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十 人口问题(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十 人口问题(含解析)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十 人口问题(含解析)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十 人口问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十 人口问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十 人口问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有关人口的考纲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二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我国面双重人口压力,既口过多带来的矛盾,也存在着人口老龄化问题。高考会以国或某地域内的人口出发点,来考查人口增长及人口迁移问题。比如全面二孩甚至全面放开生育等。 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模拟诊断]下图为“我国人口和劳动力人口(15-64岁)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是A.1986-1990年 B.2016-2020年C.2020-2025年 D.2026-2030年2.据图推测,2036-204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最可能的是A.人口总量逐年下降 B.人口出生率低C.劳动力严重过剩 D.老龄化现象趋缓【答案】1.C2.B【解析】1.我国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大于0表示劳动力人口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26年开始出现了负值,说明劳动力人口出现了减少。而此前一直增加,故2020-2025年劳动力人口出现了最大值。2.我国的人口死亡率低,2036-204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说明人口出生率也低,人口总量保持不变,A错,B对;这个阶段劳动力人口增长率是负值,说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且由于持续的时间较长,说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已经不足,C错;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而2036-204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比现在还低,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D错。下图示意2012~2025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预测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由图中知,从2012年到2025年,我国A.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较小 B.人口总数呈现下降趋缓C.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快 D.人口增长模式出现转变4.导致2012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较低 B.人口老龄化加剧C.城市化水平提高 D.人口迁移量减少【答案】3.C4.A【解析】3.图中显示,从2012年到202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4000多万,说明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较大,排除A。图中显示,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约9.35亿,比重为68.5%,经计算,总人口数约13.6亿,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约8.91亿,比重为62.3%,经计算,总人口数约14.3亿,由此可见,图中表示,我国总人口呈现上升趋势,排除B。图中劳动年龄人口变化曲线显示,2016年前每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较少,而2024年至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近1千万,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于加快,选项C正确。图中没有信息表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了转变,排除D。所以选C。4.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说明刚成为劳动年龄人口年轻人口数量较少,而成为老年的人口数量较多,年轻人口数量较少,是因为较低的生育水平,选项A符合题意。随着年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会加剧,因此人口老龄化加剧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B。城市化水平提高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我国国际人口迁移比重很小,数量不大,对劳动年龄人口影响较小,国内人口迁移量不影响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排除D。下图为甲、乙两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小题。5.关于两城市人口结构的特征形成原因,分析合理的是A.甲城市医疗条件好,死亡率低 B.乙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甲城市劳动人口大量外迁 D.乙城市劳动力严重不足6.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乙城市服务功能中占重要地位的可能是A.文化教育 B.交通运输 C.汽车维修 D.旅游疗养【答案】5.C6.A【解析】本题考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图的判读,影响年龄结构变化的因素。5.甲城市有可能医疗水平高,但老年人口多,自然死亡率高,A错;甲城市自然增长率比乙城市高,B错;乙城市的人口大量迁入的年龄段是在20岁左右,男女均衡,可能是大学生迁入,不一定是劳动人口,D错;甲图老年和少年比重比青年人口多,说明劳动人口大量外迁,C对。故本题选择C。6.乙图青年人口的构成比重明显增加,乙图20岁左右的青年人口比重突然增加,且男女比例大体一样,应该是该年龄段的大学生到该市求学而致,A对;交通运输和汽车维修男性劳动力比较多,BC错;旅游疗养主要是有钱的老年人,D错。故本题选择A。 2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模拟诊断]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2000—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是A.1300米以下地带 B.1300~1600米地带C.1600~1900米地带 D.1900~2500米地带8.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9.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柴达木盆地【答案】7.C8.B9.B【解析】7.阅读材料可知,弹性系数越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弹性系数越小,说明人地关系越紧张。2000~2008年,1300米以下地带弹性系数变小,说明人地关系变紧张。A错误。与2000年相比,在1900米以上,2008年人口弹性系数变大,说明这8年来人地矛盾得到缓解。D错误。与2000年相比,2008年1300~1600米地带、1600~1900米地带人口与耕地弹性系数变化不大。