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5月第三次阶段性检测试卷高二语文试题
展开2022-2023学年5月第三次阶段性检测试卷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共同体是居住在乡村熟识区域的人们,基于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建立的以情感和价值认同为基础的文化性联结。今天,乡村振兴要重建乡村文化共同体,通过政府主导、主体建构、共同情感等多样形式重构。
乡村文化共同体的核心是人,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文化主体,不局限于原住农民,也包括支农骨干在内的各类乡村建设者。具体可分为外嵌型文化主体和内生型文化主体,外嵌型文化主体包括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建立的专业文化人才队伍,内生型文化主体则是原住村民以及返乡创业的新村民。在外嵌型主体的深度嵌入过程中,通过技能培训、资金支持和政府扶持,乡村文化人才不断得以培养,其内生力量不断得以培育和壮大,各种农民文化组织得以建立。多种文化主体的参与让乡村文化共同体在乡村建设行动过程中保持盎然生机。
乡村文化共同体是一种系统整体。不同的文化主体创造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类型的文化在自己的位置上被其他位置界定和影响,从而形成了稳定的结构。乡村文化共同体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作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乡村精神,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促进乡村文化的累积、涵化和创造,实现乡村文化建设从“路径依赖”转向“文化自觉”,实现共建、共治与共享的文化共同体的格局。根据乡村文化多样性特点,要以党建文化引领共同体文化达成共意,确保文化共同体的发展方向。以家庭文化重塑乡村伦理,形成稳定的情感结构。
以公共文化融入现代文明,吸收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供给的积极因素,积极探寻乡村文化的现代表达。以产业文化带动提升农耕文明,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打造一批如文化礼堂 +乡村旅游叠加共生的文化新产品,带动农耕文明以物态形式实现现代表达。
乡村文化共同体是在一定的平台载体运转中发挥文化作用的。物质的载体指向各种乡村文化活动平台,诸如乡村图书馆、文化礼堂、文化建筑、乡村文化馆,除此之外新时代的文化平台还包括了大众传媒。一方面,物质载体建设要着力于解决文化供给不平衡问题,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另一方面,物质载体建设要在智能化时代推进直播平台、短视频等乡村文化载体的建设,通过具象且直观的方式,如建设“ VR/AR乡村文化体验馆”“数字文化博物馆”等,重塑乡村文化的展演模式,提升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认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打造乡村文化共同体的传播矩阵。制度的载体是指文化共同体的制度建设,它是乡村文化共同体得以维持和运转的保障。新时代乡村文化共同体要通过完善文化制度,建立纠纷解决机制和乡风文明维护机制,以制度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治理,促进乡风文化提升。
(摘自蔡正丽《构建乡村文化共同体的具体路径》,有删改)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为文化产业在振兴乡村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机遇。文化产业是智力密集、创意密集、人才密集的朝阳产业。因此,首要的便是准确认识本土本乡的文化资源禀赋,挖掘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凸显其稀缺性。
文化因独特而充满魅力。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河南安阳林州石板岩镇位于太行山深处,拥有不少传统村落。当地挖掘村落文化内涵,发展写生产业,吸引美术院校和机构在此设立写生基地。大量人群前来古村落写生,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增添活力。山西长治武乡县五村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举办“五村播种节”,吸引全国各地数百位摄影家来此创作采风,带动当地发展旅游、餐饮,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富裕村。江西黎川县发展油画产业,使这个大山环绕的革命老区成为年吸引游客 10万余人、油画产值超6亿元的文化产业基地。
乡村有大美,但只有善于发现美,才能使资源变成产业。传统村落在村民眼中也许平平无奇,但在美术家眼里却代表着传统建筑之美;耕田犁地、祭祀祈福的民间风俗也许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但在摄影家的眼中却是创作的大好素材。所以,如果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乡土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哪些资源是本地独有的、哪些特点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就能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打开思路。
强调乡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也是避免千人一面、模仿雷同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不同,东西各异,辽阔乡村孕育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五色斑斓、丰富多彩的民俗、建筑、饮食、手工艺品、非遗技艺等,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事业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稀缺性,使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共同绘就新时代更加绚丽美好的乡村画卷。
