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4024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4024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4024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操作能达到灭菌目的的是( )
A.用免洗酒精凝胶擦手 B.制作泡菜前用开水烫洗容器
C.在火焰上灼烧接种环 D.防疫期间用石炭酸喷洒教室
2、下列关于制作传统发酵食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等
B.发酵温度过低可能会导致制泡菜“咸而不酸”
C.制作果酒时,需每隔一定时间打开瓶盖放气
D.制作果醋时,醋酸杆菌能以乙醇作为碳源和能源
3、下列是某同学分离高产脲酶菌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选择农田或公园土壤作为样品分离目的菌株
B.在选择培养基中需添加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C.适当稀释样品是为了在平板上形成单菌落
D.可分解酚红指示剂使其褪色的菌株是产脲酶菌
4、利用葡萄汁发酵生产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
A.高浓度酒精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
B.葡萄汁中的营养物质不足
C.发酵液中pH逐渐降低影响酶活性
D.氧气过少导致酵母菌无法进行细胞呼吸
5、生产苹果酒和苹果醋过程中,某些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果酒、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是真核生物
B.果酒、果醋发酵过程中都需要不断通入空气
C.由果酒发酵转为果醋发酵需要适当降低温度
D.a、b曲线可分别表示酒精和醋酸的浓度变化
6、啤酒是以麦芽汁为原料,经酿酒酵母发酵制得。传统啤酒酿造过程中,发酵在敞开式发酵池中进行,麦芽汁中接入酵母后通入大量无菌空气,之后会产生大量气体翻腾逸出,在麦芽汁表面形成25~30cm厚的气泡层(泡盖),然后停止通气,进入静止发酵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啤酒酿造过程中需要严格灭菌,以防杂菌污染
B.制作麦芽汁之前用含有脱落酸的溶液浸泡大麦种子,增加可发酵糖的含量
C.泡盖产生的原因是酿酒酵母有氧呼吸产生CO2,泡盖的形成可以促进酒精的产生
D.欲增加啤酒中的酒精浓度,可增加接种量、延长发酵时间
7、用精心挑选的如皋白萝卜为原料,在陶罐内加入适量盐、糖等辅料精心施制面成“如皋萝卜条”,脆而不硬、咸中带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腌制一般要超过10天,前期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B.腌制前萝卜和陶罐均须清洗干净后进行高温灭菌
C.腌制萝卜条过程中有气泡产生是由于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D.“如皋萝卜条”咸中带甜,是由于盐和糖被萝卜细胞主动吸收
8、纤维素酶能催化纤维素的水解,从下列哪种生物提取纤维素酶较为合理( )
A.酿酒酵母 B.在腐木上生长的霉菌
C.高等植物细胞 D.人体内的大肠杆菌
9、微生物对盐碱地修复和作物耐盐能力提高有重要作用。某研究小组欲从盐碱地中筛选、分离出耐盐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用1×104,1×105,1×106倍稀释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B.分离耐盐细菌时用接种等量菌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做对照组
C.应设置接种等量清水的培养皿作为对照以检测培养基是否彻底灭菌
D.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统计活菌数量,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来表示
10、黑茶是利用微生物的酶促进茶多酚氧化的发酵茶。研究人员对黑茶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样品中加入无菌水制成样品悬液
B.可根据菌落特征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
C.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划线法进一步纯化
D.斜面培养基含大量营养物质,常温下可长期保存
11、右图是探究果酒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于探究果醋发酵时,打开阀a,转动搅拌器有利于提高产量
B.打开阀b,经管口3可取样检测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
C.用于探究果酒发酵时,发酵前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果酒发酵时瓶中液体不能装满,否则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将发生外溢
12、利用石榴制作果醋的大致流程为:先在灭菌的果肉匀浆中接种酵母菌。发酵6天后,再接入活化的醋酸杆菌发酵5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前6天用斐林试剂检测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变化,砖红色沉淀逐日增多
B.前6天发酵产生的乙醇既是醋酸发酵的底物,又可以抑制杂菌繁殖
C.发酵后5天,用重铬酸钾测定醋酸含量变化,溶液灰绿色逐日加深
D.发酵后5天与发酵前6天相比,控制的通气情况不同但温度相同
1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使用某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上培养某种微生物的结果。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最可能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的
B.在操作时,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
C.该种微生物有可能是新冠病毒COVID-19
D.该培养基上的菌落分布不均匀,代表纯化失败
14、为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药敏实验,图1为部分实验器材。将含有相同浓度的抗生素I~Ⅳ四个大小相同的纸片分别贴在长满测试菌的平板上,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为获得长满测试菌的平板,需要使用图1中器材① ② ③
B.图2中II形成的抑菌圈较小,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
C.图2抑菌圈中的菌落可能是在抗生素IV作用下产生了突变株
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