2000~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弹性系数最小的是海拔1600~1900米地带,是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B错误,C正确。8.阅读材料可知,弹性系数越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则相反。读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在1900米以上,2008年人口弹性系数变大,说明这8年来人地矛盾得到缓解;而在1900米以下,人口弹性系数变小,人地矛盾加剧,可能是高处人口迁入所致,B正确。选B。9.图示该地在海拔1600-1900米处弹性系数最小,说明人口集中,人地关系最紧张,应分布在高原地区,A、C错。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左右,D错。最有可能位于我国云贵高原,B对。选B。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0.“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②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 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1.“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影响是A.环境负担加重 B.拉动春节旅游消费C.房租价格上涨 D.加剧节假日用工荒12.针对“反向春运”,交通运输部门应A.加速水陆联运,优化资源配置 B.提高春运票价,调控旅客人数C.加快高铁速度,缩短旅行时间 D.均衡配置运力,满足出行需求【答案】10.C11.B12.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反向春运现象,试题难度一般。10.根据材料信息,“反向春运”是在过年期间年轻人不选择回乡探亲,而是将父母和子女接到城里过年。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会受到城市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观念发生了转变,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和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反向春运”提供了保障,所以①③④对,故选C。11.“反向春运”是人口流动的短期行为,不会造成城市负担加重,以及环境的破坏,A错误;父母到子女工作城市过春节,子女正值假期,往往会陪父母到附近旅游,B正确;老人和小孩到城里过年对地租价格基本无影响,C错误;反向春运能够保证劳动者留在城市坚守岗位,缓解季节性缺工,保证各岗位正常运转,D错误。综上所述,选B。12.“反向春运”减少了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的运输压力,同时提高了从三四线城市到一线城市的上座率,所以其交通运输部门(铁路部门、航空部门等)应均衡配置运力,满足出行需求,故选D。 [名师点睛]高考主要考查人口问题的判断、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具体分析如下:1.人口问题的判断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3)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战争;人口迁移;产业结构;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性别比高的原因)。3.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粮食供给不足;教育、就业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化;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应对措施: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等。(2)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应对措施: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3)人口性别比失调带来的影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应对措施: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等。[题模版] 解答“人口迁移类”试题的思维流程—————————————————————————[名师点睛]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下图为2009-2018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单位∶万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  B.贵州  C.广东  D.浙江2.该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若主要是受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影响,则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频发的自然灾害 B.优越的环境吸引 C.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D.良好的医疗条件【答案】1.B2.C【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图示省份2013年后常住人口数量不断下降,说明人口以迁出为主,可以排除广东和浙江,两省经济发达,为人口迁入的地区,海南省人口总数较少;贵州经济落后,人口众多,人口以迁出为主,B符合题意。因此选B。2.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因此选C。截止到2019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已经连续7年双降,总人口增长也在放缓。下表为专家预测的2020~2025年间,我国城镇和农村三个学龄段平均人口增幅变化率(与2019年相比)。完成下面小题。 小学初中高中注:2016年我国开始实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城市43.44%-4.17%12.71%农村-6.13%-22.26%-1.13%3.据表推测,2020~2025年间,我国A.人口迁移总量仍然较大  B.劳动力数量增加较快C.城市化进程已明显放缓  D.人口抚养比有所下降4.只要积极应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理由在于①人口素质提升有利于产业转型②高学历老龄人口比重较大③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④持续高速的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3.A4.B【解析】3.由资料可知,农村小学到高中段人口增幅为负值,说明农村学龄段人口外流现象重,学龄段农村人口还在向城市大量迁移,我国城市化进程还在加速,A正确,C错;表中资料可知,2019年城市由小学到高中学龄段人口小学生增多、初中生增幅为负,高中增幅较低,农村都是负值,15岁以上是劳动力人口,由此推测2020~2025年间我国未来劳动力的数量增加较缓,B错;2016年我国开始实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小学生增幅多,少年人口抚养比会增加,D错。选A正确。4.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故④错。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进步,人口素质提升有利于产业转型,①正确;我国老龄化越来越重,早期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较少,高学历老龄人口比重较小,②错;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促进居民的购买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③正确;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④错。选B正确。上海市2019年常住人口2428.14万人,较上年增加4.36万人。