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docx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01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02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03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01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02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 基础知识综合
    1.(2022春·吉林松原·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我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③春天的脚步近了。④此时可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⑤它让你忽然意识到:在冬日犹存的天地里,春天的气息 A悄(   )然而至。⑥可是,当你伸着鼻子B着(   )意一吸,它又骤然消失。⑦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见、似有若无。⑧它不可遏制地绽放在乍暖还寒的空气中;它迫不及待地散发精灵般的气息。⑨所以,春天最初是闻到的。
    (1)请给第⑤第⑥句中加点的词语注音:A__________  B___________
    (2)第④句中画线句子是__________(诗人)的《_______________》(诗名)中的诗句,抓住了自然景物描摹出了早春的特点。
    (3)请写出第②句的引用在文段中的作用。
    (4)仿照第⑧句,请另写一句你对春天的感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qiǎo     zhuó
    (2)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3)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见、似有若无的特点。
    (4)它悄无声息地吐露着娇嫩     它五彩斑斓地绽放着绚丽
    【解析】(1)悄然而至(qiǎo rán ér zhì):意思是形容寂静无声地到来。着意(zhuó yì):意思是着力,刻意,精心,仔细。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诗句,《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为: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结合第⑦句“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见、似有若无。”分析可知,生动性的写出了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见、似有若无的特点。
    (4)本题考查仿写。属于修辞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结合句中的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它……”的句式进行仿写。示例:它不声不响地埋伏在即将苏醒大地里;它悄无声息地隐匿在细雨滋润的花园里。

    2.(2022春·湖南长沙·八年级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考期末)阅读以下描绘黄河的语段,完成问题。
    文段一: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_______,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   ),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_______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   )如泉;或淌过石板,沥沥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   )。【甲】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选自梁衡《壶口瀑布》)
    文段二:
    ①天高地迥,河景完全_______,触目空廓而(   ),几乎什么也没有。②【乙】河面不算很阔,大约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③【丙】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④【丁】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
    (选自余光中《黄河一掬》)
    (1)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词语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出轧(zhá)    汩汩(gú)    打漩    寂寥
    B.出轧(zhá)    汩汩(gǔ)    打旋    寂寥
    C.出轧(zhā)    汩汩(gú)    打旋    寂廖
    D.出轧(zhā)    汩汩(gǔ)    打漩    寂廖
    (2)【词语播台】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涌去    夺路而走    敞开
    B.流去    夺路而逃    放开
    C.涌去    夺路而逃    敞开
    D.流去    夺路而走    放开
    (3)【语段探微】将“似乎再也勾不到边”一句放入文段二,衔接最恰当的是(   )
    A.第①句后 B.第②句后 C.第③句后 D.第④句后
    (4)【病句诊所】下面是从部分同学的读书笔记中选出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B
    (2)A
    (3)B
    (4)B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积累作答。出轧(zhá):钢板出轧。是指热处理(冷处理)后改变厚度长度性能的,以方便加工;汩汩(gǔ):形容水流动的声音;打旋:旋转,兜圈子;谓设法周转钱财;寂寥:寂静空旷;冷落萧条。故选B。
    (2)本题考查词语使用。涌去:涌,水从地下冒出。涌去,水冒出来流向两边。流去:一般指液体(或者指无形的时间)的动态。这里指水流走。结合语境可知,第一个横线处用“涌去”恰当;夺路而走:抢夺道路逃命。夺路而逃:形容吃了败仗或慌张得不管是什么路只管逃命要紧。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结合语境可知,第二个横线处用“夺路而走”合适;敞开:①大开;打开。②放开,不加限制;尽量。放开:①弃置一边,舍弃。②解除某种束缚。③放大;开放。结合语境可知,第三个横线处用“敞开”。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衔接。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句句意及语境分析。“似乎再也勾不到边”表现了无边无际的样子。与文段二中②句“河面不算很阔,大约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语意贯通,应放在②句后面。故选B。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B.不合逻辑。“河面不算很阔,大约最多五百米吧”前后矛盾,可将“大约”或“最多”删去一个。故选B。
    3.(2022春·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青春不是彷徨,不是xiè怠。它是民族危亡时在暴风zhòu雨中的抗争;它也是和平岁月里对理想虔诚的瞭望。①青春属于谁呢?②青春,属于赛场上全力以赴的运动健儿;③青春,属于勤学不辍的莘莘学子们;④青春,属于每一个志不变,心不老的人;青春,属于每一个乐观进取的人!
    (1)给加点字注音。
    彷( )徨      虔( )诚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è( )怠     暴风zhòu( )雨
    (3)第③句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当,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pánɡ     qián
    (2)懈     骤
    (3)去掉“们”
    (4)第二个逗号改顿号
    【解析】(1)彷徨:徘徊不前的样子。比喻犹疑不决。彷的读音:pánɡ。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虔的读音:qián。
    (2)懈怠:松懈懒散;怠慢不敬。懈读音:xiè。
    暴风骤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骤读音:zhòu。
    (3)重复啰唆。莘莘学子意思是指众多的学生。应该删去“们”。
    (4)“志不变”与“心不老”是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4.(2022春·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②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③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④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 会有如此的认识, 他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1)第②句中的“饱览群书”按短语结构类型划分,属于_____________短语。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④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答案】(1)动宾
    (2)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3)示例:之所以……是因为……
    【详解】(1)本题考查短语结构。
    “饱览群书”指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其中“饱览”为动词;“群书”为名词,充当“饱览”这一动作的宾语;“饱览群书”为动宾短语。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三耻”表示特定称谓,应将第③句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会有如此的认识”表结果,“他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表原因,结果在前,原因在后;可使用关联词组“之所以……是因为……”。

