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化学03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
展开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03
化学·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3。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Br 80 Cu 64 Ni 59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酚醛树脂俗称电木,是一种混合物,不易燃烧,是一种电绝缘体
B.乙二醇的水溶液凝固点很高,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C.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拭
D.聚乙烯是生产食品保鲜膜、塑料水杯等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能用聚氯乙烯(PVC)替代
【答案】A
【详解】A.酚醛树脂是高分子化合物,是热固性网状聚合物,为混合物,不易燃烧,物质内没有导电微粒,是一种电绝缘体,俗称电木,A项正确;
B.乙二醇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温度低时可为液体,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B项错误;
C.苯酚具有腐蚀性,对皮肤黏膜具有强烈腐蚀性,少量沾到皮肤上应用酒精清洗,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C项错误;
D.聚氯乙烯中有毒,不能用聚氯乙烯替代,D项错误;
答案选A。
2.下列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乙醇和乙醚 B.2-甲基丁烷和新戊烷
C.淀粉和纤维素 D.金刚石和石墨
【答案】B
【详解】A.乙醇()分子式为C2H6O,乙醚()分子式为C4H10O,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误;
B.2-甲基丁烷()分子式为C5H12,新戊烷()分子式为C5H12,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B正确;
C.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均为(C6H10O5)n,但由于n值不同,故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不是同分异构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易错选项为A,一般的有机物的命名,按照C原子数的多少用对应的天干命名,但是醚的命名需要将与醚键相连的两个烃基名称都写出,不计算总C原子数,所以乙醚实际有4个C。
3.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B.2CH3CH2OH+O22CH3CHO+2H2O
C. CH2=CH2+HClCH3CH2Cl
D.
【答案】A
【详解】A.反应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可看成1个CH3CH2OH分子中-OH上的-H被另一个CH3CH2OH分子中的-CH2CH3所取代,所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符合题意;
B.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是乙醇被O2氧化,发生氧化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反应CH2=CH2+HClCH3CH2Cl属于加成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反应属于缩聚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对其结构进行光谱分析如图所示,则A的结构简式为
红外光谱图 核磁共振氢谱图
A. B.
C. D.
【答案】B
【分析】红外光谱显示含有醚键、甲基和亚甲基,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以此作答。
【详解】A.此结构简式中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A错误;
B.此结构简式中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存在醚键、甲基和亚甲基,B正确;
C.此结构简式中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错误;
D.此结构简式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D错误;
故答案选B。
5.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mol 2-甲基丁烷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16NA
B.标准状况下,22.4 L已烷O2在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目为0.6NA
C.30 g HCHO与CH3COOH混合物中含C原子数为NA
D.1.0 mol醋酸与足量乙醇酯化生成的乙酸乙酯分子数小于1.0NA
【答案】B
【详解】A.2-甲基丁烷的分子式为C5H12,分子中含有12个C-H键和4个C-C键,则1mol 2-甲基丁烷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16NA,A正确;
B.标准状况下,已烷呈液态,无法计算22.4 L己烷的物质的量,也就不能计算出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分子数目,B错误;
C.HCHO与CH3COOH 的最简式都为CH2O,则30 g HCHO与CH3COOH混合物中含1mol“CH2O”,所以含C原子数为NA,C正确;
D.醋酸与乙醇发生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则1.0 mol醋酸与足量乙醇酯化生成的乙酸乙酯分子数小于1.0NA,D正确;
故选B。
6.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正确而且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1-丙醇可被氧化得丙醛,而2-丙醇不能
B.苯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C.甲酸可发生银镜反应,而乙酸不能
D.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而苯不能
【答案】B
【详解】A.1-丙醇可以被氧化得丙醛,2-丙醇可以被氧化生成丙酮,由自身的结构引起生成物不同,不是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导致的化学性质,选项A错误;
B.两物质中均含有—OH,由于苯环的影响,使苯酚中的—OH中H—O键更易断裂,选项B正确;
C.甲酸含有醛基可发生银镜反应,而乙酸不含醛基,只含羧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由由自身的结构引起生成物不同,不是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导致的化学性质,选项C错误;
D.乙烯与乙烷的官能团不同,体现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不是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导致的化学性质,选项D错误;
故选B。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乙醛与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加热至沸腾:
B.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
C.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H2O+NaHCO3
D.甲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
【答案】D
【详解】A.乙醛与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加热被氧化成乙酸钠,氢氧化铜被还原成氧化亚铜和水,故A正确;
B.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故B正确;
C.由于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氢根离子,则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生成的是苯酚和碳酸氢钠,故C正确;
D.甲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甲醛被氧化生成碳酸铵,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D错误;
答案D。
