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5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含解析)
展开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020·全国Ⅰ高考)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答案】
1.B
2.A
3.D
【解析】
1.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小区的西南方向,考虑到该地盛行风向是夏季西南风和冬季东北风,居住片区Ⅱ受夏季西南风影响大,考虑到有效通风,选择②横向错列排布模式有利于西南风吹入小区内,其他排布模式不利于夏季风的有效通风。所以选B。
2.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小区的东北方向,考虑到光照和冬季防风,所以建筑布局以高层建筑为生,楼层高、建筑密度大有利于获得南侧光照,阻挡冬季风,起到冬季防风作用,所以选A。
3.根据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该居住区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是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东北风,虽然也避开了夏季西南风,但不是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的目的,所以选D。
“P+R”停车场,即驻车换乘停车场。市民早上驾车停进“P+R”停车场,然后换乘地铁或公交抵达工作单位,下班后再坐地铁或公交到达停车场,驾车回家。2016年北京市建设了批“P+R”停车场,凭当天乘坐公共交通的记录为证,在规定时间段内停放车辆按次收费2元。据此,回答问题。
1.北京市“P+R”停车场适宜布局的地点及原因是
A.二环以内流动人口多,停车场利用率高
B.三环到四环之间的住宅区附近,出行方便
C.五环到六环之间的地铁站附近,换乘便利
D.六环以外的高速公路沿线地价低且交通通畅
2.建设“P+R”停车场能够
A.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状况 B.减少私家车的拥有量
C.促进城区商业中心外迁 D.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答案】
1.C
2.A
【解析】
考查城市化过程中交通拥堵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1.读材料,“P+R”停车场为是为市民提供私家车停车服务的换乘停车场,市民在此停车后再换乘地铁或公交到达工作单位,因此“P+R”停车场应在地铁站、公交站附近,便于市民换乘;二环以内地价高,用地紧张,且人流量大、车流量大,大量私家车进入会加剧交通拥堵,A错;三环到四环之间的住宅区附近,若附近有地铁、公交站,居民出行可直接搭乘而不需要自己驾车,因而不需建设“P+R”停车场,B错;五环到六环之间的地铁站附近,市民适合在此停车后换乘地铁,C对;六环以外的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公交、地铁站少,不利于市民换乘,D错。
2.建设“P+R”停车场有利于减少进入城区尤其是市中心地带的私家车数量,减少车流量,从而有效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状况,A对;换乘前后,市民仍需要自驾车,因而不能减少私家车拥有数量,B错;城区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适合建设商业中心,而建设“P+R”停车场并没有使城区的交通、市场条件变差,也没使郊区的交通、市场条件变好,不会导致城区商业中心外迁,C错;“在规定时间段内停放车辆按次收费2元”,“P+R”停车场收费低,经济效益较差,D错。
吐鲁番市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古城历史悠久。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新疆吐鲁番地区,设立地级吐鲁番市,辖高昌区、鄯善县和托克逊县。人口633400人(2018年),有维吾尔、汉、回等民族。读吐鲁番行政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吐鲁番市的行政中心位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北部
A.河流分布多 B.旅游资源开发 C.矿产资源开发 D.铁路交通建设
4.吐鲁番的无霜期平均每年达到268.6天,是我国长城以北无箱期最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为
A.沙漠面积广,夏季增温明显 B.北部天山的屏障,削弱冷空气的侵入
C.降水稀少,大气削弱作用弱 D.河湖及植被稀少,对气温调节作用弱
5.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东部某企业来新疆吐鲁番建立了生产基地,该基地生产的产品最有可能是
A.果汁饮料 B.布匹制衣 C.电子电器 D.航天仪器
【答案】
3.A
4.B
5.A
【解析】
试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影响无霜期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
3.从图中看, 吐鲁番市北部为天山南麓,多河流分布。吐鲁番市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源是主要限制性因素,因此行政中心位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北部河流分布多,水源丰富,A正确。
4.从图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但是北部受天山山脉的屏障,削弱冷空气的侵入,成为我国长城以北无霜期最长的地方,B正确。影响无霜期的主要是冬季气温,不受夏季温度影响,A错。降水稀少和植被稀少对无霜期影响小。
5.从图中可 以看出,吐鲁番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的种植,吸引我国东部建立果汁饮料生产基地,A正确。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利用电力使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一般包括地铁、轻轨以及有轨电车。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功能也由单一的交通换乘地带转变为兼有购物、娱乐、集会等综合社会活动发生的场所(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现代轨道交通不仅能够有效疏散人流和产业流,还能对城市空间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会
A.使城市空间结构紧凑 B.导致人口向农村地区迁移
C.延缓职住分离的趋势 D.加快郊区的商业中心形成
7.图中商业中心服务范围不同,可以推断甲处
A.大气环境质量最优 B.换乘线路数量最多
C.常住人口密度最大 D.消费人群分布最广
【答案】
6.D
7.D
【解析】
6.由材料可知,现在交通站点功能由单一的交通换乘地带转变为兼有购物、娱乐等场所的职能,大量人流,会加快郊区的商业中心形成(商业的重要因素:交通和市场),D正确;城市空间结构主要指城市功能区的组合和分布,现代轨道交通主要是疏散人流和产业流,交通便利可能会让功能区更分散,A错;交通便利后,可以加大工作和居住地距离,加大职住距离等,C错;因此轨道交通主要是城区,对人口是否前往农村没有多大影响(我国城市尚未发展到逆城市化阶段),B错误。故选D。
7.甲地区商业中心的等级最高,服务的范围最广,周围消费人群的分布也是最广,根据材料可以直选出D;商业中心等级越高不能说明环境质量最优,常住人口密度最大往往在住宅区,AC错误;由图可知甲处换乘数量线路并不是最多的,B错误。故选D。
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建于1991年,经过24年发展,成为了长沙最大的“菜篮子”。2016年整体搬迁至位于长沙县黄兴镇的长沙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菜商发现,与老市场相比,新市场蔬菜价格有所下降。下图是新旧市场区位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外迁后,从经济效益考虑原址上适合建设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休闲区