(摘自张贺《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专业文化人才、原住村民和返乡创业的新村民,构成乡村振兴的文化主体,多种文化主体参与让乡村文化共同体充满生机。
B.以党建文化引领共同体文化达成共意,确保发展的方向,以家庭文化重塑乡村伦理,从而形成乡村文化共同体的稳定结构。
C.资源变成产业,需要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也许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的耕田犁地、祭祀祈福的民间风俗和平平无奇的传统村落。
D.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凸显了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因此,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认识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以政府主导、主体建构、共同情感等多样形式重构的乡村文化共同体,是一种系统整体,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作用。
B.在构建乡村文化共同体过程中,要以产业文化带动提升农耕文明,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C.材料一最后一段采用总分总的思路,论述了乡村文化共同体的运转平台载体,重点阐述了物质载体的内涵和建设要求。
D.材料二第二段列举石板岩写生基地、五村播种节和黎川油画产业等事例,论证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独特性的重要意义。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探寻乡村文化的现代表达”的一项是 ______
A.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把支部建在产业上,蹚出一条“党建引领,人才聚产业兴”的成功路子。
B.乌镇横港村将破败的鸭棚改造成小鸭艺术中心,使传统养鸭村成为充满文艺气息的艺术村。
C.下姜村建设农民书房两座,并且和周边村庄书房进行书籍有机联动,保证老百姓有书可看。
D.田岗村将一座烂尾楼打造成美术馆,多渠道引进商家投资,实现了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4. 构建乡村文化共同体的路径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5. 请结合材料谈谈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沙原隐泉
余秋雨
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远远看去,有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顺着脚印走罢,但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只能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新路。回头一看,为自己长长的脚印高兴。不知这行脚印,能保存多久?
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纔踩几脚,已经气喘,浑身恼怒。我在浙东山区长大,在幼童时已能欢快地翻越大山。累了,一使蛮劲,还能飞奔峰巅。这儿可万万使不得蛮劲。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要腾腾腾地快步登山,那就不要到这儿来。有的是栈道,有的是石阶,千万人走过了的,还会有千万人走。只是,那儿不给你留下脚印,属于你自己的脚印。来了,那就认了罢,为沙漠行走者的公规,为这些美丽的脚印。
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罢,爬!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何必自己惊吓自己。它总在的,不看也在。还是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罢。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完全是大手笔,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经划干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爬,只管爬。
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空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完全不必担心栖宿,西天的夕阳还十分灿烂。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凤,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为什么历代的僧人、俗民、艺术家要偏偏选中沙漠沙山来倾泄自己的信仰,建造了莫高窟、榆林窟和 其它 洞窟?站在这儿,我懂了。我把自身的顶端与山的顶端合在一起,心中鸣起了天乐般的梵呗。
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相,舍不得一眼看全。待放眼鸟矙一过,此时纔敢仔细端详。那分明是一弯清泉,横卧山底。动用哪一个藻饰词汇,都会是对它的亵渎。只觉它来得莽撞,来得怪异,安安静静地躲坐在本不该有它的地方,让人的眼睛看了很久还不大能够适应。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像一位年迈慈父责斥自己深深钟爱的女儿一般,道一声:你怎么也跑到这里!
是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或者,干脆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脚在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到九溪的树荫下。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未把它吸干?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足迹,借它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曾蜂聚过匪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一片污浊?
