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答案),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在自然界中,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B. 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湿度可以不同
C. 生活于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其排尿量非常少
D. 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2. 用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图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视野②比视野①使用的物镜要长
B. 要将污点A移出视野应把玻片往左下方移动
C. 正常的观察顺序是①→②→③
D. 视野转换成③图时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3. 神舟十三号空间站的航天员在人体外培养心肌细胞。这种情况下,水和其他营养物质进入心肌细胞要经过的细胞边界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4.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绿色开花植物和人体结构层次共同部分的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不同类型的组织;甲、乙、丙……表示不同类型的器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色开花植物和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B. 图中①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比原细胞减少一半
C. 若图中生物体是绿色开花植物,A、B、C……可以表示分生组织、上皮组织和输导组织等
D. 若图中生物体是人体,该图缺少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5. 某生物调查小组对植物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绵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葫芦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C. 肾蕨用孢子繁殖,孢子是生殖器官
D. “白果”是银杏的种子,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6. 生物学社团在实践基地种植了花生,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记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花生种子萌发后,胚芽发育成芽,并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B. 花生幼苗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缺乏含钾的无机盐
C. 花生根的生长主要依靠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
D. 花生果实中一般有2~4粒种子,这与子房中胚珠的数量有关
7. 如图分别是桃花、桃果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中含有花粉,②和③组成雄蕊 B. 桃花的主要结构是a和b,属于两性花
C. ⑦果肉是由⑥发育而来 D. 桃树的受精方式为双受精
8. 森林素有“绿色水库”之称。在我国南方植被以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为主,由于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升大气湿度,促进该地区的水循环,所以南方降水相对频繁。如图是南方某植物叶片的横切面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B. 2属于保护组织,是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C. 5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主要分布于上表皮
D.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叶片表面温度提升,加快水分散失
9. 第七次普查人口中,青少年为25338万人,占比17.95%。青春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青少年在此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
B. 脑的质量迅速增加,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C. 生殖器官迅速发育,会出现遗精或月经现象
D. 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
10. 人体的健康需要全面合理的营养供应,维生素、无机盐需要量虽少,却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下列有关维生素、无机盐与其缺乏症和食物来源对应不相符的是( )
A. 碘——贫血——海带
B. 维生素A——夜盲症——动物肝脏
C. 钙——佝偻病——牛奶
D. 维生素C——坏血病——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11. 如图表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部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②为胃液,则①是胃腺 B. 若④为氨基酸,则①一定是肠腺
C. 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一定不是肝脏 D. 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表示消化过程
12. 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和肺密切相关。图一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和肺的变化示意图;图二表示肺内外气压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过程膈顶下降,气体呼出 B. 甲过程对应曲线上的bd段
C. 乙过程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肺扩张 D. 乙过程开始的瞬间对应图二的c点
13. 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人体生物学模型。①②表示血管,A表示人体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为肾,则与①相比,②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B. 若A为胰腺,则②中的胰液含量增多
C. 若A为脑,则①中流静脉血
D. 若A为小肠,则与①相比,②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
14. 科学家对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大袋鼠进行研究发现,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里,大袋鼠体内组织的含水量都稳定在65%,即使在干燥的环境中用干燥的麦子喂养大袋鼠,其体内组织的含水量仍为65%,而且发现大袋鼠尿中的尿素是人的4倍,盐是人的2倍左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袋鼠长期不饮水时,其体内的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B. 大袋鼠产生这种浓缩的尿液,可以有效的保持体内水分
C. 大袋鼠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主要通过皮肤完成
D. 如果大袋鼠摄入含水量更多的食物,则其尿液中盐和尿素的含量将减小
15. 图中,甲为兴趣小组自制的变焦水透镜模型,乙为某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请推测该同学的视力状况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 )
A. 近视眼,镜片Ⅰ B. 近视眼,镜片Ⅱ C. 远视眼,镜片Ⅰ D. 远视眼,镜片Ⅱ
16. 下列动物类群和与其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如水螅、海葵等
B. 节肢动物: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如虾、蜈蚣等
C.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如墨鱼、鲨鱼等