    5.(2022春·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有同学找到了一段“走近长江——品千年文脉”活动总结材料,请您阅读后,完成问题。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甲】正像《长江之歌》歌词中唱到的,长江的正源是如此波澜壮阔的冰川河。沱沱河就是江源河流的冠军,它发源在唐古拉山山脉主峰,怀抱着两条巨大的冰川。沱沱河流入青海省境内的通天河,这里有很多林区,阳光充足,河谷宽阔,青草遍地,真是天高云淡的好地方。①______大家珍惜大自然的这个布局,②______不断地培育林木,③______,长江之水就会千秋万代地清清地流淌。通天河,藏族同胞叫它为“珠曲”,意思是通天河的水是奶牛的水,多么美好的名字。正是这滔滔东去的奶牛之水,滋润着中华大地【乙】正是这奔腾不息的奶牛之水,养育着千古风流【丙】
    (1)为文段中甲乙丙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乙】;    【丙】!
    B.【甲】。”    【乙】。    【丙]。
    C.【甲]……”    【乙]。    【丙】!
    D.【甲】”。    【乙】,    【丙】。
    (2)为文段中序号处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因为    ②而且    ③所以
    B.①如果    ②而且    ③那么
    C.①既然    ②不如    ③所以
    D.①与其    ②也    ③那么
    【答案】(1)A
    (2)B
    【解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甲处:“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是《长江之歌》歌词的部分引用,所以结尾应先添加省略号,然后再加上后引号;乙处:“正是这滔滔东去的奶牛之水,滋润着中华大地”与“正是这奔腾不息的奶牛之水,养育着千古风流”从不同方面赞美长江,二者间为并列关系,所以此处应填写分号;丙处:语段到此结束,此处两个句子是对长江的深情赞美,饱含真情,所以应填写感叹号。故选A。
    (2)本题考查关联词的正确使用。细读三个分句,可以看出“珍惜大自然的布局”“不断地培育林木”是“长江之水就会千秋万代地清清地流淌”的两个并列的假设前提,所以①③处分别填写“如果”“那么”,②处填写“而且”。故选B。

    6.(2022春·河北沧州·八年级统考期末)观察下面三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势力。
    框一
    以作风转变推动工作出实效,是西柏坡华丽蜕变的关键一招,转变作风,归根结底是要真抓实干。________始终绷紧作风之弦,大兴实干之风,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力量。
    框二
    “动态清零”较好地__________________,能够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框三
    (1)框一中的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2)在框二中句子的空缺处可填入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___。
    (3)在框三中句子的空缺处,填入下面的句子,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②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③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①②
    【答案】(1)将“势力”改为“优势”。
    (2)只有
    (3)C
    【解析】(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这个句子比较长,语文课程是主语,在……等方面是状语,谓语是具有,宾语是不可替代的势力。主语语文课程和宾语势力,不搭配,可换成优势。
    (2)本题考查关联词语。“始终绷紧作风之弦,大兴实干之风”是“形成强大的发展力量”的条件,前后是条件关系,和“才”搭配是“只有”,故而应该填只有。
    (3)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较好地”用来修饰动词,三个句子中只有第②句“平衡”合适,故而第②句应放在最前面,排除ABD。故选C。

