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度(下)高二期末考试
生 物 试 卷
命题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前40题每题1分,后1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生命系统有许多结构层次,下列选项中属于种群层次的是( )
A.君山岛上的全部生物 B.一块稻田中所有东亚飞蝗的卵、幼虫和成虫
C.洞庭湖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D.东方绿洲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
A.种群密度 B.水平结构 C.垂直结构 D.丰富度
3.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包括( )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能量流动
C.物质循环 D.信息传递
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正确叙述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多样性是指对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禁止猎杀和采伐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广东省的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6.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7.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出生率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银川一中校园内的全部花草树木构成一个群落
C.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多选用单子叶植物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唯一手段
B.人为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D.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
10.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
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②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⑤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⑥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
⑦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
⑧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自然环境
A.①③④⑦ B.①②④⑧ C.①⑤⑥⑦ D.①②⑤⑦
11.农业的发展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大大提高了产量,但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现在农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高
B.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12.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这一事实说明( )
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
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物
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物危害,寄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物所寄生
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14.某片成熟竹林里的竹子长势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可以说这个群落在垂直结构上( )
A.无分层现象 B.有分层现象 C.分层不明显 D.分层未开始
1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以下例举事实不符合其价值的是( )
A.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锯,属于直接价值
B.广东沿海地区加大人工种植红树林的力度以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属于间接价值
C.科学家研究苍蝇在垃圾场所不染疾病的原因,属于潜在价值
D.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16.我国在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将达到峰值(16亿)左右,然后趋于稳定和缓慢下降,其科学依据是我国人口的( )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迁入率和迁出率
17.为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用渔网捕获了70条鱼,其中草鱼20条,做标记后又放回池塘,半个月后又捕获了60条鱼,其中有标记的草鱼6条,没有标记的草鱼12条,则该池塘的草鱼大约有( )
A.20条 B.7条 C.25条 D.60条
18.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9.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液轻轻震荡几次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进行计数
20.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2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
B.用乙烯利处理未成熟的香蕉果实,可加速其成熟
C.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无子番茄
D.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
2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的是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3.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冰川泥上长出了植物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弃耕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24.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B.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是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
C.物质在生物群落内部也可循环
D.这里的物质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25.“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 )
A.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
B.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
C.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着化学信息
D.茱萸、秋蚊和虫害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26.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基石有甲和丁
B.此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C.戊在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
D.此生态系统中的细菌都是分解者,不包含在食物网中
27.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例子( )
A.各种环境因子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使生物产生适应性
B.光合生物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大气的无氧气状态,并逐渐形成富含氧气的大气和对生物有保护作用的臭氧层
C.氧气的积累是需氧型生物出现和大发展的前提条件,需氧型代谢使生物的生命活动更加活跃,进化速度加快
D.地壳中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
28.某同学设计了“探究2,4-D对黄豆芽胚轴伸长作用的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观察项目 | 组别 | |||
第1组 (清水) | 第2组 (2.5×10-7g/L) | 第3组 (2.5×10-5g/L) | 第4组 (2.5×10-3g/L) | |
处理前胚轴的 平均长度(cm) | 3.27 | 3.16 | 3.40 | 3.20 |
处理5天后胚轴的平均长度(cm) | 3.96 | 4.52 | 5.11 | 4.15 |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观察指标是胚轴伸长量
B.每组设置重复实验求胚轴平均长度的目的是降低偶然性,减少误差
C.分析实验数据可发现2,4-D对黄豆芽胚轴伸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探究最适浓度需在2.5×10-7g/L~2.5×10-3g/L间设置更小浓度梯度的系列溶液进一步实验
29.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B.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C.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实现了循环利用,不需要向田间施用化肥。
D.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差
30.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 某种植物根系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 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 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31.若牛的摄入量为100%,其中粪便量为36%,呼吸量为48%,则牛的同化量为( )
A.16% B.64% C.52% D.84%
3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对濒危动植物集中于一地进行保护
33.使用性引诱剂能专一性杀害某种性别的昆虫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这种方法属于( )
A.化学防治 B.机械防治 C.生物防治 D.无法判断
