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浙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浙江省温州浙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细胞呼吸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B.不产生CO2
C.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 D.形成大量ATP
2、结构与功能观是指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不符合的是( )
A.神经元结构上具有多个突起,有利于兴奋的传导
B.DNA的双螺旋结构,有利于遗传信息保持稳定
C.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网络结构,有利于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运动
D.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有利于杀死病毒或病菌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和分化存在于个体发育过程中
B.细胞衰老时出现巨核、双核或多核现象
C.受精卵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变大
D.过量的神经细胞通过细胞凋亡实现数量的调整
4、下列关于酶特性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常用H2O2作为反应物
B.酶促反应的过程中,酶不一定都会发生形变
C.探究“酶催化的高效性”,应使用新鲜且完整的鸡肝块
D.不同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获得的黏性末端一定不同
5、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正确的是( )
A.某人持续38℃高烧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在安静状态下,产热过程全部发生于肝脏
C.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只存在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D.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也可以发生
6、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B.用苏丹Ⅲ染液检测油脂时,需用75%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C.油脂的检测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细胞内橙黄色的脂肪颗粒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有氧条件是实验组,无氧条件是对照组
7、模拟实验和模型建构是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从两个信封内各取出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由组合定律
B.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时,非同源染色体的长度必须不同
C.林德曼运用物理模型建构法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
D.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材料分别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
8、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G2期已经完成中心体的复制,细胞内存在一对中心体
B.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
C.中期细胞中可观察到2个染色体组型
D.末期囊泡在环沟处聚集成细胞板
9、我国科学家利用二倍体竹子和二倍体水稻杂交得到F1,F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出新品种“中华竹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育中华竹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F1幼苗无同源染色体,属于单倍体
C.中华竹稻培育成功说明了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D.中华竹稻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
10、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与0.9%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均相等,将兔红细胞置于0.9%NaCl溶液中,形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兔红细胞吸水或失水,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若将兔红细胞置于5%NaCl溶液中,红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
C.兔红细胞置于0.9%NaCl溶液时,渗透吸水等于渗透失水,故形态不发生变化
D.若将兔红细胞置于7%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的形态可能如图所示
11、果蝇体内有控制昼夜节律的周期基因(用A表示),周期基因的发现揭示了生物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周期基因的结构
B.基因A也可能自发突变为基因a1或基因a2
C.周期基因突变改变了果蝇种群的基因库
D.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可能改变生物的性状
12、如图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中的所有个体属于同一物种
B.种群内个体间毛发长度、颜色等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1和2发生定向进化
D.如果没有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
13、下列有关新冠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变异株中发生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B.奥密克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C.S刺突蛋白与ACE2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增强是病毒与宿主相互选择的结果