    7.(2022春·北京石景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动画已经走过了百年发展历程,学校动漫社组织“中国动画百年”主题展。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组负责制作展板。下面是同学撰写的文字稿,请你参与编审。
    中国动画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2年,万氏四兄弟试制具有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篇章。他们学习和研究国外动画制作技术,通过不懈努力,突破重重①________(zǔ ài),探索出中国动画之路,用一张张画稿代替一格格影片来进行试验,最终破解了动画中“动”的[甲] 。1941年他们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标志着中国当时动画水平已经接近世界领先水平。日本动漫之父、《铁臂阿童木》的导演手冢治虫曾表示,正是由于看了这部影片,他才决定放弃学医转而从事动画创作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动画迎来第一个高潮。木偶动画、剪纸动画、彩色动画、水墨动画等不同种类的动画片纷纷涌现,中国动画创作[乙] 。《阿凡提》《小蝌蚪找妈妈》《渔童》《天书奇谭》《哪吒闹海》,以及中国动画的②________(diān fēng)之作《大闹天宫》等大量经典作品先后问世,它们代表了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动画的最高水平。这些以大胆创意和娴熟技法来丰富观众视觉感受的作品,对日本著名动画制作人宫崎骏的创作理念有着很大影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今,中国动画有过高潮,也走过低谷,过程虽然曲折,但始终不断前行。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中国动画走向复兴之路,具备了向世界进军的实力。
    (1)同学们对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你认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追溯(sù)    曲折(qǔ)
    B.追溯(shuò)    曲折(qǔ)
    C.追溯(sù)    曲折(qū)
    D.追溯(shuò)    曲折(qū)
    (2)对语段中①②处词语的字形大家各执一词,请你帮助正确书写。
    (3)同学们对【甲】【乙】两处词语的运用有争议,你认为恰当的一项是
    A.①奥妙    ②初见成效
    B.①奥妙    ②渐入佳境
    C.①奥秘    ②初见成效
    D.①奥秘    ②渐入佳境
    【答案】(1)C
    (2)①阻碍   ②巅峰
    (3)D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拼音。
    追溯: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探索缘由:溯,读作sù;
    曲折:①弯曲。②情节复杂、多变化。曲,读作qū;
    故选C。
    (2)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阻碍:读音zǔ ài,阻挡妨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
    巅峰:读音diān fēng,顶峰,事物发展的最高峰。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奥妙:道理深奥微妙,难于捉摸理解。
    奥秘:隐藏的或未被认识的事物、道理等。
    【甲】处,根据“最终破解了动画中‘动’的”语境,结合与“破解”的搭配,可知,用“奥秘”更合适,破解奥秘;排除AB;
    初见成效:刚刚见初步的成效,开始有效果。
    渐入佳境:比喻趣味渐浓或境况、环境逐渐转好。
    【乙】处,根据“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动画迎来第一个高潮”语境,可知,这是动画的又一个很好的发展,所以用“渐入佳境”;排除C;
    故选D。

    8.(2022春·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2002年,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②她四处奔波筹集资金,五年也才筹集到1万元。③2008年,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免费第一所女子高中。④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⑤“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 ,无意 ,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1)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②④句中画线短语是_______   短语。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⑤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苦争春   B.碾作尘
    【答案】(1)将“免费”和“第一所”调换位置。
    (2)动宾
    (3)BA
    【解析】(1)“免费”是修饰“女子高中”的,所以应该将将“免费”和“第一所”调换位置。多重定语的语序①领属、时间、处所②指称、数量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2)“筹集”“完成”均为动词,“资金”“学业”均为名词,所以为动宾短语。
    (3)根据原文内容可知,本段主要赞美张桂梅不惧困难,一心一意想要为女子高中奉献的精神品质,所以应为“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引用的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据此分析可得。
    因此,第⑤句的横线上两空分别选B和A。

