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五中中考生物预测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五中中考生物预测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达川区铁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种类繁多。公园内有马尾松、水杉、乌桕、慈竹、贯众等300多种植物,动物有松毛虫、杜鹃、蛇、猫头鹰等305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公园内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态系统
B. 大量捕捉蛇对该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C. 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马尾松→松毛虫→杜鹏→蛇→猫头鹰→细菌
D. 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2. 辨别一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依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有无( )
A. 细胞壁,细胞膜 B. 细胞质,细胞核 C. 细胞壁,液泡 D. 叶绿体,细胞质
3. 有关如图生态瓶的分析,准确的是( )
A. 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 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 只要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就是生态系统
D. 包含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
4.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的活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 实施“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C. 退耕还草,修复草原生态 D. 实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
5. 如图为某科普馆的参观路线图,下列动物中,游客最先看到的是( )
A. 中华鲟 B. 鲸 C. 鳄鱼 D. 娃娃鱼
6. 某同学在学习了人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内容后,进行了总结,下到叙述是其中的一部分,错误的是( )
A. 睾丸产生精子,卵巢产生卵细胞
B. 性染色体为XY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C. 胎儿生活在母体子宫内的羊水中
D. 胎儿通过与母体直接相通的血管,获得营养
7. 下表为人体内三种液体成分的比较(单位:g∕m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水 | 蛋白质 | 葡萄糖 | 尿素 | 无机盐 |
① | 93 | 8 | 0.1 | 0.3 | 0.9 |
② | 99 | 0 | 0.1 | 0.3 | 0.9 |
③ | 96 | 0 | 0 | 2 | 0.9 |
A. ①为血液②为原尿③为血浆 B. ①为原尿②为血浆③为尿液
C. ①为血液②为血浆③为原尿 D. ①为血浆②为原尿③为尿液
8. D与d分别表示有耳垂和无耳垂的基因,母亲无耳垂,兄妹俩一个有耳垂,一个无耳垂,则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 dd dd B. DD dd C. Dd dd D. Dd Dd
9. 酸奶、面包、陈醋、泡菜等食品都具有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这种味道是微生物为人类贡献的成果,制作这类食品的过程称作“发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酸奶的制作需要乳酸菌的参与 B. 面包制作需要酵母菌的参与
C. 乳酸菌是酿造陈醋过程中需要的细菌 D. 泡菜的制作需要乳酸菌参与
10. 绿叶海蜗牛(没有贝壳,看上去像一片叶子,翡翠般鲜绿。)属软体动物,能把吃下的绿藻中的叶绿体贮存在自己细胞中,还对其加以利用进行光合作用,使之成为持久的食物来源。但是,如果长时间不见阳光就会死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绿叶海蜗牛,能找到细胞壁和叶绿体
B. 绿叶海蜗牛取食绿藻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
C.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存在的食物链是:叶绿体→绿藻→绿叶海蜗牛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1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粮食作物。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科研工作者长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图甲是传粉和受精过程图,图乙是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图丙是玉米幼苗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要想实现图甲到图乙的变化必须经历的两大生理过程为 。花粉落到柱头上长出花粉管,当花粉管到达胚珠后,其中的一个精子与图甲中的[ ] 融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图乙中的[ ] 。
(2)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图乙中的[ ] 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图丙中的[ ]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图乙中的[ ] 。
(3)在玉米的开花结果期,应多施加含有 成分的肥料。
12. 下面是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几块面包、一杯牛奶、适量蔬菜和水果。请如图回答。
(1)食谱中的面包,从甲图“平衡膳食宝塔”来看,属于 ______(填字母)类,图乙中曲线 ______能表示它的消化过程。
(2)牛奶中含有丰富的 ______,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因此;应多食用图甲“平衡膳食宝塔”中的C类和 ______(填字母)类食物。
(3)图乙中,X表示的消化道的部位是 ______,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4)人体缺乏维生素 ______易患夜盲症。
13. 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如图1所示四种动物均在其中。
(1)野生虎纹蛙常生活于稻田、沟渠、池塘、沼泽地等有水的地方,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用 呼吸,皮肤密布丰富的 ,利于气体交换,可辅助呼吸,可生活于陆地。因此野生虎纹蛙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2)豺四肢较短,体毛厚密,生殖发育具有 的特征。豺性凶猛,胆大。食物主要是鹿、麂、麝、山羊等动物,有时亦袭击水牛。牙齿是它们摄食和杀敌的武器,观察图2,判断哪幅图符合豺的牙齿特征并说出理由 。
(3)猎隼飞翔技术高超,常常在空中捕食,观察它的肌肉,可发现它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是 。如图3鸟呼吸时,除肺外,还有许多与肺相连的[ ] 辅助呼吸。
(4)棱皮龟体背具7行纵棱,腹部有5行纵棱,因而得名。棱皮龟体表覆盖龟甲,它的作用是 。龟的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 的依赖。
(5)图中的四种生物中,从繁殖方式分析,后代的成活率最高的是 。
14. 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未来”。我国作为最早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就,加速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
