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3讲 课时12 昼夜长短的变化
展开课时12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与昼弧、夜弧
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2.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如下图。
3.特点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均为12时。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状况(南半球相反)
时间 | 昼夜长短 | 分布规律 | 特殊节气 |
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 昼长 夜短 |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 |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 |
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 昼短 夜长 |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 |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夜 |
昼夜长短的时间对称特点
(1)关于冬至日、夏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昼长、夜长相等。
(2)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E):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2.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注:公式中日出、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对称分布特点,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可以求对称纬度的昼长(夜长)。
(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1~2题。
1.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2.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
A.白昼更长 B.正午太阳更低
C.日出方位更偏南 D.正午时刻更早
本题组以海南岛位置图为基本素材,要求考生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地球运动问题。
地方时、区时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本组试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第1题 当海口正午时,即110°E约为12:00,此时70°W约为0:00,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约为70°W向东至180°,占全球总面积的比例超过2/3。 |
第2题 1月1日为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从图中可看出,三亚纬度较海口低,故三亚白昼更长。 |
答案 1.D 2.A
(2022·江苏扬州模拟)下图表示一年中某时段,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昼长的变化现象。读图完成1~2题。
1.若四地中仅有一地位于北半球,则图中N的日期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若②地位于北半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②③④
B.MN时段①②地日出东南,③④地日出东北
C.MP时段③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D.NP时段④地昼长渐长并将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四地中③位于赤道,①②变化规律一致,位于同一半球,④与①②变化规律不一致,位于另一半球。所以若四地中仅有一地位于北半球应为④地,N日期④地昼长最短,应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选D。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若②地位于北半球,则①地位于北半球,③地位于赤道,④地位于南半球,M表示北半球的春分,N表示北半球的夏至。纬度越低,昼长的变化幅度越小,所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④②③,A错;MN时段太阳直射北半球,①②③④日出方位都是东北,B错;MP时段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移动,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C正确;NP时段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④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长渐长,但是不会出现极昼现象,D错。选C。
下图是安徽省境内一幢乡村住宅楼及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该地6月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少于8月。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6月日照时数少于8月,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8月( )
A.白昼长 B.气压高
C.气温高 D.太阳高度大
4.该日该地昼长约为( )
A.10小时 B.12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5.该房屋正门( )
A.坐北朝南
B.朝向南偏东
C.朝向南偏西
D.朝向东偏南
答案 3.B 4.D 5.B
解析 第3题,日照时数与昼长情况和天气状况有关,与气温无关,C错。6月太阳直射点位置较8月更偏北,所以安徽6月的太阳高度更大,且昼长大于8月,A、D错。6月恰逢梅雨,多阴雨天气;8月正值伏旱,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多晴天,故日照时数8月更多,B对。第4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光线位于正南方,日出太阳光线与正午时太阳光线夹角为105°,正午地方时为12时,则日出时地方时为5时,经过计算得知昼长为14小时,选D。第5题,安徽正午太阳光线位于正南方位,日出时太阳光线位于偏东北方向。而该屋正门对着的方位是在正午光线和日出光线之间,向东偏离正午太阳光线15°,故朝向为南偏东。选B。
下表是“我国四城市连续两日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据此回答6~7题。
城市 | 第一日 | 第二日 | ||
日出 | 日落 | 日出 | 日落 | |
① | 06:04:50 | 17:25:54 | 06:03:00 | 17:26:17 |
② | 07:25:31 | 19:04:58 | 07:24:22 | 19:05:40 |
③ | 06:45:03 | 18:31:52 | 06:44:09 | 18:32:18 |
④ | 08:16:41 | 19:57:11 | 08:15:34 | 19:57:50 |
6.表中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7.关于表中四城市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西向东依次是④③②①
B.自东向西依次是①③④②
C.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
