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十一 资源、环境与区域环境问题(含解析)
展开
“各种资源的开发与跨区域调配”是今后高考重点关注的考点。以区域图(世界、中国)或重大事件(项目)发生为背景,考查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始终是高考重要的命题方向。
考向1 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模拟诊断]
下图为德国煤炭巨头鲁尔集团将某煤矿地下采空区改造成抽水蓄能设施的示意图。该煤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用作储能设施的废弃煤矿。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抽水蓄能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矿产开采效率 B.恢复地表生态环境
C.促进矿产开发利用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我国西北矿区如果借鉴该模式,则需要调整的是
A.封闭露天水库 B.降低发电功率
C.废除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D.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
【答案】
1.D
2.A
【解析】
本题组以鲁尔区某煤矿地下采空区改造成抽水蓄能设施的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由于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供电不稳定,该抽水蓄能站可以把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能力强时的电力转化为水的势能,即利用电力把地下蓄水池的水抽到地表露天水库;当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能力弱时,把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输出供给生产和生活用电,这样就提高了风力和太阳能的能源利用效率,选项D符合题意。图示地区为地下采空区,没有矿产可开采可利用,A和C错。抽水蓄能站主要建在地下,对地表生态环境恢复影响不大,B错。
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表径流补给较少,如果借鉴该模式,为了减少水源的损失,应封闭露天水库,A正确。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和风能丰富,且时间变化大,不应降低发电功率、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排除B、D。废除了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就无需借鉴该模式,排除C。
下图为我国呼伦贝尔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呼伦贝尔市煤炭能源基地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市场广阔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呼伦贝尔煤炭产量下降的原因包括
①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②清洁能源的使用
③改变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④环保要求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关于呼伦贝尔市煤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积极实施“洁净煤”战略,促进煤炭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化、清洁化
B.推进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建设
C.加大煤炭开采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D.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
3.A
4.D
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3.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丰富,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需求量大,加之国家政策支持,因此建设了煤炭能源基地;呼伦贝尔位于内陆,距海较远,区域内的河流通航能力有限,因而水路运输不便利。故选A。
4.煤炭燃烧效率低,污染严重,我国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关停高耗能企业,使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使清洁能源得以使用,也使煤炭的需求量减小;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故选D。
5.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加大开采会导致煤炭资源的枯竭,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故选C。
考向2 流域的综合开发
[模拟诊断]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6.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B.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7.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6.A
7.C
【解析】
6.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位于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适宜进行梯级开发,A对。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是社会经济因素,B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不是有利因素,C错。该河段地质条件不稳固,D错。故选A。
7.水库建设必须修建大坝,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②对。库区及周边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调节气候能力增强,是有利影响,①错。库区蓄水,水位抬高,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下游泥沙含量减少,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③对。水库调蓄径流,减少旱涝灾害,④错。故选C。
考向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模拟诊断]
读“山西电网规划图”,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8.对该电网线路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聚落分布 B.工业布局
C.行政区划 D.道路分布
9.该电网规划实施后
A.可改善西大气环境质量
B.可缓解能源供需地区不平衡的矛盾
C.将增大山西对外交通运输压力
D.使山西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降低
10.图示区域
A.春季多风沙 B.夏季南北温差大
C.秋季多锋面雨 D.冬季多气旋活动
【答案】
8.C
9.B
10.A
【解析】
8.电网布线主要应考虑的是供需两地的位置关系,即供电区和用电区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沿线地形特点。故电网的布线与聚落和工业区的分布(用电区)和道路(考虑输电线路的建设和维护的便利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而行政区划对线路布局的影响最小,故C选项符合题意。