    9.(2022春·广东佛山·八年级统考期末)请你斟酌修改下面这篇演讲稿中的语段:
    A.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一个年代。因此我们拥有最美丽的青春。但纷至沓来的信息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浮躁,“佛系”文化又时时成为我们前行的羁绊。可是我们知道,即使前路漫漫、荆棘丛生,我们也不能失去上下探求、披荆斩棘的信心与勇气,因为这风云变幻的时代,赋予我们更大的责任。我们不仅要缅怀先辈为我们积攒的丰厚的历史经验,B。我们更要站在文化的高峰上展望祖国未来的发展。修建一个像桃花源般美丽宁静、和谐富足的生活环境。我们青年人是国家力量所在,希望所在。C。因此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前途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挺起时代脊梁。D。在新时代潮流的推动下,让我们有了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力量,我们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书写崭新的历史篇章!
    (1)文段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选项是(   )
    A.纷至沓来 B.羁绊
    C.风云变幻 D.缅怀
    (2)下列对文段画线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一个年代,因此我们拥有最美丽的青春。(将“一个”调整到“和平幸福的”前面)
    B.我们更要站在文化的高峰上展望祖国未来的发展,修建一个像桃花源般和平宁静、和谐富足的生活环境。”(“修建”改成“营造”)
    C.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前途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挺起时代脊梁。(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互换位置)
    D.在新时代潮流的推动下,让我们有了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力量,我们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书写崭新的历史篇章!(删掉“让”)
    【答案】(1)D
    (2)C
    【解析】(1)A.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使用正确;B.羁绊:束缚;被缠住不能脱身。使用正确;C.风云变幻:像风云那 样变化不定。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使用正确;D.缅怀:追念;追想。与后面的“历史经验”搭配不当;故选D。
    (2)C.“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成分残缺,应在“和谐”后面加“的重任”。故选C。

    10.(2022春·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以下文字,按要求回答小题。
    扬州北湖湿地公园,新近晋升国家湿地公园。游客从东门步入景区后,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的宽阔湖面,婀娜多姿的嫩绿柳树,还有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在观景游湖之际,游客也没忽略了公园内那朵朵“联花”,她散发出的缕缕馨香①_______。
    北湖公园内有一座如楼阁般的景观桥名叫“游燕桥”。桥上有四个匾,四副联。四副联分别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四联分别_______。四副对联仿佛五彩鲜花,诗情绽放四季。
    公园内有结庐码头,此处xuán挂匾联。匾名“忘机”,即消除技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两边联曰:“万柳逐风飞翠玉;一心远俗隐蓬庐。”上联绘景:柳枝千万,随风飘拂。绿杨城郭,诗意无限。下联抒情:远离世俗,回归自然,让浮zào的心静下来,让日子慢下来。
    细读对联,我们看出联语不仅仅切地切景,而且也是切人切事。细品别有味,初看知大意,好的风景联应该如是。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亭台楼阁 _____   ㅤ ㅤ婀娜_____   ㅤㅤ
    xuán挂 _____       浮zào _____
    (2)填入①处横线最恰当的成语是(  )
    A.叹为观止 B.历历在目
    C.沁人心脾 D.目眩神迷
    (3)四副联分别见下,正确的排序(只填序号)是 _____。
    ①云约相随青雀舫;月邀共赏翠莲湖。
    ②桂月如银迷士子;霜湖似酒醉诗人。
    ③胜日寻芳怡两岸;和风剪影滟三湖。
    ④允为冷香添雅韵;堪从明月咏高情。
    (4)文段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 tíng     nuó     悬     躁
    (2)C
    (3)③①②④
    (4)初看知大意,细品别有味,好的风景联应该如是。
    【解析】(1)亭台楼阁(tíng tái lóu gé),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婀娜(ē nuó):形容柳枝等较为纤细的植物体态优美或女子身姿优雅,亭亭玉立;也形容女子轻盈柔美。
    悬挂(xuán guà):将物体吊在空中某处。
    浮躁(fú zào):指急躁,不沉稳,轻浮急躁。
    (2)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
    历历在目:意思是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沁人心脾:意思是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饮料或花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目眩神迷: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结合“联花”“她散发出的缕缕馨香”可知应选“沁人心脾”。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联内容的理解。
    结合“四副联分别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来解答。①句中“莲”是夏季的景物,②句“桂”“霜”为秋季,③句“寻芳”“和风”为春季,④句“冷香”为冬季。
    故可排序为:③①②④。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细品别有味,初看知大意,好的风景联应该如是”中的“细品别有味,初看知大意”语序不当,应该调换位置。
    因此正确语句应为:初看知大意,细品别有味,好的风景联应该如是。

