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承德市隆化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承德市隆化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认真思考,巧填空,仔细推敲,巧判断,仔细选一选,仔细计算,图形与统计,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承德市隆化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一、认真思考,巧填空。
1.大于0而小于1的一位小数有________个.
2.妈妈为全家人准备午餐,她需要择菜7分,洗菜5分,淘米2分,用电饭锅煮饭20分,切菜2分,炒菜5分。要保证全家人12:00能准时吃饭,她最晚应于(______)的时候开始做。
3.根据30+70=100,150-100=50,50×3=150三个算式列出的综合算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下面三角形中,∠1=(______),这是一个(______)三角形。
5.4972600000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 亿,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_________)亿。
6.从笔直的公路到学校有3条小路,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96米、178米、208米,其中有一条小路与公路是垂直的,这条小路的长度是(________)米。
7.由3个千万,5个万、6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______),这个数读作(______)。 120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32000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______)。
8.4.23是由________个1,________个0.1和________个0.01组成的。
9.,如果,要使简便计算,可能是(__________)。
10.在三角形中,∠1是∠3的3倍,∠2是∠3的2倍,这是一个(_____)三角形.
11.x的2倍减去4.5得5.5,用方程表示是(______)。
二、仔细推敲,巧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940085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约是94亿。(________)
13.小刚的位置是(3,5),小芳的位置是(4,5),他们是同桌。(______)
14.如果□×〇=△,那么○=□÷△。(________)
15.有一个内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也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____)
16.25×4÷25×4=16(______)
17.0.58和0.58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相同。(________)
18.小红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小丽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8厘米,小红一定比小丽高。(______)
19.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________)
三、仔细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0.下图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
A. B. C.
21.菲菲数学、语文、英语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92分,已知她的数学成绩是90分,英语95分,她的语文成绩是( )分。
A.92 B.91 C.95
22.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周长(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23.在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15,最小的数是7,则下列各数中( )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A.7 B.10 C.15 D.16
24.如果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是另外两个内角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25.下列小棒中,能拼成三角形的是( )(单位:厘米)。
A.4、5、9 B.4、4、6 C.2、4、7
26.爸爸今年a岁,是笑笑年龄的1.2倍,笑笑今年( )岁。
A.1.2a B.a÷1.2 C.a-1.2
27.下面图形( )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A. B. C.
四、仔细计算。
28.直接写出得数。
7.08÷100= 7.33+2.3= 0.32÷100×1000=
9.1+0.9= 27×25×4= 17.2-4.6+2.8=
1.2-0.26= 9.7-7= 345÷( )=0.345
29.列竖式计算.
19.2+22.83= 73.04-42.79=
五、图形与统计
30.画出下面两个图形底边上的高。
31.在下面的点子图上分别画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直角梯形。
六、生活中的数学。
32.红旗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共有学生160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20人。三年级和四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各有学生______,______人。
33.明明有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5天,还剩下15页没看,他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先写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34.两个小组进行口算比赛,成绩如下表。
第一组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5号 | |||||||
正确数(道) | 57 | 60 | 60 | 59 | 59 | |||||||
第二组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5号 | 6号 | ||||||
正确数(道) | 60 | 55 | 55 | 60 | 60 | 58 | ||||||
(1)你认为哪一组口算能力比较强?
(2)你是怎么比较的?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比较的过程说一说。(提示:可以用算式、文字、图画等方法)
35.学校买了4个篮球和3个排球,排球每个64.30元,篮球每个49.20元,一共付了多少元?
36.张叔叔在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28.5元,另一本14.4元。他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37.儿童节快到了,儿童服装批发超市搞促销,促销价格如下表:
购买数量/套 | 1~50 | 51~100 | 100以上 |
价格/(元/套) | 75 | 70 | 65 |
实验小学要在儿童节进行演出,准备集体购买服装,四(1)班有43人,四(2)班有55人,四(3)班有52人,每人购买一套.
(1)如果三个班分别购买,那么各需要多少元?
(2)如果三个班合起来购买,那么共需要多少元?
参考答案
一、认真思考,巧填空。
1、1
【详解】大于0而小于1的一位小数有0.1,0.2,0.3,0.4,0.5,0.6,0.7,0.8,0.1共1个.解答此题要先认真审题,再根据题意解答即可.
