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四十四中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860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北京四十四中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860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北京四十四中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860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北京四十四中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北京四十四中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是, 已知,94KJ·ml-1, 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四十四中高二(上)期中
化 学
考试说明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化学班、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H2在Cl2中燃烧 B. 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
C. NaOH与稀盐酸反应 D. Al与稀硫酸反应
2. 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是
A. NaCl B. NaOH C. NH3·H2O D. H2SO4
3. 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的是
A. 通入HCl气体 B. 加入NaOH固体 C. 升高温度 D. 加入NaCl固体
4. 已知: ,不同条件下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的
B. 过程b使用了催化剂
C. 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D. 过程b发生两步反应,第一步为吸热反应
5. 一定量的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1.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60mol/L。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x+y>z
C. 物质B的转化率减小 D. 物质C的质量分数减小
6. 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C + H2O=CO + H2 ΔH=+131.3KJ·mol-1
B. C(s)+ H2O(g)=CO(g) + H2(g) ΔH=+10.94KJ·mol-1
C. C(s)+ H2O(l)=CO(g) + H2(g) ΔH= +131.3KJ·mol-1
D. C(s)+ H2O(g)=CO(g) + H2(g) ΔH=+131.3KJ·mol-1
7. 痛风病与关节滑液中形成的尿酸钠(NaUr)有关(NaUr增多,病情加重),其化学原理为:HUr(aq)+Na+(aq)NaUr(s)+H+(aq) ∆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寒冷季节更易诱发关节疼痛
B. 大量饮水会增大痛风病发作的可能性
C. 饮食中摄入过多食盐,会加重痛风病病情
D. 患痛风病的人应少吃能代谢产生更多尿酸的食物
8. 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A. c(H+)>10-7mol/L B. pHc(OH-)的溶液 D. c(H+)=10-6mol/L
9. 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H2O中H-O键
O2中O=O 键
H2中H-H键
H2O2中O-O键
H2O2中O-H键
键能kJ/mol
463
496
436
138
463
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2 mol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总反应为2H2O2H2↑+O2↑ B. 过程I吸收了926 kJ能量
C. 过程II放出了574 kJ能量 D. 过程Ⅲ属于放热反应
10. 25℃时,已知HClO和电离平衡常数:
HClO
根据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
B. 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
C.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
D.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
11. 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图中表示A的转化率α(A)与压强、温度的关系。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B.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D.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0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21. 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g) △H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5)浓度、体积相同①CH3COOH②HCl③H2SO4这三种溶液用NaOH溶液完全中和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25. 工业烟道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脱硫脱氮是环境治理的热点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利用KMnO4脱除二氧化硫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SO2+□H2O⇌□+□_______+□_______
加入CaCO3可以提高SO2去除率,原因是_______。
(2)CaSO3与Na2SO4混合浆液可用于脱除NO2,反应过程为:
I.CaSO3(s)+(aq)⇌CaSO4(s)+(aq)
II.(aq)+2NO2(g)+H2O(l)⇌(aq)+2(aq)+2H+(aq)
浆液中CaSO3质量一定时,Na2SO4的质量与NO2的去除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a点后NO2去除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
26. 合成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中首次利用氮气与氢气反应合成氨,实现了人工固氮。
(1)反应N2(g)+3H2(g)⇌2NH3(g)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
(2)请结合下列数据分析,工业上选用氮气与氢气反应固氮,而没有选用氮气和氧气反应固氮的原因是_______。
序号
化学反应
K(298K)的数值
①
N2(g)+O2(g)⇌2NO(g)
5×10-31
②
N2(g)+3H2(g)⇌2NH3(g)
4.1×106
(3)对于反应N2(g)+3H2(g)⇌2NH3(g),在一定条件下氨平衡含量如下表。
温度/℃
压强/MPa
氨的平衡含量
200
10
81.5%
550
10
8.25%
①该反应为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氨的平衡含量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b.温度升高,浓度商(Q)变大,Q>K,平衡逆向移动
c.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d.温度升高,K变小,平衡逆向移动
③哈伯选用的条件是550℃、10MPa,而非200℃、10MPa,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4)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氮气和3mol氢气,一段时间后达化学平衡状态。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mol氮气和3mol氢气,氮气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T℃时,在有催化剂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H2。下图为不同投料比[n(H2)/n(N2)]时某反应物X的平衡转化率变化曲线。
①反应物X是_______(填“N2”或“H2”)。
②判断依据是_______。
(6)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图为分别测定不同压强、不同温度下,N2的平衡转化率。L表示_______,其中X1_______X2(填“>”或“z,以此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平衡逆向移动,A错误;
B.由分析可知x+y>z,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平衡逆向移动,则B的转化率减小,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平衡逆向移动,则消耗物质C,物质C的质量分数减小,D正确;
故选A。
6. 【答案】D
【详解】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可知1molC完全反应吸热为12×10.94KJ=131.3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H=+131kJ/mol或C(s)+H2O(g)=CO(g)+H2(g)-131.3KJ,
故选:D。
7. 【答案】B
【详解】A.寒冷季节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增大c(NaUr),更易诱发关节疼痛,A正确;
B.大量饮水,会降低c(NaUr),从而降低痛风病发作的风险,B不正确;
C.饮食中摄入过多食盐,会使平衡正向移动,c(NaUr)增大,加重痛风病病情,C正确;
D.患痛风病的人吃能代谢产生更多尿酸的食物,会增大c(NaUr),所以应少吃,以减轻痛风病病情,D正确;
故选B。
8. 【答案】C
【详解】A.不确定温度,不确定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不能判断溶液是否显酸性,A错误;
