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北京101中高一(上)期中地理(教师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北京101中高一(上)期中地理(教师版) 试卷01
    2021北京101中高一(上)期中地理(教师版) 试卷02
    2021北京101中高一(上)期中地理(教师版) 试卷03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北京101中高一(上)期中地理(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北京101中高一(上)期中地理(教师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101中高一(上)期中
    地 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共60分。
    1.(1分)屈原《九歌》中有“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的诗句,其中“北斗”所指的天体类别是(  )
    A.星云 B.行星 C.恒星 D.卫星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并于9月17日平安返回地球。3名航天员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期间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据此完成2~4题。

    2.在旧金山(西八区)居住的贝贝收看“神舟十二号”发射实况时,当地正值(  )
    A.6月18日凌晨 B.6月16日下午
    C.6月17日上午 D.6月18日深夜
    3.如图为航天员出舱活动拍摄的地球照片,其中天空背景为黑色的,是因为缺少(  )
    A.大气散射作用 B.大气吸收作用
    C.大气反射作用 D.大气保温作用
    4.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我国各地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放风筝,踏青插柳 B.吃月饼,共庆团圆
    C.赏红叶,重阳登高 D.望双星,鹊桥相会
    如图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据此回答5~7题。

    5.与“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恒星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6.所谓“宜居带”指的是(  )
    A.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
    B.恒星的辐射能量集中的区域
    C.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区域
    D.银河系之内的所有区域
    7.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具有(  )
    A.肥沃的土壤 B.平坦的表面 C.适宜的温度 D.厚厚的大气
    8.(1分)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9.(1分)太阳能量来源于(  )
    A.核裂变反应 B.核聚变反应 C.耀斑爆发 D.太阳风
    10.(1分)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波为太阳辐射,可维持地表温度
    B.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年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布规律
    C.太阳辐射是大气、水、生物、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
    D.日常生活生产所用能源如煤、石油等来自太阳辐射能
    2017年9月4日至9月11日,太阳表面爆发黑子群。如图为我校某同学在天文台望远镜中观测黑子后绘制的黑子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该同学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是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风层
    12.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
    B.从数量众多到数量稀少,黑子的周期是11年
    C.黑子和耀斑的变化同步起落,说明太阳活动具有差异性
    D.黑子是出现在太阳表面的黑色区域
    13.这次太阳活动可能的影响是(  )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
    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③引发钱塘江大潮
    ④可能出现极光现象
    ⑤日本阿苏火山喷发
    ⑥印尼爪哇深海6.5级地震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④
    14.(1分)2019年1月3日中国第二台月球车“玉兔二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玉兔二号”通过中继星“鹊桥”(如图)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实现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可能对中继星向地球传递信息产生明显干扰的是(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月球自转 D.地球公转
    15.(1分)2019年中秋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了一张“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画月饼”的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出月球车的行驶轨迹形成一个正圆,酷似月饼的形状。“玉兔二号”在月面行走的能量来源及行走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太阳辐射 严寒酷暑 B.潮汐能 风吹雨打
    C.太阳活动 翻山越岭 D.核动力 横渡江河
    16.(1分)读图,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17.(1分)下列关于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一个恒星日比一个太阳日地球要多转59秒
    C.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24小时
    D.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长3分56秒
    如图示意2021年10月1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完成18~19题。

    18.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丁>丙>乙 B.乙>丙>甲>丁
    C.甲>丙>丁>乙 D.丁>甲>丙>乙
    19.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1分)如图中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黄赤交角增大为40°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北京夏季昼变短
    21.(1分)在晨昏线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一定能看到日出 B.昼夜等长
    C.时刻必然是6点或18点 D.太阳高度为0°
    22.(1分)下列关于晨昏圈与经线圈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大于0°的夹角
    B.任何时候都不可能重合
    C.只有二分日才能重合
    D.每天都会重合一次
    23.(1分)如图为某条大河河口,该河位于哪个半球?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

    A.北半球,甲岸 B.南半球,乙岸
    C.北半球,乙岸 D.南半球,甲岸
    24.(1分)“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有的景观,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图中的“一线天”一年中有两次2月21日和A日的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A日可能为(  )

