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4050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4050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4050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展开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1. 传统美食饺子在包、煮、吃的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如图所示,包饺子时,用力擀面皮面皮越来越薄,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 ;煮饺子的过程有“三起三落”的说法,即饺子三次浮起、三次落下时便熟了,其中“三落”是受到了竖直向下的______ 作用;煮熟的饺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 。
2.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能是__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过一会儿太阳出来后露珠又消失了,“露珠又消失了”是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3. 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______ (选填“凸”或“凹”)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______ 作用将物体点燃。
4. 如图所示为我国研制的最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代号“威龙”,低空飞行速度可达1250km/h;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歼-20的机械能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歼-20可以实现隐身,是因为机身表面的涂层材料可以吸收雷达发射的______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
5.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泡L标有“12V12W”字样(忽略灯丝电阻的变化)。闭合开关S1,断开S2,灯泡L正常发光;闭合开关S1、S2,电流表示数为1.5A,则电源电压为______ V;闭合开关S1,断开S2,通电30s定值电阻R产生的热量是______ J。
6. 如图所示,一人手持大气球站在转盘上,松开气嘴,让气球沿垂直转盘半径方向喷气,人与转盘就会反向转动。这个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 。在A、B两点中,人站在______ (选填“A”或“B”)点进行上述实验更容易转动。除此之外,请你再提出一个方案,可以加快转盘的转速:______ 。
7. 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知(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o
115.4Hz
279.0Hz
e
120.5Hz
282.8Hz
A. 小明声音音调低 B. 小明声音响度大 C. 小华声音音调低 D. 小华声音响度大
8. 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B. 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相同
C. 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方向一定改变
D. 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9. 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被誉为“绿茶之王”。如图是一杯毛尖绿茶,其颜色鲜润、干净,香气高雅、清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热茶暖手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 大部分茶叶沉在杯底是因为茶叶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D. 绿茶之所以看起来是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绿光
10. 如图所示是简化后的家庭电路的接线电路图,由该图可知( )
A. 控制灯泡的开关可以和灯交换位置
B. 当有人触电时保险丝会熔断
C. 将试电笔插入两孔插座的右孔中,氖管不发光
D. 电路中增加一个用电器,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11. 将同一个新鲜的鸡蛋分别浸入密度不同的甲、乙两杯盐水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大
B. 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C. 鸡蛋的密度大于甲杯中盐水的密度
D. 鸡蛋的密度等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
12. 近年来,我国在多个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28nm和14nm的芯片的主要制作材料是超导体
B. “国和一号”核电站可以利用核聚变获得巨大的能量
C.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是利用超声波与地面建立联系的
D.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原理工作的
13.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台面上,将木块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2的钩码相连。木块在平行于台面的轻绳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钩码触地后立即静止,木块继续移动一段距离停在台面上。不计绳重、轮与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B. 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与钩码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C. 若木块以速度2v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摩擦力变大
D. 若以水平向左的拉力F匀速拉动木块向左运动,则拉力F的大小为2m2g
14. 如图是烟雾报警器的原理图,报警器部分电阻很大。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光敏电阻R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当报警器两端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报警器开始报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报警器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电压表
B. 有烟雾时,光敏电阻R的阻值变小,R0功率不变
C. 有烟雾时,报警器两端电压变大,达到设定值时,报警器开始报警
D. 若增大R0的阻值,报警器报警时的烟雾浓度减小
15. 如图所示,轻质衣架能够绕O点转动,要使挂有衣物的衣架在图示位置静止,请在A点画出应施加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
