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专题强化练2 官员的选拔与监察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专题强化练2 官员的选拔与监察,共4页。
专题强化练2 官员的选拔与监察1.(2021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战国至秦汉时期,实行新的军功爵制。当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民众都有权攀登的晋身之梯。这说明新的军功爵制( )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2.(2022天津武清月考)两汉以后,各封建中央政权往往在地方行政官府以外另设较大的监察区和专职监察官,如西汉十三州部刺史、唐朝前期的十道采访使、元行御史台和二十二道肃政廉访使司、明清十三道监察御史等。据此可知,这些设置( )A.有力地解决了地方割据势力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C.促使古代政治清明局面形成D.形成了完整的反腐监察体系3.(2022山东济宁期中)京师同文馆中学生的升迁制度为“大考绩优者可授七、八、九品官职。在馆绩优学生,固有随时派充总署翻译,或赴有关衙门差委,或分赴各省任职,或随使出洋,或担任教职,出路不一而定,其七品官大考两次,可以投为主事”。据此可知当时( )A.官员选拔与成绩挂钩B.现代文官制度正式确立C.京师同文馆挽救了清朝统治危机D.科举考试选官制度废除4.(2021河北保定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年版《辞海》把“属概念”注解为“上位概念”,把“种概念”注解为“下位概念”。在历史教学(学习)中,分清属概念和种概念,有助于明晰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比如,代议制指的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但每个国家代议制的具体形式又有所区别。相对于各国的具体政体,代议制就是一个属概念。其他诸如英国等国家实行议会君主制,美国等国家实行总统共和制,法国是典型的半总统制共和制,都属于种概念。虽然代议制的形式不同,国家元首、议会、政府的关系和权力分配也不同,但一般情况下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些历史概念,完成下面的关系图,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说明。 (要求:历史概念书写规范、史实准确、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专题强化练2官员的选拔与监察1.B2.B3.A 1.B 新的军功爵制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政权的垄断,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故选B项。根据材料中“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民众都有权攀登的晋身之梯”可知,A项说法片面,排除;C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单向流动,没有体现双向流动,D项错误。2.B 封建中央政权在地方行政官府以外设置较大的监察区和专职监察官,此举强化了对地方的监察,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故选B;A说法过于夸张,排除;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都是为皇权服务的,因此并不一定能促使古代政治清明局面的形成,这些设置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反腐监察体系,排除C、D 。3.A 根据材料“大考绩优者可授七、八、九品官职”“在馆绩优学生……出路不一而定”可知,当时官员选拔与成绩挂钩,A项正确;清朝没有建立现代文官制度,B项错误;京师同文馆没有挽救清朝统治危机,C项错误;科举制于1905年被废除,D项错误。4.答案 示例说明:西周至春秋时期实行世官制,将官员选拔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九品中正制实行于魏晋时期,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次授以相应的官职;科举制是隋唐及其以后王朝的选官制度,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三者的主要区别有选官标准、对象和选官权的掌控等。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中的定义、所给示例和所学知识,可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列为属概念,科举制等列为种概念,对比选官制度的方式、标准及影响,最后进行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