    A.4月21日 B.6月22日 C.8月23日 D.10月21日
    25.(1分)太阳直射某地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一定位于五带中热带范围内
    B.该地一定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C.该地一定是一年中正午太阳最高的一天
    D.该地的地方时一定为正午12:00
    古代御寒保暖条件差,在北方地区,人们对天寒地冻滋生恐惧感,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用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此回答26~27题。
    26.“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向南移
    C.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向北移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27.“数九”期间,我国北方地区(  )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
    B.昼短夜长,昼长渐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28.(1分)如图为北京101中校园中安放的日晷,晷针的北端指向北极星方向。此日晷正午时刻晷针投影在晷盘朝北的一面上且影长最短的日期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9.(1分)读图,当地球从③公转到①期间,北京101中学窗朝南开的教室中,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将(  )

    A.越来越大 B.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
    C.越来越小 D.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
    30.(1分)路灯自动化控制系统由时控和光控相结合,在日出日落的时间范围内,光照度达到开关灯要求时,系统自动发送指令对路灯进行开关操作。其中时控主要依据各地日出日落时间。下列北京路灯关闭时间中,正确的是(  )
    A.1月1日 7:16 B.3月30日 6:33
    C.9月1日 6:17 D.11月11日 5:32
    31.(1分)太阳能热水器依靠太阳能集热板获取能量,要获得最多的太阳辐射能,太阳光线应与集热板保持垂直(如图所示)。北京101中体育馆及学生宿舍使用的太阳能板与楼顶的地面的夹角a需要调到最大值的日期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32.(1分)大台煤矿是北京目前唯一仍在生产的煤矿,按照新的城市规划,北京将不再保留煤炭行业,大台煤矿将于2020年停产。北京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古生代二叠纪地层中,由此推断古生代二叠纪时北京的自然环境是(  )
    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热带的浅海环境
    C.温湿茂密的森林 D.广阔的湖泊沼泽
    33.(1分)为提高首都环境质量,北京市密云区首云,建昌,威客等铁矿于2019年全部关停。铁,金,镍,铬等矿藏大量出现的地层主要是下列哪一年代的地层(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34.(1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大陆漂移假说。他认为,现代的各大陆曾为统一的大陆(即联合古陆),后来分裂漂移,逐渐演变成现代的海陆分布。联合古陆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35.(1分)下列化石能够代表新生代生物发展的是(  )
    A.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蜀龙化石
    B.中国古生物馆海百合化石
    C.北京延庆百里画廊松柏木化石
    D.黑龙江省博物馆猛犸象化石
    36.(1分)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如图为该地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依据图中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该地区地壳运动的状况是(  )

    A.抬升为主 B.下降为主 C.没有运动 D.水平运动
    读图,完成37~38题。

    37.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
    B.岩石圈只位于②层上部
    C.②层与③层间纵波消失、横波减慢
    D.①层与②层的分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38.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近日逐渐活跃,冒险家拍摄到大量岩浆倾泻入海的壮观景象。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岩石圈
    2019年10月28日1时56分,甘肃甘南州夏河县(35.10°N,102.69°E)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据此完成39~40题。
    3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40.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41.(1分)有关水圈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储水量巨大,以冰川为主体
    B.是由地球水体构成的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只有地表各水体间不断循环
    D.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组成外部圈层
    42.(1分)有关生物圈特点的正确叙述有(  )
    ①生物圈是由动植物、微生物构成的圈层
    ②生物圈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③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
    ④生物圈中的生物均通过光合作用改造大气圈成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3.(1分)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有保温作用的是(  )
    A.氮 B.氧 C.二氧化碳 D.臭氧
    44.(1分)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
    B.平流层中的水汽能吸收太阳红外辐射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D.大气通过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而明显增温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45~47题。

    45.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6.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I层顶部 B.II层底部 C.II层中部 D.III层
    47.生活中常见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出现在(  )
    A.I层 B.II层 C.III层 D.III层以上
    48.(1分)下列有关大气垂直分层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流层厚度最大,约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
    B.对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
    C.平流层中有一个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
    D.高层大气非常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49.(1分)读图,下面四个地区中日温差最大的是(  )
    A. B.
    C. D.
    50.(1分)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的正确连线是(  )
    A.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大气的反射作用
    B.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然明亮﹣﹣大气逆辐射作用
    C.雨后晴朗的天空格外蓝﹣﹣大气的散射作用
    D.夏季的白天天空多云,感觉凉快﹣﹣大气吸收作用
    如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完成第51~53题。