我胡乱想着,随即又愁云满面。怎么走近它呢?我站立峰巅,它委身山底;向着它的峰坡,陡峭如削。此时此刻,刚纔的攀登,全化成了悲哀。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上已无路,下又艰难,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惶恐。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于是急急地来试探下削的陡坡。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咬一咬牙,狠一狠心。总要出点事了,且把脖子缩紧,歪扭着脸上肌肉把脚伸下去。一脚,再一脚,整个骨骼都已准备好了一次重重的摔打。然而,奇了,什么也没有发生。纔两脚,已嗤溜下去好几米,又站得十分稳当。不前摔,也不后仰,一时变作了高加索山头上的普罗米修斯。再稍用力,如入慢镜头,跨步着舞蹈,只十来下就到了山底。实在惊呆了:那么艰难地爬了几个时辰,下来只是几步!想想刚纔伸脚时的悲壮决心,哑然失笑。康德所说的滑稽,正恰是这种情景。
来不及多想康德了,急急向泉水奔去。一湾不算太小,长可三四百步,中间最宽处,相当一条中等河道。水面之下,飘动着丛丛水草,使水色绿得更浓。竟有三只玄身水鸭,轻浮其上,带出两翼长长的波纹。真不知它们如何飞越万里关山,找到这儿。水边有树,不少已虬根曲绕,该有数百岁高龄。总之,一切清泉静池所应该有的,这儿都有了。至此,这湾泉水在我眼中又变成独行侠,在荒漠的天地中,全靠一己之力,张罗出了一个可人的世界。
树后有一陋屋,正迟疑,步出一位老尼。手持悬项佛珠,满脸皱纹布得细密而宁静。她告诉我,这儿本来有寺,毁于20年前。我不能想象她的生活来源,讷讷动问,她指了指屋后一路,淡淡说:会有人送来。我想问她的事情自然很多,例如为何孤身一人,长守此地?什么年岁,初来这里?终于觉得对于佛家,这种追问过于钝拙,掩口作罢。眼光又转向这脉静池。答案应该都在这里。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纔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纔见灵动,世界纔显精致,历史纔有风韵。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因此,老尼的孤守不无道理。当她在陋室里听够了一整夜惊心动魄的风沙呼啸,明晨,即可借明静的水色把耳根洗净。当她看够了泉水的湛绿,抬头,即可望望粲然的沙壁。
——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皆在敦煌县境内。
(选自《文化苦旅》有删改)
文本二: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主要表现在对于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以及关怀,对于人类所遗留留下的种种精神文化现象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以浓厚的书卷气息,只身一人,从朔风凛冽的咸阳古道、阳关雨雪到春花烟雨的苏州小巷、三秋西湖,一任唐朝的风沙宋朝的烟尘的扑打,途中有着山水各一程的坎坷,也有着风雨交加的寒冷,途中不断寻求着古老民族的新生力量。文化是一场苦旅,更是一场修行,余秋雨带着读者走遍世界,边观景边悟情,从中感受历史文化的变迁,深刻挖掘人文精神。
(选自《试析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人文精神》,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表现爬沙原观隐泉的感受,描写了鸣沙山的壮美、月牙泉的静美、老尼的淡美,表达了“我”对人生世相的思考。
B.因为历代的僧人、俗民、艺术家选中了沙漠沙山来倾泄自己的信仰,建造了莫高窟、榆林窟和其他洞窟,所以这些地方才倍显圣洁和崇高。
C.登临沙山顶端,“我”发现这里只不过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由此陷入了是“享一时俯视之乐”还是“长久驻足安坐”的彷徨之中。
D.静与淡是老尼生活的集中体现,她能抵住风沙惊心动魄的呼啸,她能借助明净水色涤荡外界的喧嚣,在沙壁与泉水中寻求内心的最大平和。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借助“我”的视角描写了沙原隐泉的奇特景象,但又不独立写景,而是融情、景、理于一体,形成一种深邃高远的艺术境界。
B.作者写鸣沙山,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山的整体风貌和山顶的壮美风光,更侧重于对登山的艰难情状和行走的轨迹进行细致描写。
C.下山时,“我”咬咬牙,狠狠心,缩紧脖子,歪扭着脸,把脚伸下去,整个骨骼都做好了被重重摔打的准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D.文章结尾,作者用简洁的语句交代了鸣沙山和月牙泉的地理位置,淡淡的笔调引人遐思,恰到好处地勾起了读者体验美景的冲动。
8. 作者说“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但他笔下的“隐泉”却有奇特之处,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
9. 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沙原隐泉》中的“我”在攀爬沙山过程中所悟到的人文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为礼部右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士奇入谢新命毕,闻惜薪司奏准岁例,赋北京、山东枣八十万斤,为宫禁香炭之用,将复入奏。时蹇义、夏原吉奏事未退,上见士奇,顾义等曰:“新华盖学士来奏事,必有理,试共听之。”士奇因言:“今闻惜薪司传旨,赋枣八十万斤,得无过多?虽系岁例,然诏书所减除者,皆岁例也。”上喜,即命减其半。复语义等曰:“ 卿三人朕所倚,宜尽言,匡朕不逮。” 以灵壁县丞田诚为州判官,仍佐灵壁县事。诚居官廉能,抚字九年,考满,父老诣阙留之,遂有是命。以太常寺卿讷为交趾任华府知府。周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入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微,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翰林院严考岁贡生。上谕杨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匪人,由学校失教;自今宜严试之。五经四书义,不在文辞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或人材难得,即数百人中得一人亦可。盖取之严,则不学者不敢萌侥幸之望。”罢海子、西湖巡视官。上谓蹇义曰:“ 朕之心苟可推以利民虽府库之储不吝况山泽之利哉”命户部,被灾田土,分遣人驰谕各郡县,停免催征粮税。仁宗洪熙元年二月,舞阳、清河、睢宁民饥,命发本县仓粟赈之。五月,谕吏部慎选御史,以清风纪,咨访可任都御史以闻。上曰:“都御史,十三道[注]之表。都御史廉,御史虽不才,亦知畏惮。今不才者无复畏惮矣。”每边将陛辞辄戒曰:“ 民力罢矣,毋贪功。脱扰塞下,驱之而已。”在位仅十月,而百政具举云。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有删改)
