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2 人口的数量变化(含解析)
展开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020·全国Ⅲ高考)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C正确。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稳定,A错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错误。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太快,D错误。故选C。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正确。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A错误。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再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C错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2015年至2018年人口总数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意愿低 B.人口迁出多 C.死亡率较高 D.育龄妇女少
2.该地区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是
A.就业压力大 B.教育资源紧缺 C.老龄化严重 D.房价上涨快
【答案】
1.B
2.C
【解析】
1.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图中人口总数持续下降。除2017年前后外,图中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0。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总数应持续增长。因此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出多,B正确。生育意愿低、育龄妇女少,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不一定小于0,因此不是导致人口总数应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A错误;死亡率较高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C错误。故选B。
2.由上一小题可知该地人口迁出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知,迁出的人群多为青壮年,可以减轻当地就业压力、使房价上升慢,但可能加重当地老龄化,A、D错误,C正确;青壮年迁出对当地教育资源影响不大,B错误。故选C。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下图表示美国、日本、印度、中国四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读图,完成下列单选题。
3.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
A.印度、中国、日本、美国 B.中国、美国、日本、印度
C.印度、中国、美国、日本 D.中国、印度、美国、日本
4.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延长人口红利期的是
A.完善社会养老机制 B.采取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C.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D.采取劳务输出的战略
【答案】
3.D
4.D
【解析】
根据材料,人口红利期指劳动力人口比重大,抚养率较低的状况。根据图示劳动力人口数量,结合各国人口数量,判断丁是日本,丙是美国。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红利期出现的早。
3.读图,图中甲国目前人口红利期将过去,劳动力人口数量大,是中国。乙国的人口红利期还未到,是印度。日本人口最少,劳动力数量最少,丁是日本。丙是美国。D对,A、B、C错。
4.不利于我国延长人口红利期的是采取劳务输出的战略,会导致国内劳动力占的比重减少,即选D。完善社会养老机制、采取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有利于延长我 国人口红利期。
下图示意2017年甲、乙两国人口性别比(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其中甲国为西亚某产油国,乙国为南亚某人口大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甲、乙两国2017年全国人口性别比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A.教育水平 B.产业结构 C.宗教信仰 D.生育政策
6.为应对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乙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促进城乡人口流动 B.政策鼓励少生优生
C.限制国际人口迁移 D.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答案】
5.B
6.D
【解析】
5.读图可知,甲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小于乙国,但全国人口性别比远大于乙国,由于性别比是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所以表明甲国男性人口比重大,甲国为西亚某产油国,石油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男性青壮年迁入,导致其全国人口性别比高,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B正确;其他选项所示因素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B。
6.根据材料,乙国为南亚某人口大国,可推测乙国为印度。读图可知,其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表明出生人口中,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更多,重男轻女现象较为严重,所以应提高女性社会地位,D正确;促进城乡人口流动、鼓励少生优生、限制国际人口迁移均无法应对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故选D。
下图为某区域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1965年至2045年,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
A.1965年 B.1980年
C.2015年 D.2045年
8.根据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推测该区域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答案】
7.C
8.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老龄化。
7.读图可知,2015的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在这之后开始小于0,劳动人口数量开始下降,因此,该区域流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2015年,C正确。
8.2015年以后,该区域劳动人口增长率小于0,人口增长大大降低,说明出生率降低,开始步入老龄化化社会,该区域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D正确。
“人口红利”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某一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可以作为分析人口红利的解释变量之一。右图为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在1961-2013年发生变化的统计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的变化情况是
A.0-14岁人口在1975年前变化很大
B.15-64岁人口在1975年后变化不大
C.65岁及以上人口在1975年前没变化
D.15-64岁人口在1975年后变化很大
10.我国人口老年龄化加剧对今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B.导致世界产业转移到中国
C.刺激养老产业发展 D.促进中国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答案】
9.D
10.C
【解析】
9.读图可知,0~14岁人口在1975年前变化很小,1975年前变化很小,A错误;15~64岁人口在1975年前变化不大,1975年后变化很大,B错误、D正确;65岁及以上人口在1975年前变化很小,C错误。故选D。
10.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数量激增,必然刺激养老产业发展,C正确;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会加剧人口老龄化,A错误;劳动人口数量减少,不利于世界产业转移到中国和中国第二产业发展,BD错误;故选C。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结构与功能不断发生改变,家庭规模缩小导致家庭功能弱化,使得家庭发展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中国家庭发展能力包括家庭经济发展能力、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家庭生活发展能力三个主要指标,三者差异越大,则协调度越低。下图示意1978~2016年中国家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中国家庭发展能力协调度最高的年份是
A.1978年 B.2000年 C.2008年 D.2016年
12.中国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指数变化趋势带来的影响是
A.新出生人口数增多 B.家庭赡养压力减小
C.代际更替可能失衡 D.初婚初育年龄推迟.