    5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① B.② C.③ D.④
    52.“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作用增强?(  )
    A.① B.② C.③ D.④
    5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4.(1分)读图,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的是(  )
    A. B.
    C. D.
    55.(1分)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存在着(  )
    A.气压差异 B.地形差异
    C.温度差异 D.人类活动差异
    56.(1分)某城市石油化学工业发达,大气污染源较多,工业企业主要分布于谷地中(如图)。从地形的角度,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住宅区大气污染程度夜间比白天严重
    B.一年中该城市晴天的日子很多
    C.商业区大气污染程度白天较夜间严重
    D.住宅区大气污染程度全天相同
    如图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据此回答57~58题。

    57.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温高于②地 B.①地气压低于④地
    C.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D.④地气温高于②地
    58.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B.甲乙都是陆地
    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甲乙都是海洋
    59.(1分)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垂直气压梯度力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
    60.(1分)关于图中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B.B是北半球地面风
    C.C是南半球地转偏向力 D.D是地面摩擦力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61.(9分)2020年7月23日,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升空。文昌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当日前往发射场周边某地开展实践活动。阅读小组实践活动日记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7月23日天还没亮,我们就抵达发射场附近的观测地点。
    12时41分,火箭成功发射!能够亲眼目睹发射全过程,见证中国航天又一伟大成就,真的令人激动而难忘!接下来,“天问一号”探测器预计将用7个多月的时间进入火星环绕轨道,祝它好运!
    回到学校后,我们查阅了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如表),了解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
    地球与火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
    行星
    距太阳(地球=1)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表面大气温度
    地球
    1.00
    1.00
    1.00
    23小时56分
    1.0年
    约15℃
    火星
    1.52
    0.11
    0.15
    24小时37分
    1.9年
    约﹣63℃
    (1)在如图中画出“天问一号”发射升空那一天的太阳直射光线、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根据资料推断火星表面大气温度低于地球的主要原因。
    (3)简述地球和火星绕日公转的共性运动特征。

    62.(10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县(约113°E,34°N),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图1),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

    (1)图2中,当地球由乙处向甲处运动期间,太阳直射在   半球,河南登封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   ,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逐日向   (填写方向)移动。此时段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   。
    (2)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距离观星台最近之日,北半球的节气为   日,该日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上的   处,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
    (3)每日横梁在“长堤”上离观星台最近的投影出现时间比北京时间12:00   (早或晚),原因是   。
    (4)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时横梁在“长堤”上正午投影变   (长或短)。
    63.(12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南香格里拉(约28°N)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晴朗的天空非常湛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材料二:如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2)   可透过玻璃进入暖棚,使温度升高,而棚内的    却很少能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
    (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是怎样通过1、2两个通风口使内室增温的。

    64.(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图1)。

    (1)图1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    。
    材料二:图2。
    (2)根据图2所示的信息,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   。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2中①、②两地中的    地,理由是    。
    (4)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2的①、②两地中的    地。在该处建设新厂对环境影响的利、弊分别是    、   。
    材料三: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使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即“热岛”“湿岛”“雨岛”“浑浊岛”……
    (5)请在“热岛效应”或“雨岛效应”中任选其一,简要说明成因。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共60分。
    1.【分析】天体的类型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解答】解:北斗是夜晚天空中的七颗星星构成的一个图像,它们都是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天体类型的特点。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并于9月17日平安返回地球。3名航天员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期间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据此完成2~4题。

    2.【分析】某地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间差(相差几个时区,时间差几小时,知东求西用减号,知西求东用加号)。
    【解答】解:“神舟十二号”发射时北京时间是6月17日9时22分,西八区与东八区间隔16个时区,时间差16个小时,此时旧金山时间=6月17日9时22分﹣16小时=6月16日17时22分,正值下午,B正确,AB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学会进行区时的计算。
    3.【分析】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受到大气中气体、尘埃、气溶胶等的散射作用,使光传播到地面。
    【解答】解:在地球上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那是因为有大气层的原因,光在大气层中会形成散射,而太空中没有气体,是真空的,没有光能散射进入眼睛,所以看起来是黑的。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天空背景为黑色的原因,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4.【分析】根据材料,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是从6月17日到9月17日,此时是我国的夏季和初秋。
    【解答】解:我国在春季放风筝,踏青插柳,A错误。
    我国在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共庆团圆,一般在9月末10月初,B错误。
    我国在深秋时赏红叶,农历九月初九时重阳登高,一般在10月份左右,C错误。
    我国在农历七夕,即七月初七时望双星,鹊桥相会,一般在7月末8月初,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不同文化现象出现的时间。
    如图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据此回答5~7题。