15、消毒和灭菌是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操作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方法不同,但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B.在100℃条件下煮沸5~6分钟属于灭菌方法,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C.无菌技术中,若处理对象为液体,则只能消毒,不能灭菌
D.高压蒸汽灭菌锅只有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才能打开盖子
16、利用微生物分解纤维素对废弃物污染的减轻和作物秸秆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取样,加入选择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之后接种于鉴别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筛选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B.振荡培养可以增加溶解氧量,促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充分接触和利用
C.鉴别培养基上涂布接种时,将1mL菌液滴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布均匀
D.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所出现的有透明圈的菌落,可能是细菌或真菌繁殖而成
17、某同学在线提交了在家用带盖玻璃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报告,他的做法错误的是( )
A.选择新鲜的葡萄略加冲洗,除去枝梗后榨汁
B.将玻璃瓶用酒精消毒后,装满葡萄汁
C.酒精发酵期间,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气
D.酒精发酵后去除瓶盖,盖一层纱布,再进行醋酸发酵
18、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关于制作传统泡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泡菜利用了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和CO2
B.制作泡菜时加入“陈泡菜水”可以缩短发酵时间
C.为保证泡菜坛内的无氧环境,腌制时应尽量将泡菜坛装满
D.为防止杂菌污染,腌制时要多放盐并将盐水与食材一同煮沸
19、《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方法的原理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
C.“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
20、下列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平板划线法每次划线前和最后一次划线后都需要对接种环灼烧灭菌
B.巴氏消毒法可以杀死牛奶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而不破坏其营养成分
C.在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结果较真实值低
21、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 化学消毒
② 灼烧灭菌
③ 干热灭菌
④ 紫外线灭菌
⑤ 高压蒸汽灭菌
⑥ 巴氏消毒法
A.⑤ ③ ② ① ④ ⑥ B.⑤ ① ② ③ ④ ⑥ C.⑥ ② ③ ④ ① ⑤ D.③ ④ ② ① ⑥ ⑤
22、为了检测冰激凌中的大肠杆菌含量是否超标。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后,调节pH到弱碱性
B.将冰激凌溶化后,进行梯度稀释,再用划线法进行接种
C.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12h,统计培养基中长出来的菌落数
D.该实验应设置未接种样品的空白对照,以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23、斜面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保存,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培养基倾斜,菌种接种于斜面上。下列对于斜面培养基接种细菌的操作说明错误的是( )
A.培养基配置时需添加琼脂
B.接种时需将试管置于酒精灯火焰旁
C.接种针灼烧后,在斜面上划线
D.培养基倒入试管后,需倾斜放置试管
24、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可能既作为碳源又作为氮源,所有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B.培养基配置好后,应先分装再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
C.带菌培养基必须加热后才能倒掉
D.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有机物有氨基酸、维生素和蛋白胨等
25、在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对先后用到的两种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选择培养基
B.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鉴别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
C.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
D.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
2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在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27、如图是两种不同接种方法所得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A.接种之前都要对操作者双手和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B.配制该培养基时要先调pH,再灭菌,最后倒平板
C.在③区域看到有单个菌落即可对活菌进行计数
D.接种后灼烧灭菌接种工具只能杀死部分芽孢和孢子
28、自然界存在着许多微生物,它们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生物,下列有关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都无成形的细胞核
B.为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可向其培养基中加入蛋白胨
C.所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
D.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提供无氧的条件