8.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并接收乙酸乙酯
B.除去乙炔中混有的H2S等杂质
C.检验1-溴丁烷的消去产物
D.证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的弱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实验室用乙醇、乙酸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备乙酸乙酯,并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接收乙酸乙酯,所以装置A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因为乙炔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能用溴水除去乙炔中混有的H2S等杂质,故B错误;
C.1-溴丁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丁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是乙醇也具有还原性,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故C错误;
D.醋酸具有挥发性,且酸性比碳酸强,所以醋酸也能使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故D错误;
故答案:A。
9.乙二酸(HOOC-COOH)与丁醇(C4H10O)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二酯有
A.4种 B.6种 C.8种 D.10种
【答案】D
【详解】分子式为C4H10O的醇可以看作丁烷中的一个H原子被-OH取代,正丁烷CH3CH2CH2CH3被羟基取代有2种醇,异丁烷CH3CH(CH3)CH3被羟基取代时有2种醇,醇共有4种,当同种醇与乙二酸形成二酯,有4种,不同的2种醇与乙二酸形成二酯,有6种,一共10种,答案选D。
10.现代家居装修材料中,普遍存在着甲醛、苯等有毒物质,如果不注意处理就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按照有机物的分类,甲醛属于醛。下列各项对有机物的分类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
①属于环状化合物
②属于卤代烃
③属于醚
④属于链状化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详解】①结构简式为,名称是环己烷,属于环状化合物,不是按官能团分类,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是溴苯,苯环上1个1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属于卤代烃,是按官能团分类,②符合题意;
③含有醚键,属于醚,是按官能团分类,③符合题意;
④按官能团分类属于羧酸,故④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11.1mol某气态烃能与2molHCl加成,加成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6molCl取代,则该气态烃可能是
A.丙炔 B.乙炔 C.丙烯 D.乙烯
【答案】A
【详解】某气态烃1mol能与2molHCl完全加成,说明该烃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或2个碳碳双键,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6molCl2完全取代,说明加成后的物质含有6个H原子,而加成后的烃比加成前的烃多2个H原子,所以加成前的烃含有4个H原子,丙炔(CH≡C-CH3)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且含有4个H原子,故选A。
12.根据有机物的结构预测其可能的反应类型和反应试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分析结构
反应类型
反应试剂
A
含碳碳双键
能发生加成反应
的溶液
B
含羟基
能发生酯化反应
,浓
C
含
能发生消去反应
NaOH的乙醇溶液
D
含
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Cu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A项正确;
B.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羟基,在浓硫酸作用下能够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B项正确;
C.该有机物含有结构,能够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消去反应,试剂为浓硫酸不是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C项错误;
D. 和氧气在Cu的催化下会发生催化氧化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C。
13.下列有机合成设计中,所涉及的反应类型有误的是
A.由乙醇制备乙二醇,第一步消去,第二步加成,第三步水解
B.由2-氯丙烷合成1,2-丙二醇,第一步消去,第二步加成,第三步取代
C.由1-溴丁烷制1,3-丁二烯:第一步消去,第二步加成,第三步消去
D.由1-溴丁烷制1,2-二溴丁烷,第一步消去,第二步加成
【答案】C
【详解】A. 由乙醇制备乙二醇,先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乙烯,在和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得到CH2BrCH2Br,在通过卤代烃的水解得到乙二醇,故A正确;
B. 由2-氯丙烷合成1,2-丙二醇,先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丙烯,在和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得到1,2-二溴丙烷,在通过卤代烃的水解得到1,2-丙二醇,故B正确;
C. 1-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2CH=CH2,再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HBrCH3,然后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CHCH3,再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BrCH3,最后发生消去反应得到CH2=CHCH=CH2,故C错误;
D. 由1-溴丁烷制1,2-二溴丁烷,先发生消去反应得到1-丁烯,在和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得到1,2-二溴丁烷,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4.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叙述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纤维素能水解
用纤维素制硝酸纤维、醋酸纤维等
B
淀粉溶液遇会变蓝
用淀粉溶液检验海水中是否含碘元素
C
某些油脂常温时呈固态
油脂用于制作肥皂
D
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纤维素分子中含有羟基,能和硝酸、醋酸发生缩聚反应制硝酸纤维、醋酸纤维,与纤维素能水解无因果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淀粉溶液遇I2会变蓝,不能用这个性质检验海水中是否含碘元素,因为海水中的碘元素是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盐,是由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的,与油脂常温时状态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乙烯是水果的催熟剂,且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可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连花清瘟胶囊对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的新冠肺炎有确切的疗效。其有效成分绿原酸的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1mol绿原酸与溴反应时,最多可消耗
C.能发生加成、取代、加聚、氧化反应
D.1mol绿原酸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可消耗4molNaOH
【答案】B
【详解】A. 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A正确;
B. 1mol绿原酸与溴反应时,酚羟基的邻、对位,碳碳双键均可与溴反应,最多可消耗4mol Br2,故B错误;