    5.【分析】天体系统由大到小有四个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
    【解答】解:根据材料,“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是一个恒星系统,与其级别相同的是太阳系,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天体系统层次的划分。
    6.【分析】读材料信息可知,宜居带是指生命适宜存在的区域,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类似。“宜居带”应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1)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2)自身条件:①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②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气层的厚度和成分适中;③水﹣原始的大洋。
    【解答】解: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使得“宜居带”有适宜的温度,故A正确。
    B、C因素与生命的存在无关,BC选项错误。
    并不是银河系之内的所有区域都有生命,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行星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即可。
    7.【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
    【解答】解:根据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可知,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一22b“行星应具有适宜的温度和太阳光照,适宜呼吸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故C对。
    “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的存在与肥沃土壤、平坦的表面、厚厚的大气关系小,故AB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属于基础题,学生只要掌握好知识点加以引用即可。
    8.【分析】地球上液态水存在的条件:“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使地表白天的增温和夜晚的降温幅度不会过大;“日地距离适中“。
    【解答】解:这个考查的是地球的温度,因为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所以才会有液态水的存在。①和④都是地球得以保持地表温度在0﹣100度之间的条件。比如如果昼夜更替周期更长,昼夜温差会更大,白天的温度更高,夜晚温度更低。
    故选:D。
    【点评】难度较小,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结合课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9.【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知识,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并源源不断向外辐射。
    【解答】解:太阳核心内进行着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1个氦原子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所以太阳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太阳辐射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10.【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解答】解: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聚变过程中产生质量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成释放的能量,这就是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维持着地表温度,A错误;
    五带的划分与黄赤交角有关,反映了年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B错误;
    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地球内部,并非来自太阳辐射,C错误;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
    2017年9月4日至9月11日,太阳表面爆发黑子群。如图为我校某同学在天文台望远镜中观测黑子后绘制的黑子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分析】不同的太阳大气层会发生不同的太阳活动:光球层上有黑子,色球层上有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有太阳风。
    【解答】解:该同学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是出现太阳黑子现象的光球层,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的太阳大气层发生的太阳活动类型。
    12.【分析】太阳黑子是指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中的低温区域,因其温度低,亮度与周边相比小,故呈现黑色,称为黑子。
    【解答】解:A、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故正确。
    B、太阳黑子的周期是两次极大值年的时间间隔,故错误。
    C、黑子和耀斑的变化同步起落,说明太阳活动具有同步性,故错误。
    D、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最内层的光球层,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太阳黑子的基本特点。
    13.【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影响地球的气候;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
    【解答】解: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①正确。
    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的无线电短波通信,②正确。
    太阳活动会在两极地区引发极光现象,④正确。
    太阳活动与大潮、火山喷发和地震没有因果关系,③⑤⑥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4.【分析】太阳活动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太阳活动能够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因此能够对中继星传递信息产生明显干扰的是太阳活动,其余选项均不影响,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较为简单,属于基础题,结合材料和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15.【分析】本题考查月球的知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解答】解: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缺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故太阳辐射可以为玉兔二号提供能量,并且晚上缺少大气的保温作用,晚上寒冷,昼夜温差大,故A对;
    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也没有潮汐,故B错;
    太阳活动并没有为玉兔二号提供能量,故C错;
    月球上没有江河,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月球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16.【分析】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解答】解:据图中信息,C图表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正确,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方向有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现象即可。
    17.【分析】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为1恒星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为1太阳日。
    【解答】解:A、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故不符合题意;
    B、一个恒星日(转动360°)比一个太阳日(转动360°59′)地球要少转59秒,故不符合题意;
    C、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23时56分4秒,故不符合题意;
    D、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为1恒星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为1太阳日。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长3分56秒,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恒星日与太阳日之间的区别。
    如图示意2021年10月1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完成18~19题。

