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地理
2023.06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综合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著名艺术品“太阳隧道”位于41°18'N,113°51'W的沙漠中,由四根混凝土圆管组成,呈“X”形排列在地面(图1)。游客在特定日期可从管道延伸方向,欣赏日出或日落。图2为某日游客8:10(北京时间)在当地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该日当地的昼长时间最接近
A.4小时30分 B.9小时 C.12小时30分 D.15小时
2.该日游客拍摄图2照片时,其拍摄位置在图1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图3为黄土高原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研究小组对该地沟谷进行调研,发现黄土下层含有大量的鹅卵石。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砂岩、石灰岩中可能含有古生物化石 B.大理岩的形成与岩浆侵入无关
C.黄土沟谷是风力侵蚀作用的典型地貌 D.甲处为向斜山,乙处为背斜谷
4.根据鹅卵石的存在推测黄土层形成之前,当地景观为
A.大漠戈壁 B.水流潺潺 C.茫茫林海 D.广袤草原
图4为我国华北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地层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6.与我国西南地区相比,甲地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A.水热条件较差 B.岩石可溶性弱 C.地表植被茂密 D.地质构造复杂
2022年7月,德国政府允许煤电重返电力市场,以确保能源供应安全。2023年初,德国加快成本较低的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导致电力供需失衡,甚至出现负电价现象。据此完成7~8题。
7.德国煤炭资源丰富,但仍大力发展新能源。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结构调整,能源需求量激增 B.减少碳排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煤炭发电成本高,市场需求减小 D.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新能源技术
8.有关负电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灿烂的天气,不易出现负电价 B.风能发电成本增加,易出现负电价
C.负电价现象仅会出现在欧美国家 D.储能技术可减少负电价发生概率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属于生态脆弱区。图5为阿巴嘎旗区域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草场退化 C.石漠化 D.森林锐减
10.该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多,季节分配不均匀 B.地势起伏,流水侵蚀作用强
C.过度放牧,超出环境承载力 D.湖水灌溉,石漠化程度加剧
合肥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图6为合肥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相比,马鞍山受到南京辐射影响更强,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空间距离 B.城市等级 C.经济实力 D.行政区划
12.建立合肥都市圈的主要意义有
A.缓解受辐射城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现象
B.可助力合肥获得更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C.有助于都市圈内城市规模和等级的提升
D.解决都市圈内地价上涨、污染加剧问题
“水足迹”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图7为化石能源水足迹核算系统边界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属于灰水足迹的是
A.洗煤污水 B.液化制气用水 C.雨养农业用水 D.用电耗水
14.我国天然气水足迹占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储备增多 B.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C.资源禀赋改变 D.治污技术水平提高
2023年2月16日,我国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从金沙江上游出发,最终接入华中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图8示意该工程输电线路。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输电工程建设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起伏大,河流径流量大 B.环保要求高,减轻沿线的大气污染
C.科技进步,输电技术水平高 D.资源不平衡,生产与消费地相背离
16.该输电工程的建设
A.占用土地资源影响粮食安全 B.缓解西藏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C.改善华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D.赋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区域的时空变化导致人文、自然交互格局呈现动态变化。图9为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的动态演化有
A.城镇扩张易造成耕地侵占 B.乡村空心化引发草场退化
C.退耕还草可使自然性减弱 D.森林保育体现人文性增强
18.研究山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变化时,不宜作为主要表征指标的是
A.人口密度 B.土地利用强度 C.植被覆盖度 D.土壤酸碱度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经历了从珠三角转移到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变化,近年来向四川、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逐步显现。图10为五大城市群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数量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2009至2018年间五大城市群电子信息制造业
A.京津冀占全国的比重上升 B.长三角企业数量增速最快
C.珠三角始终是投资热点区 D.长江中游产业发展水平高
20.成渝城市群吸引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转入的主要优势是
A.地理位置更优越 B.劳动力成本较低 C.科技研发实力强 D.政策扶持力度大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理想愿景,构建“双环流全球价值链”(图11)是其重要途径。据此完成21~22题。
21.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双环流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取决于
A.产业结构 B.经济总量 C.科技水平 D.开放程度
22.在该价值链中我国发挥的作用有
A.与拉美国家开展能源合作 B.向欧美国家输送高端产品
