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06 气旋、反气旋-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微专题06 气旋、反气旋-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0页。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6 气旋、反气旋【考点梳理】气旋、反气旋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高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低压还是高压,南、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垂直气流与天气气流形成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好题精练】一、单选题下表为我国某城市8日内气象要素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天气状况风向风力周一8-5晴西南风微风周二185晴西风微风用三206晴转多云西北风微风周四18-2雨夹雪转小雪东北风微风周五3-3阴转多云南风微风周六8-1多云西风微风周日165晴东风微风周一193晴东风微风1.该城市8日内气象要素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2.周五最低气温降至最低,说明该日(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减弱 C.地面积雪深厚 D.微风传热率低(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答案】1.B 2.B【解析】1.读表可知,该城市8日内天气由晴—多云—雨、雪—多云—晴的变化以及气温先下降后上升、风向有较明显的变化可知,造成这一变化的可能原因是冷锋过境,冷锋过境一般带来阴天、雨雪、降温天气,B正确,暖锋过境气温有所上升,A错误;气旋过境一般降温幅度不大,出现降雪的可能性小,C错误;反气旋过境一般是晴朗天气,D错误;故选B。2.读表可知,周五因阴转多云的天气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减少;周四有降雪,地面有雪,雪的融化也消耗一部分热量,使地表温度下降,地面辐射减弱,传给大气的热量减少,气温降低,B正确;太阳辐射变化不大,A错误;周四是雨夹雪,地面积雪不会深厚,C错误;其他7日也是微风,传热率差别不大,D错误;故选B。从2021年8月下旬开始,四川、重庆、渭水流域、汉水流域、云南东部、贵州等地开启“超长待机”的华西秋雨模式,这一模式一直持续到11月份左右,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特殊的天气现象。四川、重庆一带,多地六成以上降雨量出现在夜间。“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对华西秋雨的生动写照。下左图为华西秋雨影响区域示意图,下右图为华西秋雨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巴山夜雨涨秋池”,影响此夜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台风天气4.“华西秋雨”的形成,主要因为( )A.锋面雨活动 B.高压脊控制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5.“华西秋雨”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缓解当地伏旱②增加水库蓄水量③诱发地质灾害④利于冬小麦收获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3.C 4.A 5.C【解析】3.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地比热容小,夜晚降温快,相同海拔的空气降温慢,在山顶形成下沉气流,同高度的山谷上空气温较高,空气抬升形成降水,所以夜雨较多,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C正确;与纬度和海陆因素无关,A、B错误;台风雨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与夜雨无关,D错误。故选C。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因受地形阻挡,与停滞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形成锋面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9月进入秋季,气温变化快,锋面气旋活动频繁,A正确;高压控制下多晴天,高压脊及反气旋中心为高压,以晴天为主,B、C错误;热带气旋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沿海,不会影响到华西地区,D错误。故选A。5.华西秋雨指的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较多的降水可缓解旱情,可使水库蓄水,也可能会造成洪涝,当发生洪涝时,势必会对农业产生不良影响。华西秋雨主要出现在陕西关中、陕南一带,而伏旱天气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一带,①错误;绵绵细雨,带来了低温,不利于农作物的收获,还可使已成熟的作物减产甚至失收,④错误;秋雨多,有利于水库、池塘及蓄水、预防来年的春旱,②正确;当地多山地,降水多容易造成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③正确,所以②③正确,C项正确。故选C。地中海飓风是出现在地中海海城的一种罕见风暴系统,兼具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的特点。