    18.【分析】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解答】解:根据材料,此时是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甲地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乙地出现极夜,位于北极圈以内地区;丙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丁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丙地昼夜长短的差值小于丁地,丁地纬度大于丙地,因此四地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是甲>丙>丁>乙,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昼夜长短的分布推断四地的纬度。
    19.【分析】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解答】解:此时是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甲地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乙地出现极夜,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丙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丁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因此水平运动物体左偏的地点是位于南半球的丁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转偏向力的偏向特点和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20.【分析】根据图片,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则图中黄赤交角变小为20°。
    【解答】解:A、图中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是70°,黄赤交角与该角度互余,因此黄赤交角变小为20°,故错误。
    B、黄赤交角变小,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变大,两者之间的温带的范围变大,故错误。
    C、全球极夜的范围是极圈到极点之间,黄赤交角变小,极圈度数变大,全球极夜范围缩小,故错误。
    D、黄赤交角变小,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幅度变小,北京夏季白昼变短,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21.【分析】在晨昏线上看日出日落,太阳高度为0°。
    【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和分析可知,在晨线上看日出,在昏线上看日落,因此太阳高度为0°,A错,D正确;
    赤道上昼夜等长,B错;
    晨线与赤道相交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C错;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的特征,属于基础题,记住即可教材内容即可完成。
    22.【分析】晨昏圈是晨线与昏线组成的圈,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则晨昏圈自东向西转;晨昏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由于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导致晨昏圈与经线圈在二分日重合,其余时间斜交,在二至日夹角最大。
    【解答】解:A、晨昏圈与经线圈在二分日重合,夹角等于0°,不符合题意。
    B、晨昏圈与经线圈在二分日重合,不符合题意。
    C、晨昏圈与经线圈只有在二分日重合,故正确。
    D、晨昏圈与经线圈只有在二分日重合,其余时间不重合,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23.【分析】由图中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
    【解答】解:由图中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乙岸流水侵蚀,甲岸流水堆积,最终小岛将与河流的甲岸相连。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并灵活运用于解答.
    24.【分析】关于夏至日对称的节气,其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相同,昼夜长短相同。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2月21日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则该日与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相差4个月,由于A日日期与2月21日关于夏至日对称,所以6月22日+4个月=10月22日前后。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期的判读,难度大,但计算方法简单,确定计算方法即可解答,关键是掌握“关于夏至日对称的节气,其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相同,昼夜长短相同”,要多总结相关内容。
    25.【分析】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太阳高度是90°,是该地一天中并且是一年中的最大太阳高度。
    【解答】解:A、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存在直射现象,位于热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太阳直射10°N时,该地当日不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该地昼长最长在夏至日,通过该例子可以看出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90°,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达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是正午12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全面、准确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古代御寒保暖条件差,在北方地区,人们对天寒地冻滋生恐惧感,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用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此回答26~27题。
    26.【分析】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解答】解:根据材料,“九尽桃花开”时是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之后81天,日期大约是3月13日,介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且向北移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
    27.【分析】根据材料,“数九”从冬至开始,到81天之后的3月13日前后结束,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解答】解:该时期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方地区昼短夜长,且昼长变长,AB错误。
    北方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逐渐减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错误。
    北方昼长逐渐变长,日出时间逐渐提前,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8.【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晷针的北端指向北极星方向,该地位于北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日晷正午时刻晷针投影在晷盘朝北的一面上且影长最短,日期是6月22日,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29.【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越小。
    【解答】解:根据图片,②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夏至;④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冬至;根据地球公转方向,③为秋分,①为春分。地球从③公转到①期间,即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因此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先变大后变小,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0.【分析】路灯自动化控制系统由时控和光控相结合,在日出日落的时间范围内,光照度达到开关灯要求时,系统自动发送指令对路灯进行开关操作。主要依据各地日出日落时间开闭路灯,其中夜长开灯早,闭灯晚。
    【解答】解:1月1日,北京昼短夜长且白昼接近全年最短,因此日出时间在6点之后,故A正确。
    3月30日和9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京昼长夜短,日出时间在6点之前,故B、C错误。
    11月1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在6点之后,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一幅以路灯自动化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1.【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分布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除赤道上达一年最大值外,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解答】解:太阳能板与地面的夹角a调到最大值说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应该是一年中最小的时候(夹角a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以冬至日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安装太阳能和计算楼间距是正午太阳高度应用中常见的题目.
    32.【分析】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因此其成矿前的自然环境需要有大量植物,温湿茂密的森林植物量最大,是煤矿形成的重要条件。
    【解答】解:煤是亿万年前大量植物埋在地下慢慢形成的,因此古生代二叠纪时北京应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而温湿环境利于森林的生长,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主要煤炭形成的条件,读文字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解答。
    33.【分析】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
    【解答】解:读文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可以知道: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往往存在的地层是前寒武纪地层。
    故选:A。
    【点评】解题关键是学生要了解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往往存在的地层是前寒武纪地层,熟记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34.【分析】古生代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寒武纪,无脊椎动物大量增加。奥陶纪第一次大灭绝。志留纪,鱼类出现、陆生植物出现。晚古生代:泥盆纪两栖动物出现、第二次大灭绝。石炭纪,爬行动物出现。二叠纪。爬行动物大量增加,第三次大灭绝。
    【解答】解: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大陆漂移假说。他认为,各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为统一的大陆(即联合古陆),保罗纪以后开始分裂、漂移,逐渐演变成现代的海陆分布,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考查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35.【分析】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
    【解答】解: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故A错。
    金龙鱼为海生脊椎动物,非哺乳类,故B错。
    松柏属裸子植物,故C错。
    猛犸象为哺乳动物,故D对。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对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并提高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文字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36.【分析】三叶虫化石形成于古生代时期,恐龙化石形成于中生代时期,哺乳动物形成于新生代时期。
    【解答】解:根据图片,最早形成的三叶虫化石所处的相对位置最高,最晚形成的哺乳动物化石相对位置最低,因此该地地壳运动以抬升为主,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生物形成的年代。
    读图,完成37~38题。