D.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分化,如家兔、蝙蝠等
17.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行为、下列各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猴子经过训练后会骑自行车 B. 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
C. 刚孵化出的小蜘蛛就会结网 D. 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会驻足等待
18. 牛胃中有一种白色瘤胃球菌,该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白色瘤胃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瘤胃球菌是一种真菌 B. 与牛为共生关系
C. 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D. 营养方式为自养
19. 为宣传保护某水库的生物多样性,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些鱼类的物种信息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种名由属名+种加词构成 B. 图示鱼类中,鲢和鲤的亲缘关系最近
C. 鲶形目包含的生物种类比黄颡鱼属少 D. 可调查鱼类繁殖周期来制定保护方案
20. 如图是某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青蛙,则①过程发生在雌蛙体内
B. 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蝗虫,则②过程要经历完全变态发育
C. 若图中生物体代表人类,则生殖细胞B是由子宫产生的
D. 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鸟类,则受精卵中的胚盘会发育成雏鸟
21.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米勒模拟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B. 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是推断生物进化过程的重要证据
C.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D. 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它们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2. 《2022年农区蝗虫防控技术方案》提出应注意科学选择杀虫剂种类,并避免过度施药。其原因是刚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时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连续使用,蝗虫的抗药性会不断增强。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蝗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B. 有抗药性的蝗虫比不抗药的蝗虫繁殖能力更强
C. 进化过程中,蝗虫产生的变异都利于适应环境
D. 杀虫剂对蝗虫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
23. 生物学模型用直观的形式来简化特定生物学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问题的变化规律和实质,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表达手段。如图是描述某种结构或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该模型对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则A代表蝉
B. 若该模型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则B代表蛹期
C. 若该模型表示尿的排出过程,A代表肾脏,则C代表输尿管
D. 若该模型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C代表爬行类,则D代表鸟类和哺乳类
24.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图表示感染疾病后,体内抗体与抗原的数量变化图,则B表示抗体
B. 若图乙血管C处出血,在血管D处用止血带缠绕是不合适的
C. 图丙对心跳骤停的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按压50~60次,直到患者心跳恢复
D. “是药三分毒”,当服用抗生素一天症状减轻后,应减少剂量以减轻药物对人体的毒害
25. 下列对生物不同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曲线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一表示绿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曲线,乙是有机物质量的变化
B. 图二表示将狗和响尾蛇从5℃移至25℃的环境中耗氧量变化情况,E代表响尾蛇
C. 图三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
D. 图四表示存放水果时氧气浓度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H点时保存效果最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4.0分)
26.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图1是小麦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小麦幼苗的某些生理活动,图3表示用小麦种子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4表示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中的胚被称为“新一代植物的幼体”,图1中胚是由 ______ (填序号)组成的。
(2)图2所示小麦生理活动①的实质是 ______ ;生理过程②主要通过叶片中的 ______ 散失水分。
(3)为探究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能合成淀粉,首先应该将小麦幼苗进行相应的处理是 ______ ,再用黑纸片将叶片Ⅰ的b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后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麦幼苗摘下叶片Ⅰ,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能变蓝的是叶片Ⅰ的 ______ 部分。
(4)图3表示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如果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则乙瓶和丁瓶内的现象分别是 ______ 。
(5)如图4所示,种植密度为 ______ 时,小麦的产量最高。
(6)某农科所在研究环境条件对小麦种子寿命影响时,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出如图5曲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储存小麦种子时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 。
27. 图甲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序号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字母a、b、c表示相关物质;图乙和图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制作的肾单位和肺呼吸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经过口腔时,部分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 ______ ,最终在小肠内被 ______ (填消化液的名称)彻底分解成c。
(2)图甲中气体a透过 ______ 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 ______ 结合运输到组织细胞。
(3)图甲中三条排泄途径都能排出的物质是 ______ 。
(4)图乙中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______ ,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______ (填序号)中流出。
(5)图丙中橡皮膜模拟的结构以及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______ 。