2020年9月20日,地中海飓风“伊阿诺斯”对布腊沿岸地区造成了较大破坏。左图示意地中海飓风逐月分布(多年累计),右图示意9月16日地中海飓风“伊阿诺斯”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推测9月16日至9月20日雅典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气压升高②气压降低③风力增大④风力减小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7.地中海飓风较少出现在夏季的原因是地中海( )A.海温较低 B.海域较小 C.高压较强 D.西风强劲【答案】6.D 7.C【解析】6.依据材料信息,地中海飓风兼具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的特点,属于低压(气旋)系统,图中9月16日地中海飓风“伊阿诺斯”的位于地中海中部,9月20日地中海飓风“伊阿诺斯”对布腊沿岸地区造成了较大破坏,故其移动路径为东北方向,所以9月16日至9月20日地中海飓风“伊阿诺斯”临近雅典,受其影响,雅典可能出现气压降低、风力增大的现象,②③正确;低压临近,气压不会升高,风暴系统临近风力不会减小,①④错误。故本题排除ABC三项,选D。(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7.夏季的地中海海水温度较高,A错;地中海海域的面积大小,冬季与夏季无明显变化,B错;夏季,地中海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强盛,缺少形成温带气旋的大气运动条件,C正确;夏季,地中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盛行西风,D错。故本题选C。下图为热常气旋“烟花“登陆前后的位置和中心气压值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示热带气旋“烟花”的移动方向和强度变化是( )A.东北方向, 强度逐渐增强 B.西北方向强度先减弱后增强C.东北方向强度逐渐减弱 D.西北方向强度先增强后减弱9.影响该热带气旋移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地转偏向力 B.纬度C.副热带高压脊位置 D.海水温度【答案】8.D 9.C【解析】8.结合其纬度变化以及经度变化可知,“烟花”的移动方向为向西北方向移动。根据图中该热带气旋中心气压值的变化可知,中心气压先减小后增大,因此强度先逐渐增强,后有所减弱。故选D。9.该热带气旋为低压中心,位于西北太平洋地区,东部有副热带高压,受副热带高压脊位置的影响,移动方向只能往偏西方向移动,并沿着副高的外围移动,C正确。纬度、海水温度对移动方向影响不大,B、D错误。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旋的形成,对移动方向影响小,A错误。故选C。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也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左图和右图分别示意2007~2016年某季节西北太平洋小型热带气旋和大型热带气旋空间分布,图中空心大圆表示小型和大型热带气旋平均活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与小型热带气旋相比,大型热带气旋的分布特征是( )A.分布较集中 B.平均活动位置偏南C.平均活动位置偏东 D.分布较分散11.右图中10°N以南海域无大型热带气旋形成,其主要原因是( )A.洋面岛屿众多 B.地转偏向力小C.水汽补充不足 D.季风势力强12.右图中大型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段是( )A.3~4月 B.5~6月 C.8~10月 D.9~11月【答案】10.A 11.B 12.C【解析】10.对比小型和大型热带气旋在图示海域的分布,可知小型热带气旋分布较分散,大型热带气旋分布较集中,A正确、D错误。图中小型气旋平均活动位置偏南、偏东,大型气旋平均活动位置偏北、偏西,B、C错误。故选A。11.图中10°以南海域无大型热带气旋形成,主要是10°N以南海域靠近赤道,地转偏向力小,洋面难以形成低压涡旋,B正确。岛屿众多对气旋形成作用不大,A错误。10°N以南海域广阔,温度高,水汽补充充足,C错误。10°N以南季风势力并不强,D错误。故选B。12.8~10月,西北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海域海水温度高,洋面气压变化大,易形成热带气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多大型热带气旋形成,C正确。3~4月、5~6月、9~11月温度没有达到最高,气压略高,发生频率不是最高,A、B、D错误。故选C。江淮气旋通常是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锋面气旋,其形成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密切相关。当其进入黄海和东海后会影响渤海海域,使渤海海域产生风暴潮。下图为江淮气旋的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江淮气旋最为活跃的季节是( )A.冬季和初春 B.春季和初夏 C.夏季和初秋 D.秋季和初冬14.随着江淮气旋的移动,东海海域的主要风向变化为( )A.西北风→西风→西南风 B.东南风→南风→西南风C.东北风→东风→东南风 D.西北风→北风→东北风15.江淮气旋使渤海海域产生风暴潮,与其相关性最小的是( )A.海湾的形状 B.气旋移动方向C.风力的大小 D.海水温度变化【答案】13.B 14.B 15.D【解析】13.江淮气旋的发生与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冬季,该地区主要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A、D错;春季,陆地升温快,冷暖气团交汇频繁;6月份,雨带移到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B对;7-8月份,本地受副高控制,晴天多、降水少,C错。