13.提高中国家庭发展能力协调度的最主要措施是
A.放宽人口生育政策 B.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C.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D.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答案】
11.B
12.C
13.A
【解析】
11.本题考查中国家庭发展能力协调度及判图能力。读图可知,2000年家庭经济发展能力、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和家庭生活发展能力指数大致相等,中国家庭发展能力协调度最高。故B选项正确。
12.本题考查中国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指数变化趋势带来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1978~2016年中国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指数大致呈下降趋势,新出生人口数不可能一直增多;家庭青壮年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家庭赡养压力增大;初婚初育年龄推迟是造成中国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指数变化的原因之一,不属于影响;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指数下降,人口出生率降低,代际更替可能失衡。故C选项正确。
13.本题考查提高中国家庭发展协调度,读图可知,制约中国家庭发展能力协调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指数低,因此提高中国家庭发展能力协调度的关键是提高中国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放宽人口生育政策有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可有效提高中国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故A选项正确。
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年龄。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
A.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B.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
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 D.2050年中国与印度的差异最大
15.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
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
④鼓励国内人口迁移
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14.C
15.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及采取措施。解答本题要正确人口年龄中位数理解含义。
14.美国经济发达,但2018年年龄中位数低于俄罗斯、韩国等国家,故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与经济发达程度不是正相关,A错误;乌干达年龄中位数在2018年比1980年小,故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不适合所有国家,B错误;年龄中位数可以反映人口年龄结构,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C正确;从图中无法确定2050年中国与印度的差异最大,也有可能是2018年-2050年间的某一年,D错误。故选C。
15.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呈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应对人口老龄化,可以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保障老年人生活;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减轻老龄化等。①③⑤对;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鼓励国内人口迁移不会减缓人口老龄化,②④错。B对,ACD错。故选B。
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回答下列问题。
16.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
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 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
C.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 D.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
17.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A.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B.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
C.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D.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
【答案】
16.C
17.D
【解析】
16.选择任意年龄,都可发现从A阶段到C阶段,存活率在上升,死亡率在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故选C。
17.结合图示可知横坐标往右年龄越大,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在下降,AC选项排除。流动人口增减与老年人口死亡率无关,B项错误。人类医疗水平提高,可使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D选项正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新中国成立前、1965年、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传统型、传统型、现代型
C.原始型、原始型、传统型 D.原始型、原始型、现代型
19.1983年-1988年,我国人口增长率相对较高,其主导因素是
A.人口增长惯性 B.人口政策 C.生育观念 D.人口迁移
20.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持续增加
B.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在1000万以上
C.今后20年内,我国的人口死亡率有增加的趋势
D.目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所有发达国家都高
【答案】
18.A
19.A
20.C
【解析】
18.人口增长模式是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率特点来体现的。新中国成立前,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以及战争、饥荒出生率较高,但死亡率也较高,人口增长缓慢,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1965年据图可知,人口增长率明显上升但仍然较低,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21世纪以来据图可知,人口增长率下降,接近0.5%,水质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和人们生育行为和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传给你下降趋势,转变为三低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故选A。
19.我国在1978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生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增长惯性,1983年-1988年,我国人口增长率相对较高,故选A。
2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整体在增加,但不能说持续增加,A错误;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少于1000万,B错误;今后20年内,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死亡率有增加的趋势,C正确;目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比部分发达国家高,但不是所有发达国家,D错误。故选C。
下图为辽宁省近十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目前,辽宁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22.针对该人口增长模式可能出现的社会经济问题,宜采取的措施是
A.执行控制人口政策,降低出生率 B.实施鼓励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
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降低死亡率 D.允许职工提前退休,增加就业率
【答案】
21.D
22.B
【解析】
21.根据图示,目前辽宁省人口死亡率大约0.7%,出生率0.65%,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负增长,故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D对。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代表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与辽宁省目前人口结构不符,故A错。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模式代表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而辽宁人口负增长,故B错。人口增长模式“低低高”模式是不可能出现的,故C错误。
22.辽宁目前人口出生率偏低,控制人口政策会使出生率更低,A错。目前辽宁省出现了“低低低”人口负增长特点,人口增长慢,宜实施鼓励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提高人口增长速度,故B正确。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能保障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目前辽宁老年人口多,死亡率仍较高,故C错误。人口增长慢或者负增长,劳动力不足,应推迟退休,缓解就业空缺,故D错。
日本人口数量自2011年出现负增长以来,人口总数不断下降,老龄化形势产峻,社会负担加重,但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却呈现增加趋势。现在,日本政府一方面鼓励生育,一方面准备推迟退休年龄。下图为日本人口走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日本人口增速最快的时期应是
A.1880~1920年 B.1951~1980年
C.1981~2010年 D.2011年以后
24.2011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的原因是
A.养老设施完善 B.教育水平高
C.环境质量优越 D.就业机会多
25.根据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
A.老龄化加剧 B.儿童数量增加
C.出生率提高 D.劳动力增多
【答案】
23.B
24.D
25.C
【解析】
23.区域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等有关,由图可知,选项涉及的四个时段中,1951~1980年时间段内儿童人口数多、老年人少,且曲线斜率最高,据此该时段人口增速最快,选B。
24.现代人口迁移多是因为经济因素,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且越发达地区,一般出生率越低,但2011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人口迁移因素导致,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了人口的流入,据此选D。
25.根据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老龄化趋势减弱,劳动力人口比重也即适龄婚育人口占比增多,可能会导致出生率的增加,选C。儿童人口占比增加不等于数量增加,同样道理,劳动力占比增加不等于劳动力增多,实际上,根据预测,该时段日本总人口数是下降的,这意味着即使占比在增加,也不一定总人数会增加。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2 人口迁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2 人口迁移(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城内出行强度降低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由示意图可以推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0 土壤(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0 土壤(含解析),共14页。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9 植被(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9 植被(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该流域所属的自然带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