28. “脑科学”与“生命健康”分别是自然科学发展前沿“八大领域”之一,脑对我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至关重要。请参考图片,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内填图中序号):
(1)人脑中,调节呼吸、心跳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脑干即图一所示的[ ______ ]中,因此脑干被称为人的“活命中枢”。
(2)某人因脑部不适就医,医生诊断其颈部动脉[ ______ ]管腔狭窄,影响了心脏通过 ______ (填“体循环”或“肺循环”)向脑部的供血。其脑部不适可能与图2所示脑的基本单位[ ______ ] ______ 缺氧有关。正常情况下,B(毛细血管)能为A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B适应此功能的特点有 ______ 、 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
(3)若图三代表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听到铃声进教室这个反射中C应该位于图1的[ ______ ]中。
(4)教育部“五项管理”中的“睡眠管理”要求初中生每天睡够9小时。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利于脑的健康,还可以促进少年儿童长高,这与睡眠中垂体分泌的 ______ 增多有关。
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召开。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图1)在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向世人传递友爱、勇气和坚强。
资料二北京 2022年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包括滑雪(图2)、滑冰等项目。
资料三我国坚持“绿色冬奥”的理念。在奥运赛场上实现常规能源 100%使用绿电,有效减少场馆使用中的碳排放。
(1)吉祥物“冰墩墩”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国家建立了相应的 ______ 对其进行就地保护。
(2)“雪容融”贴有和平鸽的金色吉祥纹。和平鸽属于鸟类,其身体呈 ______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这些特征都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你还知道和平鸽的哪些特征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3)滑雪运动速度快,危险大。为了尽可能减少运动损伤,专业人员提出了一些建议:
①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促进滑液的分泌使关节更加 ______ 。
②规范配戴护具,护具紧实的包裹可避免关节受伤,护具与关节结构中的 ______ 具有相似的作用。
30.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我们周围的微生物种类极其丰富,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和生殖方式,人类的衣食住行往往离不开它们,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对人类造成危害。如图为几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
资料二近几年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暴发,截止到 2022年12月,全球累计感染新冠肺炎人数超过5亿,死亡人数超过600万。全球已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有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等11种变异毒株。
资料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历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有效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高端的食材往往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中国人民用智慧制作出多种美食。做馒头时,将一小包发酵用的粉末状物质倒入温水中调匀,然后用来和面,该粉末状物质主要是资料一图 ______ 所示生物。
(2)在唐朝时,裁缝常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防止伤口发炎,请推测“绿毛”可能是资料一图 ______ 所示生物,该生物产生的可以抑制某致病细菌生存的物质是 ______ 。
(3)资料二中揭示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不同的变异毒株,这与新型冠状病毒(图丁)的[ ______ ] ______ 发生改变有关。
(4)新冠肺炎是一种典型的传染病,在防控该传染病的过程中,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强有力措施:①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②倡导居民外出戴口罩③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④进行全员核酸检测⑤倡导七步洗手法⑥免费接种新冠疫苗等,上述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______ 。
(5)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从免疫角度分析,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______ 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______ ,从而使人获得免疫力。此种免疫属于 ______ 免疫。
31. 苯丙酮尿症是人类的一种常见遗传病。如图甲是有关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乙为晓曦家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图解,图丙为人体内染色体排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数字2所代表的内容是 ______ 。
(2)根据图乙中的家族系图谱判断出该病是由 ______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若用D表示显性基因,d表示隐性基因,图乙中Ⅱ3、Ⅱ5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______ ,Ⅲ8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为 ______ ,Ⅲ9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为 ______ 。随着“全面放开三孩”政策的实施,Ⅱ3和Ⅱ4希望再生一个孩子,那么他们生一个不患病女孩的概率是 ______ 。
(3)图丙中可以表示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排序的是 ______ (填“A”或“B”)。
(4)若图乙中Ⅲ11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Ⅲ11成年后与一正常女子结婚后,为了避免生出有遗传病的孩子,医生应建议他们 ______ 。
A.只能生女孩
B.只能生男孩
C.生男生女各半
D.不能生育子女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2. 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时,引发水体中微囊藻暴发,产生难以降解的藻毒素,不仅造成浮游藻类污染,影响水体安全,而且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回答下列问题:
(1)相比于藻类植物,原核生物微囊藻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______ 。
(2)据表可知,鲤鱼与石螺的关系是 ______ ,处于该水域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别的生物是 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某水域水生动物种类
水体分布
食性
爆发期藻毒素含量(微克/克干重)
石螺
底栖
有机碎屑、浮游藻类
3.69
鲢鱼
上层
浮游藻类
12.936
翘嘴鱼
中上层
鱼、虾
35.91
鲤鱼
下层
有机碎屑、螺、藻类
11.07
(3)为探究浮游动物棕鞭毛虫对微囊藻的影响。模拟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实验:
①取一定体积处于生长暴发期的微囊藻,均等分成两组,对照组微囊藻单独培养,实验组的处理方法是 ______ 。
②每隔一天取样,测定单位体积微囊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问题:棕鞭毛虫是如何对微囊藻产生影响的?