故选B。14.由图可知,最初气旋中心位于东海海域西北侧,东海海域吹东南风;随着锋面气旋向东逐渐移动到东海海域北侧,东海海域开始吹南风;锋面气旋继续向东移动,移动至东海海域东北侧,东海海域的风向将转变为西南风。故选B。15.渤海湾的半封闭形态有利于江淮气旋带来海水的能量聚集,从而加大风暴潮的势力,A错;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直接影响渤海海域的风向,从而影响风暴潮的势力,B错;江淮气旋的势力强弱直接影响渤海海域的风力大小,从而影响风暴潮的势力,C错;江淮气旋主要通过风力、风向以及渤海特殊的海域形态影响风暴潮,与海水温度变化关系最小,D对。故选D。2021年3月15日我国华北地区遭遇近十年最强沙尘天气,16日清晨沙尘移出北京当天中午沙尘杀了“回马枪”,北京西南部出现中度污染。下图示意3月15日凌晨2点局地近地面气压状况,完成下面小题。16.3月15日白天,沙尘进入华北平原,此时影响当地的天气系统及风向是( )A.反气旋,偏南风 B.气旋,偏南风 C.暖锋,偏北风 D.冷锋,偏北风17.16日北京出现沙尘回流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逆温污染不易扩散 B.风向转为偏南风 C.地面干燥容易起沙 D.降水后导致尘降【答案】16.D 17.B【解析】16.读图可知,东北部蒙古气旋发展,图中锋面位于蒙古气旋西侧,应为冷锋,结合等压线形势判断,3月15日白天,冷锋到达华北平原,风向应为西北风,D正确;反气旋为高压系统,A错误;蒙古气旋位于东北部,且3月15日白天风向不为偏南风,B错误;此处没有暖锋,C错误。故选D。17.读图可知,沙尘回流与沙尘的移动特点和西南气流有关。15日华北地区吹偏北风,沙尘粒子向下游传输,沙尘主体向南移,16日清晨继续受高压前部偏北风影响,沙尘主体已移出北京,因沙尘范围较大,向南移出北京后并未走远;16日中午前后,由于京津冀转受高压后部影响,地面转为西南风,因3月15日沙尘强度大,短期内下游地区沙尘并未完全沉降,空中仍悬浮沙粒,故移出北京但并未走远的沙尘逐步从西南方向回流,至傍晚已重新覆盖北京,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海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该岛南部的三亚市最高月均温为28.7℃,最低月均温为21.4℃,素有“天然温室”之称。该市平均年降水量1347.5mm,其中由热带气旋引发的降水约占32%,最高年份高达全年降水量的84%。热带气旋数量、强度及登陆位置的差异,是导致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二 下面图1为海南省三亚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海南省三亚市某年降水分布状况示意图。 (1)描述AB沿线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推测其主要影响因素。(2)分析海南省三亚市东部沿海年降水量常年高于西部沿海的原因。(3)分析海南省三亚市年温差较小的原因。【答案】(1)特点:降水量介于1400~2600mm之间;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主要影响因素;地形。(2)东部沿海是热带气旋或台风主要登陆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西部沿海的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但由于东南亚陆地影响,降水偏少。(3)纬度较低,太阳高度的变化较小;临海,受海洋的影响大,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较少。【解析】本题以海南岛为材料,主要考查大气环流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AB沿线附近的降水量介于1400mm与2600mm之间;由于中部有山脉的阻,西南部虽然是西南风的迎风坡,但是由于中南半岛的阻挡水汽较少,因此降水不多,往东北方由于受山脉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再往东北方向,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变少,因此降水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特征。(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2)从图中数值可以看出东部沿海的降水比西部更多,是由于东部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台风)影响更大,西岸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但由于受东南亚陆地的阻挡作用,带来的降水较少,因此东部降水更多。(3)三亚市由于纬度位置比较低,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较小,因此温差小;又由于其独特的海陆位置,四周临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加上降水天气多,日照时间较少,因此年温差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微专题06 气旋、反气旋-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共8页。
这是一份微专题08 气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7页。
这是一份微专题09 水体补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