16. 放有条形磁体的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闭合开关S,条形磁体因受磁力向左运动,请在图中括号里标明电源左端的极性和电磁铁右端的磁极。
17. 实验小组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固体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并记录固体的熔化过程,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观察试管中固体熔化过程的是______ 。
A.装入试管中的固体物质碾成粉末,实验过程中不断搅拌
B.温度计的液泡要插入固体物质中并靠近试管底部的位置且不接触试管
C.酒精灯的火焰要大,尽量增大水与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温差
(2)由图乙可知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已知该物质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由DE段可推断出水的沸点为98℃,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实验过程中,固体物质正在熔化时移走酒精灯,小明发现固体物质继续熔化,其原因是:______ 。
18. 小亮做“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和导线。
(1)图甲中电路有一处连接错误,请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图连接完整。
(2)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是______ 。
(3)小亮连接电路时,刚接好最后一根线,就发现小灯泡发光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
(4)在改正(2)的错误后,在实验开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先调到甲图所示的最______ (选填“左”或“右”)端。
(5)小亮滑动滑片P,分别记下了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U-I图像,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约为______ Ω。
(6)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亮进一步思考,只用一只仪表结合已知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在不超过2.5V恒定的电源电压下,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能否测出小灯泡的阻值呢?于是他设计了两种情况的电路如图丙所示。其步骤如下:
A.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记下电压表示数Ua。
B.再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______ ,记下电压表示数Ub。
C.小亮通过这两个数据和R0可计算出灯泡电阻R灯,其表达式为R灯=______ 。
19. 如图所示,小丽利用天平、玻璃杯、体积为20cm3的金属块、细线等器材测量蜂蜜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______ 上,若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向______ 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
(2)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蜂蜜如图甲所示,用天平称出蜂蜜和玻璃杯的总质量m0,其示数如图乙所示,m0=______ g;
(3)将金属块浸没在蜂蜜中,金属块不接触玻璃杯并保持静止,且蜂蜜无溢出,如图丙所示。天平平衡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为m=150.4g,则蜂蜜密度ρ=______ g/cm3;
(4)小明用天平测出同种蜂蜜和玻璃杯的总质量后,将浓稠黏滞的蜂蜜沿量筒壁缓缓倒入量筒内测量体积,再用天平测出剩余蜂蜜和玻璃杯总质量。对比小丽的测量方法,小明所测得的密度值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5)同学小华想测量某饮料的密度,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1;
②把金属块放入空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饮料,使金属块浸没在饮料中,在烧杯液面位置做好标记。测出此时瓶、金属块和饮料的总质量为m2;
③取出金属块,放在台面上,往烧杯中倒饮料,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测出此时______ 的总质量为m3;
④ρ=______ (已知金属块密度ρ0,结果用符号表示),金属块取出时带走部分饮料,测量结果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不断出现在宾馆、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如图所示,某品牌消毒机器人自重为80kg,运行速度为1m/s。g取10N/kg。试问:
(1)该机器人以运行速度匀速行驶5min,行驶的路程有多少米?
(2)若该机器人装载8kg消毒液,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08m2,此时该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
(3)该机器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以运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电池的输出功率为140W,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占电池输出功率的35%,则该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21. 小伟家的电热饮水机通过旋钮开关可以实现加热和保温两个挡位的切换。小伟查阅资料得到饮水机的部分信息如表。饮水机正常加热7min,可将质量为1kg的水从20℃加热到沸腾(标准大气压),然后转入保温状态。请你结合小伟的调查研究,解决下列问题:
(1)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导线、电阻R1和电阻R2三个元件的符号,将饮水机的电路图连接完整。(旋钮开关位于a、a点,表示a与a接通)
(2)加热过程中,饮水机的加热效率。[水的比热容4.2×103J/(kg⋅℃)]
额定电压U/V
220
加热功率P1/W
1000
保温功率P2/W
100
电阻R1/Ω
435.6
电阻R2/Ω
48.4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形变 重力 无规则运动
【解析】解:(1)用力擀面皮面皮越来越薄,面皮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煮饺子过程的“三落”是因为饺子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饺子在水中下沉;
(3)煮熟的饺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形变;重力;无规则运动。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物体受到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
(3)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力的作用效果和浮沉条件等知识,难度不大。
2.【答案】可再生 汽化