14、下列有关病毒的检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方法①②③都需要从患者体内采集病毒样本
B.方法②③都需要用到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
C.某人有可能①②为阳性③为阴性,也可能③为阳性①②为阴性
D.采用①方法时,需要用到引物、探针、逆转录酶、Taq酶、dNTP等
15、小韬同学自愿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注射疫苗时,针头刺入的部位是静脉血管
B.注射疫苗时,小韬能够忍住刺痛感保持手臂不动,属于简单反射
C.注射疫苗前,小韬因紧张心跳加快,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有关
D.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与T细胞无关
16、如图所示,中心法则概括了自然界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流动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过程在原核生物内都能发生
B.在胚胎干细胞细胞核中存在①②③过程
C.①②③④⑤过程均有碱基互补配对,且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遗传信息流动过程中,DNA或RNA是信息的载体
17、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及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分泌系统由各种能分泌激素的无管腺组成
B.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激素经垂体门脉运输到腺垂体
C.婴幼儿时期缺碘造成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病
D.雄激素不能促进骨骼生长,但能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
18、某同学利用带顶芽的幼茎为材料进行植物离体培养,制作了一个便携的“试管植物”挂件,下列关于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灭菌后的培养基先培养2-3天,看有无杂菌污染
B.培养过程中带顶芽的幼茎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C.将消毒好的幼芽切断接种于培养基表面时,不能划破培养基
D.若几天后在幼茎基部观察到有菌落生长,原因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19、某科研小组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
B.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方法与35S标记大肠杆菌的方法不相同
C.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
D.若32P标记组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或离心时间过短
20、有关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中所用技术操作或原理正确的是( )
A.胚胎分割——在对囊胚进行分割时,要将滋养层细胞均等分割
B.制备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学原理对实验鼠注射特定的抗原
C.胚胎移植——应用细胞增殖原理对受体、供体母畜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动物细胞培养——应用酶的高效性原理对培养材料进行胰蛋白酶进行处理
21、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曲线A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的数量变化,曲线B表示该种群在自然环境中受某种剧烈的外源性因素影响,导致种群数量在未达到原先K值(即K0)前就因个体成批死亡而下降,并在一段时间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密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点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该外源性因素作用后,新的环境容纳量在Q点以下
C.导致曲线A与B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与种间关系无关
D.若曲线B后期数量下降是由于某种生物入侵造成的,则入侵可能发生在b点
22、抑制素(INH)是--种主要由卵巢分泌的蛋白类激素,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科研人员制备了INH的抗体并在大鼠发情期注射给大鼠,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检测指标
组别
促性腺激素(mIU/mL)
性激素(ng/mL)
卵泡质量
(g)
成熟卵泡个数
(个)
促卵泡激素
促黄体素
孕酮
对照组
8.53
15.18
8.86
0.63
28.67
实验组
25.36
15.19
11.78
0.91
35
A.INH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由实验数据推测INH可作用于垂体,进而促进卵泡发育
C.注射INH抗体后,促卵泡激素及孕酮含量均上升
D.注射的INH抗体可在机体内与抑制素结合,解除其作用
23、研究发现糖械休眠种子经过5℃湿沙分层堆积处理1个多月才能萌发,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含量随冷处理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糖械种子5℃湿沙分层堆积处理过程中,ABA与GA存在拮抗作用
B.在糖械种子5℃湿沙分层堆积处理过程中,GA与CTK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C.糖械种子经过5℃湿沙分层堆积处理后萌发,呼吸加快,代谢加快
D.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促进果实脱落,对植物都是不利的
24、某二倍体雄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Dd,其一个精原细胞(所有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在含31P培养液中进行分裂,形成的1个细胞如下图所示。以下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现象
B.该细胞将发生基因D(d)与基因A(a)的自由组合