29、下图是划线分离法接种微生物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接种过程一般需灼烧接种环5次
B.划线结束可看到划线末端出现不连续单菌落
C.若培养的是尿素分解菌,可加入酚红指示剂
D.该接种方法不能准确计数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
30、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菌种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31、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耐高盐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哥伦比亚血平板是含无菌脱纤维羊血等成分的固体培养基,生长在该培养基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能破坏其周围的红细胞,产生透明的溶血圈。如图为检测某种饮料是否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操作流程,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7.5%的NaCl肉汤培养基从功能角度划分属于选择培养基
B.振荡培养后培养基变浑浊是耐高盐的微生物数量增多所致
C.若最终长出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溶血圈,则说明饮料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
D.若取菌种后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则可对待测饮料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
32、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NaNO3
3g
FeSO4
0.01g
K2HPO4
1g
(CH2O)
30g
琼脂
15g
H2O
1000mL
MgSO4·7H2O
0.5g
青霉素
0.1万单位
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或毛霉
C.本培养基培养霉菌时,应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D.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
33、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倒平板后需间歇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
B.图中Ⅰ、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
C.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
D.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
34、抗生素可由微生物产生,具有抑菌作用,能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在筛选产生抗生素的菌种时,先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接种一种从土壤中获得的甲菌,在27℃下培养3天,形成菌落。然后接种乙、丙、丁三种致病菌(图a),继续在同样条件下培养3天,结果如下图b。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①甲菌产生了抗生素
②丙菌的生长被乙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
③乙菌的生长被甲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
④丁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了丙菌的生长
A.① ④ B.① ③ C.② ③ D.② ④
35、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保护视力、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等功能。蓝莓酒和蓝莓醋被称为“液体黄金”“口服化妆品”等。如图是以鲜蓝莓为原料发酵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的过程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去除蓝莓枝梗应在冲洗之后,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B.过程③在氧气、糖源充足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
C.在过程④时,榨出的蓝莓汁需要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密闭发酵
D.过程⑤中酒精可作为醋酸菌的碳源和能源
36、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粉状硫10g
K2HPO44g
FeSO40.5g
蔗糖10g
(NH4)2SO40.4g
H2O100ml
MgSO49.25g
CaCl20.5g
Ⅰ
+
+
+
+
-
+
+
+
Ⅱ
+
+
+
-
+
+
+
+
Ⅲ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37、某种物质X(一种含有C、H、O、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X。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X,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X和Y。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乙培养基均属于选择培养基,乙培养基中Y物质是琼脂
B.若要筛选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甲、乙培养基中X是唯一的碳源
C.步骤③ 后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
D.步骤⑤ 的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的X浓度过高,某菌株对X的降解量可能下降
38、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过程中,关于倒平板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 等培养基冷却至4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② 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酒精灯旁的桌面上,左手拔出棉塞
③ 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④ 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打开皿盖
