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②
展开山西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②
一、单选题
1.(2021·山西·统考中考真题)某小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与实验,推理与判断,如不考虑水分蒸发,最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熟石灰 | 0.18 | 0.16 | 0.14 | 0.11 | 0.09 |
硫酸铜晶体 | 14.3 | 20.7 | 28.5 | 40 | 55 |
A.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B.②中加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有氢氧化钙析出
C.③中棉线上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34.3g
D.④中加入氢氧化钠前、后均为硫酸铜饱和溶液
2.(2021·山西·统考中考真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分子运动 B.处理酸性废水
C.证明反应发生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2021·山西·统考中考真题)核电设施泄漏产生辐射时,人们需服用非放射性碘片(标签如下),保障该碘在甲状腺里达到饱和,以减少放射性碘(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的吸收。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两种碘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B.碘片属于纯净物
C.标签中KI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 D.两种碘对人体影响不同
4.(2021·山西·统考中考真题)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后人仿照其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
A.O2、P2O5 B.P、P2O5 C.O2、P D.N2、P2O5
5.(2021·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开心是一剂良药。人在高兴时,机体会分泌一种叫缩氨酸的荷尔蒙,它由2~50个氨基酸构成,能杀死95%的癌细胞。该物质所含的元素种类有
A.1种:C B.2种:C、H
C.3种:C、H、O D.4种:C、H、O、N
6.(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尿素[CO(NH2)2]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较大,它在土壤中的转化和吸收过程模拟如下,土壤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Ⅳ、分析下图信息,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Ⅰ)中氮元素可直接被植物吸收 B.(Ⅱ)生成的铵态氮肥一定含NH4Cl
C.(Ⅲ)暴雨会使铵态氮肥营养流失 D.(Ⅳ)降温结晶可使两种物质分离
7.(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垃圾综合化分类及资源再生利用进入了新的阶段。下列对垃圾资源再利用的建议,正确的一项是
A.金属可直接利用 B.有机物可再上餐桌
C.可燃物可焚烧发电 D.惰性物可彻底抛弃
8.(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老师布置了以下四个实验,让同学们探究化学反应的发生。当把胶头滴管内的液体全部加入试管中时,片刻后,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可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 B. C. D.
9.(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替诺福韦(化学式为C9H14N5O4P)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在55℃~65℃的环境中反应制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7.22。下列关于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受热即可分解 B.属于混合物
C.质量为287.22g D.由五种元素组成
10.(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杯着火点变低 B.温度低于着火点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杯不是可燃物
11.(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对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下图为配制氯化钠杀菌液的过程,结合图表信息,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C | 0 | 10 | 20 | 30 | 40 | 60 | 80 | 90 | 100 |
氯化钠溶解度/g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3 | 38.4 | 39.0 | 39.8 |
A.图1中搅拌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B.图2中溶液为20℃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图2中溶液对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杀菌效果
D.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均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2.(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下,正确的一项是
A.试管口应该倾斜 B.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C.气泡连续放出时开始收集 D.收集前集气瓶应装满水
13.(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中有诗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它描绘了绵绵春雨百草充满生机,隆隆春雷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惊蛰之后自然界中生物变化最大的是
A.光合作用加强 B.能量消耗减小 C.新陈代谢加强 D.物种数量减少
14.(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在以下四种均含碳、氢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的是:
A.甲烷(CH4) B.乙醇(C2H6O) C.丙烷(C3H8) D.醋酸(C2H4O2)
15.(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在一定条件下,图1的微粒之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微粒用符号表示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A.H2O B.OH C.H2O2 D.H2
参考答案:
1.B
【分析】新配的石灰水是浑浊的,必须经过过滤或者静置(澄清)这个过程才能得到清澈透明的溶液,故①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详解】A、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g,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②中加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有氢氧化钙析出,符合题意;
C、硫酸铜饱和溶液的质量未知,③中棉线上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确定,不符合题意;
D、④中加入氢氧化钠前,由于析出了晶体,是饱和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硫酸铜的溶解度增加,且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消耗了部分硫酸铜,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沾有酚酞溶液的纸条上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以验证分子运动,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钾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氢氧化钾过量,溶液又变为碱性,不符合题意;
C、铜与氯化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证明反应发生,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和硝酸银不反应,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A、碘12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碘131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二者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A选项错误。
B、碘片的主要成分为碘化钾,所以还有其他成分,是混合物,故B选项错误。
C、碘化钾中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碘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6,故C选项错误。
D、核泄漏的是放射性碘,碘片里的是非放射性的,二者性质不同,对人体影响不同,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4.A
【详解】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燃烧过程中氮气不参与反应,故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选A。
5.D
【详解】缩氨酸由2~50个氨基酸构成,氨基酸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
故选D。
6.C
【详解】A、根据题意尿素在土壤中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态氮肥才被植物吸收,故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尿素中的氮元素,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氨态氮肥是在尿素中加入水后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态氮肥,反应前无氯元素,故不含氯元素,选项错误;
C、由于铵盐都溶于水,故暴雨后会使大量的氨态氮肥溶于水而流走,造成营养流失,选项正确;
D、根据碳酸氢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降温后会使二者的溶解度都迅速下降,则降温结晶无法分离两种物质,选项错误;
答案为:C。
7.C
【详解】A、废旧金属应该经过再处理和加工冶炼,才能利用,选项错误;
B、废弃的有机物不能直接用于饮食类,选项错误;
C、可燃物再利用燃烧后发电,达到资源再利用,选项正确;
D、有些惰性物无法目前无法开发再利用或是成本较高浪费资源,选项错误;
答案为:C。
8.A
【详解】A、镁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物的变化为固体完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故可判断出反应的发生,选项符合题意;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不可判断反应的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滴加少量盐酸,大理石只有一小部分溶解,片刻以后,现象不明显,不可判断反应的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速率较快,片刻后观察无明显现象,不可判断反应的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A、根据题干替诺福韦在55℃~65℃的环境中反应制成,但不能得出受热即可分解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替诺福韦由C9H14N5O4P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C、替诺福韦相对分子质量为287.22,其质量与分子数目有关,题干提供信息不能确定,故选项错;
D、根据化学式可知,替诺福韦由C、H、N、O、P五种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A、纸杯的着火点不变,故选项错误;
B、杯有水,水能导热,且随着水的蒸发会吸收热量,导致纸杯下部分温度低于着火点,故选项正确;
C、纸杯外壁直接与空气接触,所以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纸杯上部分可以燃烧,说明纸杯是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A、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所以该温度下,将10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得到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2中溶液的浓度为:小于10%,所以对葡萄球菌没有明显的杀菌效果,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把氯化钠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此选项错误;
B. 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此选项错误;
C. 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此时是纯净的氧气,开始收集,此选项错误;
D. 收集前集气瓶应装满水,否则收集到的氧气中会混有空气,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它的意思是蛰伏在泥土中的动物被春雷惊醒过来,开始活动了,说明惊蛰之后自然界中生物变化最大的是新陈代谢加强。故选C。
14.B
【详解】A、甲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3:1,故A错误;
B、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故B正确;
C、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故C错误;
D、 醋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故D错误。
故选B。
15.A
【详解】图2中,存在的微粒有H2O、O2,其中氧气为反应的剩余物,所以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微粒符号为H2O。
故选A。
湖南益阳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③: 这是一份湖南益阳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③,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益阳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湖南益阳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②,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长沙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③: 这是一份湖南长沙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③,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