C.该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可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D.若图中含32P的DNA为4个,则该精原细胞至少经历了两次有丝分裂
25、图1为两个家族关于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A、a基因控制)是某单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图2为图1中部分成员关于甲病基因DNA酶切并电泳后的条带情况;乙病(B、b基因控制)致病基因不在X、Y同源区段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I-3与I-4的基因型不同
C.若Ⅲ-1是个女孩,其患甲病的概率是1/3
D.获取羊水细胞并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诊断胎儿是否患甲病
二、读图填空题
26、生态学家对相同环境条件下的退耕造林生境和弃耕农田生境中的林下草本植物的种类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弃耕生境下草本植物的种类和生物量远大于退耕还林生境。下图表示弃耕生境下能量流经昆虫的部分途径,请分析:
(1)生态恢复一段时间后,生态学家应采用_______________法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为减少误差,调查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2)若忽略演替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同一地区两种生境最终达到的稳定平衡阶段的群落类型___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
(3)昆虫取食植物时,植物的“气味”提供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_信息。图中B表示____________能量。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
(4)两种生境下形成的森林群落中,_________________(选填“退耕造林生境”或“弃耕农田生境”)下形成的森林群落初级生产量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
27、某科研中心为提高小白菜产量,针对小白菜的栽培种植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发现不同光质对小白菜的光合作用影响如下表所示,
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光处理
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2·s-1)
日光(对照组)
10.92
1.27
262.89
绿光
4.91
0.47
247.85
红光
7.29
0.92
250.03
蓝光
14.08
3.04
276.49
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结构示意图
(1)光反应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
(2)实验应调控好各组光源与植物的距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可知,将蓝光替换成同等强度的红光,一段时间后三碳酸含量会_______________。绿光处理后气孔导度下降较大,但胞间CO2浓度下降幅度有限,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用蓝光处理保卫细胞的原生质体,K+的吸收量增加,其机理见图。综上所述:一方面,蓝光可使保卫细胞______________增多;另一方面,蓝光促进K+通过______________进入保卫细胞。最终导致保卫细胞______________,细胞吸水,气孔开放。
28、斑马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体色形成途径如图1所示。现有纯合红色雌鱼与纯合白色雄鱼杂交得F1,F1再相互随机交配得F2,结果如下表格。
图1
子代
表型及比例
F1
紫色雌鱼:红色雄鱼=1:1
F2
红色:紫色:白色=3:3:2
(1)图1斑马鱼的体色形成途径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从而控制性状;?1和?2处的色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F2紫色鱼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紫色鱼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F1随机交配产生F2紫色雌鱼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_。
(4)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现用个体M和N做亲代进行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见图2。
图2
①请根据图示,画出亲代M的17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组成_______________。
②杂交后,出现红·绿荧光(既有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______________(填“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通过记录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数量(x)与胚胎总数(y),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29、(一)苹果树腐烂病由真菌感染引起,为了寻找生物防治该病的途径,研究者拟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能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生长的芽孢杆菌,实验流程如下图。请回答:
(1)配制培养基时,培养基的灭菌应该在倒平板_______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
(2)图中①过程取5g土壤加入45mL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得到10-1的土壤稀释液,进行系列稀释后,用________________法接种到培养基上。在接种过程中,下列选项无需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玻璃刮刀
③显微镜
④接种环
⑤移液器
(3)接种后在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根据菌落特征鉴别出芽孢杆菌并进一步纯化。目的菌筛选时,应将芽孢杆菌接种于________________(填“A”或“B”)处,培养3~5天,筛选出抑菌率最高的菌株。