[注]十三道:按照明朝制度,十三道监察御史是在都察院中具体进行审计监督的官员。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正确的地方(填写字母)。
朕[A]之[B]心[C]苟[D]可[E]推[F]以[G]利[H]民[I]虽[J]府[K]库[L]之[M]储[N]不[O]吝[P]况[Q]山[R]泽[S]之[T]利[U]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顾义等曰”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
B.“诚居官廉能”与“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
C.翰林院,唐代初置,各朝职能略有不同,明朝有协助户部考核贡生的职能。
D.陛辞,既指官员面见皇帝辞官,也指官员离开朝廷辞别皇帝,文中指后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杨士奇听闻惜薪司传旨向地方征收八十万斤枣树,认为征收数量过多,立即请求依岁例减除,仁宗欣然纳谏,下令减收一半。
B.仁宗注重官员的品行。田诚清廉能干,尽心安抚体恤百姓,因而获得提拔重用;奉承献媚的周讷则被贬到偏远地方任职。
C.仁宗仁爱恤民,推行一系列利民措施:罢免海子、西湖的巡视官,中止征收受灾地方的各种赋税,开放本地官仓赈济灾民。
D.仁宗重视官吏风纪,在他看来,都御史的人选至关重要,因为作为御史的表率,都御史廉洁,御史即使无才也会畏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三人朕所倚,宜尽言,匡朕不逮。
②民力罢矣,毋贪功。脱扰塞下,驱之而已。
14. 明仁宗告诫杨士奇要严格加强对“岁贡生”考核选拔的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他认为选拔人才的依据是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5~16题。
夜宿浙江
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注]。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注]越人吟:战国时越人庄舄仕楚,不忘故国,病中吟越歌以寄情。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季节,既照应题目“夜宿”,也渲染出清幽的氛围。
B.颔联“潮未还”与“月初落”,对仗工整,暗示了光阴易逝人生苦短。
C.颈联写诗人听闻“江上越人吟”,顿时生发“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D.尾联以“何时”发问,诗人虽感遥遥无期,但仍对回到朝廷充满信心。
16. 《礼记•乐记》有云:“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请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离骚》中表现屈原因为民生艰难而叹息流泪,彰显出他心忧家国情牵百姓的高尚品格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2)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中杜甫寥寥数语概括出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蜀相》篇里,杜甫以“ ______ , ______ ”两句,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3) 我们每天都在品尝各种各样的味道“ ______ , ______ ”(李白《将进酒》)那是最豪迈的味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那是最安心的味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那是最风雅的味道。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的寿山石,材质细腻,色彩丰富,硬度也较小,适于雕刻和造型。殷商晚期玉器精品玉鳖,其造型 ,其材料就源自寿山石,工匠充分利用玉料的自然色泽和纹理特点,把天然的黑褐色石皮处理成鳖甲,与青白色的头足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整件作品 ,古朴典雅。
手艺人在雕刻寿山石时,首先要“相石选题”,确定表现内容。寿山石色彩 ,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比如水晶冻石晶莹剔透,荔枝冻石色泽鲜艳,芙蓉石质柔而细嫩,旗降石材坚而富光泽……不同的石材因自身属性不同,适合雕刻的主题也有所区别。有些石材的色彩看似杂乱无章,( )。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的“鹰”系列作品,巧妙地利用石材的褐色斑纹琢成雄鹰蓬松的羽翼,而头部则以浅色来突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在创作“花果”系列作品时, 地选用色彩极其素雅的石材来塑造丰收的景致,为浓丽的秋色平添一份旷远的韵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质地与层次差异,精妙的微观天地被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出来。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栩栩如生 | 一气呵成 | 瞬息万变 | 另辟蹊径 |
B.惟妙惟肖 | 浑然一体 | 瞬息万变 | 别有洞天 |
C.栩栩如生 | 浑然一体 | 千变万化 | 另辟蹊径 |
D.惟妙惟肖 | 一气呵成 | 千变万化 | 别有洞天 |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如果表现题材与构思设计得当,也可以焕发出别样的艺术之美