⑤ 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皿盖
⑥ 等待平板冷却5~10s,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A.① ② ③ ④ B.② ③ ⑤ C.④ ⑤ ⑥ D.① ② ④ ⑥
39、如图为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的细菌的实验过程,其中LB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对活性污泥作灭菌处理
B.② 中LB培养基只能以甲醛为唯一碳源
C.目的菌种异化作用类型为厌氧型
D.经⑤ 处理后,应选择瓶中甲醛浓度最低的一组进一步纯化培养
40、图1是制作果酒和果醋的简易装置,图2是制作果酒或果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果酒发酵阶段,若开错气阀,则会导致发酵液溢出
B.果醋发酵阶段,醋酸菌进行④过程时发酵液中糖类充足
C.制作果酒的主要发酵菌进行①和②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
D.制作果醋的主要发酵菌进行④过程时不需要O2的参与
二、实验题
41、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___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菌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生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___________。
42、牵牛花雄雄同株,其花色由对等位基因E、e控制(花色与液泡中的花青素有关),其中紫花对红花为显性。牵牛花正常种植温度为25℃,如果将25℃开红花的牵牛花种子种植在10℃的环境下,长大后的植株全部开紫花,将这些紫色牵牛花所结的种子种植在正常温度25℃下,长大后的植株仍然全部开红花。回答下列问题:
(1)花青素的合成需要经过酶的催化,据此分析上述紫花性状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但遗传物质未改变。
(2)该事例说明生物的性状受____控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____的影响。
(3)现有一株紫色牵牛花,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确定它的基因型。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
三、读图填空题
43、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料物质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加入大豆、小麦和麦麸可以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大豆中的___________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小麦中的淀粉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
(2)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这些酶中的_____、______能分别将发酵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风味独特的成分,如将蛋白质分解为__________。米曲霉发酵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并搅拌,由此可以判断米曲霉属于___________(填“自养厌氧”“异养厌氧”或“异养好氧”)微生物。
(3)在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乳酸菌属于___________(填“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物是___________。
44、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研究者用含1.0%CMC的无菌水作为饮用水,连续饲喂实验小鼠12周,测定小鼠体重。结果如图所示。
普通环境饲喂小鼠的实验数据无菌环境饲喂小鼠的实验数据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CMC是否引起体重变化与____________有关。
(2)有人推测小鼠摄入的CMC改变了其肠道内各种微生物的比例。为检验上述推测,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分别收集A、B组小鼠粪便,制成悬液涂布于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上。
A.全营养液体培养基 B.全营养固体培养基
C.以CMC为碳源的液体培养基 D.以CMC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
(3)接种后置于_________(填“无氧”或“有氧”)条件下培养,通过观察比较菌落的种类和数量以确定推测是否成立。
(4)为进一步研究“小鼠体重变化是否由CMC引起的小鼠消化道内各种微生物比例改变所致”,研究者设计了粪菌移植实验,请完善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备选材料:普通小鼠、无菌小鼠、饲喂含CMC无菌水12周的普通小鼠、饲喂无菌水12周的普通小鼠、含1.0%CMC的无菌水、无菌水。
实验组:将_______的粪菌移植到无菌小鼠消化道内,用无菌水作为饮用水。
对照组:将_______的粪菌移植到无菌小鼠消化道内,用无菌水作为饮用水。
两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无菌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小鼠的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小鼠体重变化是由CMC引起的小鼠消化道内各种微生物比例改变所致。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用免洗酒精凝胶擦手属于消毒,A错误;
B、制作泡菜前用开水烫洗容器属于消毒过程,B错误;
C、在火焰上灼烧接种环能达到灭菌目的,C正确;
D、防疫期间用石炭酸喷洒教室,属于消毒,D错误。故选C。
2、答案:C
解析:A、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等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A正确;
B、泡菜"咸而不酸"可能是食盐浓度过高,发酵温度过低抑制乳酸菌产生乳酸所致,B正确;
C、果酒发酵时,为了排出产生的气体,需要将瓶盖拧松放气,但不能打开,否则会被杂菌污染,C错误;
D、制作果醋时,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该过程中醋酸杆菌能以乙醇作为碳源和能源,D正确。故选C。
3、答案:D
解析:A、农田或公园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含脲酶的微生物,A正确;
B、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配置的培养基应选择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含脲酶的微生物在该培养基上能生长,B正确;