(4)与化学防治相比,该生物防治方法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
(二)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其血清中存在多种抗体,其中以SSB抗体特异性最强。科研人员为生产SSB抗体的检测试剂,利用基因工程获得重组SSB蛋白,流程如下,请回答:
(5)利用RNA通过①过程获得cDNA需要______________酶。通过PCR技术扩增SSB基因的前提是要有_________________,以便合成引物。为与PET41a质粒连接,获得的目的基因A两端要含有______________,酶切位点。
(6)获得含SSB基因的重组质粒后,进行如下实验切割原质粒和重组质粒,获得片段大小如表(1kb=1000碱基对),分析数据,计算可得SSB基因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与人基因组文库中的SSB基因相比,通过①过程获得的SSB基因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限制酶
EcoRI
BamHI和XhoI
原质粒
8.1kb
2.7kb、5.4kb
重组质粒
3.4kb、5.0kb
未做该处理
(7)②过程目的是将重组质粒转染到处于_______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内,并接种于添加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收集菌落进行鉴定,将阳性菌落进一步纯化后将菌体破碎处理,筛选得到重组SSB蛋白。
三、实验题
30、植物能在分子、生理生化等水平上对逆境作出应答,提高自身的胁迫耐受性并将“胁迫记忆”遗传给子代。研究发现,这种记忆往往是与表观遗传修饰有关,某实验室以药用植物活血丹为材料,设计实验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材料与用具:成熟的活血丹母株若干、UV-B荧光灯、培养盆、烘箱、天平等)
(要求与说明:UV-B辐射处理的具体操作、甲基化水平检测具体方法等不作要求)
(1)补充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
②A组_______________,B组接受1天的UV-B辐射处理,C组接受20天的UV-B辐射处理,D组接受40天的UV-B辐射处理,其余时间均在温室自然环境中培养。
③待第41天,每株基本均已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生长出3~4级子株,采集母株和各级子株的根、茎、叶,测量其叶面积,然后对材料进行______________,计算叶/总生物量;并提取相关物质测量各组的DNA甲基化水平。母株的各指标检测结果如下表:
组别
A
B
C
D
叶面积(cm2)
25
15
14
8
叶/总生物量(%)
53
47
50
50
甲基化水平(%)
33
29
26
21
(2)根据实验结果表格绘制各组母株叶面积和甲基化水平关系的柱形图。______________
(3)若检测到B组各级子株甲基化水平与其母株_______________(选填“无明显差异”或“存在差异”),C、D组各级子株甲基化水平与其母株_______________(选填“无明显差异”或“存在差异”),则能说明活血丹母株在UV-B辐射下能产生可遗传的胁迫记忆,且辐射时间越长记忆延续代数越多。
(4)有人认为本实验无法排除不同基因型活血丹个体的遗传差异,请你改进相关方案________________。
(5)若基因甲基化则会导致RNA聚合酶不能与DNA分子结合而影响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测,肿瘤的发生不仅仅在于细胞中DNA突变,也可能与肿瘤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基因异常甲基化有关。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的酶的作用下还原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还原为乳酸。
2、答案:C
解析:A、神经元的功能是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导给其他的神经元,神经元结构上具有多个突起,有利于把兴奋传导给其他的神经元,A正确;
B、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使DNA分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利于遗传信息保持稳定,B正确;
C、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C错误;
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多种物质,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有利于杀死病毒或病菌,D正确。故选C。
3、答案:B
解析:A、细胞分裂和分化存在于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A正确;
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变大,但不会出现双核或多核现象,癌细胞核形态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双核或多核现象,B错误;
C、受精卵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总体积不变,细胞数目增加,因此每个子细胞体积变小,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变大,C正确;
D、胚胎发育时产生过量的神经细胞,通过细胞凋亡可实现数量的调整,D正确。故选B。
4、答案:A
解析:A、H2O2本身分解受pH影响较小,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常用H2O2作为反应物,A正确;
B、酶促反应的过程中,酶与底物形成复合物,一定会发生形变,B错误;
C、探究"酶催化的高效性",应使用新鲜的鸡肝匀浆,以增大底物与酶的接触面积,C错误;
D、不同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获得的黏性末端可能相同,D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A、持续38℃高烧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A错误;
B、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产生热量,B错误;
C、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存在体液调节,也存在神经调节,C错误;
D、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均在下丘脑,所以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也可以发生,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A、本尼迪特试剂为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还原糖反应会产生红黄色沉淀,为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以使用本尼迪特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检测,A错误;