9.新市场蔬菜价格有所下降,得益于
A.靠近长沙南站 B.靠近机场高速 C.离开主城区 D.离开污染源
10.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整体搬迁至黄兴镇,对黄兴镇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交通拥挤 B.带动城镇化发展
C.促进工业化发展 D.提升环境质量
【答案】
8.A
9.C
10.B
【解析】
8.读图可知,马王堆市场位于城市二环线附近,位于主城区,交通便利,客流量大,商业基础较好,因此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外迁后,从经济效益考虑,原址上适合建设商业区,A符合题意;马王堆市场面积不大,开发住宅区的经济效益一般,排除B;马王堆市场位于主城区从成本和环境考虑不适宜布局工业区,排除C;马王堆市场位于主城区,从面积和环境考虑不适宜布局休闲区,排除D。故选A。
9.读图可知,马王堆市场和新市场交通条件差异不大,蔬菜运输主要靠公路运输,靠近长沙南站对蔬菜价格影响不大,排除A;蔬菜运输不一定走机场高速,因此靠近机场高速对蔬菜价格影响不大,排除B;与马王堆市场相比,新市场离开主城区,土地价格较低,成本下降,为蔬菜价格下降提供可能性,C符合题意;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大多不来自当地,因此两个市场相比,与污染源的距离没有差异,排除D。故选C。
10.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整体搬迁至黄兴镇,大量运进和运出蔬菜的车辆进出黄兴镇,会加大当地交通拥挤的可能性,A不符合题意;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整体搬迁至黄兴镇,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人口迁移和城镇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当地城镇化发展,B符合题意;蔬菜批发属于商业贸易,属于第三产业,蔬菜属于第一产业产品,因此市场搬迁至黄兴镇,对促进工业化发展影响小,C不符合题意;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整体搬迁至黄兴镇,大量人流、物流、车流汇聚,对当地环境产生较大压力,很难提升环境质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一排排共享电动车入驻河北省邯郸馆陶县。共享电动车,代替了共享自行车,让馆陶县更智能化、现代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影响馆陶县由共享自行车到共享电动车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12.共享电动车的出现,不会
A.影响市区电动车的销售 B.缓解城市环境压力
C.提高出行效率 D.扩大城市中心范围
13.国庆节,上午(9:00-11:00)电动车最可能集中于
A.学校附近 B.商场附近 C.居民区附近 D.医院附近
【答案】
11.B
12.D
13.B
【解析】
11.随着馆陶县经济发展,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快节奏,是更智能化和现代化的共享电动车出现的主要原因,B正确;由共享自行车到共享电动车转变受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影响不大。故选B。
12.共享电动车的出现,会影响市区电动车的销售状况,A不符合;会减少小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缓解城市环境压力,B不符合;电动车比自行车速度快,会提高出行效率,C不符合;电动车不会扩大城市中心范围,D符合。故选D。
13.假期城市居民白天出行购物,故国庆节上午(9:00-11:00)电动车最可能集中于商场附近。学校放假,电动车不会集中于学校附近;居民外出可能选择共享电动车,电动车不会集中于居民区附近;不是集中就医时间,电动车不会集中于医院附近。B正确,选B。
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郊区农业被认为是创意农业的经典,其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被称为“绿腰带”。绿腰带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农业用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种植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符的农作物,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
A.发达便利的交通线 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C.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
15.与一般郊区相比,绿腰带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
A.种类 B.成本
C.新鲜度 D.品质
16.绿腰带项目对慕尼黑郊区的影响是
A.完善了服务功能 B.扩展了地域范围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改变土地利用类型
【答案】
14.B
15.D
16.A
【解析】
14.发展绿腰带项目的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要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当地需要拥有消费需求才能发展,故B正确。高度发达的交通网是影响因素,不是前提条件,故A错误。与剩余劳动力、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关系不大,故C、D错误。
15.与一般郊区农业相比,绿腰带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绿色环保,品质更佳,故D正确。种类多、新鲜度高不是明显优势,故A、C错误。发展绿腰带农产品的同时还要考虑文化休闲等,所以其成本较高,故B错误。
16.该种类型农业的发展还是在郊区的田地中进行的,并没有扩大范围,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所以并不能推动城市化进程;该项目还是农业,并没有改变土地利用类型;但由于其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所以它完善了郊区的服务功能。故A正确,B、C、D错误。
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如下图所示)高290米,占地1.5公顷,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 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使人们衣、食,住、行、游等需求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满足,成为一个超多元的垂直城市综合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新加坡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B.探索城市发展模式
C.转变城市服务功能 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18.丹戎巴葛中心所在的城市功能区是
A.交通枢纽区 B.风景旅游区
C.高级住宅区 D.中心商务区
19.零售业最可能位于丹戎巴葛中心的
A.低层区 B.中层区 C.高层区 D.住宅区
【答案】
17.B
18.D
19.A
【解析】
17.新加坡为岛国,地狭人稠,受天然条件限制,土地资源是新加坡发展的最大制约之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大课题。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探索城市发展模式。故选B。
18.据材料可知,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高290米,占地1.5公顷,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位于城市中心,且建筑物几乎最高,经济活动较为繁忙,可判断为中心商务区。故选D。
