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18.0分)
在过去的30年中,印尼首都雅加达下沉了近4米,近两年北部市区甚至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迅速沉降。2022年1月18日,印尼国会批准了《国家首都法草案》,确定将首都从雅加达迁往东加里曼丹省。读图(箭头表示迁都方向),完成各小题。
1. 推断雅加达地面大幅度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过度开采地下水 B. 海平面上升 C. 地壳持续下沉 D. 地震导致塌陷
2. 东加里曼丹省被选为新首都所在地的有利条件是( )
①靠近印尼地理中心
②基础设施完善
③生态环境良好
④位于国际重要航线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 迁都后的雅加达( )
A. 经济中心地位下降 B. “城市病”得到缓解
C. 海陆交通枢纽地位下降 D.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趋于合理
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是集光、机、电、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复杂机械。90年代以来,我国TBM从无到有,并逐渐通过技术创新使得不同应用环境下的TBM 技术领先世界。目前,我国TBM开始出口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据此完成各小题。
4. 我国TBM技术创新的动力主要源于( )
A. 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B. 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
C. 发达的区域交通运输 D. 强大的区域协作能力
5. 我国TBM出口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主要是因为我国TBM( )
①产量大
②品种全
③款式新颖
④质优价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人类活动影响大气环流的强度进而影响印度半岛雨季降水量。1985年以来,由于印度半岛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恒河平原的居民将种植单季(雨季)水稻大面积改为双季(雨季、旱季)水稻。旱季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灌溉。据此完成各小题。
6. 水稻种植由单季改为双季可能造成恒河平原( )
A. 下渗增加 B. 蒸发减少 C. 入海径流增多 D. 水汽输送增加
7. 与1985年以前相比,种植旱季水稻导致5月份恒河平原( )
A. 升温快、气温偏低 B. 升温慢、气温偏低 C. 升温快、气温偏高 D. 升温慢、气温偏高
8. 种植双季水稻造成印度半岛雨季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印度低压减弱,西南季风登陆推迟 B. 印度低压增强,西南季风登陆推迟
C. 印度低压减弱,西南季风登陆提前 D. 印度低压增强,西南季风登陆提前
地理学家通过研究不同时期雪线高度变化来推知地球环境变迁。如图示意更新世晚期(距今1.15万-7万年)亚洲东部部分地区雪线高度(单位:m)分布。据此完成各小题。
9. 更新世晚期,图中N阴影区的地理景观最可能是( )
A. 草原 B. 沙漠 C. 冰川 D. 森林
10. 与M处相比,导致图中P、Q两处数值较高的主要因素分别为( )
A. 气温、降水 B. 降水、气温 C. 降水、地形 D. 地形、降水
11. 更新世晚期以来,图示区域( )
A. 冻土面积增加 B. 海平面下降 C. 对流雨减少 D. 林线上升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读2022年3月4日8时(北京时间)亚洲局部地区500hpa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图1)和同时间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图2)。读图,完成各小题。
12. 500hPa等压面上甲点的风向(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13. 天气系统是立体的,地面至高空气压场呈联动变化,据图可推断( )
A. 5080米水平面上的气压总体上东北高西南低
B. 高空槽线位置,有利于冷空气南下
C. 高空槽后气流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D. 高空槽前气流辐合下沉,近地面易出现晴朗天气
14. 推测此时乙地天气状况( )
A. 能见度低 B. 风和日丽 C. 电闪雷鸣 D. 大雪纷飞
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反映的是随着海拔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而呈现的垂直变化现象,但由于受到某些原因影响,也有可能打乱垂直分布规律,从而出现异常。读我国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如图),完成各小题。
15. 该山地基带类型异常,最有可能是( )
A. 气温异常 B. 降水异常 C. 物种入侵 D. 人类活动
16. M处原有的自然植被已完全消失,其自然植被可能是( )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热带雨林 D. 高山苔原
17. 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 )
A. 新疆 B. 山西 C. 福建 D. 河北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青藏高原石油资源的勘探范围和力度,并于2021年在青藏高原勘探出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页岩油。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据此完成各小题。
18.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青藏高原石油资源的勘探范围和力度,主要是为了( )
