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8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4310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8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4310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堂检测
展开1.“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此材料说明“二战”后美国的战略思想是( )
A.马歇尔计划 B.局部战争
C.杜鲁门主义 D.和平演变
2.20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的计算机只能进行每秒3 000次的运算,而美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却达到每秒15 000次。60年代后期,苏联成功缩短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这表明( )
A.冷战加剧了高科技竞争
B.技术差距加速美苏全面对抗
C.信息革命改变世界格局
D.美苏关系缓和促进技术进步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迅速崛起,西欧列强和日本丧失了过去在国际体系中的显赫地位,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日渐活跃,中国则为战后的世界秩序增添了一大变数。这说明( )
A.两极对峙格局即将出现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强权政治已一去不复返
D.国际体系出现结构性变化
4.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美国此举( )
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
B.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C.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D.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根据材料,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12分)
B级——选考高分练
6.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指出:“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波兰问题对于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这是基于( )
A.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B.美苏意识形态的分歧对立
C.战时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
D.维护苏联国家利益的需要
7.下图为发表在苏联《鳄鱼》杂志上反映马歇尔计划的漫画《美国最新战车》(图中袋子上的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这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 )
A.推动欧洲经济复兴
B.控制西欧对抗苏联
C.帮助美国资本输出
D.推动欧洲走向联合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材料二 二战胜利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出现新高潮,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大批涌现,开始了走向联合的道路。从世界格局的角度看,第三世界的成熟与发展,是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生的……而历史在接近20世纪尾声的时候,突然结束了两极格局,再次把多极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
——摘编自赵立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的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8分)
课时作业18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说法出自杜鲁门主义,C选项正确;美国“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与推动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不符,A选项错误;“支持自由国家和自由人民抵抗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不能说明美国要搞“局部战争”,B选项错误;材料未提出与和平演变相关的信息,D选项错误。
答案:C
2.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计算机技术明显落后于美国,到60年代,苏联成功缩短了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说明冷战格局下美苏的对抗也反映在科技领域,由此得出冷战也加剧了东西方的高科技竞争,A正确;B错在“全面对抗”的说法,排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格局仍属于美苏两极格局,并没有因为信息革命而发生重大改变,C排除;题干中反映的苏联极力缩短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说明美苏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无法体现美苏关系缓和,D排除。
答案:A
3.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冲击了国际体系的稳定性,世界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摇摇欲坠,中国战后的道路选择也影响着世界秩序,这说明国际体系出现结构性变化,故选D项;材料不仅强调美苏两国的崛起,更是涉及了“西欧列强和日本”“亚非民族”“中国”等多股力量在二战后的崛起,排除A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出现于美苏争霸退潮、民族独立国家大量出现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二战结束后展开全球争霸,强权政治依旧存在,排除C项。
答案:D
4.解析: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是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表现,与材料中“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相符,故选C项;“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与材料中“北约”“欧洲的防御”的整体层面不符,排除A项;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与材料中“北约”“美国”不符,排除B项;1955年,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D项。
答案:C
5.解析:本题第一问,根据材料内容从政治、经济角度概括缘由。第二问,结合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回答。
答案:缘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6分)
表现: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6分)
6.解析:“波兰问题对于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这里重点突出了苏联的国家利益,故选D项;“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此时美苏之间是盟友,没有形成冷战,排除A项;“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突出的是苏联的利益,不能体现意识形态的分歧对立,排除B项;“1945年2月”二战没有结束,美苏还是盟友关系,排除C项。
答案:D
7.解析:苏联把马歇尔计划比喻为以“财政贷款”引导欧洲国家为美国出力的“最新战车”,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控制西欧对抗苏联,故选B项;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之一是推动欧洲经济复兴,但材料不涉及,排除A项;帮助美国资本输出没有揭示马歇尔计划的本质目的,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并不是要推动欧洲走向联合,排除D项。
答案:B
8.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可知激烈的冷战对抗;据材料一“……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可知不放弃协调对话;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撤走了运往古巴的导弹,苏联处于劣势。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苏关系既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又同时避免世界战争的爆发。第(2)问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从世界格局的角度看,第三世界的成熟与发展,是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生的”,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确立了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万隆精神”。在此基础上形成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突然结束了两极格局,再次把多极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可知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1)特点:激烈的冷战对抗;不放弃协调对话;苏联处于劣势。(任答两点给4分)
影响: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同时避免世界战争的爆发。(2分)
(2)表现: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分)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4分)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a href="/ls/tb_c401676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测试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