B、用苏丹II染液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时◇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B错误;
C、脂肪小颗粒+苏丹II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花生子叶中含有脂肪,经苏丹I染液染色后,镜检可观察到橙黄色的脂肪颗粒;
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中,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互为对照,D错误。
7、答案:D
解析:
8、答案:B
解析:A、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洋葱根尖细胞不含中心体,A错误;
B、有丝分裂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B正确;
C、中期细胞常用来制作染色体组,但不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组型,需要显微摄影、剪切、排列染色体等才能形成,C错误;
D、植物细胞没有环沟形成,动物细胞才形成环沟,D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A.中华竹稻是由F幼苗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最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中华竹稻的原理是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多倍体育种的过程,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
B.F幼苗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分别是竹子和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故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属于二倍体,B错误;
C.中华竹稻培育过程没有经过地理隔离,培育成功说明了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C正确;
D.中华竹稻是由F,幼苗(2个染色体组)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获得的,因此中华竹稻含有4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有8个染色体组,D错误。
10、答案:C
解析:A、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吸水或失水,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错误;
B、质壁分离中“质”是指原生质层,“壁”是指细胞壁,免属于动物,没有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C、哺乳动物血浆的渗透压等于0.9%NaCl溶液的渗透压,兔红细胞置于0.9%NaCl溶液时,渗透吸水等于渗透失水,故形态不发生变化,C正确;
D、哺乳动物血浆的渗透压等于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若将兔红细胞置于7%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会失水皱缩,红细胞的状态不可能是图中两面凹的圆饼状,D错误。故选C。
11、答案:A
解析:A、基因的变化属于分子水平上的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观察到的,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因此控制生物钟的基因A可自发突变为基因a或基因a2,B正确;
C、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周期基因突变,种群的基因库也会改变,C正确;
D、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结构改变,生物性状可能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性状也有可能不变,D正确。故选A。
12、答案:D
解析:A、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故同一种群中的所有个体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
B、种群内个体属于同一物种,个体间毛发长度、颜色等差异是由于遗传物质不同决定的,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的方向,自然选择导致种群1和2发生定向进化,C正确;
D、没有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因基因突变等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
13、答案:D
解析:A、病毒无染色体,发生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不能产生等位基因,A错误;
B、奥密克戎病毒利用宿主细胞膜的流动性进入宿主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但消耗能量,B错误;
C、新冠病毒的S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C错误;
D、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增强是病毒与宿主相互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D。
14、答案:A
解析:A、2019-nCoV病毒为RNA病毒,具有RNA聚合酶基因,无逆转录基因,其RNA首先侵入机体,然后经过复制过程并指导相关蛋白质合成,进而完成病毒自身的增殖过程,同时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的产生的快慢可能会因人而异,据此推测:RNA检测和抗原蛋白检测需要从患者体内采集病毒样本,而检测抗体不需要采集病毒样本,A错误。
15、答案:C
解析:A、注射疫苗采用的是皮下注射法,针头刺入的部位是皮下组织,A错误;
B、注射疫苗时,小韬能够忍住刺痛感保持手臂不动,说明人的行为会受高级大脑中枢控制手不缩回,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不是简单的非条件反射,B错误;
C、注射疫苗前,小萌有些紧张,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C正确;