作出假设: 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不仅有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还有生物因素,A错误。
B、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B错误。
C、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C正确。
D、蚯蚓能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能够使土壤肥沃,说说明了蚯蚓对环境有影响,D错误。
故选:C。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又能影响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答案】B
【解析】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看到的细胞个体越大。视野②比视野①看到的细胞数目多,放大倍数较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②比视野①使用的物镜要短,A错误。
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中污点A偏右上方,为将污点A移出,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从而移出视野,B正确。
C、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由较小倍数到较大倍数。所以正常的观察顺序是②→①→③。B错误。
D、视野转换成③图时要调节细准焦螺旋。D错误。
故选:B。
观图可知:a转换器、b遮光器、c反光镜、d目镜、e粗准焦螺旋、f细准焦螺旋;①③是高倍镜下的图像、②是低倍镜下的图像、③中A是污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3.【答案】B
【解析】解:动物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组成。细胞质的流动加速物质的循环,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因此培养心肌细胞所需的水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要经过的细胞边界是细胞膜,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生物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故选:B。
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还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掌握细胞膜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绿色开花植物和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不是组织),A错误;
B、图中①过程是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原细胞一样,(不是减少一半),B错误;
C、若图中生物体是绿色开花植物,A、B、C……可以表示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但不能表示上皮组织,C错误;
D、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若图中生物体是人体,该图缺少的结构层次是系统,D正确。
故选:D。
1、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因此,正常体细胞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保持不变。
2、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动物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3、图中:①是细胞分裂,②是细胞分化。
本题考查了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解:A、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B错误。
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孢子属于生殖细胞,不是生殖器官,C错误。
D、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白果”其实是银杏的种子,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D正确。
故选:D。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植物类群的特征。
6.【答案】B
【解析】解:A、花生种子萌发后,胚芽发育成芽,并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正确。
B、氮肥作用是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所以花生幼苗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缺乏含氮的无机盐,错误。
C、根的长度能够不断增加,是因为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以及伸长区的细胞能够不断伸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来实现的。正确。
D、果实中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成的,则花生果实中一般有2~4粒种子,这与子房中胚珠的数量有关。正确。
故选:B。
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
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牢记相关生物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②花药和③花丝组成雄蕊,②花药内有花粉,A正确。
B、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是b雄蕊和a雌蕊,因为其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一朵桃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属于两性花,B正确。
C、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可见⑦果肉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C错误。
D、桃树是绿色开花植物,受精方式为双受精,D正确。
故选:C。
图中的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⑦果肉,⑧种子,a雌蕊,b雄蕊。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发育。
8.【答案】A
【解析】解:A、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A正确;
B、2叶肉属于营养组织(不是保护组织),叶肉含有叶绿体,是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B错误;
C、5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陆生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于下表皮,C错误;
D、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从而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防止叶片细胞被阳光灼伤,D错误。
故选:A。
图中:1是上表皮,2是叶肉,3是下表皮,4是叶脉,5是气孔。
本题考查了叶片的结构和功能、蒸腾作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解:A、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并开始分泌性激素,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A正确。
B、进入青春期之后,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显著增强,但脑的重量及容量以及脑细胞、神经元的数量变化不大,神经系统的结构已接近成年,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强,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B错误。
C、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会迅速发育,男孩会出现遗精现象,女孩会出现月经,标志着初步具有生殖能力。C正确。
D、进入青春期,青少年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D正确。
故选:B。