B.只有表现题材与构思设计得当,才可以焕发出别样的艺术之美
C.如果表现题材与构思设计不当,就不能焕发出别样的艺术之美
D.即使表现题材与构思设计得当,也难以焕发出别样的艺术之美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层次与质地差异,以精妙的写实技艺塑造精湛的微观天地。
B.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层次与质地差异,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精妙的微观天地。
C.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层次与质地差异,精妙的微观天地被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出来。
D.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昆虫”系列作品则巧妙地运用石材天然的灰度质地与层次差异,以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精妙的微观天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知时间为何物,但想要描述时,便觉得无能为力。”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的这句话,说出了大部分人对时间的整体感受——可以感知却难以描述。但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是一些①_______的人,他们不断通过自己的作品尝试去定义、描述、探究时间。时间具有多元性和相对性,黑暗与光明,左边与右边,瞬间与永恒,慢与快,动与静,行与思……种种相对的概念在时间中可以②_______。当我们谈论时间时,先来搞清楚我们谈论的是什么时间。大体而言,时间有两种③_______的身份:一是起源自宇宙大爆炸的自然时间,一是被现代文明驯服的标准时间。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对自然时间有丰富的认知,太阳升起落下,月亮变大变小,鸟儿秋去春来…… 但就自然时间而言,你可以观察体会,却无法准确测量。它就像一匹④_______的野马,自在神秘,难以捉摸,有时会给人类的交流带来障碍,甚至给人类的生活制造麻烦。 要想驯服时间,就需要亟待发明钟表和日历,采纳人为的计量系统,由此,用“几点钟”来描述的标准时间就产生了。1884年10月,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24个时区等世界标准时间系统中的要素一一确立。从此以后,人们再也离不开时间的督促了。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讨论《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悲剧作品的意义时,语文老师引用鲁迅的名言“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解释道:“虽然是毁灭,但价值更凸显了。”班里的同学却对此产生了一些疑惑:
同学甲:悲剧会不会让人们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呢?
同学乙:这些悲剧似乎离我们的时代和生活太远了,有什么意义呢?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写一篇文章,至少为一位同学答疑解惑,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
1.B 2.C 3.B
4.①多种文化主体参与;②以多重文化打造乡村文化的稳定结构;③积极探寻乡村文化的现代表达;④以多样文化平台打造乡村文化载体。
5.①以产业文化带动提升农耕文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提升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认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推进乡村文化治理,促进乡风文化提升;
③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绘就新时代更加绚丽美好的乡村画卷。
6.D 7.B
8.①貌奇:它存在于大漠风沙之中,清澈宁谧,婉约纤瘦。
②品奇:滋养万物,荡涤人的内心。
9.①人在前进的路上要讲求方法,不能只靠蛮力。
②人要有开创精神,不能蹈袭他人。
③人要永不停歇地攀登,注重奋斗的过程。
④人在困境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10.CIP 11.D 12.C
13.①你们三人都是我倚重(依靠)的大臣,应该直言无忌(畅所欲言),匡(纠)正我的不足之处(错误,做得不当的地方)。
②百姓的人力(已经)疲敝了,你(们)不要贪求事功。如果(倘若)他们来侵扰边塞,(只要)把他们赶走就罢了。
14.原因:因为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最终关系到百姓能否幸福。(学校教育质量关系到百姓的福祉)
目的:让那些不学无术者不敢萌生侥幸心理。
依据:要真正明白四书五经的道理(从而造福百姓)。
15.C
16.①一叶扁舟,露白风高,诗人夜泊江畔,触发萧瑟凄凉之意;②江潮未还,山月初落,诗人夜不能寐,引发江湖流落之苦;③烟水迷茫,越人吟唱,诗人感同身受,触动渴望被赏识重用回到朝廷却又前路迷茫之愁。
17.(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重点字:涕)
(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重点字:烦)
(3)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重点字:烹)
18.C 19.A 20.B
21.①迎难而上 ②并行不悖 ③截然不同 ④桀骜不驯
22.要想驯服时间,就需要发明钟表和日历,采用人为的计量系统,由此,用“几点钟”来描述的标准时间就产生了。、
23.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第一次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第一次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第二次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第二次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