A. 填补高原能源开采空白 B. 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C. 提高藏区的城市化水平 D. 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
19. 我国在青藏高原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中,首先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 油气储量不足 B. 技术难度较高 C. 大气透明度低 D. 交通运输困难
20. 与其他石油资源相比,页岩油( )
A. 开采成本低 B. 流动性较好 C. 自然投产快 D. 资源潜力大
皖南川藏线又称“江南天路”,地处皖东南,位于东南丘陵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该线东起宁国市西津街道,西至泾县琴溪镇,全程核心路段120km,最高点海拔为776m,是国内热门的旅游廊道线路。如图示意皖南川藏线位置。据此完成各小题。
21. 皖南川藏线被称为“江南天路”,主要是因为( )
A. 沿线海拔较高,气候高寒 B. 地形复杂,建设难度较大
C. 沿线风景优美,车流量大 D. 野生动物出没,环保严格
22. 皖南川藏线的关键优势在于( )
A. 奇特的高山峡谷景观 B. 独特的人文景观
C. 优越的自驾游线路 D. 交通通达度较高
23. 皖南川藏线沿线核心路段的地带性植被( )
A. 多革质叶片 B. 夏绿冬枯 C. 秋冬落叶 D. 老茎生花
芬迪湾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和新伯伦瑞克省之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加拿大好望角海蚀柱位于芬迪湾附近,巨大的海浪把海岸上的岩石“雕琢”成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品。图甲示意芬迪湾地理位置,图乙示意芬迪湾好望角某地海蚀柱与海蚀凹槽分布。据此完成各小题。
24. 图乙中a、b、c、d四座海蚀凹槽中( )
A. a形成最早 B. a形成较b早 C. b形成最晚 D. d形成较c早
25. 芬迪湾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主要得益于( )
A. 海湾地形独特 B. 河流含沙量小 C. 湾口终年不冻 D. 沿岸寒流流经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盐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十分普遍的一种物理风化作用,盐类物质被风、雾、海水等带到岩石表面并进入岩石内部,在蒸发强烈的岩石表面附近因过饱和而结晶,从而形成形态各异的蜂窝石构造,被称为“盐风化穴”。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存在许多盐风化地貌。图甲为盐风化形成原理图,图乙为青岛灵山岛海边白垩纪砂岩的蜂窝石构造,属于一种典型的盐风化穴。
(1)根据材料,分析青岛灵山岛海边蜂窝石的形成过程。
(2)说明图乙中的盐风化穴在西北和东南两侧发育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3)根据材料推测西北地区盐风化作用最明显的季节并简述原因。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东南部,该国M地(如图)为丘陵地形,年降水量约为900mm。在M地这片干燥的落叶林地上,过去农业生产以刀耕火种方式种植玉米为主,由于土壤贫瘠,单产很低。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该地,推广秸秆堆肥技术,实施蔬菜和水稻轮作。该地雨季生产的蔬菜外销欧洲,干季生产水稻。这种蔬菜和水稻轮作技术有效缓解了马达加斯加的贫困和饥荒。图2阴影部分示意马达加斯加M地气旋雨季和传统农事活动的月份分布。
(1)甲、乙、丙代表了播种、休耕、收获三种农事活动,请指出其对应关系。
(2)简析M地过去土壤贫瘠的原因。
(3)推测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为改善M地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所采取的措施。
(4)分析蔬菜和水稻轮作能有效缓解马达加斯加贫困和饥荒的原因。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和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通,该湖因其独特的洪水涨落而闻名,在湿润西南季风为主导的时期发挥着区域防洪功能。与洞里萨湖相连通的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因季节不同而逆转流向的河流。如图示意洞里萨湖地理位置(图1)和2001~2019年该湖水位变化(图2)。
(1)简析洞里萨河河水出现逆转流向的主要原因。推测2001~2019年洞里萨湖水位状况的成因。
(2)简述2001~2019年洞里萨湖水位状况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A、C、B
【解析】解: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但其上升的速度和上升的幅度相对较小,与“近两年甚至每年25厘米的速度迅速沉降”相比。海平面上升幅度远远达不到,B错误。
雅加达位于爪哇岛附近,爪哇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受板块挤压抬升影响,地壳逐渐抬升,C错误。
地震是短时间之内造成的重大地质灾害,不会造成连续多年持续性的地面沉降,更多的是造成地面建筑受损,而非地面沉降,D错误。
雅加达位于海岛地区,虽然降水丰沛,但河流短小急促,地表缺乏有利的储水条件;而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表沉降,A正确。