C. 含有苯环、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加聚、氧化反应,含有酚羟基、醇羟基、酯基、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 分子中含有2个酚羟基,1个羧基和1个酯基,则1mol绿原酸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可消耗4molNaOH,D正确;
故选B。
16.某有机物A()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其中C与F是同分异构体。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和F均可与Na反应
B.B、C、D、E、F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相同
C.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E中的官能团
D.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有机物A的结构有4种
【答案】D
【分析】某有机物A()在氢氧化钠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D,A是酯;B酸化生成C,则B是羧酸盐,C是羧酸;D是醇,D氧化为E、E氧化为F,则E是醛、F是羧酸,C与F是同分异构体,则F的分子式为C4H8O2;C是C4H8O2、D是C4H10O;E是C4H8O,D能氧化为醛,可知D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OH或(CH3)2CHCH2OH;当D是CH3CH2CH2CH2OH时,C是(CH3)2CHCOOH;当D是(CH3)2CHCH2OH时,C是CH3CH2CH2COOH。
【详解】A.D是醇、F是羧酸,醇和酸均可与Na反应生成氢气,故A正确
B.B是C4H7O2Na、C是C4H8O2、D是C4H10O、E是C4H8O 、F是C4H8O2,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相同,故B正确;
C.E是醛,醛基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E中的官能团,故C正确;
D.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有机物A的结构有CH3CH2CH2COOCH2CH(CH3)2、(CH3)2CHCOO CH2CH2CH2CH3,共2种,故D正确;
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2分。
17.(10分)几种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部分条件已省略)。
(1)A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
(2)反应①的试剂和条件是 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
(4)B的一种同系物的结构简式为,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 __________。
(5)C→D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
(6)G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
(7)D→E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
【答案】(1)CH2=CH2
(2)浓硫酸、170℃
(3)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4)3-甲基-2-戊醇
(5)
(6)
(7)取代反应
【分析】乙醇和浓HBr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F为CH3CH2Br,乙醇和CH3CH2Br都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故A为乙烯。乙醇在铜催化下被氧化为乙醛,故C为乙醛。乙醛和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G为;乙醛发生银镜反应再酸化生成的D为乙酸,乙酸和氨反应生成E。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乙烯,结构简式是CH2=CH2。故答案为:CH2=CH2;
(2)反应①是乙醇的消去反应,需要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所以试剂是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到170℃,故反应条件是加热到170℃。故答案为:浓硫酸、170℃;
(3)反应②是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故答案为: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4)根据系统命名法,的主链有5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羟基最近的一端编号,,名称为3-甲基-2-戊醇。故答案为:3-甲基-2-戊醇;
(5)C→D为乙醛被银氨溶液氧化为乙酸,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6)C→G发生加成反应,G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
(7)D→E是乙酸中的羟基被氨基取代,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18.(10分)环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实验室制备流程如下:
操作1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烧瓶A中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浓硫酸也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相比浓硫酸,选择作催化剂的优点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已知环己烯的密度为,进行操作2前加饱和食盐水而不加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_。
(3)操作2为分液,下列关于分液漏斗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只要分液漏斗的旋塞处不漏水即可使用
B.分液时环己烯应从上口倒出
C.振荡萃取操作应如图所示,并打开玻璃塞不断放气
D.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4)操作3(蒸馏)的步骤:安装蒸馏装置,加入待蒸馏的物质和沸石,通冷凝水,加热,弃去前馏分,收集83℃馏分的质量为7.6g,则环己烯的产率为_______%(已知环已醇的密度为,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1) 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浓硫酸易使原料碳化并产生等
(2)增大水溶液的密度,便于分层
(3)BD
(4)47.8
【详解】(1)烧瓶A中环己醇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环己烯,反应的方程式为: ;相比浓硫酸,选择作催化剂的优点是: 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浓硫酸易使原料碳化并产生等;
(2)前加饱和食盐水可以增大水溶液的密度,便于分层环己烯的分层;
(3)A. 分液漏斗使用前必分液漏斗的旋塞处和瓶口的活塞不漏水才可使用,A错误;
B.环己烯密度小于水,在上层,分液时生曾液体从上口倒出,B正确;
C. 振荡萃取操作倒立锥形瓶,应如图所示操作错误,C错误;
D.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分液漏斗内压强增大,便于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下,D正确;
故选BD。
(4),,环己烯的产率为。
19.(10分)化合物E()常用作饮料、牙膏、化妆品的香料,也用于制取止痛药、杀虫剂等。可用以下路线合成化合物E:
(1)有机物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有机物D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
(3)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E在稀硫酸催化下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有机物M是E的同分异构体,其苯环上的取代基与E相同,核磁共振氢谱有四个吸收峰,则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甲苯
(2)羧基、羟基
(3)硝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H2O+ CH3OH
(5)
【分析】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在浓硫酸作用下与浓硝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则A为;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在浓硫酸作用下与甲醇共热反应生成。