户籍常住人口1450.43万人,超35%人口为60岁以上人口,比2018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下图示意201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与户籍常住人口的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201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①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人口的迁入②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③户籍常住人口数量下降④外来常住人口出生率高于户籍人口出生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变化带来的影响有A.劳动力严重不足  B.不利服务业发展  C.社会负担加重  D.加快逆城市化【答案】5.D6.C【解析】5.由材料计算可知,上海市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数为16.9-13.3=3.6万,因此2019年增加的4.36万常住人口主要来自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①错误,②正确;户籍常住人口的出生人数小于死亡人数,因此户籍常住人口数量下降,③正确;根据材料数据计算,户籍常住人口人口的出生率=9.2/1450.43≈6.3‰,外来常住人口的出生率=16.9/(2428.14-1450.43)≈17.3‰,因此外来常住人口出生率高于户籍人口出生率,④正确。故选D。6.根据材料可知上海户籍常住人口超35%人口为60岁以上人口,且比2018年提高0.8个百分点,说明常住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负担加重,C正确;短期内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A错误;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养老、医疗、健康等服务业的发展,C错误;逆城市化过程中迁移的人口主要是年轻人口,人口老龄化加剧不利于逆城市化发展,D错误。故选C。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地区某山村人口的变化情况。该村逾10年没有新建房屋,至今没有大型农机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推测该村留守劳动力从事的产业主要是A.商品性谷物或园艺生产B.零散种植业和石材加工C.制鞋、制衣等产业经营管理D.种子培育和作物生长研究8.该村人口变化对农业发展的突出影响是A.提高青年人从事农业的意愿B.过度开垦,破坏环境C.促进传统技艺传承和扩散D.劳动力短缺和新老断层【答案】7.B8.D【解析】7.该村留守人口远低于原有人口,说明人口大量外迁,应该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劳动力数量很少,又没有大型农机具以及相关资金技术,难以发展对机械化水平要求较高的商品性农业和对技术要求高的种子培育和作物生长研究;适宜发展小规模的零散种植业;也可以利用本地山地资源发展石材加工业;制鞋、制衣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该村留守劳动力很少,不宜发展。ACD错误。B正确。故选B。8.该村各个年龄段的人口都有流失,但劳动力和青少年流失尤为严重,出现劳动力资源短缺和新老断层,D正确;青年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低是人口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留守人口相比外迁人口收入的差距,进一步降低了青年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提高外迁意愿;从事农业的人口大量减少,会出现弃耕现象,不会出现过度开垦;外迁人口一般从事的不是农业生产,当地留守的农业人口又很少,不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和扩散。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2009~2019年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时期,该省区户籍人口的变化特征是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C.自然增长率下降 D.总人口逐年增加10.该省区户籍人口变动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老年人口减少  B.城市化水平提高C.人均住房减少  D.环境承载力提高【答案】9.D10.B【解析】9.从“2009~2019年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可知,该省人口的迁入率波动上升,故A错,迁出率波动下降,故B错,无法判断自然增长率,故C错,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由于迁入率一直大于迁出率,人口的机械增长率一直为正值,总人口会逐年增加,故D正确。10.人口的迁入以青壮年为主,但不会使老年人口减少,故A错,迁入人口增加会促进城市化发展,使城市化水平提高,故B正确,人口增加会促进房地产的开发,不一定会使人均住房减少,故C错,人口增多对环境承载力影响不大,故D错。农民工是指户籍地在乡村,常住地在城区,进入城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的劳动者。下图为我国2015-2019年农民工数量及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中国农民工数量A.2015—2017年增速持续上升         B.2017—-2019年增速持续上升C.2015—2017年每年净增加数量减少   D.2017-2019年每年净增加数量减少12.自2015年起,中国农民工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沿海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内陆城市城市化速度减缓C.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    D.农村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答案】11.A12.C【解析】11.根据图中增长率信息可知,自2015-2017年,中国农民工增速持续上升,每年净增加数量增加,A正确,C错;2017-2019年增速先下降,后上升,由于增速始终大于0,所以每年净增加数量增加,而不是减少,BD错;故选A。12.读图可知,整体而言,中国农民工增速呈减小趋势,结合材料中关于农民工的定义可推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使得农民工外出务工减少,农民工增速呈减小趋势,C正确;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沿海地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A错;内陆城市城市化速度应加快,B错;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在一定时期内其变化不大,同时,农民工增速呈减小趋势,农民在本地就业,加大了农村地区资源的消耗,但这也不属于中国农民工数量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故选C。非农化人口是指以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读1992年以来我国NU值的变化图,完成下列两题。13.结合图文信息可以推断A.NU值越低,则城市化水平越高B.1992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趋于合理C.农村有一定数量的非农化人口D.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基本同比变化1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B.1992~1998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减缓C.2003~2010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定D.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答案】13.C14.D【解析】13.