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
展开2022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
地 理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日光摄影”是摄影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左图是某网友在北京天坛公园东门外(天坛正东)拍摄的“悬日”照片;右图拍摄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路易斯湖(约51.5°N,116.5°W)。从地理视角欣赏这两幅摄影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左图照片拍摄当天,北京太阳视运动轨迹可能是( )
A. B.
C D.
2. 左图照片拍摄时,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 )
A. 地方时大约01:00-02:00 B. 地方时大约14:00-15:00
C. 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D. 当日白昼短,黑夜长
3. 右图中地貌的地质构造成因是( )
A 水平断层 B. 向斜成山 C. 背斜成谷 D. 背斜成山
4. 四川省涪江基岩河床上有一处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怪石滩”,每当枯水期就会浴水而出。无数的“壶穴”(壶形凹坑),像是“嵌入”在周边的砂卵石中,当地人称之为“石龙过江”(如下图)。“石龙过江”景观中,基岩河床上“壶穴”的成因是( )
A. 基岩河床受冰川作用的历史遗迹 B. 地壳抬升,河流沉积物被风化
C. 河流携带的砾石、泥沙沉积而成 D. 急流、旋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
“黑白沙漠”位于埃及尼罗河西岸广袤的沙漠中,因表面呈现出独特的黑白色彩而著称(如左图)。其中,“黑沙漠”因沙粒上覆盖着黑色玄武岩砂砾而呈现黑色;“白沙漠”中裸露分布着众多白色“蘑菇石”,是数万年前海洋生物残骸不断堆积而成的一种石灰岩。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左图中尼罗河西岸气候干旱,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沿岸寒流 B. 东南信风 C. 副热带高压 D. 人类农耕活动
6. 左图景观照片中的岩石及其主要地质成因,与右图对应正确的是( )
A. “黑沙漠”——甲,岩浆活动 B. “黑沙漠”——乙,喷出作用
C. “白沙漠”——丙,流水侵蚀 D. “白沙漠”——丁,风化侵蚀
下图为某年某日0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正常年份情况下,该日最可能接近( )
A. 立夏 B. 春分 C. 大寒 D. 立秋
8. 据图推断( )
A. 甲地气流辐散,吹西南风 B. 乙地气压升高,阴雨连绵
C 北京可能大风、沙尘天气 D. 北方地区发生大范围雾霾
下图为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三地( )
A. 甲地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B. 乙地冬季气候寒冷干燥
C. 丙地多雨且季节变化大 D. 均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
10. 关于三地气候对当地自然景观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高山自然带谱数量较少 B. 乙地的植被多为常绿硬叶林
C. 丙地风蚀、风积地貌分布广 D. 三地河流均流量大、有冰期
飞机在飞过某类锋面前缘晴朗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如下图),且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正处于( )
A. 强烈太阳辐射 B. 强对流天气 C. 高压天气系统 D. 暖湿的天气
12. 用示意图表示飞机云可能出现的位置“甲”,正确的是( )
A. B.
C. D.
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每年当博斯腾湖面上的冰开始融化破裂,冰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景观(下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博斯腾湖成为淡水湖的重要原因是( )
A. 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B. 纬度高,蒸发量小
C. 夏季风带来降水多 D. 与外流河互相补给
14. 在博斯腾湖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下列河流可能进入汛期的是( )
A. 长江干流 B. 淮河 C. 珠江 D. 松花江
下图示意2021年某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偏差状况,即水温距平值/℃。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洋流①、②与以下局部海域洋流模式图相符合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6. 图示海域与正常年份相比( )
A. 东西部的海温普遍上升 B. 赤道中部海温偏差较小
C. 甲海域的下沉气流增强 D. 乙海域的上升气流减弱
17. 若图示海域水温异常的趋势持续数月,且强度增加,则可能伴随发生的现象是( )
A. 澳大利亚东海岸异常干旱 B. 秘鲁渔场渔获量大幅减少
C. 甲附近大陆西岸暴雨成灾 D. 乙附近降水量比常年增加
大约八百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受其喷发方向及风向的影响,浮石和火山灰等喷发物在火山锥各坡向覆盖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北坡最薄。火山喷发后自然条件改变,重新形成自然带,如下图所示。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期,主导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19. 图示区域( )
①与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布一致②所处经度可由其山麓基带大致推出
③东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发育比较完整④东坡的斑块自然带属于地方性分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 受火山喷发干扰,该地自然带重新演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
A. 土壤 B. 热量 C. 水分 D. 地形
第二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共60分。
2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学生到河北省桑干河大峡谷生态旅游区开展河流地貌研学活动。图1是桑干河流经区域图,图2为桑干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图3为地质时期河流沉积物剖面实景照片。
河流阶地,是指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垂直运动,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一条历史漫长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
(1)读图2,判断河流阶地T1、T2、T3中形成最早的是____。分析图示河流阶地的形成发展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双项选择)。
A.该地区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B该地区地壳经历了三次下降