    37.【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解答】解:读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地核。①层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A正确。
    岩石圈是②层上部和①的全部,B错误。
    ②层与③层间横波消失、纵波减慢,C错误。
    ①层与②层的分界面称为莫霍面,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38.【分析】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上地幔中有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解答】解:火山的喷发物主要为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了解,考查了不同材料和图幅中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学生要在识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熟练的读图、析图获取信息。
    2019年10月28日1时56分,甘肃甘南州夏河县(35.10°N,102.69°E)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据此完成39~40题。
    39.【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17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2019年10月28日1时56分,甘肃甘南州夏河县(35.10°N,102.69°E)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40.【分析】地震波的特点:①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②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中传播;③当横波和纵波传至莫霍界面以下时,其波速均显著上升;④当横波和纵波传至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解答】解: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差异较大,纵波传播速度更快,率先到达地面,但纵波对地表的破坏相对较小,横波波速相对较慢,较晚传达到地表,但对地表的破坏更大,所以此处的黄金12秒的确定依据应为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正确。
    横波和纵波能够传播的介质存在差异,但不是黄金12秒确定的主要依据,C错误。
    黄金12秒的确定,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以及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等关系不大,B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41.【分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解答】解: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A错误;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
    地表水、地下水都在不断循环,C错误;
    水圈与大气圈、生物圈组成外部圈层,D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42.【分析】生物圈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拥有生物圈是地球区别于其他行星的最显著特征。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生物圈中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改造大气圈成分,但并不是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都有此作用。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生物圈的特点。
    43.【分析】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解答】解:A、氮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故不符合题意;
    B、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故正确;
    D、臭氧可以强烈的吸收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理解干洁空气中重要物质的作用即可,属于基础题.
    44.【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水汽能吸收红外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
    【解答】解:
    A、平流层中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故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中水汽能吸收太阳红外线,故不符合题意;
    C、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具有选择性,故正确;
    D、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吸收具有选择性并运用其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45~47题。