19.中心商务区内部分区明显,在垂直方向上,零售店通常居于较低层,而办公场所多位于较高楼层。故选A。
和田玉古名昆仓玉,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田玉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矿。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经自然地质作用破碎而发生移动。磨圆程度好的成为籽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下列岩石与和田玉成因最类似的是
A.大理岩 B.板岩 C.玄武岩 D.砂岩
21.推测古人采集和田玉籽料最佳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2.玉石、珠宝等首饰多分布在大型商场的一楼,主要是因为这些商品
A.市场需求量大 B.消费者喜爱 C.造价成本高 D.付租能力强
【答案】
20.A
21.C
22.D
【解析】
本题组关键是根据题意获取玉石的形成和古代采玉的季节,然后根据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难度较小。
20.由材料可知,和田玉是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矿,因岩浆高温作用影响形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为高温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A正确;板岩为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B错误;花岗岩为岩浆岩,C错误;砂岩为沉积岩,D错误。据此分析选A。
21.由磨圆程度好的成为籽料可知,和田玉主要形成于河流中,昆仑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水量大;秋季气温降低,河流水量减少,河床裸露,是古代在河床上拣玉的最佳季节,C正确。
22.大型商场的一楼往往地租较高,一般附加值高的产品才会选择一楼。玉石、珠宝等首饰价值较高,附加值较高,这些商品的付租能力较强,故选D。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城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影响该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最主要条件
A.气候条件 B.土地价格
C.水源状况 D.功能分区
24.甲处土地利用强度较相邻地区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设立自然保护区 B.与市区交通改善
C.大型物流园区 D.高档写字楼的分布
【答案】
23.B
24.C
【解析】
23.本题考查城市建设。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越大,说明土地利用强度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离市中心越近,土地利用强度越大,市中心由于消费人群多,土地价格高,但消费市场广,多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土地利用强度大;越往郊区,消费人群少,土地价格便宜,土地利用强度越小,选B,城市功能分区主要是由土地价格决定的,其余选项可排除。
24.甲处离市中心远,建筑用地较周围大,最大的可能性是有批发市场和大型的物流园区,选C;自然保护区,建筑面积一般不大;与市区的交通改善,建筑用地会增大,但与大型物流园区相比,建筑密度明显没有大型物流园区大;高档写字楼在市中心,D错;其余选项可排除。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A.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B.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
C.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
D.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
26.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适宜于
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 B.中等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C.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 D.城市群的合理布局
27.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 B.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C.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 D.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
【答案】
25.D
26.C
27.B
【解析】
25.在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D正确;不能解决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问题,A、B、C错。选D正确。
26.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问题越严重,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大城市,是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适宜于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C正确;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不能用于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中等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不适合城市群的合理布局,A、B、D错。选C正确。
27.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可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B正确;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区,没有中心商务区,A错;公交是客运,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C错;与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无关,D错。选B正确。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5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5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下列属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是,杏仁桉树叶的生长特点是为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0 土壤(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0 土壤(含解析),共14页。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9 植被(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9 植被(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该流域所属的自然带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