故选:A。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地面沉降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影响。在地壳升降活动、地震、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或是火山爆发等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造成区域性的沉降。而在过量开采地下水、煤炭、天然气或矿产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容易造成城市局部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容易造成建筑物毁坏、海水倒灌、地下水盐碱化等。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面沉降的形成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由图可知,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千岛之国”,国家岛屿众多,东加里曼丹省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印尼地理中心附近,①正确。
印度尼西亚人口主要集中在爪哇岛,东加里曼丹省其开发程度较弱,基础设施较为落后,②错误。
由于本区开发程度较低,受人类破响较少,生态环境较好,③正确。
被称为“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位于加里曼丹岛的西侧,并不靠近东加里曼丹省,④错误。
故选:C。
影响城市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河流、气候、地表形态、矿产资源、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等。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东加里曼丹省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解:迁都之后的雅加达,不再是首都,城市的行政职能地位下降,可将城市的重点放在经济等其他职能上,其经济中心的地位会进一步得以巩因,A错误。
随着将雅加达首都职能迁出,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将从雅加达分离出来,人口迁出增多,将大大缓解雅加达的“城市病”,B正确。
迁都之后的雅加达,失去的是城市行政职能,对于其交通和经济职能并无影响,C错误。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其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综合制约,失去首都职能后的雅加达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无从推断,D错。
故选:B。
迁都是为了实现国家政治、经济的平衡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印尼的发展过度依赖爪哇岛。爪哇岛承载了全国一半的人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也都集中于此,相反,爪哇岛之外的其他岛屿,不论是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还是苏拉威西岛,亦或是马鲁古群岛发展都较为缓慢,尤其是主要岛屿之间的互联互通非常落后,已经成为印尼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
4~5.【答案】A、C
【解析】解:我国地形多样且地势起伏大,90年代以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地铁等的快速发展,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A正确。
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和强大的区域协作能力,对我国TBM技术创新有影响,但不是创新动力的主要来源,BD错误。
发达的区域交通运输与我国TBM技术创新的动力,没什么关系,C错误。
故选:A。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不同国家对TBM的品种要求不同,我国TBM品种全,可以适应不同国家的需求,②正确。
我国TBM能出口到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说明我国TBM的质量好,而且价格低廉,④正确。
产量大,款式新不是我国TBM出口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①③错误。
故选:C。
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有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交通、政治关系等。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国际贸易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6~8.【答案】A、B、A
【解析】解:以前恒河平原的居民在雨季种植单季稻,现改为双季稻,即雨季种旱季也种,但是旱季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恒河水灌溉农田,会导致下渗增加,A正确。
旱季大量的灌溉,蒸发增多,B错误。
旱季大量的灌溉,入海径流会减少,C错误。
大量的灌溉对水汽输送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A。
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植被的蒸腾作用会使水汽蒸发量增加,植被枝叶和凋落物会截留部分降水,减缓汇水过程,使地表径流总量减少,加大地表水的下渗,增加地下径流。
本题考查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答题,难度适中。
解:水的比热容较大,与1985年以前相比,5月份气温正在回升,种植旱季水稻需要大量水灌溉农田,会导致恒河平原气温的回升变慢,较之前正常年份偏低,故B正确。
故选:B。
恒河平原为热带季风气候,5月份为旱季,种植旱季水稻的影响可以从水域面积变化对气温影响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印度低压减弱,西南季风登陆推迟,会导致印度半岛雨季变短,可能造成降水量偏少,故A选项正确。
印度低压增强,会导致西南季风登陆提前,而不是推迟,故B选项错误。