C、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C正确;
D、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酚红指示剂将变红,因此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能对分离的菌种做进一步鉴定,D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酒精发酵时,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停止的原因可能足高浓度酒精可使酵母菌的相关蛋白质变性,对酵母菌产生了毒害作用;果酒发酵的底物是葡萄糖,葡萄汁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不足以维持反应继续进行;酒精发酵产物CO2不断积累,CO2溶于水呈酸性,造成pH下降,使酵母菌体内的酶活性降低,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参与。故选D。
5、答案:D
解析:A、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A错误;
B、果酒制作过程中需用酵母菌,前期需通往氧气,后期保持无氧环境进行发酵产生酒精,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整个过程中都要持续通往氧气,B错误;
C、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约28℃,所以果酒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30℃,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故由果酒发酵转为果醋发酵时要提高发酵温度,C错误;
D、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先逐渐增多,后来由于酒精过多抑制了酒精发酵,故a曲线可代表酒精的浓度变化规律;果醋发酵是以酒精为原料,故b曲线可代表醋酸的浓度变化规律,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A、传统啤酒酿造过程中利用的菌种来自自然界中的酵母菌,不能严格灭菌,A错误;
B、制作麦芽汁之前用含有赤霉素的溶液浸泡大麦种子,可促使种子发芽,增加可发酵糖的含量,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发芽,B错误;
C、泡盖产生的原因是酿酒酵母有氧呼吸产生CO2,泡盖的形成可以在麦芽汁表面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促进酒精的产生,C正确;
D、发酵过程中酒精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当酒精达到一定浓度后,酵母菌的代谢受到抑制,酒精浓度不再上升,因此不能通过增加接种量、延长发酵时间等措施,提升酒精的浓度,D错误。故选C。
7、答案:A
解析:A、研制时间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A正确;
B、萝卜只需要洗干净即可,高温灭菌会杀死附着在萝卜上的乳酸菌,B错误;
C、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C错误;
D、萝卜腌制后细胞已经死亡,盐和糖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萝卜细胞,D错误。故选A。
8、答案:B
解析:A、酿酒酵母不能分解纤维素,A项错误;
B、腐木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腐木上生活的霉菌主要通过分解纤维素生活,因此可以从中提取纤维素酶,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能合成纤维素,但纤维素酶很少,C错误;
D、人体内的大肠杆菌没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D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A、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A正确;
B、要验证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需要设置接种相同样品的牛肉膏和蛋白陈培养基作为对照,当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上的菌落明显多于该培养基上的菌落时,即可说明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B正确;
C、应设置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皿作为对照以检测培养基是否彻底灭菌,C错误;
D、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统计活菌数量,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来表示,D正确。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制备样品悬液时应向黑茶样品中加入无菌水,A正确;
B.可以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菌种进行初步的鉴定或分类,B正确;
C.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平板划线法进一步纯化,C正确;
D.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低温下长期保存菌株,D错误。
11、答案:B
果酒、果醋的制作+实验探究能力醋酸菌为需氧菌,所以用于探究果醋发酵时,需要打开阀a通入氧气,转动搅拌器可增加溶氧量以及增加醋酸菌与营养物质的接触,有利于提高产量,A正确;发酵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管口2排出,所以通过管口3并不能检测二氧化碳,B错误;用于探究果酒发酵时,发酵前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防止氧气进入,影响酵母菌发酵,C正确;果酒发酵瓶中液体不能装满,否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使发酵液发生外溢,D正确。
12、答案:B
解析:A、因为酵母菌发酵会消耗葡萄糖,而葡萄糖是还原糖,能和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前6天用斐林试剂检测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变化,砖红色沉淀逐日减少,A错误;
B、前6天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乙醇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生成乙醛,再生成醋酸,同时乙醇也可以抑制杂菌繁殖,故前6天发酵产生的乙醇既是醋酸发酵的底物,又可以抑制杂菌繁殖,B正确;
C、重铬酸钾可以用来测定乙醇,酸性重铬酸钾遇乙醇变灰绿色,但是重铬酸钾不能测定醋酸,C错误;