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越低,可能是城市化水平高,也可能是非农化率低,A错。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1992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先是不合理,2002年后,趋于合理,B错。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C对。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在1995-2003年间,变化不同比,D错。故选C。14.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基本是上升趋势,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的是NU值,A错误。1992-1998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先是加快,后减缓,B错误。2003-2010年,NU值保持稳定,C错误。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NU值降低,D正确。故选D。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也包括在城市居住的流动人口。2020年4月,我国发布了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表是部分省(直辖市)常住人口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广东、浙江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B.平原为主,农业发达C.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D.海湾地区,交通方便16.影响北京常住人口减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空气质量  B.国家政策  C.通勤条件  D.自然灾害【答案】15.C16.B【解析】15.读表可知,广东、浙江等地常住人口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进一步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C正确;相比于C选项而言,自然环境、交通等不是主要原因,AD错;广东、浙江等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第三产业比重大,农业比重小,且其地形多丘陵,B错。故选C。16.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北京逐渐疏解非首都功能,使得北京常住人口减少,B正确;空气质量不是主要原因,A错;北京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通勤条件相对较好,即便存在职住分离,导致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延长,但这也不是导致北京常住人口减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C错;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北京常住人口减少的可能性不大,D错。故选B。下图为甲、乙两地的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示意图。甲、乙两地在T时开始控制人口增长。完成下面小题。17.影响乙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于甲的主要因素可能为乙地A.人口数量较多  B.自然资源丰富  C.开放程度较低  D.科技水平较低18.①、②人口数量的不同,体现了A.人口容量的临界性      B.人口容量的相对性C.人口合理容量的警戒性  D.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答案】17.B18.D【解析】17.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实际人口数量多少关系不大,A错。自然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B对。开放程度低、科技水平低,环境承载力低,CD错。故选B。18.由上题可知,甲乙两地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差异,从而导致人口容量的差异,而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下,人口容量也不相同。同时,两地均开始控制人口增长,以后人口数量均在增加,说明人口数量并未超过人口合理容量,这种差异反映了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B错、D对。临界性是指时间人口超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与物质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被破坏,A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人口容量成为警戒线,C错。故选D。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目前阿拉斯加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km2,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读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9.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  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  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影响阿拉斯加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答案】19.C20.A【解析】19.台风是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低纬度海洋地区。阿拉斯加纬度较高,不会遭受台风的影响,故①错误;安克雷奇位于阿拉斯加南部,相对整个阿拉斯加州而言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适宜人类居住,故②正确;读图可知,阿拉斯加州南部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是阿拉斯加暖流,不是寒流,故③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安克雷奇市位于海湾内部,地势较低,交通便利,利于人类居住和城市的发展,成为人口聚居区,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②④,据此分析本题选C。20.制约环境承载能力的因素有资源数量、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们的消费水平等,其中自然资源是影响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A正确。据此分析本题选A。     
      

    相关试卷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练(十):现代生物科技(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练(十):现代生物科技(含解析),共21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专题十 生物工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专题十 生物工程(含解析),共34页。

    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一 地球运动(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一 地球运动(含解析),共15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