸管可用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高压蒸汽灭菌时间达到后待压力降至零时,再打开排气阀排气,D错误。
5.(2023·江苏镇江高三模拟)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有多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滤膜法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目时,需利用鉴别培养基培养后计数
B.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结果往往比实际少
C.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显微计数时,高倍镜下观察不到完整的计数室
D.用已知密度红细胞悬液对待测菌液以比例计数法计数时,两种液体需混合均匀
答案 B
解析 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可取一定量的饮用水,之后按一定倍数稀释,再用加入伊红美蓝的鉴别培养基培养,取黑色金属光泽菌落进行计数,A正确;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常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平板培养基上长出一个菌落就代表原待测样品中一个微生物个体,由于有时候一个菌落是由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形成的,因此导致计数偏小;平板划线法常用来筛选分离微生物,不用于计数,B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显微计数时,高倍镜下观察不到完整的计数室,C正确;将已知颗粒(如霉菌孢子或红细胞)浓度的液体与一待测细胞浓度的菌液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在显微镜视野中数出各自的数目,即可得未知菌液的细胞浓度,D正确。
6.(2023·江苏泰州高三期末)稀释涂布平板是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灭菌锅中取出的培养基应趁烫时倒平板,如此可对培养皿灭菌
B.稀释涂布平板法不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用此法估测的数值往往偏小,应以菌落数最多的平板计数为准
D.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到的单菌落需进一步纯化,可用平板划线法
答案 D
解析 灭菌锅中取出的培养基应冷却至50 ℃左右时倒平板,A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既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也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B错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C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到的单菌落仍需进一步划线纯化,以获得纯种,D正确。
7.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化培养时,对培养皿皿盖做标记,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的摇床上培养
B.涂布接种时,需将涂布器蘸酒精后在酒精灯外焰上引燃,冷却后再使用
C.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高压灭菌加热结束后,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D.可用平板划线操作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
答案 B
解析 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静止培养,不需要放在摇床上培养,以免杂菌污染,A错误;涂布接种时,需将涂布器蘸酒精后在酒精灯外焰上引燃,冷却后再使用,以免高温将部分微生物杀死,B正确;高压灭菌加热结束,等待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才能开启锅盖,不能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C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都能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但只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计数,D错误。
8.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甲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土样不同
B.可以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C.让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样,则可证明甲同学无误
D.B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而C选项的没有
答案 D
解析 甲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土样不同,也可能是操作中污染造成的,A正确;甲同学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培养基污染造成的,可以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B正确;如果是甲同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污染造成的,让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样,则可证明甲同学无误,C正确;B、C选项的实验思路都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9.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前要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无需接种无菌水来培育检测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刚果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D.利用尿素固体培养基可迅速杀死其他微生物,而保留利用尿素的微生物
答案 AB
解析 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应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A正确;平板划线法的原理是通过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获得单个菌落,B正确;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可选择尿素分解菌,用含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鉴别尿素分解菌,C错误;利用尿素固体培养基可保留利用尿素的微生物,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而非杀死,D错误。
10.(2023·江苏海门中学高三期末)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④为基本培养基,③为完全培养基
B.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
C.b的正确操作是用涂布器把菌液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
D.经c过程原位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答案 BCD
解析 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图中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A错误;紫外线可以提高突变的频率,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菌株的浓度,B正确;b操作是将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②培养基表面,C正确;从图中可看出,d菌落在基本培养基中无法生长,在完全培养基中可生长,说明d是氨基酸缺陷型菌落,故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化培养,D正确。
11.某生物兴趣小组完成了“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计数”的实验,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称取土壤并将其倒入锥形瓶中
B.梯度稀释时可用移液管或微量移液器进行操作
C.振荡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尿素分解菌的浓度
D.由图示菌落计数结果可知10克土样中的菌株数约为1.6×107个
答案 ABD
解析 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一个无菌区,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称取土壤并将其倒入锥形瓶中,可以防止称取的土壤在倒入锥形瓶过程中,土样被污染,A正确;只用移液管,分度太低,而只用微量移液器,容量又太小,所以梯度稀释时可用移液管或微量移液器进行操作,B正确;振荡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的溶解氧的含量,使菌体充分接触培养液,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C错误;由分析可知,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106,即10克土样中的菌株数约为1.6×107个,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2.牛奶是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用巴氏消毒法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某小组为检测自制酸奶是否被杂菌污染,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 mL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的工具是图2中的__________。
(2)图1所示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若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65、63、64,则可以推测每毫升酸奶中所含细菌数为__________,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_(填“大”或“小”),如果培养基上出现__________的菌落,说明自制酸奶已被杂菌污染。
(3)已知酸奶中的有益菌主要是乳酸菌,要进一步分离纯化乳酸菌,应采用图3中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其正确操作过程中,划线工具至少要灼烧______次。
答案 (1)B (2)6.4×107 小 (形状、大小、颜色)不同 (3)B 5
解析 (1)图1表示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分离菌种和对菌种进行计数;图2中A为接种环,B为涂布器,C为滴管,D为接种针。将牛奶稀释液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涂布器,即图2中的B。(2)据图分析,图中10 mL酸奶稀释了105倍,最后取了10 mL稀释液中的0.1 mL,因此每毫升酸奶中所含细菌数为(65+63+64)÷3÷0.1×105=6.4×107。由于经此方法接种培养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小。如果培养基上出现(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菌落,说明自制酸奶已被杂菌污染。(3)要进一步分离纯化乳酸菌,应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操作,图3中操作正确的是B;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即图3 B中的4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以防止造成污染,因此完成划线共需灼烧接种环5次。
13.苯酚(C6H5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易形成污染,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苯酚降解菌能分解工业废水中的苯酚。自然界中能分解苯酚的微生物有几百种,多为细菌、放线菌等。分离和纯化高效降解苯酚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苯酚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基和平板分离培养基时,培养基中应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后者除基本营养成分外,还应添加__________(物质),然后用____________(方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2)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大小、颜色、隆起度等不完全一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分离得到的某株苯酚降解菌进行菌株生长及苯酚降解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此菌株适于降解的苯酚浓度为________g/L,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苯酚 琼脂 高压蒸汽灭菌法(湿热灭菌法) (2)工业废水中能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有多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平板上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 (3)1.0 此苯酚浓度下菌体繁殖快(或菌体数量最多),且苯酚的降解率高
解析 (1)本实验的目的是筛选能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故在配制相应的培养基时,应该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制作成选择培养基,才可达到筛选的目的。而平板分离培养基与富集培养基相比,平板分离培养基是在培养皿上分离微生物,得到单菌落,故应制成固体培养基,应再添加凝固剂琼脂,制作好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湿热灭菌法)灭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和产品、发酵工程及其应用作业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发酵工程的培养基和无菌技术作业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和发酵工程及其应用作业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利用石榴制作果醋的大致流程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