D、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疫苗后,能通过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到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因此机体产生的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与T细胞有关,D错误。故选C。
16、答案:D
解析:A、图中④RNA分子复制过程和⑤逆转录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A错误;
B、③为翻译过程,进行翻译的产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故在胚胎干细胞细胞核中存在①DNA分子复制过程和②转录过程,B错误;
C、图中①②③④⑤过程中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④中存在T-A的配对,②③④⑤中存在U-A的配对,C错误;
D、在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DNA、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遗传信息表达产物是蛋白质,D正确。故选D。
17、答案:B
解析:A、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A错误;
B、下丘脑分泌的相关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垂体,下丘脑分泌的多种调节激素通过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B正确;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婴幼儿时期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病。C错误;
D、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增加,生长发育加快,故雄激素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D错误。故选B。
18、答案:A
解析:A、灭菌后的培养基再接种外植体前要先培养2-3天,检测灭菌是否合格,看有无杂菌污染,A正确;
B、本实验利用带顶芽的幼茎为材料,该实验已经含有顶芽,培养的目的主要是生根进而形成幼苗,不需要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B错误;
C、微生物培养接种时不能划破培养基,而将消毒好的幼芽切断(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时,主要利用的是培养基中的养分,是否划破培养基不做要求,C错误;
D、若几天后在幼茎基部观察到有菌落生长,可能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也可能是外植体消毒不彻底等,D错误。故选A。
19、答案:D
解析:A、通过图示可知,被感染的细菌百分比一直不变,说明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A正确;
B、T2噬菌体属于病毒,要想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先用32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噬菌体侵染这样的大肠杆菌,从而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获得35S标记大肠杆菌的方法是直接用35S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因此两者的方法并不相同,B正确;
C、由图可知,细菌感染率为100%,上清液35S先增加后保持在80%,说明有20%的噬菌体未与细菌脱离;上清液中的32P含量先增加后保持在30%左右,说明有3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C正确;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保温时
间讨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D错误。故选D。
20、答案:B
解析:A、胚胎分割时可以选择桑椹胚,因桑椹胚细胞还没有分化,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每个细胞都能发育为一个个体,若选择囊胚
进行分割,则需要在对囊胚进行分割时,将内细胞团细胞均等分割,否则影响胚胎的发育,A错误;
B、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需要对实验鼠多次注射特定的抗原,刺激小鼠的免疫系统,进而从其体内获得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为获得杂交瘤细胞做准备,B正确;
C、胚胎移植过程中,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利用的是相关激素的调节作用,促进生殖细胞的发育,C错误;
D、由于动物细胞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胰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使动物细胞分散开,该方法涉及到了酶的专一性原理,D错误。故选B。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B
解析:B项,由实验数据推测,INH可作用于垂体,作用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合成的分泌,进而抑制卵泡发育,B错误。
23、答案:D
解析:A、由题图可知,休眠种子经过5℃湿沙分层堆积处理1个多月才破除休眠,开始时ABA含量最多,随后不断减少,GA在40天内一直增加,说明ABA抑制种子萌发,GA促进种子萌发,两者在种子5℃湿沙分层堆积处理过程中存在拮抗作用,A正确;
B、GA与CTK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均增加,且GA促进种子萌发,CTK促进细胞分裂,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B正确;
C、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分解加快,释放出更多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能量需求,因此此过程细胞呼吸加快,代谢加快,C正确;
D、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促进果实脱落,有利于种子度过不利环境,对植物繁殖是有利的,D错误。故选D。
24、答案:D
解析:A、产生图示细胞的原因是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A正确;
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以自由组合,D(d)与基因A(a)可以自由组合,B正确;