9.观察图中电网规划可知:山西电网以对外电力输出为主,属我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的北线。故可知该方案可以通过改善电力输入地区的能源结构从而有效地改善当地的大气质量。而山西地区属于电力生产区,由于大量的坑口电站的建设,对当地的大气质量并不会有什么改善,故A选项错误;“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供需地区不平衡的矛盾,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故B选项正确;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西电东送”变对外输煤为对外输电,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地对外交通运输的压力,故C选项错误;大量煤炭的开采,容易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地层的塌陷加之因煤炭开采而造成的地表废弃物的堆积,会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10.图示区域为我国山西省,地处华北黄土高原地区,故春季降水少,受冷锋活动影响,多大风,同时地表植被少,地处暖温带地表春季气温回升快,故多风沙天气,所以A选项正确;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昼长长,普遍高温,故南北温差小,所以B选项错误;当地秋季多受反气旋影响,气流下沉,多秋高气爽天气,故C选项错误;当地冬季离亚洲高压近,冷空气活动频繁,多冷锋活动,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名师点睛]
1.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条件评价
(1)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资源储量和开采条件(资源丰富、埋藏浅或露天、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易开采);市场条件(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优先开采);交通运输条件(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优先开采)。
(2)能源资源开发的分析思路
能源资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
①基础好
②拉动强
③有保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
2.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
(1)衰落原因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传统产业衰落。
(2)转型措施
①实行战略性转移。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④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3.新能源开发条件评价
(1)能源储量多少。
(2)距消费市场远近。
(3)开发难度大小。
(4)开发技术高低。
(5)开发资金和基础设施等。
[名师点睛]
流域的综合开发
(一)分析思路
(二)答题规范
1.水利工程建设的条件
(1)自然条件:
条件 | 常用答题用语 | |
水能 | 水量 | 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
落差 | 河流落差大 | |
地形、地质 | 良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工程的建设 |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
2.河流的航运条件
条件 | 常用答题用语 | |
自然条件 | 地形 | 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
径流 | 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 | |
冰期 | 无结冰期(或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 |
通航里程 | 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 | |
社会经济条件 | 经济 | 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
人口、城市 | 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 |
3.河流的治理原则与措施
| 常用答题用语 | |
治理原则 | 治理措施 | |
上游 | 调洪 | 修水库、植树造林 |
中游 | 分洪、蓄洪 | 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
下游 | 泄洪、束水 | 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新河道 |
4.评价水利工程的影响
(1)有利影响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
(2)不利影响多从工程本身以及其对上游和下游的影响进行阐述。
[名师点睛]
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分析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 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
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 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
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 |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
资源调配线路区位条件 |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
经济效益 |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 |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
生态效益 |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
土壤盐渍化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表层土壤累积的过程。干燥度是指某地一定时段内的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下图为某地气候-地下水埋深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土壤表层含盐量最高的月份可能是
A.3月 B.5月 C.9月 D.11月
2.该地最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
3.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A.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肥力下降 D.地下水位降低
【答案】
1.B
2.A
3.C
【解析】
1.影响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蒸发,降水量越大,土壤中的盐分下渗淋溶就越多,土壤的含盐量就越低,盐度随着水分的蒸发向地表集聚,蒸发越强,水分含量越低,地表和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就越高。由图可知,5月份干燥度最强,降水补给较少,地表水分蒸发量大,地表土壤盐分含量高,故选B。
2.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此时雨季还没有到来,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小,土壤的盐分容易向地表聚集,土壤盐渍化严重,故选A。根据所在地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与图文不符,BCD错误。故选A。
3.土壤盐渍化使土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土壤板结变硬,养分有效性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使产量降低,但不会导致物种的减少,A错误、C正确。水土流失的强度与降水强度、地形和植被覆盖率等有关,与土壤盐渍化无关,B错误。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土壤盐渍化往往是由于地下水位高引起的,土壤盐渍化不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D错误。故选C。
