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本溪市数学四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本溪市数学四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谨慎判一判,仔细选一选,认真填一填,细心算一算,动手操作,想一想,解一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本溪市数学四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一、谨慎判一判。
1.9.80比9.08大,所以9.80的计数单位比9.08的计数单位大。(________)
2.四条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________)
3.1.25×(0.8+1)=1.25×0.8+1 (____)
4. “停课不停学”结束后,学校进行质量检测,笑笑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分别是88分、93分、92分,她这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1分。(________)
5.只要画出了统计图,统计的目的就达到了。(________)
二、仔细选一选。
6.下面各题中,积最小的是( )。
A.49×0.25 B.4.9×0.25 C.0.025×490 D.0.49×25
7.下面各数中的“0”去掉后,数的大小并不改变的是( )
A.2.03 B.20.30 C.2.30
8.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 ).
A.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B.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 C.两个锐角
9.下面三组棒中不能搭成三角形的是( )
A. B. C.
10.10.1×0.097的积最接近( ).
A.0.001 B.1 C.10
三、认真填一填。
11.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3.8,这个数最大是(________),最小是(________).
12.根据a÷b=5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a×2)÷(b×2)=(______) a÷(b÷5)=(______)
13.把25缩小到原来的_____是0.25;把0.6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_____。
14.如图,一块三角形纸片被撕去了一个角.这个角是(_____)度,原来这块纸片的形状是(_____)三角形.
15.5.08吨=(________)吨(________)千克 5千米3米=(________)千米
16.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12°,它的两个底角都是_____。
17.把200-20=180,5×180=900,900÷36=25,写成一道综合算式是(________)。
18.20.853精确到百分位约是(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约是(______)。
19.在5米6分米、5.06米、5米65厘米、5060毫米这些长度中,最长的是(_____)。
20.一列火车3小时行了45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_)。
四、细心算一算。
21.直接写出得数。
1.2-0.9= 8.4+3.5= 150÷5÷30= 3.62×10÷100=
0÷(136-130)= 17.8-13= 40-30÷5= 57-17+26=
2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69+0.57= 6.4-2.36= ☆144×18=
23.计算下面各题.
180-(325-900÷5)
990÷[2×(17+28)]
五、动手操作。
24.先画出下面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再把这个图形向右平移7格。
25.先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再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
六、想一想,解一解。
26.红旗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共有学生160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20人。三年级和四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各有学生______,______人。
27.三(1)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已知参加赛跑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有38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
28.谁的做法是正确的?
小宇练习踢毽子,他第一次踢了74个,第二次踢了69个,要想平均成绩达到80个,他第三次至少要踢多少个?
29.探险小分队组织登山活动,上山每分走50米,36分爬上山顶。立即按原路下山,下山每分走75米。那么上下山平均每分走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谨慎判一判。
1、×
【分析】先依据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比较出大小,再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9.80的计数单位是0.01,9.08的计数单位是0.01,据此判断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9.80>9.08,
又因为9.80的计数单位是0.01,9.08的计数单位也是0.01,
所以9.80和9.08的计数单位相同;
因此“9.80比9.08大,所以9.80的计数单位比9.08的计数单位大”故此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小数的意义,解答时一定要看清小数的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2、×
【详解】略
3、×
【解析】【考点】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1.25×(0.8+1)=1.25×0.8+1.25×1,原题计算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观察数字和运算符号特点可知,此题要运用乘法分配律,用1.25分别与括号内的两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4、√
【分析】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就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让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成绩相加求出总和除以3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88+93+92)÷3
=273÷3
=91(分)
答:她这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1分。
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牢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是解题关键。
5、×
【分析】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进行比较,人们对收集的统计数据,要先经过分析整理后,制成统计图;并且能够根据它们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数据分析以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详解】据分析得出:
只要画出了统计图,统计的目的就达到了,故此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了制作统计图的的意义。
二、仔细选一选。
6、B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先求出49×25=1225,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求出各选项的结果,进行比较。
【详解】因为49×25=1225,所以:
A、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100倍,积就缩小100倍,是12.25;
B、一个因数缩小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0倍,积就缩小10×100=1000倍,是1.225;
C、一个因数缩小10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缩小1000÷10=100倍,是12.25;
D、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缩小100倍,是12.25;
所以积最小的是选项B。
本题主要考查积的变化规律,根据因数的变化推出积的变化是本题的关键。
7、C
【解析】在2.03、20.30、2.30中,只有2.30中的0是在小数的末尾,所以去掉0大小不变;
故选:C.
8、C
【详解】略
9、A
【解析】略
10、B
【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估算,10.1≈10,0.097≈0.1,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0.1≈10,0.097≈0.1
10.1×0.097≈10×0.1=1
故答案为:B
考查了小数乘法的估算,利用四舍五入取小数近似数是解题关键。
三、认真填一填。
11、3.84 3.1
【分析】(1)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3.8,这个数最大是百分位上的数舍去,舍去的数有:1,2,3,4,其中4是最大的,据此解答;
(2)最小是百分位上的数进一,进一的数有:5,6,7,8,9,其中5是最小的,因为进一,保留后十分位是8,那么原来十分位是8﹣1=7,据此解答.