C、该细胞经过交叉互换,减数分裂结束后可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C正确;
D、根据题意,一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含32P培养液中进行分裂,由于半保留复制,若该卵原细胞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每个子细胞中的DNA都有一条链带有32P标记;再进行减数分裂,DNA再复制一次,含32P标记的DNA单链还是4条,分布在4个DNA中,所以若图中含32P的DNA为4个,则该精原细胞至少经历了一次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D。
25、答案:C
解析: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由于II-4两病皆患(aaB_),II-3正常(A_bb),且I-3和I-4患乙病但不患甲病,因此他们的基因型分别都是AaBb,B正确;仅考虑甲病,II-2基因型为aa,II-3基因型为1/3AA、2/3Aa(配子为2/3A、1/3a),若II-1是个女孩,其患甲病(aa)的概率为(1/3)x1=1/3,C错误;利用羊水、绒毛细胞或胎儿血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用于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疾病,而甲病是单基因遗传病,故此法不能用于判断是否患甲病。
26、答案:(1)①.样方(法);②.样方的大小、样方数量、随机取样、取各样方平均数
(2)①.相同;②.顶级群落类型取决于该地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
(3)①.化学;②.昆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净次级生产量);③.呼吸作用以热能形成散失
(4)①弃耕农田生境;②.垂直分层(垂直结构)明显,对光能利用率高
解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因此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为减少误差,调查时要注意样方的大小、样方数量、随机取样、取各样方平均数。
(2)顶级群落类型取决于该地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以同一地区两种生境下最终达到的稳定平衡阶段的群落类型应该是相同的。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①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来源于环境或生物;②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③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植物的“气味”提供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摄入量包括粪便量和同化量,同化量又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和被分解者利用的量,因此图中A表示昆中的同化量,B表示昆虫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外,还有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4)弃耕生境下森林垂直分层明显,对光能利用率高,能合成更多有机物,初级生产量更高。
27、答案:(1)①.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②.三碳酸的还原;③.吸能反应
(2)①.各组的光照强度相同;②.降低;③.光合速率小,消耗的二氧化碳少
(3)①光合产物;②.主动转运;③.溶质浓度/渗透压升高
解析:(1)光反应过程有多步反应,主要变化包括光合膜上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光能将水裂解为H+、电子(e-)和O2,H+和e-将NADP还原为NADPH,并产生ATP,O2被释放到细胞外。这样,光能就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ATP和nadph的能量,被NADPH还原形成三碳糖,这是CO2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是这个循环中的关键步骤(三碳酸的还原),在此过程需要吸收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因此属于吸能反应。
(2)实验应调控好各组光源与植物的距离,其目的是各组的光照强度相同。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多于蓝光,因此将蓝光替换成同等强度的红光,光反应增强,三碳酸还原增多,三碳酸合成不变,因此一段时间后三碳酸含量会下降。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绿光几乎不吸收,绿光处理后光合作用下降,消耗的二氧化碳少,因此虽然气孔导度下降较大,但胞间CO2浓度下降幅度有限。
(3)据表格分析可知,蓝光处理下光合速率最强,因此蓝光可使保卫细胞光合产物增多;据图分析,蓝光会促进H+-ATP水解酶将H+运出保卫细胞,则在膜两侧形成H电化学梯度(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有利于K+通过H+-K+协同转运蛋白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入保卫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开度增大。
28、答案:(1)①.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酶的合成来控制生化反应);②.红色和紫色
(2)2/3;
(3)
(4)①.;②.N;③.4x/y
解析:(1)由图1可知,A基因控制酶1合成,B基因控制酶2合成,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分析图1和表格可知: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存在A基因,不存在B基因时,表现为红色;不存在A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因此?1和?2处的色素分别是红色和紫色。
(2)据题意可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亲代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F1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2紫色鱼基因型为1/3AA、2/3Aa;XBXb,XBY,紫色鱼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紫色鱼(A_XBX-和A_XBY)所占的比例为(1-2/3×2/3×1/4)×3/4=2/3
