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四)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四)附答案,共8页。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某班集邮爱好者搜集到下面一组纪念邮票,准备在全班展出。这次邮票展最恰当的主题是( ) A.传说时代的艺术制品 B.原始农耕文明的曙光C.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D.新石器时代的审美观念2.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山顶洞人遗址 ②元谋人遗址纪念碑 ③北京人遗址 ④河姆渡遗址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的共同特征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4.“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5.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①打制石器 ②钻孔石斧 ③人面鱼纹彩陶盆 ④稻谷遗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A.河姆渡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7.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据推测其生活年代距今约18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正确的话,可以把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 )A.约10万年 B.约20万年 C.约100万年 D.约110万年8.历史教师在讲授“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如右图)并介绍:“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直立行走。”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半坡人9.右侧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居民( )①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②会纺线织布 ③会烧制陶器 ④拥有成熟的文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稻谷,据此研究,下列考古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河姆渡人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河姆渡人使用磨制工具C.河姆渡人会建造干栏式建筑 D.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11.如果你是一位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中国的农耕文明。下列不属于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典型代表的是( )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人面鱼纹彩陶盆C.粟的种植 D.干栏式建筑12.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干栏式房屋 B.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出土的稻谷 D.铜鼎 13.《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A.元谋人 B.炎帝、黄帝 C.尧、舜、禹 D.三皇五帝14.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被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A.尧 B.禹 C.蚩尤 D.炎帝、黄帝15.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特点不包括( )A.使用磨制石器 B.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C.饲养家畜 D.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16.《史记》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舜子商不肖,舜乃荐禹于天。”该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17.晓东所在的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A.中国的朝代更替 B.中国的昏庸君主C.中国原始农耕文化 D.中国的青铜文化18.尧时,洪水泛滥,尧让鲧治水9年,以失败告终。后来,有一位英雄人物,历时13年,终于战胜了洪水,造福人民。这位英雄人物是( )A.黄帝 B.舜 C.禹 D.启19.从右面图片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山顶洞人已懂得钻孔技术 ②山顶洞人有了审美观念 ③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技术 ④山顶洞人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居民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0.某同学做了右图所示学习卡片,空白处应填写的标题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材料一: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沿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分布较为密集。——《中国原始社会史》(1)指出材料一中“云南”所在的重要原始人类的遗址。(2分) 材料二:见右图。(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黄河、长江为什么被称作是我们的母亲河。(4分)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三:穿越时空,追溯历史,展现在你面前的是发生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一幕。清晨,他们伴着第一缕阳光从山洞出发了。他们中的青壮年手拿火把开始追逐山林中的肿骨鹿,有用木棒击打的,有用打制的尖锐石头丢的,肿骨鹿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他们的第一个猎物。留在洞内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也没有闲着,他们成群结队地在洞周围摘果实,用保留下来的火种烤东西吃。落日的余晖斜斜地射入洞内,打猎归来的人们与洞内的人们围坐在火堆旁,分享着捕获来的猎物。(3)材料三中的“他们”是我国境内的哪一原始居民?他们生活的主要地域在哪里?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6分) 22.(12分)在学过第一单元后,某班级举行了一次知识竞赛活动。请你也来一显身手吧!(1)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对应的远古人类的名称。(4分)①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__________。②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__________。③他们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____________。④他在涿鹿之战中被炎黄部落打败:________。(2)(4分)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①请你猜测诗歌的内容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1分) ②请你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1分) ③“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1分) ④根据材料说说作者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1分) (3)通过以上探究,请你对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作一个概述性的简介。(4分)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图1 图2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材料二中图1、图2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修建的何种类型的房屋?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建筑风格会不同。(6分) (3)除了建造的房屋不同,两种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主要的不同点?(4分) 24.(12分)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问题。(1)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依据。请根据北京人复原头像,描述北京人的头部特征。(4分) (2)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凝结了众多考古学家的心血。请仿照下列时间轴上的例子,在方框处写出北京人遗址的相关史实。(4分) (3)右图是2004年发行的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纪念币。简述北京人遗址承载的历史价值。(4分)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坐落于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海内外各界人士30 000多人目睹了其落成典礼。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炎帝和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4分) (2)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请各举两例。(4分) (3)炎帝和黄帝的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的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4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D 4.A 5.C 6.A 7.A 8.B 9.A 10.C 11.D 12.B 13.B 14.D 15.D 16.C 17.C 18.C 19.B 20.C二、非选择题21.(1)元谋人遗址。(2)黄河、长江流域。(2分) 我国早期人类化石和文物发现的重要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他们的历史活动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2分)(言之有理即可)(3)北京人。(1分)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分)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已经会制作石制工具;通过狩猎和采集果实获得食物;已学会使用火,已学会吃熟食。(4分)22.(1)①北京人 ②半坡人 ③河姆渡人 ④蚩尤(2)①半坡人。 ②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粟。 ④没有发现中国古老的文字。(3)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23.(1)说明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已经会种植农作物。(2)图1:河姆渡居民修建的干栏式建筑;图2:半坡居民修建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4分) 不同原因:自然环境不同。(2分)(3)生产不同: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2分)生活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河姆渡居民制作黑陶。(2分)24.(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答出其中四点即可,一点1分)(2)1929年(2分) 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2分)(3)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2分)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2分)25.(1)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分) 因为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形成的部落联盟是后来华夏族的主干。(2分)(2)炎帝发明了纺织、制作乐器琴瑟等。(2分)黄帝发明了弓箭、挖掘水井等。(2分)(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2分) 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