西南季风登陆提前,印度半岛的雨季会变长,降水量增加,而不是减少,故C选项错误。
印度低压增强,西南季风登陆会提前,西南季风势力增强,印度半岛的雨季会变长,降水强度增大,降水量增加,而不是减少,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影响气候的因素需要从地形、海拔、海陆位置、大气环流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较小,注意对农业区位的分析即可,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是关键。
9~11.【答案】C、A、D
【解析】解:雪线是指在气候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根据图中雪线高度分布等值线可知,N阴影区的雪线高度在0米以下,说明N地全部被冰雪覆盖,因此更新世晚期,图中N阴影区的地理景观最可能是冰川,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故选:C。
自然景观的分析需要从纬度、地形、热量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较小,注意对自然环境的分析即可。
解:图中P处位于日本,受海洋影响大,年平均气温较高,所以与M处相比,P处雪线高度较高;Q地距海较远,降水比M处少,所以Q处的雪线高度高于M处,因此导致图中P、Q两处数值较高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气温、降水。
故选:A。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气温、降水、地势坡度等。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等值线图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解:更新世晚期以来,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导致冻土面积减少,故A选项错误。
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故B选项错误。
近地面气温升高,对流运动加强,对流雨增加,故C选项错误。
林线是由于低温等条件导致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更新世晚期以来,气温升高,高海拔地区热量增加,水热条件得到改善,林线上升,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雪线高度可以从气候、温度、地形、降水、植被、海平面高度进行分析。
本题属于能力题,以更新世晚期亚洲东部部分地区雪线高度分布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需要结合材料中进行分析和判断。
12~14.【答案】C、B、A
【解析】解:由于槽线出现在低压区域,所以甲北侧为低压系统,则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方向;由于甲位于高空,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该地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所以甲最终风向为西北风,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高空气流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受到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
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读,属于基础题,掌握影响风向的因素和特点。
解:根据500hpa等压面上等高线分布图可知,等压面上等高线数值越高,其相同海拔气压值较高;故此图西南部5640米等高线处的气压值要高于东北部5080米处的气压值,故5080米水平上的气压总体上西南高,东北低,A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到高空槽线与近地面冷锋位置形成联动,高空槽线能够推动近地面冷锋,有利于冷空气南下,B正确。
高空槽后近地面受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影响,在冷空气影响下近地面形成高压,C错误。
从图中可看到高空槽前近地面位于冷锋锋后,此处易形成大风、阴雨天气,非晴朗天气,D错误。
故选:B。
冷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本题考查气压系统与天气,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读图可知,乙地处于冷锋锋后,3月为北半球的春季,冷锋过境后,其锋后水气含量较低,有可能引起了沙尘暴现象,空气中凝结核增加,能见度较低,A正确。
乙地出现沙尘暴等现象,不可能风和日丽,B错误。
图示乙地站点的温度高于露点的温度,故此时的天气并未产生降水过程,水汽含量较低,不可能产生电闪雷鸣,CD错误。
故选:A。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状况,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问题。
15~17.【答案】D、A、C
【解析】解:图示该山地的基带是次生针阔混交林,最有可能是原来植被被破坏后才种植的次生林,所以该山地基带类型异常,最有可能是人类活动,D正确。
图示信息不能展示出气温、降水的变化,且气温和降水的异常会导致整个地区的植被均出现异常,AB错误。
读图可知基带之上存在原生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区位于亚热带或者热带地区,生物入侵应该出现的是更适合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生存的植被,而不是针阔混交林,C错误。
故选:D。