C.向非洲地区出口初级产品 D.为欧盟国家提供高端制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黑龙江省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重振龙江雄风。该省加快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整省试点”,并加快单一资源型经济向多元开放型经济的转变。
材料二 图12为黑龙江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图,图13是某同学与佳木斯农服中心的对话截图,表1为黑龙江省与全国耕地资源对比。
表1
耕地情况 | 耕地质量 平均等级 | 土壤有机质 (克/千克) | >25°坡耕地 占比 | 人均耕地 面积(亩) | 耕地面积 (亿亩) |
黑龙江省 | 3.46 | 40.43 | 0.004% | 6.24 | 2.579 |
全国 | 4.76 | 24.65 | 3.31% | 1.36 | 19.14 |
注:我国耕地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1-10级
(1)从分布、数量、质量角度简述黑龙江省耕地资源特征。(6分)
(2)阐述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作用。(6分)
(3)列举伊春市因资源枯竭带来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并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8分)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4示意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位置。
材料二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空间资源丰富,该经济区参与了联合国海洋科学可持续计划并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图15为海洋牧场示意图。
(1)简述北部湾经济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理位置优势。(6分)
(2)阐述北部湾海域发展海洋牧场的意义。(6分)
(3)说明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区域协作发展的方向。(6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洱海是云南第二大湖,西洱河是唯一出湖河流。十八溪水系是洱海补给的重要水源地,径流量占洱海水量的24.7%。十八溪经过人类活动较密集的坝子、灌溉农田。近年来洱海受十八溪影响,水质在雨季来临时明显下降。
材料二 图16为洱海水系图,图17为十八溪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
(1)推测洱海水质在雨季来临时快速变差的主要原因。(4分)
(2)从生态安全角度,说明建设洱海自然保护区的意义。(6分)
(3)推测十八溪流域内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溪流,归纳十八溪流域合理开发的主要措施。(8分)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题型,请按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评分。在综合题中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相近的,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本题所分配的分数。
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答案 | B | C | A | B | D | A | B | D | B | C | A |
题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答案 | C | A | B | D | D | A | D | C | B | C | A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
23.共20分
题号 | 分值 |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
(1) | 6分 | 分布:分布不均衡;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三江平原)和西部(松嫩平原)。(2分) 数量:耕地资源总量多;人均耕地资源丰富。(2分) 质量:黑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耕地质量平均等级高(2分)。 |
(2) | 6分 | 整合零散土地,有利于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减少撂荒土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加强农田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种粮积极性。(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
(3) | 8分 | 问题:产业萎缩;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人口外迁等问题。(每点1分,任答2点得2分) 建议:封山育林,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借助冰雪赛事,打造冰雪产业。(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
24.(18分)
题号 | 分值 |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
(1) | 6分 | 与东南亚陆海相邻;靠近粤港澳大湾区;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
(2) | 6分 | 提高渔业产量和质量;促进海产品加工;带动休闲渔业发展;集约式立体开发利用海洋空间;保障食品供应安全;保护和修复海洋环境。(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
(3) | 6分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粤港澳辐射带动作用(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
25.(18分)
题号 | 分值 |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
(1) | 4分 | 雨季来临时大量农业退水、生活污水汇入湖泊;洱海入湖水量远大于出湖水量,污染物净化速度慢;雨季来临时气温高,藻类繁殖快。(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
(2) | 6分 | 减少人类活动影响,保护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的自然本底;保护生物多样性;储备物种资源;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等)。(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
(3) | 8分 | 和中溪(2分) 加强统一规划与管理;协调利用与合理分配上下游水资源;河源区保护植被、涵养水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用地比重;协作治理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等产生的污染。(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
11,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11,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共23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高二地理期末检测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