B.不确定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不能判断溶液是否显酸性,B错误;
C.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显酸性,C正确;
D.不确定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不能判断溶液是否显酸性,D错误;
故选C。
9. 【答案】D
【分析】
【详解】A.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则总反应为2H2O2H2↑+O2↑,故A正确;
B.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过程Ⅰ吸收了463kJ×2=926kJ能量,故B正确;
C.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则过程Ⅱ放出了436kJ+138kJ=574kJ能量,故C正确;
D.过程III 为1 mol 过氧化氢 生成1 mol 氧气和1 mol 氢气,吸收的能量大于放出的能量,该过程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0. 【答案】B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酸性:H2CO3>HClO>HCO,故向NaClO溶液中通入CO2,应得到的是NaHCO3,故A正确;
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弱,比碳酸氢根离子的酸性强,则向NaClO溶液中通入CO2,应得到的是NaHCO3,而不是Na2CO3,故B错误;
C.氯水中有Cl2+H2O⇌HCl+HClO,HCl可以和CO反应,使得平衡不断向右移动,最终生成HClO、CO2、Cl-,故C正确;
D.氯水中有Cl2+H2O⇌HCl+HClO,HCl可以和HCO反应,使得平衡不断向右移动,最终生成HClO、CO2、Cl-,故D正确;
故选:B。
11.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升高温度转化率增大,增大压强转化率增大,则该反应为吸热、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图可知,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大,可知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m+n>p+q;相同压强时,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大,可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故选:A。
12. 【答案】A
【详解】A.H2、I2、HI在密闭容器中存在化学平衡:H2(g)+I2(g)2HI(g),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将平衡混合气加压后,由于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混合气体颜色变深,但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因此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符合题意;
B.红棕色NO2在密闭容器中存在化学平衡:2NO2(g)N2O4(g),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混合气体的浓度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先变深,后来由于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NO2)又有所减小,因此混合气体颜色又变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不符合题意;
C.新制氯水中存在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光照时,HClO发生分解反应:2HClO2HCl+O2↑,c(HClO)减小,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最终导致溶液中c(Cl2)减小,因此在光照下颜色变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
D.在Fe(SCN)3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Fe(SCN)3Fe3++3SCN-,加入固体KSCN后,溶液中c(SCN-)增大,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后溶液中c[Fe(SCN)3]增大,因此混合溶液颜色变深,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3. 【答案】B
【详解】A.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甲醇转化率增大,故A正确;
B.根据图中曲线,最高点是达到平衡即,最高点以前的点都是未达到平衡的点,是正在建立平衡的点即b点反应速率,故B错误;
C.根据图中最高点以后的点,升高温度,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即,故C正确;
D.根据图中曲线在80~85℃时,转化率最大,因此生产时反应温度控制在80~85℃为宜,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4. 【答案】D
【分析】A.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由图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H<0;
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D.设向密闭容器充入了1molCO和2molH2,利用三段法进行数据分析计算.
【详解】A.由300℃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H3OH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p1>p2,故A错误;
B.图可知,升高温度,CH3OH的体积分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的△H<0,故B错误;
C.A、B处的温度不同,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故平衡常数不等,故C错误;
D.设向密闭容器充入了1molCO和2molH2,CO的转化率为x,则
CO(g)+2H2(g)CH3OH(g)
起始 1 2 0
变化 x 2x x
结束 1-x 2-2x x
在C点时,CH3OH的体积分数=x/(1-x+2-2x+x)=0.5,解得x=0.75,故D正确;
故选D。
15. 【答案】D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1 mol甲烷和1 mol CO2反应生成1 molCH3COOH,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A正确;
B.根据图中变化可知: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过选择性活化,其中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会与催化剂形成一新的共价键,必有C-H键发生断裂,同时也有C=O键的断裂,B正确;
C.①→②的焓值降低,反应过程为放热过程,在此过程中有C-C键形成,C正确;
D.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而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此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6. 【答案】D
【详解】将0.2mol⋅L−1的KI溶液和0.05mol⋅L−1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n(I-)为n(Fe3+)的两倍,若要证明存在化学平衡“2Fe3++2I-2Fe2++I2”,一方面要证明发生了反应,另一方面要证明溶液中仍存在Fe3+。
①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说明溶液中仍有Fe3+;
②向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仍有I−,但由于I-过量,过量的I-也能与Ag+产生黄色沉淀;
③溶液中滴入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Fe2+,说明有Fe3+被还原成Fe2+;
④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色,说明溶液中含I2,说明有I-被氧化成I2;
综上分析,答案选D。
【点睛】要想证明化学平衡“2Fe3++2I-⇌2Fe2++I2”的存在,既要证明发生了反应,又要证明没有完全反应;注意:将0.2mol•L-1的KI溶液和0.05mol•L-1 Fe2(SO4)3等体积混合后,若完全反应,I-过量,所以不能检验混合液中是否含I-。
17.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气体的体积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体系中气体压强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故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生成n mol H2,就会反应消耗2n mol HI,又同时生成2n mol HI,则HI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改变,故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正确;
D.未指明反应速率的正、逆,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8. 【答案】D
【详解】A.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为△H-T△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北京一五六中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2C, 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北京四中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25℃时,水中存在电离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北京首师附中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