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有热量、水分、光照、土壤肥力、土壤水分、地形等。山地垂直自然植被的分布一般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大致为森林-草原荒漠,森林有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等变化,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山地基带类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根据图示山地海拔及原生自然植被分布,原生常绿阔叶林与原生针叶林之间有可能有落叶阔叶林,A正确。
原生常绿阔叶林与原生针叶林之间,不会出现热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BC错误。
M处海拔较低,不会出现高山苔原,D错误。
故选:A。
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读图可知基带之上存在原生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区位于亚热带或者热带地区,结合选项可知吉林、山西、河北均位于温带地区,ABD错误。
福建符合该山地原生植被的分布,C正确。
故选:C。
山地垂直自然植被的分布一般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大致为森林-草原荒漠,森林有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等变化,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18~20.【答案】B、D、D
【解析】解:青藏高原能源丰富,如太阳能资源、地热能资源,均有开采,石油资源开采完善高原能源开采方向,A错误。
多种能源的开采有助于完善高原乃至我国能源供给,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B正确。
能源开采有助于区域发展,包括提高藏区的城市化水平,但不是加大能源开采的主要原因,C错误。
石油资源属于传统化石燃料,不属于清洁能源,D错误。
故选:B。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青藏高原石油资源的勘探范围和力度的原因可以从增加能源产量、保障能源安全等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根据材料可知,在青藏高原勘探出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页岩油,说明青藏高原油气储量较大,且我国具备一定的开采、勘探技术,AB错误。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大气透明度高,C错误。
高原地区,地势较高,交通运输不便,交通运输成为首要面临的主要问题,D正确。
故选:D。
我国在青藏高原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中,首先面临的困难主要从交通、生态环境、气候、地形、开采难度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能源开发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与其他石油资源相比,页岩油开采较为困难,技术要求较高,开采成本高,A错误。
页岩油流动性与其他石油产品相差不大,B错误。
页岩油需要进行提炼、加工,然后才能投入使用,自然投产并不快速,C错误。
页岩油在我国储量巨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燃料、化工等),反映出资源潜力巨大,D正确。
故选:D。
在我国,页岩油主要在准格尔盆地二叠纪地层、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地层、四川盆地侏罗纪地层、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渤海湾盆地古近纪地层五大页岩油富集区。
本题考查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21~23.【答案】B、C、A
【解析】解:由材料可知,最高点海拔为776m,沿线海拔并不高,气候是季风气候,不是高原山地气候,A错误。
位于东南丘陵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建设难度较大,故被称为“江南天路”,B正确。
沿线风景优美,车流量大与“江南天路”的成因无关,C错误。
野生动物出没,环保严格无法从材料获知,且与“江南天路”的成因无关,D错误。
故选:B。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因素主要有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质和水文等;社会因素有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对交通的影响越来越小,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交通线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交通线路的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解:皖南川藏线此处高山峡谷景观较少,A错误。
这里独特的是自然景观,B错误。
根据材料“全程核心路段120km,最高点海拔为776m,是国内热门的旅游廊道线路”可知,说明此线是优越的自驾游线路,C正确。
皖南川藏线途经地区地形复杂,交会线路少,交通通达度并不高,D错误。
故选:C。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因素主要有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质和水文等;社会因素有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对交通的影响越来越小,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交通线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交通线路的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解:皖南川藏线沿线核心路段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特征是多革质叶片、终年常绿,A正确,BC错误。
老茎生花是热带雨林的特征,D错误。