【解析】解: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过一会儿太阳出来后露珠又消失了,“露珠又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可再生;汽化。
(1)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例: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
(2)汽化: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时要吸收热量。
本题主要考查了能量的分类、物态变化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3.【答案】凸 会聚
【解析】解: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凸透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将物体点燃。
故答案为:凸;会聚。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属于基础题。
4.【答案】增大 电磁波
【解析】解:我国研制的最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高度增加,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总的机械能增大;
歼-20可以实现隐身,是因为机身表面的涂层材料可以吸收雷达发射的电磁波。
故答案为:增大;电磁波。
(1)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被特殊的涂层材料吸收。
本题考查的是机械能的影响因素以及电磁波的特点,属于基础性题目。
5.【答案】24 480
【解析】解:闭合开关S1,断开S2,灯泡L和定值电阻串联,灯泡L正常发光,根据P=UI可知电路电流I=PLUL=12W12V=1A,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R=IR=1A×R,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电压U=UL+UR=12V+1A×R......①;
闭合开关S1、S2,电路为定值电阻的简单电路,电流表示数为1.5A,则电源电压U=I'R=1.5A×R.....②;
联立①②可知:U=24V,R=16Ω;
闭合开关S1,断开S2,灯泡L和定值电阻串联,通电30s定值电阻R产生的热量Q=I2Rt=(1A)2×16Ω×30s=480J。
故答案为:24;480。
闭合开关S1,断开S2,灯泡L和定值电阻串联,灯泡L正常发光,根据P=UI可知电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电压的表达式;
闭合开关S1、S2,电路为定值电阻的简单电路,电流表示数为1.5A,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的表达式,联立两式可知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的阻值;
闭合开关S1,断开S2,灯泡L和定值电阻串联,根据Q=I2Rt得出通电30s定值电阻R产生的热量。
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的应用,有一定难度。
6.【答案】相互的; A ;可以换用更大的气球或减小转盘的质量,也可以减小转盘与轴之间的摩擦
【解析】解:如图所示,人手持大气球站在转盘上,松开气嘴,让气球沿垂直转盘半径方向喷气,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给人一个反作用力,人与转盘开始一起反向转动,人站在A点进行上述实验,力臂大于人站在B点进行上述实验的力臂,在A点更容易转动;要加快转盘的转速可以换用更大的气球或减小转盘的质量,也可以减小转盘与轴之间的摩擦。
故答案为:相互的;A;可以换用更大的气球或减小转盘的质量,也可以减小转盘与轴之间的摩擦。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转盘相当于轮轴,是变形的杠杆,轮与轴的半径之比越大,轮轴越省力;
(3)从增大动力和减小阻力方面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通过一个游戏情境,考查了力作用的相互性、轮轴,属物理知识的应用,有一定趣味性。
7.【答案】A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字母时,小华发出声音的频率比小明高,所以小华声音的音调高,小明声音的音调低,故A正确,C错误。
响度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从表中得不到影响响度的信息,无法比较响度大小,故BD错误。
故选:A。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影响响度的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本题考查了对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8.【答案】B
【解析】解:AB、由图可知,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B正确;
C、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故C错误;
D、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B。
(1)(2)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4)反射面是粗糙的表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人的眼睛,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物体。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9.【答案】D
【解析】解:A、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热茶暖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C、大部分茶叶沉在杯底,因为茶叶的密度比水的大,故C错误;
D、绿茶之所以看起来是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绿光,故D正确。
故选:D。
(1)茶杯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自身竖直向下的重力,二是桌子对茶杯一个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同时要知道,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分析;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物体浮沉条件、物体的颜色,是一道综合题。
10.【答案】D
【解析】解:A、控制灯泡的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其位置不能互换,故A错误;
B、有人触电时,不会引起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保险丝不会熔断,故B错误;
C、将测电笔插入两孔插座的右孔中,右孔与火线相连,氖管发光,故C错误;
D、电路中每多一个用电器,相当于并联了一个电阻,则工作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控制灯泡的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
(2)家庭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熔断;
(3)两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
(4)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分析。