等高活篱笆是指在坡面上大致沿等高线种植的窄条状植物带。篱笆之间的土地常用来种植作物,作物与篱笆构成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称篱笆间作,是农林复合业的一种形式。某研究所在三峡库区开展了等高活篱笆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左图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地表径流速度对比,右图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含沙量的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农林复合系统中,等高活篱笆的最理想植被是
A.草本 B.草灌结合 C.灌木 D.乔木
5.若干年后,该农林复合系统能影响篱间地的
A.土壤类型 B.地形类型 C.坡度大小 D.气候变化
【答案】
4.B
5.C
【解析】
4.该地位于季风区,该农林复合系统中,坡面坡度大,植被破坏后容易产生水土流失。乔木高大易遮挡农作物,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D错误;活篱笆应选取丛生的草本植物或萌生力强的灌木树种。草灌结合,植被结构更加复杂,在近地面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比单纯的草本或灌木能更好地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截留其中的土粒,B正确,AC错误。故选B。
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篱笆带具有延缓径流及减少泥沙含量的效果,若干年后,在坡面上沿等高线种植的篱笆带更加密集,沿着坡面流失的土壤被大量拦截,堆积在活篱笆上侧,使篱间地的坡度不断降低。故C正确。地形类型是地质作用中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若干年后,山地、丘陵的坡耕地还在,地形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该农林复合系统不会改变土壤的类型,更不会改变当地气候,故A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城市布局略图及当地盛行风向示意图,该城区位于河谷平原,河流穿城而过。每年从10月初开始,赤麻鸭、秋沙鸭等候鸟陆续飞临候鸟湿地公园越冬,近年来候鸟种类已增加至20多种,高峰时有5000只左右,直至第二年3月末进行迁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②处和④处 C.①处和②处 D.③处和④处
7.根据图文信息推断,城区内河段的主要特征是
A.发生凌汛现象 B.春季受融水补给,水位上涨
C.河流含沙量大 D.夏季多暴雨,洪涝灾害频发
8.候鸟湿地公园成为候鸟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是
①冬季温和,气候适宜越冬 ②江面不封冻,河滩面积广
③水质优良、水生生物较多 ④市民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6.A
7.B
8.B
【解析】
6.图中①处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且位于城市环线、省道及市内干道交汇处,对内、对外交通便利,建设物流园区的区位条件优越。由风频图可判断该城市的最小风频为东北风,根据图中大坝和水库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由南向北流,化工园区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③地位于城市边缘、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和河流下游,对市区污染较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该流域位于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出现春汛,B项正确。图示区域河段上游建设水电站,冬季时水力发电使其下游河段在一定范围内水温高于0℃,河面不结冰,无凌汛现象,A项错误。大坝具有拦沙功能,且城区河段位于平原地区,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小,C项错误。水库具有蓄水防洪功能,减少洪涝灾害,D项错误。故选B。
8.该地位于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①错误。江面不封冻,河滩面积广;水质优良、水生生物较多;市民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强等原因使候鸟湿地公园成为候鸟栖息地,②③④正确。B正确,故选B。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历史上种满柳树,称为“柳村”。柳村曾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局面,故改名“河田”,下图为河田镇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柳村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原因是
A.山体滑坡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土地盐碱化
10.为缓解河田镇的生态问题,当地可采取的对策是
A.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岸 B.禁止坡地地区进行耕作
C.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9.B
10.D
【解析】
9.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该区域地势起伏不大,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不大,A错误。由于位于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势起伏较大,因此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出现“河比田高";柳村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局面的原因是水土流失,B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柳村位于福建龙岩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出现土地荒漠化和土地盐碱化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D。故选B。
10.当地以低山丘陵为主,河流沿岸是仅有的高质量耕地集中区,盲目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岸会占用大量耕地,使得当地人均耕地减少,为了增加耕地,会促使人们开垦坡度较大的土地,水土流失会加剧,A错误。在坡度较缓的坡地可以发展农业,B错误。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不利于社会稳定,C错误。该地丘陵为主,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故选D。
2020年12月4日,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二号M"(HL-2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其性能超出了中国同类装置的2倍以上,为保障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下图为该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大力发展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经济发展 B.增加能源供给方式 C.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D.改善生态环境
12.未来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可以广泛应用的工业部门
A.纺织工业 B.家具制造业 C.航天工业 D.水产品加工业
【答案】
11.B
12.C
【解析】
11.由材料可知,可控核聚变产生能量大、效率高,且为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而我国是一个能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发展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直接目的就是增加我国能源供给和清洁能源的比重,B正确。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就业岗位、改善生态环境均不是直接目的,ACD错误。故选B。
12.由材料可知,由于可控核聚变释放能量巨大,为将来我国航天工业部门探索宇宙空间提供更充足的能量来源,C正确。故选C。