由分析可得:大于0而小于1的一位小数有:0.1,0.2,0.3,0.4,0.5,0.6,0.7,0.8,0.1共1个.
故答案为1.
2、11:38
【分析】在煮饭的时候,妈妈可以择菜、洗菜、切菜、炒菜,那么煮饭最少用时就是淘米和电饭煲煮饭的总时间。
【详解】2+20=22(分)
7+5+2+5=19(分)
22>19
最少用时22分钟。
12点准时吃饭,那么应该最晚11:38开始做。
此题考查的是选择最优方法,即用最短时间准备午餐。
3、[150-(30+70)]×3 50×3-(30+70)
【解析】略
4、95° 钝角
【分析】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已知,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可求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从而可以判定这个三角形的类别。
【详解】180°-47°-38°=95°
95°>90°
这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5、49.726 50
【解析】略
6、178
【分析】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各点所连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则从笔直的公路到学校的3条小路中,与公路垂直的小路长度最短。比较三条小路长度大小,找出最短的那条小路即可。
【详解】178<196<208,则与公路垂直的小路长度是178米。
故答案为:178。
明确与公路垂直的小路长度最短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30050620 三千零五万零六百二十 1200万 320亿
【详解】[分析]:先根据数位顺序表写数然后分级,数位分为三级:个级、万级和亿级
8、4 2 3
【分析】一个数的哪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详解】4.23是由4个1,2个0.1和3个0.01组成的。
故答案为:4;2;3。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的数位与计数单位,牢记:十分位计数单位是0.1,百分位计数单位是0.01,千分位计数单位是0.001。
9、33
【分析】算式中,如果△是167,要使计算简便,和167相加是整十数即可。
【详解】
可能是200-167=33(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33
运用加法的结合律进行解答,细心解答即可。
10、直角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2=2∠3,∠1=3∠3,根据∠1+∠2+∠3=180度,可得:∠3+2∠3+3∠3=6∠3=180度,进而求出∠3,然后求出∠2和∠1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得出结论.
解:因为∠2=2∠3,∠1=3∠3,根据∠1+∠2+∠3=180度,可得:
∠3+2∠3+3∠3=6∠3=180度,
则∠3=180÷6=30(度),
所以:∠2=2×30=60(度),∠3=30×3=90(度);
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和三角形的分类.
11、2x-4.5=5.5
【分析】先用代数式表示x的2倍减去4.5为2x-4.5,然后根据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值为5.5列方程即可。
【详解】x的2倍减去4.5得5.5,用方程表示为2x-4.5=5.5。
故答案为:2x-4.5=5.5。
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等式,然后列式解答,注意字母与数相乘时可以简写,即省略乘号,把数写在字母的前面。
二、仔细推敲,巧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
【分析】改写成用“亿”为单位的近似数就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根据亿位后的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940085000≈9亿
所以,940085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约是94亿,故此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改写,注意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
13、√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位置,要记得在数对中左边的数字表示第几列,右边的数字表示第几行。
根据数对的含义,小刚的位置是(3,5),表示的是第3列,第5行;小芳的位置在(4,5),表示的是第4列,第5行。
【详解】因为小刚和小芳在同一行,紧挨着的两列,根据位置空间分布,两个人是同桌。
所以判断正确。
14、×
【分析】因数、因数和积的关系: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因为□×〇=△,
所以○=△÷□,
所以,如果□×〇=△,那么○=□÷△,故此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解答此题应根据因数、因数和积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15、×
【解析】略
16、√
【解析】略
17、√
【分析】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知,0.58=0.580,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0.58的计数单位是0.01,0.580的计数单位是0.001,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0.58=0.580,0.58的计数单位是0.01,0.580的计数单位是0.001;
所以0.58和0.58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相同,故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对小数计数单位的认识,关键要明白小数位数不一样计数单位必然不同。
18、×
【分析】平均数,统计学术语,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详解】小红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并不代表小红的身高是160厘米,小红的身高可能高于160厘米,也可能低于160厘米;同样的小丽的身高可能高于158厘米,也可能低于158厘米,所以不能判断出小红和小丽谁高。
所以判断错误。
本题考擦汗的是平均数的意义,要注意平均数只能表示一个整体的平均水平,不能代表其中某个个体的具体大小。
19、√
【分析】0乘任何数都得0,而0不能做除数,则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故答案为√。