进入青春期以后,是人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上、心理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正确对待。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应及时了解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性道德观念。
熟练掌握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是解题关键,同时要注意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10.【答案】A
【解析】解:A.人体缺碘易患地方甲状腺肿,海带中含有大量碘,可以通过补充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贫血是由于体内红细胞数量少或者血红蛋白浓度低引起的,A符合题意。
B.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可通过食用肝脏、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A,B不符合题意。
C.牛奶中有丰富的含钙,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缺钙会导致儿童出现佝偻病。C不符合题意。
D.水果、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等。
11.【答案】C
【解析】解:A、②胃液不会流入小肠肠腔。A错误。
B、若④为氨基酸,则①可能是肠腺或胰腺。B错误。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任何消化酶。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一定不是肝脏。C正确。
D、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表示吸收过程。D错误。
故选:C。
图中的①消化腺、②消化液、③消化、④消化终产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2.【答案】D
【解析】解:A、图一中,甲过程膈顶下降,气体吸出,A错误。
B、图一中甲过程表示吸气,对应图二曲线上的ac段,B错误。
C、乙过程表示呼气,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肺回缩,C错误。
D、乙过程表示呼气,开始的瞬间对应图二的c点,D正确。
故选:D。
图一中,甲表示吸气,乙表示呼气,图二中,ac表示吸气,ce表示呼气,据此分析解答。
明白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A.血液流经肾脏后,肾脏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进入肾脏细胞,动脉血变为静脉血,②肾静脉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A正确。
B.若A为胰腺,胰液直接通过导管被分泌到消化道小肠中,②的血液中不会有胰液,B错误。
C.若A是脑,则①表示体循环中的动脉,流动脉血,C错误。
D.蛋白质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若A是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则与①相比,②中的氨基酸含量增加,而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1)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这样血液由含氧多少的动静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3)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送回心脏;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判定:①是动脉血管,A表示人体器官,②是静脉血管,据此解答。
掌握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4.【答案】C
【解析】解:A.大袋鼠体内组织的含水量都稳定在65%,故大袋鼠长期不饮水时,其体内的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使组织的含水量稳定在65%,A正确。
B.排出等量的废物,袋鼠比我们用的水要少,故大袋鼠产生这种浓缩的尿液,可以有效的保持体内水分,B正确。
C.通过题干的信息,可知大袋鼠尿中的尿素是人的4倍,盐是人的2倍左右,故大袋鼠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主要通过尿液来完成,C错误。
D.如果大袋鼠摄入含水量更多的食物,但是袋鼠还是保持体内组织65%的水分含量不变,那么排出的水必然会增多,这样必将稀释尿液,则其尿液中盐和尿素的含量将减小,D正确。
故选:C。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熟记尿的成分、排出过程和排尿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如果眼球前后径过长、眼球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配戴凹透镜矫正,图甲中镜片Ⅰ是凸透镜,Ⅱ是凹透镜。
故选:B。
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如图所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等知识。
16.【答案】C
【解析】解: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水螅、海葵等。A正确。
B、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多足类等,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如虾、蜈蚣等,B正确。
C、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如鲫鱼、鲨鱼等,而墨鱼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C错误。
D、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胎生、哺乳,如家兔、蝙蝠等,D正确。
故选:C。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及代表动物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猴子经过训练后会骑自行车、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会驻足等待,属于学习行为,这是动物和人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A、B、D不符合题意。刚孵化出的小蜘蛛就会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这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C符合题意。
故选:C。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和特点。
18.【答案】B
【解析】解:A、瘤胃球菌是一种细菌,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该细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中纤维素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据此可知,该细菌与牛为共生关系,B正确。
C、细菌都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该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D错误。
故选:B。
(1)细菌是单细胞个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细菌体内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大多是腐生或寄生,都进行分裂生殖。
(2)生物的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生生物之间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A、林奈的双名法给生物命名是:生物物种名由属名+种名构成,A正确;
B、两种生物同属的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反之两种生物同属的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题图中,鲢和鲤的最小共同分类单位是鲤形科,故两者的亲缘关系更近,B正确;
C、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鲶形目包含黄颡鱼属,鲶形目包含的生物种类比黄颡鱼属多,C错误;
D、保护鱼类资源主要是保护产卵期的母鱼和育肥期的幼鱼,所以可根据鱼的繁殖周期制定保护方案。D正确。
故选:C。
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20.【答案】D