D.自北向南依次是②①③④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题,表中四地昼长均略小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接近赤道;同时第二天昼长大于第一天,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据此可判断表中日期最接近春分。第7题,由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可计算出正午时间,从而可判断自东向西依次是①③②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越往北昼越短,则依据昼长,可判断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
课时精练
下表表示四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差值。据此回答1~2题。
地点 | ① | ② | ③ | ④ |
昼长最大差值 | 2小时26分 | 24小时 | 0小时 | 5小时42分 |
1.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
2.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
A.8小时31分 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纬度越低昼长最大差值越小,由此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是②④①③。第2题,根据同一地区,夏至日和冬至日昼夜时长相反,即同一地区夏至日白昼时长等于冬至日黑夜时长,并且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长,则冬至日白昼最短,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短,则冬至日白昼最长。④地昼长最大差值等于该地昼长最大值(设为x)减去该地昼长最小值(24-x),由此可得出:x-(24-x)=5小时42分,由此可得x=14小时51分,则④地最短昼长等于24小时-14小时51分=9小时9分,故选B。
《田家四时》宋朝·梅尧臣——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田家四时》所描述的节气是( )
A.立春 B.谷雨
C.惊蛰 D.立夏
4.此节气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贵阳昼短夜长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悉尼昼短夜长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贵阳昼短夜长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悉尼昼短夜长
5.下列各组选项中,北京昼长相近的是( )
A.立春和立秋 B.惊蛰和寒露
C.谷雨和雨水 D.立夏和夏至
答案 3.C 4.A 5.B
解析 第3题,古文的大意:昨夜春雷轰隆,早晨扛着锄头去南山坡锄草。杏花应着时节开放,农事劳动不能迟缓。女子独自在家养蚕,放牛的孩子跟随我下地。在田里遇见老父亲,一个人在辛勤劳作着。由此可推测该节气为惊蛰,故选C。第4题,惊蛰为3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贵阳昼短夜长,A正确、C、D错误;悉尼位于南半球,应昼长夜短,B错误。第5题,由图可知,立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而立秋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京昼长差异较大,A错误;惊蛰为春分前一个节气,寒露为秋分后一个节气,北京昼长相近,B正确;由雨水到谷雨北京昼渐长,C错误;由立夏到夏至,北京昼渐长,D错误。
下图是位于30°N附近的“N城全年中Z值变化曲线图”(设昼长为X小时,夜长为Y小时,X-Y=Z)。读图回答6~7题。
6.太阳直射赤道的日期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7.②至③期间,南昌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昼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短 D.昼短夜长,昼渐长
答案 6.B 7.A
解析 第6题,由材料可知,Z为昼长与夜长之差,太阳直射赤道时,昼夜等长,Z值为0。读图可知①③⑤日期Z值为0,故B正确。第7题,结合材料可知,②日期N城(30°N附近)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大,昼长最长,说明②日期为夏至日。②至③期间,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移动至赤道,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故A正确。
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海湾游览,下图为“该海湾示意图”。小明拍摄了一张“落日碧海、渔船点点”的照片,拍照的时间是19:01,当地经纬度约为(23°53′N,116°E)。完成8~9题。
8.小明拍摄照片时的位置应在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9.拍摄照片的当天,当地昼长约为( )
A.14小时2分钟 B.14小时34分钟
C.13小时30分钟 D.12小时
答案 8.D 9.C
解析 第8题,据材料可知为暑假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小明拍的是日落,日落位于西北方向,根据“碧海”“渔船”这些信息可知西北方向有海的只能是④,故选择D。第9题,当地经度与120°E相差4°,时间相差16分钟,由此可以算出当地日落时间为18:45,根据昼长时间计算公式:12+昼长/2=日落时间,可以算出昼长时间为13小时30分钟,故选C。
(2022·湖北武汉市模拟)我国位于30°N的某半山观景台某日于北京时间06:27观赏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13:12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日该地的昼长最接近( )
A.9小时33分钟 B.11小时6分钟
C.11小时30分钟 D.13小时30分钟
11.此日,可能与该地同时欣赏日出的地点是( )
A.大连金石滩(122°E,39°N)
B.上海(121°E,31°N)
C.青海湖(100°E,37°N)
D.洱海(100°E,26°N)
答案 10.D 11.C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可知,该日北京时间06:27观赏到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说明此时为日出。13:12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说明此时为该地正午。从日出到正午历时6小时45分钟,为昼长的一半,昼长应为13小时30分钟,D正确。第11题,该日北京时间13:12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此时为正午,说明该地地方时和北京时间相差1小时12分钟,即经度比120°E偏西18°,位于(30°N,102°E)。该日昼长大于12小时,为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大连金石滩纬度比该地高,经度在东,日出较早,A错误。上海纬度和该地相差不大,但地方时早一个多小时,日出时间明显早于该地,B错误。青海湖纬度比该地高,地方时比该地略晚,可能同时日出,C正确。洱海纬度比该地低,地方时比该地略晚,日出时间一定比该地晚,D错误。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3讲 课时12 昼夜长短的变化 (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3讲 课时12 昼夜长短的变化 (含详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昼夜长短与昼弧,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53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53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有关认养农业叙述正确的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53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53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书本抓主干,重原理抓过程,勤归纳会比较,多读图勤考虑,重标准有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