熟练掌握0在乘除法中的特性,注意0不能做除数。
三、仔细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0、C
【分析】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其中2份涂色,表示。
【详解】如图:
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故答案为:C
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21、B
【解析】略
22、C
【分析】根据长方形活动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各条边的变化来进行判断,每条边的长度不变,所以周长不变。
【详解】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周长不变。
故答案为:C。
长方形活动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之后,原来长方形与现在平行四边形比较,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变小。
23、B
【分析】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据此可知,如果这组数据大小不同时,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如果这组数大小相同,则最大数、最小数、平均数相等。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15,最小的数是7,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要小于15,大于7。
A. 7=7; B. 15>10>7;C. 15=15;D. 16>15
所以只有B选项中的10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4、B
【解析】略
25、B
【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4+5=9,则这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
B.4+4>6,6-4<4,则这三根小棒能拼成三角形;
C.2+4<7,则这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
所以能拼成三角形的是:4、4、6。
故答案为:B。
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灵活运用这个关系解决问题。
26、B
【解析】略
27、A
【解析】略
四、仔细计算。
28、0.0708;9.63;3.2;
10;2700;15.4;
0.94;2.7;1000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点的移动规律,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7.08÷100=0.0708 7.33+2.3=9.63
0.32÷100×1000
=0.0032×1000
=3.2
9.1+0.9=10 27×25×4=2700
17.2-4.6+2.8
=12.6+2.8
=15.4
1.2-0.26=0.94 9.7-7=2.7 345÷1000=0.345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应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正确进行计算。
29、42.03 30.25
【详解】略
五、图形与统计
30、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高从底边的对边向底边做垂线段即可。梯形底边上的高是从这个底边的对边向底边所做的垂线段。
【详解】如图:
做好高之后,一定要在图上标出垂直符号。
31、
【解析】略
六、生活中的数学。
32、三年级70人;四年级90人;70;90
【分析】三年级和四年级共有学生160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20人,三年级人数=(160-20)÷2,四年级人数=160-三年级人数。
【详解】三年级人数=(160-20)÷2=140÷2=70(人)
四年级人数=160-70=90(人)
答:三年级有70人,四年级有90人。
本题是典型的和差问题,牢记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33、25页
【解析】等量关系式为:平均每天看的页数×5+剩下的15页=140页
解:设平均每天看x页
5x+15=140
x=25
答:他平均每天看25页。
34、(1)第一组
(2)先求出第一组、第二组口算比赛成绩的平均数,再比较两组平均数的大小,平均数大的口算能力就较强。
【分析】(1)分别计算第一组、第二组口算比赛成绩的平均数,比较平均数的大小即可解答。
(2)先求出第一组、第二组口算比赛成绩的平均数,再比较平均数的大小,平均数大的口算能力就较强。
【详解】(1)第一组平均成绩:
(57+60+60+59+59)÷5
=295÷5
=59(道)
第二组平均成绩:
(60+55+55+60+60+58)÷6
=348÷6
=58(道)
59>58,所以第一组口算能力比较强。
(2)先求出第一组、第二组口算比赛成绩的平均数,再比较两组平均数的大小,平均数大的口算能力就较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5、389.7元
【详解】64.30×3+49.20×4=389.7(元)
答:一共付了389.7元。
36、7.1元
【分析】
先求出买两本书需要的钱数,再根据找回钱数=付出钱数﹣花掉钱数即可解答。
【详解】
50﹣(28.5+14.4)
=50﹣42.9
=7.1(元)
答:应找回7.1元。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买两本书需要的钱数。
37、 (1) 四(1)班需要3225元,四(2)班需要3850元,四(3)班需要3640元
(2) 9750元
【解析】(1)四(1)班:43×75=3225(元)
四(2)班:55×70=3850(元)
四(3)班:52×70=3640(元)
答:四(1)班需要3225元,四(2)班需要3850元,四(3)班需要3640元.
(2) 43+55+52=150(人)
65×150=9750(元)
答:共需要9750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2023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认真思考,巧填空,仔细推敲,巧判断,仔细选一选,仔细计算,图形与统计,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承德市隆化县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2023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快乐填一填,公正小法官,精挑细选,我是神算手,动手实践,生活问题我能解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