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的连接、测电笔的使用、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属于基础题目。
11.【答案】B
【解析】解:AB.由图可知,同一个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同一只鸡蛋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鸡蛋的重力,故A错误,B正确;
C,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以鸡蛋的密度等于甲杯盐水的密度,即ρ鸡蛋=ρ甲,故C错误;
D.鸡蛋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以鸡蛋的密度小于乙杯盐水的密度,即ρ鸡蛋<ρ乙,故D错误。
故选:B。
(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上浮时,F浮>G;悬浮或漂浮时,F浮=G;下沉时,F浮
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过,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同时要搞清不同状态下(漂浮、悬浮)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12.【答案】D
【解析】解:A、制作芯片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故A错误;
B、由于目前技术限制,只有核裂变是可控的,所以核电站是利用了核裂变的方式进行发电的,故B错误;
C、由于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利用电磁波与地面联系的,故C错误;
D、“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原理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D。
(1)芯片的核心部件是其中的电子芯片,是半导体硅;
(2)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实现的;
(3)超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递信息;
(4)磁悬浮列车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本题考查了半导体材料、核能的利用、电磁波的应用、能量的转化、磁性等知识,题目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
13.【答案】AD
【解析】解:A、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故A正确;
B、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的质量、速度、高度均不变,因此木块的机械能不变;钩码的质量与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因此钩码的机械能减小,所以木块与钩码的机械能总量变小,故B错误;
C、若木块以速度2v做匀速直线运动,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没有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变,因此所受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
D、木块在平行于台面的轻绳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木块在水平台面匀速运动时受到水平台面的摩擦力为m2g,若以水平向左的拉力F匀速拉动木块向左运动,需克服接触面对木块向右的摩擦力m2g和钩码的重力m2g,则拉力F的大小为2m2g,故D正确。
故选:AD。
(1)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与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与高度;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拉力F匀速拉动木块向左运动时,需克服接触面对木块向右的摩擦力m2g和钩码的重力m2g,据此分析。
此题考查了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机械能的概念、摩擦力的大小、力与运动的关系,难度不大,但容易出错。
14.【答案】AC
【解析】解:
由电路图可知,光敏电阻R和定值电阻R0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报警器与光敏电阻并联,相当于电压表,故A正确;
B、因光敏电阻R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所以,当有烟雾遮挡射向R的激光时,光照强度减弱,R的阻值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
由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根据P=I2R知R0功率减小,故B错误;
C、有烟雾时,R的阻值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知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当电压达到设定值时,报警器开始报警,故C正确;
D、若增大R0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增大,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减小,要使报警器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需要增大光敏电阻的阻值,根据光敏电阻R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知光照强度会减弱,报警器报警时的烟雾浓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AC。
由电路图可知,光敏电阻R和定值电阻R0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报警器与光敏电阻并联,相当于电压表;
(2)根据题意得出当有烟雾遮挡射向R的激光时R的阻值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化,根据P=I2R可知R0功率的变化;
(3)根据题意得出当有烟雾遮挡射向R的激光时R的阻值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判断出报警器两端电压的变化;
(4)若增大R0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判断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和光敏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要使报警器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判断出光敏电阻阻值的变化,根据光敏电阻R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判断出烟雾浓度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从题干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15.【答案】解:已知O为支点,连接AO,然后过A点做AO的垂线即为A点应施加的最小力F,方向斜向下,则此时动力臂最长、最省力,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F要最小,F的力臂应最大,过A点斜向下施力,动力臂最长、最省力。
理解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是最长的力臂是本题的关键。