    45.【分析】结合书本内容可知,图中l层、Ⅱ层和Ⅲ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解答】解: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在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热量主要来自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所以平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的中间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中间层到外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由此分析②曲线符合,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需要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的知识点,结合不同分层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46.【分析】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太阳活动强烈时,会扰动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
    【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Ⅰ层是对流层,Ⅱ层是平流层,Ⅲ层是高层大气,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Ⅲ层。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风的受力分析。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47.【分析】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的知识,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
    【解答】解:据图可知,Ⅰ为对流层,Ⅱ为平流层,Ⅲ为高层大气,生活中常见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出现在对流层。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坐标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48.【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解:高层大气的厚度最大,对流层约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A错误;
    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有复杂的天气变化,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B正确;
    高层大气中有一个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通信,C错误;
    平流层大气非常稳定,利于高空飞行,D错误。
    故选:B。
    【点评】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
    49.【分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解答】解:海洋的热容量较陆地大,故白天升温速度较慢,晚上降温速度慢,海洋的日温差较陆地小,故CD错;
    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小,气温日较差较阴天大,故A对,B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大气受热过程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50.【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原理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解答】解:A、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是由于城市上空多固体尘埃,水汽凝结核多,故雾多,故不符合题意;
    B、霜冻多出现在早春或晚秋的晴夜,是由于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故温度低,故不符合题意;
    C、雨后天空格外蓝,是由于大气分子和细小尘埃对太阳辐射的蓝紫波散射强烈,故正确;
    D、夏季的白天天空多云,气温不会太高,是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如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完成第51~53题。

    51.【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解答】解: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文字材料背景和区域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52.【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解答】解:读图可知,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代表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有所下降,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53.【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解答】解:据图可知,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由于“秋阴不散”而导致“霜飞晚”这句诗所表达的是阴天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增强,导致下霜的时间晚了,因此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54.【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解答】解:市区内因为人类活动的原因气温高于郊区,盛行上升气流,所以A错误;
    在白天沙地气温上升快于林地,在沙地上空盛行上升气流,所以B错误;
    白天因为海陆热力差异的原因,陆地气温上升高于海面,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所以C错误;
    在山区,夜晚山谷气温下降较山坡要慢,气温高于山坡,在山谷盛行上升气流,山坡盛行下沉气流,所以D准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空气流动示意图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的了解,能熟练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和案例(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示意图,并提高学生读图、读材料获取信息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5.【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成因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可见,大气运动首先是垂直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受热不均,其次是水平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依次出现的现象是高空出现水平气压差异→高空大气水平运动→近地面出现水平气压差异→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
    【解答】解: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压差,从而引起大气运动,所以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属于最基础的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分析解答。
    56.【分析】图示地区为山区河谷中的城市,盛行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解答】解:读图可知,住宅区在山坡上,工业区在山谷,白天吹谷风,能将山谷工业区的污染物吹向住宅区,所以,住宅区大气污染程度白天比夜间严重,A、D错;
    受山谷风的影响,夜间降水较多,一年中该城市晴天的日子较少,B错;
    读图可知,商业区在山坡上,工业区在山谷,白天吹谷风,能将山谷工业区的污染物吹向商业区,所以,商业区大气污染程度白天较夜间严重,C正确。
    故选:C。
    【点评】考查山谷风,难度一般,关键是明确山谷风的成因及影响。
    如图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据此回答57~58题。

    57.【分析】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解答】解:读图,图中的②为上升气流,气温高,同为近地面的①为下沉气流,气温低,即①地气温低于②地故A错。
    近地面的气压比高空的高,即①地气压高于④地,故B错。
    气压由③流向④,气压都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故C对。
    ②④不在同一平面上,没法比较气温,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压高低的比较方法。
    58.【分析】陆地与海洋的吸热放热不同,导致白天夜晚陆地与海洋的气温不同。
    【解答】解:因为比热容的差异(陆地比热容小),白天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故白天陆地大气上升形成低压,即为乙处;海洋大气下沉形成高压,即为甲处,近地面大气由海洋吹向陆地,故甲是海洋,乙是陆地,故C对,AB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的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在读图析图的基础上掌握海陆风的形成过程。
    59.【分析】风属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冷热不均,而后产生同一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继而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即为风.
    【解答】解:风属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冷热不均,而后产生同一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继而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即为风。故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只是影响风向和风速的因素。
    故选:A。
    【点评】理解掌握风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即可,属于基础题.
    60.【分析】近地面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相斜交;高空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A由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因此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因此为受到北半球向右地转偏向力的地面风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可知,A由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因此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因此为受到北半球向右地转偏向力的地面风向,C与B垂直,因此为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故C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D与B风向相反,因此为摩擦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近地面风的受力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解题关键是对大气运动的成因及其风(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受力情况的了解,以及学会判读风向,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61.【分析】(1)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相互垂直。
    (2)影响星球表面温度的主要原因是距离恒星的远近、大气层的厚薄等。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点。
    【解答】解:(1)该日是7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晨昏线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夜半球的范围是背向太阳光线的一侧,具体如图所示:

    (2)火星与地球相比,与太阳的距离较远,火星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火星体积和质量较小,产生的引力较小,大气层较薄,空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较少,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因此火星的表面温度较低。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
    故答案为:
    (1)如图所示:

    (2)与地球相比,火星距离太阳较远,接受太阳辐射较少;质量(或质量、体积)较小,大气较稀薄(密度小),水汽、二氧化碳较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较弱,表面大气温度较低。
    (3)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绘制晨昏线图,了解影响星球表面温度的因素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
    62.【分析】(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向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直至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公转速度:1月初,是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是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3)地球绕着地轴在不停地旋转,这叫作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4 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地球上的时间就有了早晚,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4)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纬度数变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解答】解:(1)当地球由乙处向甲处运动期间,也就是从冬至向春分的时段,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回归线并向北、向赤道移动,河南登封昼渐长、夜渐短,由于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影子会不断缩短,故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逐日向南移动。此时段由于经过了1月初的近日点,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先变快再变慢。
    (2)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距离观星台最近之日,也就是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该日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上的丁处,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北回归线上为90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由于登封位于120°E以西,地方时比120°E的地方时晚,故每日横梁在“长堤”上离观星台最近的投影出现时间比北京时间12:00晚。
    (4)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纬度数变小,即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23°26′N以南,登封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变长,距观星台更远。因此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向北移动。
    故答案为:
    (1)南;昼渐长、夜渐短;南;先变快再变慢;
    (2)夏至;丁;北回归线上为90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晚;登封位于东经120度以西,地方时比东经120度的地方时晚。
    (4)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对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并熟记基础知识,同时分析题中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63.【分析】(1)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2)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3)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解答】解:(1)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约3300米,晴朗的天空湛蓝。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白天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热量散失的快。海拔高气温低,所以常年气温较低。
    (2)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太阳短波辐射约绝大部分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从棚内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起到保温作用,所以棚内的温度高。
    (3)暖棚受热较较多,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内室受热较少,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故内室近地面气压较高,从通风口2流向暖棚。
    故答案为:
    (1)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
    (2)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3)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于是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
    64.【分析】城市由于交通、工业、人口密集等因素排放大量热量,导致城市温度高于农村,即为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高压等压面向高空凸,低压等压面向低处凹。
    为了减少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的程度,在郊区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减少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
    出于减少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的程度,需要把污染的工业部门迁往城市下沉风向之外,避免了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北京城区。
    【解答】解:(1 )市中心气温最高,居民区、城郊居民区气温次高,公园、农田、麦田是低温区,据此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①。
    (2 )市区与郊区相比,郊区是冷源,气压高,故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自郊区吹向城市。
    ( 3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造林重点应选在上图中①地,理由城市与郊区间的近地面的风向是自郊区吹向城市。在郊区造林,可以通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起到调节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净化空气等作用。
    (4 )该企业有大气污染,因此应选择处于郊区的②地。在该处建设新厂可以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市区但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污染。
    ( 5 )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关联性很大。热岛效应是因为城市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汽车等交通工具多、经济发达、绿地少等使得城市气温高,犹如浮于郊区之间的一﹣座热岛;雨岛效应是指城市因气温高,多上升气流,而尘埃等凝结核多,易成云致雨。
    故答案为:
    (1)①
    (2)自郊区吹向城市
    (3)①在郊区造林,可以通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起到调节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 净化空气等作用。
    (4)②利: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市区
    弊: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了污染
    (5)热岛效应: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汽车等交通工具多、经济发达、绿地少等
    雨岛效应:城市多上升气流,而尘埃等凝结核多,易成云致雨
    【点评】本题以城市热岛环流为背景,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致用。

    相关试卷

    2021北京延庆高一(下)期中地理(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延庆高一(下)期中地理(教师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北京房山高一(上)期中地理(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0北京房山高一(上)期中地理(教师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四中高一(上)期中地理(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四中高一(上)期中地理(教师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