    11.(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历史在流淌、冲刷、奔腾,淘荡出新的河床,juān刻出新的走向。2022年农历“虎年”到了,生肖虎年邮票正式亮相。此次壬寅年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在设计上延续了“国”与“家”的理念。第一枚名为“国运昌隆”,描绘了一只气宇轩昂的上山虎形象,它 chù立远眺、志存高远,传达出国家蒸蒸日上、雄心壮志的含义;第二枚名为“虎蕴吉祥”,描绘了面容温 wǎn 的虎妈妈带着两只小虎的温馨场景,寓意儿孙兴旺、家庭美满。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虎象征着健康,人们用“ ”“ ”比喻身体的强健虎象征着威猛雄武,《诗经·鲁颂·泮水》称勇武之臣为“娇娇虎臣”,《尚书·牧誓》称武王有“虎贲三百”;虎象征着权力,国家用兵的兵符、使臣所持之节都以虎字命名为“虎符”“虎节”。崇虎爱虎的文化情结,凝结着中国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和对吉祥平安的qí愿。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汉字。
    juān刻 chù立   温wǎn qí愿
    (2)给加点字注音。
    昌隆( )温馨( )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式亮相”是主谓短语,“气宇轩昂”是补充短语。
    B.第二段画横线处可填“虎虎生威”“生龙活虎”两个成语。
    C.“崇虎爱虎的文化情结,凝结着中国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和对吉祥平安的qí愿。”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崇虎爱虎”。
    D.语段第二段运用了引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1)镌 矗 婉 祈
    (2) chāng     xīn
    (3)B
    【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镌刻(juān kè):雕刻的意思。矗立(chù lì):高耸地立着。温婉(wēn wǎn):意思是温和柔顺婉约有度。祈愿(qí yuàn):意指请求、祈祷、希望等。是寄托一种愿望,希望能梦想成真。
    (2)本题考查注音。昌隆(chāng lóng):兴盛。温馨(wēn xīn):温和芳香。
    (3)A.有误。“正式亮相”是偏正短语,“气宇轩昂”是主谓短语;C.有误。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文化情结”;D.有误。语段第二段运用了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故选B。

    12.(2022春·重庆·八年级重庆八中校考期末)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小题。
    操场上人山人海,大家推搡着,xuān 腾着,都想在人潮中找到自己的班级。负责整顿的教官看到我们吵吵闹闹的样子,怒不可遏,严令我们肃静有序。他用犀利的眼神看向台下,几个闹腾的同学顿时噤若寒蝉,就连平日爱出风头的“四大才子”也xiāo 声匿迹了。那一排等候命令的教官,像苍劲的古松站在台上,一动不动。很明显,此次入格训练,我们的棱角将被打磨,即使敦实的体育委员,也将难逃肉体的“折磨”。也许,我们真的要迎来一场枯zào    的入格洗礼,不然,怎么会有目空一切,心如止水的想法?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推搡(sǎng)
    B.怒不可遏(è)
    C.噤若寒蝉(jīn)
    D.棱角(léng)
    (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xuān _______腾
    xiāo  _______ 声匿迹
    枯zào  _______
    (3)文段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山人海
    B.苍劲
    C.敦实
    D.目空一切
    【答案】(1)C
    (2)喧     销     燥
    (3)D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根据积累作答。
    C.噤若寒蝉(jīn)——jìn。
    故选C。
    (2)本题考查字形。根据积累作答。
    喧腾:意思为喧闹沸腾。解释喧闹沸腾。注意“喧”的写法;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注意“销”的写法;
    枯燥:干枯,干燥;单调,无趣味,没意思亦或者无聊。注意“燥”的写法。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人山人海: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句中形容操场上人很多,恰当;
    B.苍劲:指老练刚劲。释义老练刚劲。句中形容古松的姿态,恰当;
    C.敦实:粗短结实。句中形容体育委员的身体壮实,恰当;
    D.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用在这里形容“入格”训练的好处,不合语境;
    故选D。