16.【答案】解:
(1)闭合开关S,条形磁体因受磁力向左运动,说明条形磁体受到了一个向左的排斥力,已知条形磁体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确定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右端为S极;
(2)根据安培定则,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的N极,则电流从电磁铁右侧流入,所以电源的左端为负极,如图所示:
【解析】(1)根据条形磁体向左运动,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判断出电磁铁的NS极;
(2)利用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
本题的入手点是利用条形磁体的运动方向、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再利用安培定则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这是一道综合题,很巧妙的将安培定则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是一道好题。
17.【答案】C 晶体 小于 烧杯中的水温高于试管中固体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晶体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收热量
【解析】解:(1)方便观察试管中固体熔化的过程需要将试管中的固体物质碾成小块或粉末,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温度计液泡需要与固体物质充分接触且不能接触试管;酒精灯的火焰不能过大,使温度变化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数据,A、B项不符合要求,C项正解;
(2)晶体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反映在图像上是存在一段平行于或重合于时间轴的线段,如图所示BC段符合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而不变的特点;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为100℃,水的沸点随外界大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如图所示该物质沸点为98℃,外界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固体正在熔化时移走酒精灯,温度达到了熔点,烧杯中的水温高于试管中固体物质熔化时的温度80℃,晶体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收热量,固体物质能继续熔化。
故答案为:(1)C;(2)晶体;小于;(3)烧杯中的水温高于试管中固体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晶体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收热量。
(1)方便观察试管中固体熔化的过程需要将试管中的固体物质碾成小块或粉末,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温度计液泡需要与固体物质充分接触且不能接触试管;酒精灯的火焰不能过大,使温度变化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数据;
(2)晶体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为100℃,水的沸点随外界大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3)固体正在熔化时移走酒精灯,温度达到了熔点,烧杯中的水温高于试管中固体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晶体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收热量,固体物质能继续熔化。
本题考查了固体熔化实验时方便观察实验的要求、晶体的特点、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晶体熔化的条件等内容。
18.【答案】R=UI 连接电路时开关未断开 左 12.5最右端 UbUa-UbR0
【解析】解:(1)电压表应与小灯泡并联,改正后的完整电路连接图如下:
(2)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是:R=UI;
(3)小亮连接电路时,刚接好最后一根线,就发现小灯泡发光了,说明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电路是通路,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
(4)在改正(2)的错误后,为保护电路,在实验开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先调到甲图所示的最左端;
(5)根据U-I图象可知,灯在额定电压下的电流为0.2A,由欧姆定律可得,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L=ULIL=2.5V0.2A=12.5Ω;
(6)A.在丙图中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a端,记下电压表示数Ua,电路为灯泡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则电源电压为Ua;
B.再滑到最右(b)端,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电压表测灯的电压,即此时灯泡的电压为Ub,
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U滑=Ua-Ub;
由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和欧姆定律可得:UbR灯=Ua-UbR0,解得:R灯=UbUa-UbR0。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R=UI;(3)连接电路时开关未断开;(4)左;(5)12.5;(6)最右端;UbUa-UbR0。
(1)电压表应与小灯泡并联;
(2)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是欧姆定律;
(3)(4)为保护电路,连接实物电路图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5)根据U-I图象可知,灯在额定电压下的电流为0.2A,由欧姆定律可得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6)分析滑片移到两个端点时电路的连接和电表测量的物理量,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求出R灯。
本题是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考查了电路连接、电路故障、注意事项、电阻的计算以及设计方案测电阻的能力。
19.【答案】零刻度线 右 122.41.4偏大 烧杯和饮料 m1+m3-m2m1⋅ρ0 不变
【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且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由“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可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烧杯与蜂蜜的总质量m总=100g+20g+2.4g=122.4g,
(3)金属块排开的蜂蜜的质量为:m=150.4g-122.4g=28g=0.028kg;