故选:A。
影响植被的因素主要从气温、纬度位置、降水、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植被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4~25.【答案】D、A
【解析】解: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越深入海洋的位置受海水侵蚀越强烈,因而形成形成海蚀凹槽的时间越早。由此可判断图中四座海蚀柱海蚀凹槽形成的时间先后为dcba,a形成最晚,A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a形成较b晚,B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d形成最早,C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d形成较c早,D正确。
故选:D。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塑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潮差大小受引潮力、地形和其他条件的影响,芬迪湾海湾地形独特,使得一个潮汐周期内,潮差大,A正确。
潮差大小受河流含沙量、结冰期、洋流影响小,不是造成大潮差的原因,BDC错误。
故选:A。
潮差是指在一个潮汐周期内,相邻高潮位与低潮位间的差值,又称潮幅。潮差大小受引潮力、地形和其他条件的影响,随时间及地点而不同,可分为高潮差、中潮差、低潮差。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潮差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6.【答案】解:(1)由材料可知,盐类物质被风、雾、海水等带到岩石表面并进入岩石内部,在蒸发强烈的岩石表面附近因过饱和而结晶,从而形成形态各异的蜂窝石构造,青岛灵山岛海边蜂窝石的形成过程结合青岛灵山的地理位置,可知海水作用显著,因海水或海雾携带盐类物质沿岩石孔隙进入岩石;再结合图甲可知,在降水少、蒸发强的岩石部位盐类物质易累积引起过饱和而结晶;盐晶不断变大撑破孔隙周围使岩石表面颗粒脱落而形成。
(2)结合青岛灵山岛海边蜂窝石位于东部沿海,受东南季风影响,东南侧为夏季风(东南季风)迎风侧,降水多,雨水淋盐作用强,盐分不易积累,盐风化穴发育程度弱;西北侧为夏季风(东南季风)背风侧,降水少,蒸发强,盐类物质易累积,盐风化穴发育程度强;故盐风化穴在西北和东南两侧发育程度的差异是西北侧发育程度高,东南侧发育程度低。
(3)由材料可知,盐类物质被风、雾、海水等带到岩石表面并进入岩石内部,在蒸发强烈的岩石表面附近因过饱和而结晶,故西北地区盐风化作用最明显的季节应当是降水少,蒸发旺盛的时季节,西北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盐类物质易饱和结晶;昼夜温差大,盐晶体热胀冷缩明显,盐风化作用强烈,所以西北地区盐风化作用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
故答案为:
(1)海水或海雾携带盐类物质沿岩石孔隙进入岩石;在降水少、蒸发强的岩石部位盐类物质易累积引起过饱和而结晶;盐晶不断变大撑破孔隙周围使岩石表面颗粒脱落而形成。
(2)差异:西北侧发育程度高,东南侧发育程度低。
原因:西北侧为夏季风背风侧,降水少,蒸发强,盐类物质易累积,盐风化穴发育程度强;东南侧为夏季风迎风侧,降水多,雨水淋盐作用强,盐分不易积累,盐风化穴发育程度弱。
(3)夏季;西北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盐类物质易饱和结晶;昼夜温差大,盐晶体热胀冷缩明显,盐风化作用强烈。
【解析】(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2)盐风化作用是陆地上普遍存在的物理风化作用,不仅导致岩石表面的破碎分解,也造成建筑石材的粉化脱落,而且在地貌形态塑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影响盐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主要从岩石结构、气候等方面分析。
本题以盐风化形成原理与青岛灵山岛海边白垩纪砂岩的蜂窝石构造为背景材料,涉及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27.【答案】解:(1)结合材料过去农业生产刀耕火种,以及表格为传统农业活动月份分布图,可知,10、11月焚烧后,开始播种,之后休耕,收获,故甲为休耕,乙为播种,丙为收获。
(2)土壤肥力受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故M地处丘陵,地形坡度大、土层薄;人类刀耕火种,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根据地图可知当地纬度是南纬18度,属于热带地区,蒸发较大,因此地表比较干旱,土壤肥力较差;气候干旱导致植被较少,因此枯枝落叶较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所以土壤肥力低。
(3)M地水稻种植的不利自然条件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作物生长期水热不一致,易受旱灾影响;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土壤贫瘠;针对问题找出措施,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丘陵区域修筑梯田,保持水土,增加种植面积;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培育旱季水稻品种。
(4)从材料可知,蔬菜种植可以缓解贫困问题,水稻种植可以缓解饥荒问题;’蔬菜种植经济效益高,蔬菜销往欧洲,增加马达加斯加的经济收入,缓解贫困问题;通过科技改良,种植水稻,水稻单产高,缓解饥荒问题。
故答案为:
(1)甲、乙、丙分别代表休耕、播种、收获。
(2)丘陵地形,地表径流流速较快;年平均气温较高,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土壤储存的有机质较少;降水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雨季淋溶、冲刷能力强;雨季植被生长较快,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多,养分集中在植物体内;刀耕火种破坏植被,种植玉米,加剧水土流失。