    13.(2022春·北京东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甲]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乙]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丙]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丁]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①古代许多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对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对加点字读音作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āo写作“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
    B.“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āo写作“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áng”。
    C.“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āo写作“销”。“草长莺飞”的“长”的 意思是“生长”,读“zhǎng”。
    D.“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āo写作“销”。“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áng”。
    (2)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A.A B.B C.C D.D
    (3)选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子表达欠妥。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揽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B.①古代流传下来的丰富的物候知识就包含了许多农谚。
    C.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所以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D.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有同学喜欢四季中的春天,想在书房里悬挂一幅“春”的书法作品。请你从以下作品中为他推荐一幅并说明理由。

    (5)这位同学还想为书房选择一副关于“春”的对联。下面适合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填序号)。
    A花香更带翰墨香
    B.春日春风春相伴
    C.笑饮丰年酒一杯
    D.风载书声出藕花
    E.喜看三春花千树
    F.春意犹融丹青意
    上联:_____
    下联:_____
    【答案】(1)C
    (2)B
    (3)D
    (4)“春”字行书写法,既有楷书的工整漂亮,也有草书的潇洒流畅,因此“春”字在行书中,比较倾向于流畅自然,线条缓和饱满。
    “春”字早期甲骨文字形是三个“木”一个“日”中间夹个“屯”。三个“木”一个“日”是表意的,“屯”是表音的。这简直是描画春天的一幅画:在太阳的抚照下,万木发芽生长了,欣欣然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春”字构字中,中间的“屯”虽是表音的,但细琢磨却不尽然,这个“屯”的原型多像草木破土而出时根茎的臃肿部分,就像刚破土的植物胚芽形,喻示着草木生长。
    (5) F     A
    【解析】(1)考查字音、字形的掌握。
    xiāo声匿迹——销声匿迹,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
    故选C。
    (2)考查标点符号的掌握。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是一句完整的话,故甲处用句号;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是两个并列的短语,中间乙处用顿号;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与“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是两个并列的复句,中间丙处用分号;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是引用的一句完整的话,故丁处用句号、后引号;
    故选B。
    (3)考查句子的修改。
    第①句“古代许多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语序不当,应该改为“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第②句“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应该和“燕子来、桃花开”相对应,可改为“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故选D。
    (4)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欣赏着两幅抒发作品,可知第一幅是行书,结合行书的特点进行赏析即可。第二幅是甲骨文,根据字形结构以及表意、表音等内容进行赏析即可。
    示例:在甲骨文里,”本义是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后延伸至以“春”作为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名。《说文解字》认为“春,推也”,也即有“春阳抚照,万物滋荣”之意,故又可延伸至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等意。”“春”的形体是三个“木”一个“日”中间夹个“屯”,以三“木”一“日”表意,以“屯”表音,是形声字。原义是春阳抚照,万木滋荣。在商周卜辞里,常常以“屯”字作为“春”字用(如“今屯”“来屯”,即“今春”“来春”之意)。“春”其本义是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后延伸至以“春”作为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名。
    (5)考查对联的理解。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①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②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③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据此我们结合“春”的主题进行选择,可得上联为“春意犹融丹青意”,下联为“花香更带翰墨香”。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4.(2022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翌①日清晨,我们登上黄山之巅。只见云气liáo②绕,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甲于北海宾馆,白鹅岭。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乙。一忽儿阳光泛滥;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青翠而玲珑;从山腰仰视,(1),(2)。这云雾中的黄山不仅是文人心中的艺术宝库,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风景。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
    ①_____(A.yì  B.lì)
    ②_____(A.潦  B.缭)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_____(A.弥漫  B.蔓延)
    乙 _____(A.飘忽不定   B.瞬息万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它与前文意思连贯,句式相同。
    【答案】(1) A     B
    (2) A     B
    (3)这云雾中的黄山不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风景,更是文人心中的艺术宝库。
    (4)它们如天女亭亭玉立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翌yì日:次日;明日。故选A。
    缭liáo绕:回环旋转。故选B。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弥漫:充满或布满了烟雾、尘土、水汽等。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向周围扩展滋生。结合前文可知,这里形容的是云气,应该用弥漫,故甲选A。
    飘忽不定:指变幻无常,动荡不定。瞬息万变:意思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结合“毫秒之间,景物不同”等句子可知,这里形容变化快,故用瞬息万变,乙处选B。
    (3)本题考查病句。
    语序不当,“不仅是……更是”表递进关系,故“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风景”在前,“是文人心中的艺术宝库”在后,故改成:这云雾中的黄山不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风景,更是文人心中的艺术宝库。
    (4)本题考查语言衔接。
    根据前后文内容,“从山腰仰视”,后文应填看到黄山的美景,结合分号可知,前后句句式应该相似,结合“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青翠而玲珑”可知句式,尽量使用比喻修辞。
    示例:它们如仙女,妖娆多姿。