【解析】解:A、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青蛙,则①受精过程发生在水中。A错误。
B、蝗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所以其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若图中生物体代表人类,则生殖细胞B为卵细胞,是由卵巢产生的。C错误。
D、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鸟类,鸟卵的结构中,胚盘含有细胞核,在受精后可发育成雏鸟。D正确。
故选:D。
1、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3、鸟卵的结构中,胚盘含有细胞核,在受精后可发育成雏鸟。
掌握各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A
【解析】解:A、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不能证明由有机物演变成原始生命,A错误;
B、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可见,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是推断生物进化过程的重要证据,B正确;
C、生物的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环境因素是进化的外因,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C正确;
D、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D正确。
故选:A。
米勒设计的模拟实验中,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再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米勒设计的模拟实验中,最终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本题考查了生命的起源、进化,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等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答案】D
【解析】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从而产生了抗药性的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害虫与农药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杀虫剂对害虫起到了选择作用。
故选:D。
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对该种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即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而实验证明,在未使用农药前,某些害虫个体已具有这种抗药性,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
此题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抗药性害虫产生的原因。
23.【答案】D
【解析】解: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若对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则A代表植物或树,B代表蝉,C代表螳螂,D代表黄雀。错误。
B、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成为完全变态发育,则模型中的A、B、C、D分别代表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B是幼虫,错误。
C、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是输送尿液,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是排出尿液,该模型表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则A是肾脏,B是输尿管,C是膀胱,D是尿道,错误。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为:
若模型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A、B、C、D分别代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进化历程,正确。
故选:D。
(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3)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这是一道综合题,只有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才能正确答题。
24.【答案】B
【解析】解:A、若甲图表示感染疾病后,体内抗体与抗原的数量变化图,则A表示抗体。A错误。
B、静脉出血应该在伤口的远心端止血。乙血管内的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是静脉。若图乙血管C处出血,在血管D处用止血带缠绕是不合适的。B正确。
C、图丙对心跳骤停的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按压至少100次,直到患者心跳恢复。C错误。
D、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的剂量用药,不能随便更改剂量。D错误。
故选:B。
(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3)出血的初步护理为:动脉出血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在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4)对溺水、触电、煤气中毒等心脏骤停的病人应用心肺复苏的方法进行急救。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抗体与抗原、安全用药常识、急救方法和出血的初步护理。
25.【答案】C
【解析】解:A、由于绿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一旦绿豆幼苗长出真叶,光合作用开始进行,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如图乙表示绿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曲线,A正确。
B、动物的呼吸作用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用公式表示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的能量有两个应用:维持动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维持体温。响尾蛇是变温动物,从5℃的环境中移到25℃的环境中,响尾蛇的体温升高,新陈代谢升高,耗氧量增加,如图二中的E曲线;而狗是恒温动物,把它从5℃的室温移至25℃的环境中,体温是不变的,呼吸作用要减弱,因此耗氧量会减小,如图中的F曲线,B正确。
C、图三说明人体消化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但人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所以人在寒冷时并不影响体内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C错误。
D、水果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要释放二氧化碳,从图四中可以看出,当氧气浓度在H点时,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少,即此时呼吸作用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因此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在H点时最好,D正确。
故选:C。
(1)绿色植物在光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反的两个生理过程。