D、发酵后5天与发酵前6天相比,控制的通气情况不同,温度也不同,发酵前6天控制的温度是18~25℃,发酵后5天控制的温度是30~35℃,D错误。
13、答案:B
解析:A、题图中菌落分布不均匀,部分菌落过于密集,最可能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的,A错误;
B、在操作时,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B正确;
C、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生存繁殖,故该种微生物不可能是新冠病毒COVID-19,C错误;
D、平板划线法,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菌落密度逐渐减小,因此菌落分布不均匀,不属于纯化失败,D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后进行移植实验,可以证明睾丸与公鸡的第二性征有关,不能说明是睾酮的作用,A错误;在解离液中加入适量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时,由于解离液是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的混合液,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会失活,不能发挥作用,不会提高洋葱根尖细胞的解离效果,B错误;DNA溶于NaCI,不溶于水,C错误;将黑藻叶肉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可导致原生质层的绿色逐渐变深,D正确。
15、答案:A
解析: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方法不同,但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A正确;在100℃条件下煮沸5~6分钟属于煮沸消毒法,B错误;无菌技术中,若处理对象为液体,可以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C错误;高压蒸汽灭菌锅只有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0时,才能打开盖子,D错误。
16、答案:C
解析:A、选择培养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A正确;
B、振荡培养可以增加溶解氧量,促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充分接触和利用,B正确;
C、鉴别培养基上涂布接种时,将0.1mL菌液滴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布均匀,C错误;
D、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所出现的透明圈的菌落是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既有真菌也有细菌,D正确。
17、答案:B
解析:A、选择新鲜的葡萄洗1到2次,除去枝梗后榨汁,A正确;
B、葡萄汁不能装满,需装至玻璃瓶的2/3空间,B错误;酒精发酵期间会产生二氧化碳,故需适时拧松瓶盖,防止发酵瓶爆裂,C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故醋酸发酵时应去除瓶盖,加一层纱布,D正确。故选B。
18、答案:B
解析:A、泡菜发酵时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二氧化碳,A错误;
B、在泡菜制作时加入"陈泡菜水"相当于增加了泡菜中乳酸菌的含量,因此,可以缩短发酵时间,B正确;
C、泡菜腌制时装至八成满,再注入配置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C错误;
D、腌制时温度和食盐用量应适宜,且盐水需要煮沸,防止杂菌污染,食材一般不需煮沸,D错误。故选B。
19、答案:C
解析:A、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A正确;
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B正确;
C、"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形成的,C错误;
D、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D正确。故选C。
20、答案:C
解析:A、平板划线法每次划线前和最后一次划线后都需要对接种环灼烧灭菌,防止接种环上的菌类造成污染,A正确;
B、巴氏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B正确;
C、在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C错误。
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结果较真实值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有一个菌落,D正确。故选C。
21、答案:A
解析: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用干热灭菌法灭菌;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试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灭菌;为不破坏其营养成分,牛奶可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
22、答案:D
解析:A、配置培养基时,应该先调节pH,A错误;
B、要检测冰激凌中大肠杆菌是否超标,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B错误;C、应将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下培养24h,C错误;
D、为了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应该设置对照组,无菌水中不接种样品,D正确。故选D。
23、答案:C
解析:A、据图分析可知,斜面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培养基配置时需添加琼脂,A正确;
B、为避免杂菌污染,接种时需将试管置于酒精灯火焰旁,B正确;
C、接种针灼烧冷却后,在斜面上划线,C错误;
D、培养基倒入试管后,需倾斜放置试管等待凝固,D正确。故选:C。
24、答案:B
解析:A、同一种物质可能既作为碳源又作为氮源,如:牛肉膏和蛋白陈,但并不是所有碳源都能提供能量,如: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培养基配置好后,调节好pH值,先分装再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
C、带菌培养基必须灭菌后才能倒掉,以防止污染环境或感染操作者,C错误;
D、培养基中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属于生长因子,并不是所有微生物的生长都需要,有些培养基也不需要蛋白陈,D错误。故选B。
25、答案:C
解析: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26、答案:C