(3)F1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随机交配产生F2紫色雌鱼(A_XBX-),只要求写出与紫色雌鱼产生有关的部分,因此雌配子只能是AXB和aXB,雄配子只能为aXb和AXb,遗传图解为:
(4)①分析图2,M(D_gg)×N(DdGg)→绿色荧光(D_G_)、红色荧光(ddgg)、无荧光(Ddgg)、红绿荧光(Ggdd),说明M的基因型为Ddgg。图示为: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D、G在基因分离时候会出现连锁现象,因为亲本N只能产生两种配子,即DG和dg,与M杂交时不会出现红绿荧光(ddG)这样的表现型,若出现,则说明N产生了基因型为Dg的配子,可见其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若亲代N产生的配子中重组的配子(dG和Dg)占的比例为a,则dG占的比例为a/2,又因亲代M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g、dg,则可知子代胚胎中红绿荧光胚胎(Ggdd)的概率为a/4,即a/4=红绿荧光胚胎数量÷胚胎总数=x/y,可推出重组的配子占的比例为a=4x/y。
29、答案:(1)之前
(2)①.涂布分离法#稀释涂布平板法;②.③④
(3)B
(4)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化学试剂的残留;对其他动物干扰小
(5)①.逆转录;②.一段已知的SSB基因(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③.BamHI和XhoI
(6)①.3kb;②.没有启动子和内含子
(7)①.感受态;②.卡那霉素
解析:(1)配制培养基时,倒平板之前应先将培养基进行灭菌。
(2)由图可知在不同的稀释度下取0.1ml接种到三个平板上,这种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需要用到的工具包括①酒精灯、②玻璃刮刀、⑤移液器等,但是用不到③显微镜和④接种环。
(3)由图分析可知,目的菌筛选时,应将芽孢杆菌接种于A处,培养3-5天,测量并计算抑菌率,筛选出抑菌率最高的菌株。
(4)与化学防治方法相比,该生物防治方法具有的优势是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化学试剂的残留、对其他动物扰动小等。
(5)图中①表示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形成cD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利用PCR技术扩增SSB基因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段已知的SSB基因(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据图可知,质粒中存在限制酶EcoRI、BamHI和Xhol识别序列,又因为目的基因中存在限制酶EcoR1识别序例,因此不能用限制酶EcoRI切割,因此质粒只能用BamHI和Xholt切割,因此为与PET41a质粒连接,获得的目的基因A两端要含有BamHI和XhoI酶切位点。
(6)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原质粒长8.1kb,两种限制酶切割后得到的片段为2.7kb、5.4kb;重组质粒长﹣3.4kb+5.0kb=8.4kb,结合质粒上的限制酶切割位点分析可得,目的基因的长度=8.4kb-5.4kb=3kb;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编码区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而在转录为RNA的时候,内含子转录的RNA部分会被加工处理掉,就剩下外显子转录来的RNA,也就是成熟RNA,而cDNA是由RNA逆转录来的DNA,没有非编码区(含有启动子)和内含子,只有外显子。
(7)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法,大肠杆菌属于微生物,因此② 过程目的是将重组质粒转染到处于感受态的大肠杆菌内;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用BamH和Xhol切割质粒,已破坏氯霉素抗性基因,则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只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可以将导入基因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接种于添加的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收集菌落进行鉴定。
30、答案:(1)①.取生长状况相似的成熟活血丹若干作为母株随机均分成4组,记为A、B、C、D;②.在温室自然环境中培养(不作处理);③.烘干后称重(称重)
(2)
(3)①.存在差异;②.无明显差异
(4)实验采用的母株均从同一活血丹植株(基株)克隆(无性繁殖)而来,确保遗传物质相同
(5)抑癌基因
解析:(1)据题意可知,本实验以药用植物活血丹为材料,设计实验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对生物性状的影响。自变量为是否出现表观遗传修饰(可用UV-B辐射处理时间表示),因变量为生物性状变化(叶面积等)。具体步骤为:
① 分组编号:取生长状况相似的成熟活血丹若干作为母株随机均分成4组,记为A、B、C、D。②不同组自变量的处理:因为BCD组分别不同天数的UV-B辐射处理,属于实验组,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因此A组为对照组,A组处理为在温室自然环境中培养(不作处理)。
③ 因变量的测定:据题意可知,要计算叶/总生物量,需要测定叶和整株植物的生物量,因此需要对材料进行烘干后称重(称重)。
(2)据表格信息可知,ABCD四组,叶面积都在减少,叶/总生物量(%)先减后增,甲基化水平(%)下降,具体柱形图为:
不同时长UV-B辐射对活血丹母株叶面积和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3)如果活血丹母株在UV-B辐射下能产生可遗传的胁迫记忆,且辐射时间越长记忆延续代数越多,B组只接受I天的UV-B辐射处理,辐射时间短,产生的可遗传的胁迫记忆延续代数越少,越靠后的子株可遗传的胁迫记忆越少,甲基化水平与其母株存在差异。C、D组接受辐射时间长,可遗传的胁迫记忆延续代数多,各级子株甲基化水平与其母株无明显差异。
(4)要排除不同基因型活血丹个体的遗传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要用基因型相同的材料进行实验,因此可采用的母株均从同一活血丹植株(基株)克隆(无性繁殖)而来,确保遗传物质相同。
(5)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据题意可知,基因甲基化会导致RNA聚合酶不能与DNA分子结合,导致相应蛋白质减少,进而导致癌变,说明该基因可能是抑癌基因。
2024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含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docx、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