(1)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是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 ______、生理功能以及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例如,银杏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 ______植物。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______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以 ______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科学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
(3)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多种措施中,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属于 ______;将濒危植物迁入国家植物园,属于迁地保护;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属于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公园内动物和植物只构成生物部分的一部分生物,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因此大量捕捉蛇会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B错误。
C、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没有分解者,细菌属于分解者,C错误。
D、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公园中各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D正确。
故选:D。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还含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所有,辨别一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依据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有无细胞壁和液泡,因为有的植物细胞也不含有叶绿体,如植物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掌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瓶中,既有生物部分如水草、小鱼等,又有非生物部分如水、河泥、阳光等,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生态瓶属于生态系统。
故选:D。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题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相关知识。
4.【答案】A
【解析】解:A、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破坏了生物的栖息环境,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不利于保护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圈,A符合题意;
B、三北防护林在防沙治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对生物圈产生有利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利于保护生物圈,C不符合题意;
D、禁渔可保护鱼种类的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利于保护生物圈,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5.【答案】A
【解析】解:从某科普馆参观路线图可看出最先看到的应该是鱼类,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中华鲟属于鱼类,鲸属于哺乳类,鳄鱼属于爬行类,娃娃鱼属于两栖类。
故选:A。
动物分类的依据: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6.【答案】D
【解析】解:A、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A正确;
B、性染色体为XY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性染色体为XX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B正确;
CD、胎儿生活在母体子宫内的羊水中,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C正确;D错误。
故选:D。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阴茎和阴囊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各有不同的功能,思考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女性和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7.【答案】D
【解析】解: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原尿的成分是: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尿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尿素等,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①的成分是血浆;②的成分是原尿;③的成分是尿液。
故选:D。
原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过滤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重吸收,剩余的成分形成尿液.
掌握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过滤和重吸收作用.能根据成分的比较对三者做出正确的判断.
8.【答案】C
【解析】解:D与d分别表示有耳垂和无耳垂的基因,母亲无耳垂,则母亲的基因型为dd;兄妹俩一个有耳垂,一个无耳垂,则说明父亲的性状是有耳垂,基因组成是Dd。其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
故选:C。
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D与d分别表示有耳垂和无耳垂的基因,母亲无耳垂,则母亲的基因型为dd;兄妹俩一个有耳垂,一个无耳垂,则说明父亲的性状是有耳垂,基因组成是Dd。
掌握遗传的知识是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BD、酸奶、泡菜的制作需要乳酸菌的参与,面包制作需要酵母菌的参与,ABD正确。
C、醋酸杆菌是酿造陈醋过程中需要的细菌,C错误。
故选:C。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10.【答案】C
【解析】解:A、绿叶海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能把吃下的绿藻中的叶绿体贮存在自己细胞中,还对其加以利用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绿叶海蜗牛,能找到叶绿体,但不能找到细胞壁。错误。
B、绿叶海蜗牛取食绿藻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错误。
C、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因此,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正确。
D、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即绿色植物,而不是叶绿体。错误。
故选:C。
(1)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又称为学习行为)。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3)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光合作用等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传粉和受精 4 卵细胞 ⑦ 胚 ⑥ 胚根 C 根 ② 胚乳 磷
【解析】解:(1)从开花到结出果实和种子必须结构传粉和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要想实现图甲到图乙的变化必须经历的两大生理过程为传粉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长出花粉管,当花粉管到达胚珠后,其中的一个精子与图甲中的4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图乙中的⑦胚。