排开的蜂蜜的重力即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mg=0.028g×10N/kg=0.28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蜂蜜的密度为:
ρ=F浮gV排=0.28N10N/kg×2×10-5m3=1.4×103kg/m3=1.4g/cm3;
(4)测出同种蜂蜜和玻璃杯的总质量后,将浓稠粘滞的蜂蜜沿量筒壁缓缓倒入量筒内测量体积,再用天平测出剩余蜂蜜和玻璃杯总质量,此时会有一部分蜂蜜粘在量筒的内壁上,使得测量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会偏大。
(5)③加注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要测量加注液体的质量,应测量出加注后饮料与烧杯的总质量为m3。
④在步骤③中,向烧杯中加注饮料的质量:m=m1+m3-m2,
因往烧杯中倒饮料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所以加注饮料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
则该过程加注饮料的体积:V=V金=m金ρ金=m1ρ0,
饮料的密度:ρ=mV=m1+m3-m2m1ρ0=m1+m3-m2m1⋅ρ0;
虽然金属块取出时会带走部分饮料,但加注饮料达到标记处时测得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m3不变,且测得的质量m1、m2准确,根据上面表达式可知,计算出的饮料密度值不变。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右;(2)122.4;(3)1.4;(4)偏大;(5)③烧杯和饮料;④m1+m3-m2m1⋅ρ0;不变。
(1)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调左侧的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一样;
(2)左盘中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质量与游码质量之和;
(3)根据丙图示数,求出增加的质量;增加的质量与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质量相等,从而求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蜂蜜的密度;
(4)根据质量和体积的变化分析;
(5)根据题意,可得在步骤③中向烧杯中加注饮料的质量,因往烧杯中倒饮料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所以加注饮料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可得该过程加注饮料的体积,求得饮料的密度;
虽然金属块取出时会带走部分饮料,但加注饮料达到标记处时测得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m3不变,且测得的质量m1、m2准确,根据表达式判断计算得出的饮料密度值如何变化。
本题考查液体密度测量实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实验操作要求与结论熟悉掌握,认真审题分析。
20.【答案】解:(1)由v=st可得,该机器人以运行速度匀速行驶5min内行驶的路程:
s=vt=1m/s×5×60s=300m;
(2)该机器人装载8kg消毒液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该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
F=G总=(m消毒液+m机器人)g=(8kg+80kg)×10N/kg=880N,
此时该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
p=FS=880N0.008m2=1.1×105Pa;
(3)电池的输出功率为140W,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占电池输出功率的35%,
则:Pf=35%P输出=35%×140W=49W,
由P=Wt=fst=fv可得,该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f=Pv=49W1m/s=49N。
答:(1)该机器人以运行速度匀速行驶5min,行驶的路程为300m;
(2)若该机器人装载8kg消毒液,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该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为1.1×105 Pa;
(3)若电池的输出功率为140W,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占电池输出功率的35%,则该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为49N。
【解析】(1)根据s=vt求出该机器人以运行速度匀速行驶5min内行驶的路程;
(2)该机器人装载8kg消毒液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该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消毒液和消毒机器人重力之和,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利用p=FS求出此时该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
(3)电池的输出功率为140W,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占电池输出功率的35%,据此求出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利用P=Wt=fst=fv求出该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和重力公式、压强公式、功率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21.【答案】解:(1)饮水机只有加热和保温两个挡位,由信息表可知:
饮水机加热时接入电路的电阻:R加热=U2P加热=(220V)21000W=48.4Ω=R2,
饮水机保温时接入电路的电阻:R保温=U2P保温=(220V)2100W=484Ω=R1+R2,
观察图可知:左边的虚线框始终连入电路,所以应为电阻R2,另一个挡位应该是与右边的其中一个虚线框里的电阻R1与左边电阻R2串联后为保温挡位,如图所示,左图:aa为断开;bb为加热;cc为保温。右图:aa为断开;bb为保温;cc为加热。
(2)水吸收的热量:
Q=cm△t=4.2×103J/(kg⋅℃)×1kg×(100℃-20℃)=3.36×105J;
由P=Wt可得,消耗电能:
W=P加热t=1000W×7×60s=4.2×105J,
饮水机的加热效率:
η=QW×100%=3.36×105J4.2×105J×100%=80%。
答:(1)如图所示,左图:aa为断开;bb为加热;cc为保温。右图:aa为断开;bb为保温;cc为加热。
;
(2)加热过程中,饮水机的加热效率是80%。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饮水机只有加热和保温两个挡位,观察图可知:左边的虚线框始终连入电路,所以应为一个电阻,另一个挡位应该是与右边的其中一个虚线框里的电阻电阻串联即可,据此即可完成电路图;
(2)根据Q=cm△t求出水吸收的热量;根据W=Pt求出电流做的功,利用η=QW×100%求出饮水机的加热效率。
此题考查电路设计和电功、吸收热量、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实验中学八上物理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实验中学八上物理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三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三模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