(2)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表被毛或羽毛,有保温作用,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为恒温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无脊椎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3)消化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其催化效率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4)贮藏过程中的水果仍然具有生命力,在贮藏过程中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水果的品质变差;因此水果在贮藏过程中要尽量抑制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关系、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正确理解曲线表示的生物学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答案】③④⑤⑥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气孔 饥饿处理(或暗处理或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 见光 乙瓶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丁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储存种子,并且充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解析】解:(1)胚是新植株的幼体,包括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
(2)图2所示小麦生理活动①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的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生理过程②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中的气孔散失的。
(3)为验证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能合成淀粉,首先应该将麦幼苗进行相应的处理是饥饿处理(或暗处理或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目的是除去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叶片的见光部分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淀粉,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能变蓝。
(4)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3装置中,甲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吸收,丁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证明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如果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则乙瓶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丁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分析图4可知,种植密度为b时,有机物积累的最多,小麦的产量最高。
(6)分析题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减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强。因此储存种子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我们应该减弱呼吸作用,因此应该在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低温、干燥的环境中储存种子。
故答案为:(1)③④⑤⑥;
(2)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气孔;
(3)饥饿处理(或暗处理或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见光;
(4)乙瓶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丁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b;
(6)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储存种子,并且充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1)图1中,①种皮和果皮、②胚乳、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
(2)图2中,①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表示呼吸作用,其场所主要是线粒体;②释放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其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的气孔;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表示光合作用,其场所是叶绿体。
(3)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证明种子萌发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则空气在进入乙之前需要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除净。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越大,植物积累的有机物越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种子的结构及功能,并能正确识图。
27.【答案】麦芽糖 胰液和肠液 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血红蛋白 水 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 ③ 膈肌、收缩
【解析】解:(1)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c葡萄糖。
(2)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a氧气透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组织细胞。
(3)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三条排泄途径都能排出的物质是水。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图乙中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有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被则形成了尿液,尿液由③集合管收集流出。
(5)图丙中橡皮膜模拟膈肌,气球模拟肺,气球扩张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故答案为:(1)麦芽糖;胰液和肠液;
(2)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血红蛋白;
(3)水;
(4)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③;
(5)膈肌、收缩。
图甲中①吸气、②呼气、③排汗、④排遗、⑤排尿、a氧气、b二氧化碳、c葡萄糖。
图乙中①模拟肾小球、②模拟肾静脉、③模拟集合管。
图丙中玻璃管相当于气管、锥形罩相当于胸廓、气球相当于肺、橡皮膜相当于膈肌。
此题属于综合题,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⑥ ③ 体循环 A 神经元 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① 生长激素
【解析】解:(1)⑥是脑干,内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因此干被称为人的“活命中枢”。
(2)③颈部动脉管腔狭窄,影响了心脏通过体循环向脑部的供血。这样脑部的A神经元缺氧,而导致其脑部不适。毛细血管能够进行物质交换,与此功能相适应,毛细血管的数量多;分布广;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听到铃声走进教窒”是在大脑皮层中的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多个中枢参与下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若图三代表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听到铃声进教室这个反射中c神经中枢应该位于图1的①大脑皮层中。
(4)⑦垂体能够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增多,促进儿童长高。
故答案为:
(1)⑥。
(2)③;体循环;A神经元;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细血管的数量多;分布广;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3)①。
(4)生长激素。