【详解】(1)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名称为甲苯,故答案为:甲苯;
(2)由结构简式可知,D的官能团为羧基、羟基,故答案为:羧基、羟基;
(3)由分析可知,A→B的反应为在浓硫酸作用下与浓硝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和水,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4)属于酯类,在稀硫酸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和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 CH3OH,故答案为:+H2O+ CH3OH;
(5)E的同分异构体M苯环上的取代基与E相同,则说明M分子中含有酯基和酚羟基,符合核磁共振氢谱有四个吸收峰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20.(10分)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可以制备乙醇、乙二醇等多种物质,转化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F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
(1)A是不能再水解的糖,A的分子式是_______。
(2)B→F反应类型是_______。
(3)F→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试剂a是_______。
(5)检验D中的官能团可选用_______试剂(答出一种即可)
(6)F能与1,3-丁二烯以物质的量之比1∶1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K,K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答案】(1)C6H12O6
(2)消去反应
(3)CH2=CH2+Br2→CH2BrCH2Br
(4)a是NaOH水溶液
(5)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
(6)
【分析】A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则淀粉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A是葡萄糖,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B为CH3CH2OH,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D为CH3CHO,D发生催化氧化生成E为CH3COOH;B与浓硫酸混合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F为CH2=CH2,F和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为CH2BrCH2Br,G和NaOH的水溶液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则试剂a为NaOH水溶液。
【详解】(1)A是葡萄糖,分子式是C6H12O6;
(2)B为CH3CH2OH,B与浓硫酸混合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2和H2O,故B→F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3)F为CH2=CH2,F和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为CH2BrCH2Br,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试剂a是NaOH水溶液;
(5)D为CH3CHO,其中含有的官能团-CHO,名称为醛基,醛基能够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发生银镜反应产生Ag单质;也能够与新制Cu(OH)2悬浊液混合加热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故检验醛基的存在的试剂可以是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
(6)F为CH2=CH2,F能与1,3-丁二烯以物质的量之比1:1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K,则K的结构简式是 。
21.(12分)乙炔(C2H2) 是一种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由乙炔制备一种醚类香料和一种缩醛类香料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图所示:
已知:2ROH+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B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若化合物M为苯甲醚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苯甲醚大14,则能使FeCl3溶液显色的M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种。
(5)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1-溴丁烷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一条制备 的合成路线。_______
【答案】(1) 加成反应 碳碳双键、酯基
(2)
(3) +2CH3OH→ +HOCH2CH2OH
(4)9
(5)CH2=CHCH2CH3CH3CH=CHCH3
【分析】由题干知,上面的物质分别是乙烯氧化到环氧乙烷,环氧乙烷再与二氧化碳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结合已知可知再发生反应+2CH3OH→+HOCH2CH2OH,得到 , 再与苯酚反应生成苯甲醚、甲醇和二氧化碳;下面的物质由B的分子式可知,乙炔和乙酸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 再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再在稀硫酸条件下水解为 和乙酸, 再与 反应生成聚乙烯醇缩苯甲醛。
【详解】(1)由题可得,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B的结构简式为 ,其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酯基,故答案为:加成反应;碳碳双键、酯基;
(2)C的结构简式为 ,C与D反应可得“聚乙烯醇缩苯甲醛”,则D为苯甲醛,其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
(3)结合已知反应 得,反应③的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4)化合物M为苯甲醚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苯甲醚大14,能使FeCl3溶液显色,则M中含有苯环、酚羟基,除此之外还含有两个—CH3或一个—CH2CH3,则有两种情况:①M中苯环上除酚羟基外还含有两个—CH3,有6种结构;②M中苯环上除酚羟基外还含有一个—CH2CH3,有邻、间、对3种结构,故符合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故答案为:9;
(5)参照题目给定的合成路线,目标产物 可通过CO2与 反应而得;2−丁烯在Ag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可制得 ;而题目给定的合成原料为1−溴丁烷,则需先通过消去反应获得1−丁烯,再通过1−丁烯与HBr的加成反应合成2−溴丁烷,再将2−溴丁烷经过消去反应得到2−丁烯。故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
拔高卷-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拔高卷-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02卷(人教版2019必修一二+选择性必修123)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化学02卷(人教版2019必修一二+选择性必修123)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全解全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化学01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化学01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下列事实与共价键的强弱无关的是,下列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氯乙烷有如图转化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