解析: A项,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不同,细菌大约为70%~90%,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故不同类型微生物,要按不同稀释倍数进行,故A项说法正确。
B项,根据选项A可知,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需要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故B项说法正确。
C项,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故C项说法错误。
D项,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需设立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后者上的菌落数明显大于前者,说明前者具有筛选作用,故D项说法正确。
27、答案:B
解析: A、接种之前都要对操作者双手消毒,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A错误;
B、配制该培养基时: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B正确;C、在③区域看到有单个菌落,但不能对活菌进行计数,C错误;
D、接种后灼烧灭菌接种工具能杀死全部芽孢和孢子,D错误。故选B。
28、答案:D
解析:
29、答案:B
解析:A、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每一次的划线之前和划线操作结束后都需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图示中共有4个划线区域,因此该接种过程一般需灼烧接种环5次,A正确;
B、划线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在一定温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后,可看到划线末端出现不连续单菌落,B错误;
C、若培养的是尿素分解菌,因该菌合成的脲酶可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酚红指示剂将变红,所以可加入酚红指示剂来予以鉴定,C正确;
D、该接种方法(划线分离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不能准确计数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D正确。故选B。
30、答案:C
解析:微生物的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A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的实验流程为取样→选择培养(可省略此步)→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淀粉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B正确;细菌I、II均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所以出现了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C错误;H/C值大,说明细菌分解淀粉能力强,D正确。
31、答案:D
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耐高盐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因此7.5%的NaCl肉汤培养基从功能角度划分属于选择培养基,A正确;7.5%的NaCl肉汤培养基震荡培养后培养基变浑浊是由于耐高盐的微生物数量增多所致,B正确;若最终长出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溶血圈,则说明饮料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C正确;因为接种的菌种是经7.5%的NaCl肉汤培养基培养过,因此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也不能对待测饮料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D错误。
32、答案:C
解析:从培养基成分看,配方中含有凝固剂琼脂,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因此属于选择培养基,A正确;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葡萄糖属于有机碳源,因此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或毛霉等异养型生物,B正确;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C错误;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因青霉素有杀菌作用,故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D正确。
33、答案:B
解析:分析平板结果可知,采用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且划线顺序是I区、II区、III区,可以看到III区中出现了单菌落。倒平板后无需晃动,A错误;I区、II区没有出现单菌落,说明细菌数量太多,故应从II区挑取单菌落,B正确;出现单菌落即达到了菌种纯化的目的,C错误;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D错误。
34、答案:B
解析:
35、答案:C
解析:A、过程①中,去除蓝莓枝梗应在冲洗之后,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A错误;
B、过程③是果醋发酵,所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B错误;
C、果酒制作过程中所需的菌种是蓝莓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因此在过程④ 时,榨出的蓝莓汁不能经过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
D、在氧气充足、糖源不足条件时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过程⑤中酒精可作为醋酸菌的碳源和能源,D正确。故选D。
36、答案:D
解析: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丙属于自养型微生物,A错误;
B、乙能够在中正常生长繁殖,但是不能在I培养基中生长繁殖,说明其为异养微生物,同理可推知,甲仅能在III培养基中生长,甲也为异养微生物,根据分析,丙为自养型微生物,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乙是固氮微生物,甲、丙是异养微生物,D错误。故选C。
37、答案:C
解析:A、甲、乙培养基均以X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属于选择培养基,其中乙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此其组分中的Y物质是琼脂,A正确;
B、若要筛选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甲、乙培养基中X是唯一的碳源和氮源,B正确;