图1中的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颈部动脉,④颈部静脉,⑤膈肌、⑥脑干、⑦垂体。图2中的A是神经元,B是毛细血管。图3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生命调节的有关知识点。
29.【答案】自然保护区 流线型 胸肌发达(或双重呼吸或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或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等) 灵活 关节囊
【解析】解:(1)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国家建立了相应的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它们进行就地保护。
(2)和平鸽属于鸟类,有许多适于飞行的特点,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翼搏击空气,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上高耸的凸起叫做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的视觉发达,有些能在疾速飞行中捕食,用坚硬的角质喙来啄取食物,没有牙齿;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残渣,很快就随粪便排出;鸟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扩大了分布范围。
(3)①关节囊可以分泌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关节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更加灵活。
②关节囊包绕整个关节使相邻的两块骨牢固的联系在一起,对关节起到加固的作用,因此护具与关节结构中的关节囊具有类似的作用。
故答案为:(1)自然保护区;
(2)流线型;胸肌发达(或双重呼吸或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或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等)。
(3)灵活;关节囊。
(1)鸟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3)运动的产生是由于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形成的,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
这是一道综合题,熟记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是解题关键。
30.【答案】甲 丙 青霉素 B 遗传物质 ②③⑤ 抗原 抗体 特异性
【解析】解:(1)做馒头时,经常要用到A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暄软多孔。
(2)古代有人会把长有“绿毛”的浆糊涂在刚划破的手指上可以起到杀菌作用,与图中生物丙青霉有关,“绿毛”的“毛”指的是构成菌体的(直立)菌丝;其中“绿毛”的绿色是孢子的颜色;长有“绿毛”的浆糊中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是青霉素。
(3)丁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不同的变异毒株,这与新型冠状病毒的B遗传物质有关。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①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②倡导居民外出戴口罩、③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④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属于控制传染源;⑤倡导七步洗手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⑥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5)在免疫学上,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它是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注射到人的体内能刺激到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从获得免疫的方式看,接种该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甲。
(2)丙;青霉素。
(3)B遗传物质。
(4)②③⑤。
(5)抗原;抗体;特异性。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由图可知:甲酵母菌;乙细菌;丙青霉菌;丁病毒。图中A是蛋白质,B是遗传物质。
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分析图形,灵活解答。
31.【答案】基因 隐性 Dd、Dd 23 100% 37.5% B B
【解析】解:(1)DNA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因此,图甲中数字2所代表的内容是基因。
(2)根据图乙中的家族系图谱3、4号正常,子代中出现苯丙酮尿症,判断出该病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若用D表示显性基因,d表示隐性基因,根据遗传图谱可得出遗传图为:
由此可以看出Ⅱ3、Ⅱ5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d、Dd,Ⅲ8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为23,Ⅲ9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为100%。
性别遗传图为:
随着“全面放开三孩”政策的实施,Ⅱ3和Ⅱ4希望再生一个孩子,那么他们生一个不患病孩子的概率是75%,不患病女孩的概率是75%×50%=37.5%。
(3)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一致,图丙B中第23对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一致,因此,可以表示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排序的是B。
(4)根据性别遗传图可以看出,女儿的染色体中XX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父亲一定为女儿提供X染色体,父亲的Y只能能传给儿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因此,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医生应建议他们只生男孩。故选:B。
故答案为:(1)基因;
(2)隐性;Dd、Dd;23;100%;37.5%;
(3)B;
(4)B。
(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3)图中1染色体、2基因、3遗传物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32.【答案】无成形的细胞核 捕食、竞争 翘嘴鱼 富集造成藻霉素含量高 微囊藻与棕鞭毛虫共同(混合)培养 棕鞭毛虫捕食微囊藻(或棕鞭毛虫产生的物质抑制微囊藻)
【解析】解;(1)微囊藻是一种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2)据表中信息可见:鲤鱼以石螺为食物,两者存在捕食关系,同时鲤鱼和石螺都以藻类为食物,两者存在竞争关系。食物链中,由生物富集现象发生,营养级别越高,沉积的有毒物质越多,如图所示,翘嘴鱼含量最高,所以是最高营养级,判断的依据就是富集造成藻毒素含量高。
(3)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浮游动物棕鞭毛虫对微囊藻的影响“,变量是浮游动物棕鞭毛虫。所以取一定体积处于生长暴发期的微囊藻,均等分成两组,对照组微囊藻单独培养,实验组的处理方法是微囊藻与棕鞭毛虫共同(混合)培养。
②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因此,根据问题“棕鞭毛虫是如何对微囊藻产生影响的?”可知,本实验的假设可以是:棕鞭毛虫捕食微囊藻或棕鞭毛虫产生的物质抑制微囊藻。
故答案为:
(1)无成形的细胞核;
(2)捕食、竞争;翘嘴鱼;富集造成藻霉素含量高;
(3)①微囊藻与棕鞭毛虫共同(混合)培养;
②棕鞭毛虫捕食微囊藻(或棕鞭毛虫产生的物质抑制微囊藻)。
(1)生物富集指的是环境中含有无法排除的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等)在生活於其间的生物体内沉积的现象。
(2)自然界的水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但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向水中排放了大量的废物,导致水质恶化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熟记掌握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两部分,共10页,“以劳动为犁,深耕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