    15.(2022春·吉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语段中加点字“弥”的读音是_________。
    (2)语段①中的“□”处应填写的标点符号是
    A., B.。 C.; D.!
    (3)文中划线句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是
    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
    (4)给所选文段选择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A.赵庄看戏 B.月夜抒怀 C.月夜行船 D.水乡美景
    (5)下列篇目不属于语段作者所写的作品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藤野先生》
    C.《阿长与山海经》 D.《背影》
    【答案】(1)mí
    (2)C
    (3)B
    (4)C
    (5)D
    【解析】(1)本题考查注音。
    弥散:(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处扩散。弥,读作mí。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是复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是第一个分句,且内部使用了逗号,因此空缺处应使用分号;
    故选C。
    (3)本题考查描写景物感官角度理解。
    根据划线句“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中的“声音”“宛转,悠扬”可知,是听觉角度;
    故选B。
    (4)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
    根据“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可知是时间月夜,结合“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可知是行船,因此,可拟写为:月夜行船。
    故选C。
    (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属于鲁迅的文章。
    故选D。

    16.(2022春·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任务。
    种种考古新发现,让大家对海南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团队负责人黄超说,此前他没有接触过海南历史文化,在海南考古过程中慢慢发现,“海南jì(   )有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有 。”
    黄超表示,海南发现的遗址数量也并不少,大家之所以会有海南历史短的印象,可能是因为这方面工作以前开展得少,大家对此 ① (A.囫囵吞枣  B.一知半解),“了解的人多了,也有利于遗址资源的保护,很多遗址由于被破坏,丧 失了重要的信息,也让我们感到很心痛。”
    海南已成为不少考古人眼中的机遇之地。已进入古稀之年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除在考古一线工作外,还当起科普讲师,积极推动考古文化走进校园,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考古,发掘、保护家乡考古资源。李超荣坦言,现在海南加快自贸港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考古的黄金时期,因为可能会有更多的遗址 ② (A.接二连三  B.川流不息)暴露出来。“我们要挖掘保护这些文物,同时更要做好科普,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李超荣说。
    (选自《海南日报》,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jì( )有  丧失( )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横线处补写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如果你是参加对话会的同学之一,请结合活动主题,设计一个问题,在专家与听众互动环节,向李超荣研究员提问。
    【答案】(1)既     sànɡ
    (2) B     A
    (3)示例:丰富的考古资源(或久远的历史文化)
    (4)示例一:尊敬的李老师,就海南考古问题,您最想对青少年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示例二:尊敬的李老师,您觉得青少年如何传承海南悠久的历史文化?
    【解析】(1)既有:读音为 jì yǒu,是已久有了,已经具备的意思。
    丧失:读音为 sàng shī,失掉。
    (2)本题考查成语辨析。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大家对海南历史知道得不全面,故应用“一知半解”。
    故选B。
    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
    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更多的遗址不断地暴露出来,故应用“接二连三”。
    故选A。
    (3)本题考查补写语句。
    根据“此前他没有接触过海南历史文化,在海南考古过程中慢慢发现”“海南发现的遗址数量也并不少,大家之所以会有海南历史短的印象”的提示,可知这里主要是讲述海南由考古资源和历史文化。故补写“丰富的考古资源”或“久远的历史文化”。
    (4)本题考查设计问题。
    要注意活动主题“关注海南考古,感受历史文化”,设计问题要具体细化。
    示例:尊敬的李老师,面对海南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您觉得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呢?