【详解】(1)这个数最大是百分位上的数舍去,舍去的数有:1,2,3,4,其中4是最大的,所以这个数是3.84;
(2)这个数最小是百分位上的数进一,进一的数有:5,6,7,8,9,其中5是最小的,所以这个数是3.1;
故答案为3.84,3.1.
12、5 25
【解析】略
13、 680
【分析】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由25变成0.25,小数点向左移动了2位,也就是缩小到原来的。
(2)把0.6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680。
故答案为:, 680。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4、67 等腰
【解析】略
15、5 80 5.003
【解析】略
16、34°
【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度数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已知顶角是112°,求它的两个底角,用(180°﹣112°)÷2,解答即可。
【详解】(180°﹣112°)÷2
=68°÷2
=34°。
答:它的两个底角都是34°
故答案为34°。
此题主要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等腰三角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17、5×(200-20)÷36=25
【分析】分析算式的关系,算式900÷36=25中的900是由算式5×180=900得来的,而算式5×180=900中的180是由算式200-20=180得来的,据此列综合算式。
【详解】把200-20=180,5×180=900,900÷36=25,写成一道综合算式是5×(200-20)÷36=25。
将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时,需要从后往前进行代换。首先分析算式的关系,找出后面算式中的哪个数据是由上一道而来的,把相同数的式子带进来,不代换的数照原位抄下来。最后看需不需要小括号。
18、20.85 20.9
【分析】20.853要精确到百分位,就要看千分位是否满5,满5就进一,不满就直接舍去;20.853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上是否满5。
【详解】20.853≈20.85
20.853≈20.9
故答案为:20.85;20.9。
本题考查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近似值,要看清精确到哪一位,就根据它的下一位上的数是否满5,再进行四舍五入。
19、5米65厘米
【解析】略
20、150千米/时
【分析】一列火车3小时行了450千米,依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出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即写作多少千米/时。
【详解】450÷3=150(千米/时)
本题考查知识点:依据速度、时间以及路程之间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四、细心算一算。
21、0.3;11.9;1;0.362;
0;4.8;34;66
【分析】(1)(2)(6)根据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3)(4)按照从左到右顺序进行计算;
(5)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7)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8)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详解】1.2-0.9=0.3 8.4+3.5=11.9 150÷5÷30=30÷30=1 3.62×10÷100=36.2÷100=0.362
0÷(136-130)=0÷6=0 17.8-13=4.8 40-30÷5=40-6=34 57-17+26=40+26=66
口算时,注意运算符号和数据,然后再进一步计算。
22、4.26;4.04;2592;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列竖式计算即可。
【详解】3.69+0.57=4.26 6.4-2.36=4.04 ☆144×18=2592
验算:
本题考查了竖式计算,注意小数加减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验算时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
23、35 11
【详解】略
五、动手操作。
24、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右边画出左图的关键对称点,依次连结即可;再根据平移的特征,把这个完整图的各顶点分别向右平移7格,依次连结即可得到向右平移四格后的图形。
【详解】作图如下:
本题考查的是平移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整个平移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按一定方向和一定的距离平行移动;求作一个几何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可以转化为求作这个图形上的特征点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点,然后依次连结各对称点即可。
25、
【解析】略
六、想一想,解一解。
26、三年级70人;四年级90人;70;90
【分析】三年级和四年级共有学生160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20人,三年级人数=(160-20)÷2,四年级人数=160-三年级人数。
【详解】三年级人数=(160-20)÷2=140÷2=70(人)
四年级人数=160-70=90(人)
答:三年级有70人,四年级有90人。
本题是典型的和差问题,牢记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27、19人
【解析】36+38-55 = 19(人)
28、壮壮
【分析】先根据“平均数×数量=总数”求出小宇3次踢毽子个数的总和,再减去前两次踢的个数,即可求出他第三次至少要踢的个数。
【详解】80×3=240(个)
240-74-69
=166-69
=97(个)
所以壮壮说法正确,小宇第三次只要踢97个,平均成绩就可以达到80个(如果题干改成“要想平均成绩超过80个,他第三次至少要踢多少个?”,那么丽丽的说法是正确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者之间关系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9、60米
【分析】山底到山顶的距离=上山每分走的距离×上山用的时间,那么下山用的时间=山底到山顶的距离÷下山每分走的距离,故上下山平均每分走的距离=山底到山顶的距离×2÷(上山用的时间+下山用的时间),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详解】50×36÷75
=1800÷75
=24(分钟)
(50×36×2)÷(36+24)
=3600÷60
=60(米)
答:上下山平均每分走60米。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沧县2022-2023学年数学四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快乐填一填,公正小法官,精挑细选,我是神算手,动手实践,生活问题我能解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黟县2022-2023学年数学四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作图题, 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蒲县数学四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作图题, 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