34.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
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35.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
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所用试剂应处理月季插条的形态学
下端
B.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激素类似物甲、乙直接
参与了月季插条的细胞代谢
C.该实验不能证明激素类似物甲具有两重性
D.由图中数据初步显示,两种植物激素类似物对月季生根表现出拮抗作用
3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菌体
37.我国西部大片的耕作区将退耕。若将大面积的退耕地封闭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演替。下面列举的情况中除哪项外,均是未来生态演替的趋势( )
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B.每年同化的太阳能增加
C.群落的结构复杂化 D.非生物的有机质(生物的遗体或脱落物)减少
3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中A、B、C、D、E、F各代表
一个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
A.该图若要表示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则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图中B同化的能量占A种群同化的能量的10%‐20%
C.D和E之间只具有捕食关系
D.B和D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39.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
40.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41.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42.假如一杂食海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性鱼类,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肉食性鱼类。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杂食性鱼干重增加4 kg,共需海洋植物干重( )
A.28 kg B.280 kg C.16 kg D.160 kg
43.某一重点大学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对原来的一片绿地进行改造,改造前后该绿地的相关变化如下表所示。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 物种数目 | 裸地面积 |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
改造前 | 50 | 20% | 荷花、睡莲、芦苇 |
改造后 | 30 | 30% | 月季、牡丹、丁香 |
A.改造前植物优势种主要是水生生物,而改造后主要是陆生生物
B.改造后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C.改造后该区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D.改造后环境受人为影响的程度增加,自然湿地面积减少
44.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5.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
46.如图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点表示促进生长作用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g
B.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
则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小于2m
C.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
含量之比为1:2,则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g
D.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m
47.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 c表示。(图B表示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
C.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 D.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
48.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49.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需研究右图。该图表示了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哪条线表示生殖的数量,P点代表什么? ( )
A.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
B.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
C.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
D.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
50.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
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
影响,结果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在0~20 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
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 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 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二、非选择题(4道大题,共40分)
51.(10分)
图甲为一株水平放置的燕麦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乙和图丙为横放后1~4处生长素相对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时生长素浓度,虚线上方代表抑制时的生长素浓度,虚线下方代表促进时的生长素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情况下幼苗根尖或者芽尖产生的生长素通过 方式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图甲中横放的燕麦幼苗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受到 刺激,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而分布不均。
(2)图乙中A1曲线对应图甲 处(填1、2、3、4)的生长素相对浓度变化,A1和A2曲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的特点;测量可知,图乙中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低,原因是 。
52.(10分)
下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问题。
(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______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___________,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
(2)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_____(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3)自然界的生物种群大多已达到平衡的稳定期。一方面许多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从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另一方面种群有__________能力,使种群保持平衡。
53.(10分)
下表是对巢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F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KJ/(m2·a)。请分析回答:
| Pg | Pn | R |
A | 15.9 | 2.8 | 13.1 |
B | 870.7 | 369.4 | 501.3 |
C | 1.9 | 0.8 | 1.1 |
D | 89.2 | 33.9 | 55.3 |
E | 94.7 | 33.0 | 61.7 |
F | 211.5 | 20.1 | 191.4 |
(1)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A、B、C、D中选填)中的能量。
(3)次级消费者到三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的形式主要通过生产者的________(生理活动)进入生物群落。
(5)除A、B、C、D、E、F外,再加上_________________就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54.(10分)
南岭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某研究小组对南岭开展生态调研活动,请回答问题:
(1)欲调查穿山甲、云豹、猕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结果发现营养级越高的动物数量越少,其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2)尽管南岭远离工业化城市,但调查发现终生未离开过南岭的小灵猫体内的含铅量较30年前高出近50倍,这说明铅循环具有__________特点,它可以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小灵猫体内。
(3)在2008年百年一遇的火灾中,南岭有近45万亩森林被损坏。专家预测,南岭的修复需要几十至上百年的时间,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的过程。
(4)调查发现,某山顶的马尾松林受松材线虫入侵而出现较大范围干枯死亡现象。防治松材线虫不提倡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请说出两个理由: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杀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023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高二期末生物试卷docx、高二期末生物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