    17.(2022春·吉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候鸟”中“候”字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   )”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    )
    A., B.。 C.; D.、
    (3)请从语段中找出了两组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划线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以安排农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òu
    (2)C
    (3)荣枯 去来
    (4)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5)示例:根据这些现象(自然现象)安排农业生产的事宜
    【解析】(1)候鸟(hòu niǎo):随着季节的变更而迁徙的鸟类。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是含并列关系的语句,中间应使用分号;
    故选C。
    (3)本题考查反义词。
    “荣枯”其中“荣”指繁茂,“枯”指枯萎。
    “去来”其中“去”指离开,“来”指回来。
    (4)本题考查句子成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为主语;“都”是副词,为状语;“是”为谓语;“大自然的”为定语;“语言”为宾语。
    (5)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据以安排农事”可简单理解为:据此安排农事;“此”为代词,指代前文内容,“农事”指耕地﹑施肥﹑播种等农业生产活动。联系前文“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可知,“据以安排农事”的意思是:根据这些自然现象安排农业生产的事宜。

    18.(2022春·天津南开·八年级统考期末)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第二十八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近日落下帷幕,十九个金鸡奖项记录了中国电影的“高光时刻”,也见证了中国电影薪火相传的繁荣气象。②本届入围作品,从科幻恢弘的《流浪地球》到“小而美”的《红花绿叶》《过昭关》,从情感类型的《后来的我们》到悬疑类型的《暴雪将至》,多元的题材类型与主题的选择呈现青年电影人的创作。③“梦想自有梦想的力量,仰望在银河的想象,我们起航。”④这歌声背后, 是青年电影人扬帆起航的昂扬, 是中国电影迈向电影强国的决心。
    (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你的修改意见是____。
    (2)第②句的画线处是一个病句,应改为:____。
    (3)第④句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
    【答案】(1)把书名号改为引号
    (2)多元的题材类型与主题的选择呈现青年电影人的创作活力。(或者“热情”“思想”)
    (3)不但     更
    【解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第①句中“金鸡百花电影节”为活动名,应将第①句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第②句画线句病因:成分残缺;修改建议:在“创作”后添加“活力”或“热情”或“思想”等。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是青年电影人扬帆起航的昂扬”“是中国电影迈向电影强国的决心”为递进关系,可使用关联词组“不但……更……”。

    19.(2022春·陕西宝鸡·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牛年大年初一晚,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首播。②第一期讲述了“古代护书人”传承守护《尚书》的故事。③节目之所以选择《尚书》作为开篇的原因,是因为《尚书》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美称。④《尚书》保存了许多历史档案材料,是了解、研究我国上古时期文化史的宝贵史料。⑤追根溯源,继往开来,每部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不灭的明灯。⑥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品读这些丰富又珍贵的典籍,也应该与世界分享。
    (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提取第⑤句画线部分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1)双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2)示例:去掉“的原因”。
    (3)典籍是明灯。
    【解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故“典籍里的中国”的双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2)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画线的句子句式杂糅,可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
    (3)本题考查句子主干的提取。提取主干要注意去掉修饰成分,留下主要成分即可。
    结合“每部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不灭的明灯”分析,“每部”是定语,名词“典籍”是主语中心语,“都”是状语,动词“是”是谓语中心语,“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不灭的”是定语,名词“明灯”是宾语中心语。主干为:典籍是明灯。

    20.(2022春·湖南怀化·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此刻,自然万物完全醒来了,到处生机àng然;一缕悠长的阳光穿过远近的树叶洒下来,几只蝴蝶拍着翅膀翩翩而至。汤姆摇醒了其他两个海盗,他们一起大喊了一声,嘻嘻哈哈地跑开了,在白色沙洲上清澈的浅水里,相互追逐着、打闹着。他们不再向往浩翰水面远处沉睡中的小村庄。
    ——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àng( )然        一缕(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成________    ________改成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加点的两个词“生机”“摇醒”都是动词。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他们不再向往浩翰水面远处沉睡中的小村庄。”中的主语是“他们”。
    【答案】(1)盎     lǚ
    (2)悠     幽     翰     瀚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盎然:àng rán,气氛、趣味洋溢的样子。
    一缕: yī lǚ,一丝,一股。
    (2)本题考查易错字。
    悠长——幽长:幽暗深长;
    浩翰——浩瀚:水势深广,比喻广大、繁多。
    (3)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生机”是名词;
    B.“远近的树叶”“清澈的浅水”是偏正短语,“拍着翅膀”是动宾短语;
    故选C。





    相关试卷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根据语境完成题目,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阅读以下文字,按要求回答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根据语境完成题目,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阅读以下文字,按要求回答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6:基础知识综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