(3)在河流上游兴修水库,增加灌溉水源;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利用秸秆堆肥,提高土壤肥力。
(4)蔬菜和水稻轮作,增加了居民收入;蔬菜生产正值高温多雨期,产量大;蔬菜反季节供应欧洲市场,收入较高,能有效缓解贫困;干季光照和热量充足,利于水稻生长;且经过秸秆堆肥的土壤肥力高,单产高,能缓解饥荒。
【解析】(1)根据表格的农事活动时间分析播种、休耕、收获。
(2)土壤贫瘠的原因从地形、气温、降水、冲刷、破坏植被等分析解答
(3)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为改善M地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所采取的措施从增加灌溉水源、修筑梯田、秸秆还田等角度解答。
(4)蔬菜和水稻轮作能有效缓解马达加斯加贫困和饥荒的原因从增加收入、高温雨期,产量大、市场、秸秆堆肥等角度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材料信息获取与图表判读,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难度中等。
28.【答案】解:(1)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因不同季节而逆转流向的河;材料信息表明,湖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10月盛行西南季风,处于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盛行东北季风,处于旱季。5~10月雨季时,流域内雨水补给量大,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水位上长涨快于洞里萨湖,因此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渭公河的河水经洞里萨河补给洞里萨湖,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旱季时,流域内降水少,补给湄公河的雨水少,湄公河干流水位迅速下降,水位回落速度快于洞里萨湖,湄公河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水位,湖水经洞里萨河补给湄公河干流,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湄公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01~2019年洞里萨湖水位不断降低;洞里萨湖水位下降、水域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农业生产用水增多和上游地区流域开发修建水库蓄水发电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加上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使得水位下降。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水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气候、生物、地形地貌等。湖泊水位下降导致湖区水生生物栖息地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质变差;湖泊对周边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湖泊周围区域温差增大,湿度变小等。湖泊水位下降,水资源减少,加剧了地区干旱程度,农业发展受限制,不利于经济发展。湖泊水位下降还会导致其调蓄功能减弱,引发旱涝灾害。
故答案为:
(1)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时,湄公河水位上涨,高于洞里萨河,河水由湄公河流入洞里萨河;旱季时,湄公河水位下降,低于洞里萨河,河水由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入湖河流水电站建设,水库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入湖河流沿岸用水增加,大量截留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区周边农业灌溉耗水量增大;湖区周边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等。
(2)湖泊水位下降,湖区蒸发减少,近地表气温升高,加剧旱季干旱程度;湖水循环作用减弱,水质恶化;部分湖床可能裸露,湖底水生植物退化,湖泊生态系统失衡;湖泊调蓄功能下降,雨季易引发洪涝灾害等。
【解析】(1)流向的周期变化及原因主要结合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角度分析;2001~2019年洞里萨湖水位状况的成因主要从流域开发、生产生活用水、气候等方面分析。
(2)水位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既有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有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气温、水质、生物多样性、调蓄、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
本题以洞里萨湖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涉及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河流水文特征、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高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高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两校高一(下)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两校高一(下)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