不丹是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内陆国家,注重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国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和水电资源,但是不丹没有把林业和矿业生产作为经济重心,而是选择水电开发作为重要经济支柱。在不丹常常可以看到输送水电的高压电线,却看不到水库,不丹的水电站多为地下水电站。图示意地下水电站工作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同规模大坝式水电站相比,建地下水电站的主要优势是
A.防洪效果强 B.发电量稳定 C.移民数量少 D.建设周期短
14.不丹没有把林业和矿业生产作为经济重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生态破坏严重 B.市场需求量小 C.开采难度较大 D.对外交通不便
【答案】
13.C
14.A
【解析】
13.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修建地下水电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电,排除A选项;不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径流量不稳定,由图知,地下发电站是引地表水发电,所以发电量不稳定,排除B选项;地上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水库,会产生大量移民,而修建地下水电站移民数量少,C选项正确;地下水电站对技术要求高,建造周期长,排除D选项。故选C。
14.根据材料“不丹注重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不丹没有把林业和矿业生产作为经济重心,主要从人与自然和谐方面考虑。故选A。
平均潮差是指一定时期内海潮平均最高潮位与平均最低潮位之间的差值。图示为台湾海峡海潮平均潮差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沿海城市海域最适宜于建设潮汐发电站的是
A.金门 B.平潭 C.澎湖 D.台北
16.最大潮差存在季节差异,福建沿海民众都知道秋分前后大潮潮差最大。但2006年据统计福建沿海地区最大潮差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 B.天体运动
C.地形突变 D.台风影响
17.制约当前开发该海域潮汐能的主要因素是
A.能源密度 B.政府政策
C.科学技术 D.市场距离
【答案】
15.B
16.D
17.C
【解析】
15.由“台湾海峡海潮平均潮差等值线分布图”可直接读出:金门平均潮差在3.5~4.0米之间;平潭平均潮差在4.0~4.5米之间;澎湖平均潮差在2.0~2.5米之间;台北平均潮差在<1.0;可见平潭是四海域中平均潮差最大的海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潮差大小受引潮力、地形和其他条件的影响,随时间及地点而不同。“最大潮差存在季节差异,福建沿海民众都知道秋分前后大潮潮差最大”,材料中重点强调了“2006年据统计福建沿海地区最大潮差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可知,太阳辐射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天体运动不可能发生变化,B错误;地形突变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C错误;甩以夏季最有可能是台风的影响,D正确。故选D。
17.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能资源开发是一项技术成本高、投资成本高和风险成本高的经济活动。能源密度、政府政策、市场距离都是潮汐开发的影响因素,但是只有科学技术才是制约当前开发潮汐能的主要因素,C正确;A、B、D错误。
图尔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森蒂斯峰(海拔2502m),与莱茵河交汇处形成了瑞士中部最大的洪泛区(见下图M圈内)。19世纪60年代,当地政府采取了对M圈内河段裁弯取直,修建防洪堤和在上游拦河筑坝等措施,但未能有效遏制洪水泛滥。20世纪80年代,政府开始推进河流自然恢复项目,让该河段重现蜿蜒,增强河道的行洪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19世纪60年代,对M圈内河段的治理措施未能有效遏制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是
A.支流众多,汛期来水量大 B.洪水流速加快,对堤坝冲刷强
C.上游缺少水库的调蓄作用 D.植被破坏严重泥沙淤积河床
19.让图尔河下游重现蜿蜒,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地表水下渗增加 B.地表径流增速 C.水汽输送减弱 D.植物蒸腾减少
【答案】
18.A
19.A
【解析】
18.19世纪60年代,对M圈内河段裁弯取直和修建防洪堤其主要目的是让洪水迅速流入莱茵河,但由于图尔河自身的特性一支流发达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汇入该河段的水量大狭窄的下游河道不能容纳太大的水量,容易发生决堤洪水泛滥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瑞士作为发达国家,对植被保护意识强;由材料可知在图尔河上游修建了拦河大坝,有水库的调蓄作用,但防洪作用不大。故选A。
19.让图尔河下游重现蜿蜒,即河道恢复弯曲,沿岸会出现河漫滩湿地,地表径流的流速减慢,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生态将会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植物蒸腾也会增加;对大气的水汽输送影响不大。故选A。
2014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的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国内)与甲国达成收购该国拉斯邦巴斯铜矿(斜线区域)项目股权的合作开采协议,与甲国合作发展铜矿开采业,产品除了供应我国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为“甲国局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近年来,我国矿业热衷于在甲国从事铜矿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铜矿需求量减少 B.甲国矿业市场成熟
C.我国采矿技术水平高 D.甲国的从业人口少
21.自21世纪初,甲国运往世界各地的铜矿产品货运量成倍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A.海面风力不断加大 B.洋流速度不断加快
C.铜矿资源储量丰富 D.海洋运输成本降低
22.若考虑运输成本,则在下列国家中,甲国的铜矿产品首先应销往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意大利
【答案】
20.B
21.D
22.A
【解析】
20.读图可知,甲国为智利,智利铜矿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决定全球铜产品的供应以及铜资本的投资流向,其铜工业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为铜矿业的发展,政府成立最高的能源管理机构,并通过科技延长产业链。根据材料,“产品除了供应我国外,还远销其他国家”说明近年来,我国矿业热衷于在甲国从事铜矿开采的主要原因是甲国矿业市场成熟,B对;我国铜矿需求量增加,A错;甲国的从业人口较多,D错;我国采矿技术水平高不是在甲国从事铜矿开采的主要原因,C错。故本题选B。
21.运往世界各地的产品成倍增长,得益于海洋运输成本下降和产量提高,D正确。与风力、洋流无关;注意B项是储量丰富,储量多不一定销售多,ABC错误。故答案选D。
22.从运输成本角度看,应就近销售,该地位于南美洲,距离美国最近,故应首先销往美国。故选A。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27 区域环境、发展问题与解决措施: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27 区域环境、发展问题与解决措施,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东部经济地带的优势在于,深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8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8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含详解),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十 环境与发展(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十 环境与发展(含解析),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