C、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培养以后在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所以步骤③后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C错误;
D、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的X浓度过高时,可能会导致细菌细胞失水过多而失活,因此对X的降解量可能下降,D正确。
38、答案:B
解析:倒平板操作的步骤: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右手拿锥形瓶,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这样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分滴到培养基上造成培养基的污染。
①等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防止杂菌污染,①错误;②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酒精灯旁的桌面上,左手拔出棉塞,可防止杂菌污染,②正确;③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高温可防止杂菌污染,③正确;④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能打开皿盖,④错误;⑤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皿盖,并通过酒精灯火焰,⑤正确;⑥等待平板冷却5~10分钟,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⑥错误。故选B。
39、答案:D
解析:A、该实验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和纯化能分解甲醛的细菌,故不需要对活性污泥作灭菌处理,A错误;
B、② 过程用完全培养基培养后,可以获得大量微生物,从而增加目的菌的菌群数量,故②中LB培养基不是以甲醛为唯一碳源;③ 过程可以筛选出能分解甲醛的微生物,需要以甲醛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B错误;
C、图示分解甲醛的细菌是在培养皿中进行的,故目的菌种异化作用类型属于需氧型细菌,C错误;
D、经⑤ 处理后,瓶中甲醛浓度降低,甲醛浓度最低的一组中分解甲醛的细菌纯度最高,可进一步化培正确故选D。
40、答案:A
解析:A、果酒发酵阶段,开气阀的目的是排气,而排气时应打开气阀b,若错开气阀a,会导致发酵液从进气管溢出,A正确;
B、果醋发酵阶段,醋酸菌在糖类匮乏时能利用酒精经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醋酸,B错误;
C、图2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醋酸菌利用酒精生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D错误。故选A。
41、答案:(1)细菌;选择;
(2)碳源、无机盐;蛋白质、DNA、RNA;
(3)碘液;淀粉遇碘显蓝色,产淀粉酶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解析:(1)链霉素等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故在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可用于真菌的筛选。在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等抗生素,真菌能生长,细菌不能生长,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除氮源外还包括水、无机盐、碳源等。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包括DNA和RNA)、多糖,由于糖类的元素组成中只有C、H、O,因此氮源进入细菌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DNA和RNA)。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要筛选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可在培养基中加入碘液,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为产淀粉酶的菌落。其原理是:淀粉遇碘液显蓝色,能产生淀粉酶的菌落周围的淀粉被水解,蓝色褪去会形成透明圈。
42、答案:(1)温度影响有关酶的合成和活性,进而影响花青素的合成;
(2)基因;环境
(3)实验思路:让该株紫色牵牛花自交,将所结种子种植在正常温度25℃下,观察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代全为紫花,则基因型为EE;若子代紫花:红花=3:1,则基因型为Ee;若子代全为红花,则基因型为ee。
解析:(1)由题干分析温度变化使红色牵牛花发育成紫色牵牛花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可能是温度影响有关酶的合成和活性,进而影响花青素的合成,但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
(2)由牵牛花花色与温度的事例,可说明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3)现有一株紫色牵牛花,如果是正常温度25℃下培养得到的,其基因型可能是EE或Ee,如果是低温0℃下培养得到的,其基因型可能是ee。由于牵牛花雌雄同株,因此可以让该株紫色牵牛花自交,将所结种子种植在正常温度25℃下,观察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以此来判断该株紫色牵牛花的基因型。若子代全为紫花,则基因型为EE;若子代紫花:红花=3:1,则基因型为Ee;若子代全为红花,则基因型为ee。
43、答案:(1)蛋白质碳源;
(2)蛋白酶;脂肪酶;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异养好氧
(3)原核生物;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析:(1)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氮源,小麦中的淀粉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碳源。
(2)米曲霉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使发酵的产物具有独特的风味,米曲霉发酵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并搅拌,说明其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和有机物,代谢类型是异养好氧型。
(3)乳酸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44、答案:(1)生活环境
(2)B
(3)无氧
(4)饲喂含CMC无菌水12周的普通小鼠;饲喂无菌水12周的普通小鼠;体重变化;实验组小鼠体重大于对照组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