(2)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种子萌发时消耗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内。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图乙中的⑥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图丙中的C根,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图乙中的②胚乳。
(3)含磷的无机盐能够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在玉米的开花结果期,应多施加含有磷成分的肥料。
故答案为:(1)传粉和受精;4卵细胞;⑦胚
(2)⑥胚根;C根;②胚乳
(3)磷
图甲中的1柱头、2花柱、3花粉管、4卵细胞、5中央细胞、6子房;图乙中的①果皮和种皮、②胚乳、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⑦胚;图丙中的A茎和叶、B根茎相连的部位、C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传粉和受精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12.【答案】A 甲 蛋白质 D 小肠 A
【解析】解:(1)甲图中,“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由下往上A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B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D层为奶制品、豆制品,CD层主要提供蛋白质;E层为油脂类。食谱中的面包,属于A谷物类,其内含丰富的淀粉。乙图表示的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就开始了,在口腔就开始下降的是甲曲线,因此甲曲线表示是淀粉的消化。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图中C肉类和D奶类豆类含都有丰富的蛋白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因此应多食用图一“平衡膳食宝塔”中的C肉类和D奶类豆类食物。
(3)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乙图中,甲淀粉、乙蛋白质、丙脂肪都能在X内完全被消化,因此X表示消化道的部位是由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4)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可通过食用肝脏、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A。
故答案为:(1)A;甲;
(2)蛋白质;D;
(3)小肠;
(4)A。
(1)甲图中:A代表谷类,主要成分是淀粉;B是蔬菜水果,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是肉类,D是奶制品、豆制品,CD主要成分是蛋白质;E是油脂类,主要成分是脂肪。
(2)乙图中:表示的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图。甲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在口腔内初步消化,在小肠内完全消化;乙曲线代表蛋白质的消化,在胃内初步消化,在小肠内完全消化;丙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只在小肠内进行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都在X内完全消化,X代表小肠。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并会识图、分析,结合题意答题。
13.【答案】肺 毛细血管 胎生哺乳 B图,豺是食肉动物,具有尖锐锋利的犬齿 猎隼的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可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 3 气囊 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水 豺
【解析】解:(1)野生虎纹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皮肤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兼用皮肤呼吸。
(2)豺属于哺乳动物,体毛厚密,胎生哺乳的生殖方式,同时它是肉食性动物,所以符合豺的牙齿特征B图,具有尖锐锋利的犬齿。
(3)猎隼属于鸟类,猎隼的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可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适于飞行。体内有气3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4)棱皮龟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龟甲,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龟的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的依赖。
(5)豺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生殖方式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
(1)肺;毛细血管;
(2)胎生、哺乳;B图,豺是食肉动物,具有尖锐锋利的犬齿;
(3)猎隼的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可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3气囊;
(4)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水;
(5)豺。
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兼用皮肤呼吸。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它们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并脑较大而发达,哺乳和胎生。
3、鸟类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心脏四室,体温恒定等。
4、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陆生爬行,少数种类后生入水或穴居;体被表皮形成的鳞片或真皮形成的骨板,缺乏皮肤腺体;四肢强大,趾端具爪,适于爬行;用肺呼吸,后肾排泄尿酸,有肾外排泄器官;心脏二心房一心室,室间具不完全的隔膜。血液循环为不太完全的双循环;雄体有交配器;雌体产生羊膜卵,体内受精、陆地繁殖;体温不稳定。
解答此题要掌握动物分类知识。
14.【答案】(1)形态结构;种子
(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自然选择
(3)就地保护
【解析】解:(1)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小的单位。种子植物,体内没有输导组织,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3)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都属于就地保护。
故答案为:(1)形态结构;种子
(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自然选择
(3)就地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中考生物冲刺试卷(三)(5月份)(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中考生物冲刺试卷(三)(5月份)(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中考生物冲刺试卷(三)(5月份)+: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中考生物冲刺试卷(三)(5月份)+,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重点学校中考生物冲刺试卷(三)(5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重点学校中考生物冲刺试卷(三)(5月份)(含解析),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