C.地壳稳定时期河流下蚀最强烈
D.T1阶地上沉积面积仍在扩大
图3实景照片中的物质特点是石、砾、砂、泥混杂,颗粒大小不均。
(2)照片中的地貌最可能出现在图2____(填代号)阶地上;根据该阶地的沉积层构成判断,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我国的____(地形区)。
研学考察中,同学们发现较完整的河流阶地多保留在凸岸。
(3)分析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研学考察中,同学们还了解到桑干河是“北京母亲河”——永定河的源头。近十年来永定河主要河段年均干涸121天,生态系统退化严重。2017年国家启动桑干河生态补水工程。2019年3月,黄河水经万家寨引黄工程流入桑干河,再汇入永定河,首次抵达北京。目前该工程主要选择在生态需水量最大的冬季和春季开闸补水。
(4)说出桑干河生态需水量冬、春季最大的原因,以及该补水工程对流域内各类水体的影响。
2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非大裂谷素有“地球伤疤”之称。这里有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坦噶尼喀湖(如左图),其湖面海拔774米,湖岸四周是高崖峭壁,湖泊深度和储水量皆位居世界第二。
右图是裂谷带上某地一年内正午日影变化示意图。某位旅游者选择图中①~②时段赴该地旅游。
(1)据图描述该时段当地昼夜长短变化过程。
(2)描述该旅游者在当地可能观赏到的植被景观特点。
有学者指出坦噶尼喀湖未来可能消失。
(3)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试从板块构造或气候变化的角度阐述理由。
2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是印度孟买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据图1,说出其气候的主要特征。
(2)据图2,说出图中印度所处的季节,并说明该季节风向形成的原因。
根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021年5月25日,强气旋风暴亚斯(YAAS)在孟加拉湾上生成,并即将在印度东海岸登陆。图3是亚斯的卫星云图。
(3)请将图4中的简易天气系统图绘制完整,以示意“亚斯”的形成。
(4)推测“亚斯”登陆后可能对青藏高原东南部产生的影响。
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1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大风降温,最低气温达-15.9℃,打破了1961年以来该市最低气温极值。当日青岛市附近海面烟雾袅袅,出现了罕见的“海浩”奇观(如左图)。“海浩”,指由于海洋表面和低层大气温差显著增加,水汽迅速凝结成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在海面呈现“水雾”或“冰水混合雾”,甚至“冰雾”的特殊现象。右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
(1)试从天气系统和“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青岛“海浩”现象的成因。
(2)读右图,说出我国近海年蒸发量2000mm以上高值区的分布特点,并推测成因。
25. 泰加林,又称亚寒带针叶林,由抗旱耐寒的树种云杉、冷杉、落叶松等组成,主要分布地区如图1所示。泰加林带的北界就是整个森林带的北界。图2是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与气温降水关系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描述泰加林带的分布特点,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
(2)读图2,选择与下列陆地自然带对应的数字序号,填写在括号中。
亚寒带针叶林带——____温带森林带——____热带草原带——____
科学家通过卫星观测,发现过去三四十年间,在原来冰雪广布、冻土层深厚的苔原带地区,有些已经长出了高大的树木,局部甚至形成了森林。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全球变暖对上述变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日光摄影”是摄影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左图是某网友在北京天坛公园东门外(天坛正东)拍摄的“悬日”照片;右图拍摄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路易斯湖(约51.5°N,116.5°W)。从地理视角欣赏这两幅摄影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左图照片拍摄当天,北京太阳视运动轨迹可能是( )
A. B.
C. D.
2. 左图照片拍摄时,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 )
A. 地方时大约01:00-02:00 B. 地方时大约14:00-15:00
C. 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D. 当日的白昼短,黑夜长
3. 右图中地貌的地质构造成因是( )
A. 水平断层 B. 向斜成山 C. 背斜成谷 D. 背斜成山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两幅“悬日”照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视运动、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构造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时间计算能力、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题详解】
由材料“左图是某网友在北京天坛公园东门外(天坛正东)拍摄的“悬日”照片”可知,此时拍摄者位于天坛正东,太阳位于天坛正西方向,即太阳正西日落,由此得出此时大约为春秋分日18:00,该日北京(40。N)可看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中午位于南方上空。故B正确。
【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左图照片拍摄时,北京时间大约为18:00,根据地方时计算可知,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路易斯湖(约116.5°W)地方时约为2:00。A正确。排除B选项。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90。-| 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可得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约为38.5°,C错误。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根据右图可知地貌为山地,由虚线弯曲方向可知该地地质构造为背斜,即背斜成山。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点睛】太阳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地球上(除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北, 日落于西北。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地球上(除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南, 日落于西南。
直射在赤道时,为东升, 西落。极昼处日出日落方向为正北或正南
4. 四川省涪江基岩河床上有一处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怪石滩”,每当枯水期就会浴水而出。无数的“壶穴”(壶形凹坑),像是“嵌入”在周边的砂卵石中,当地人称之为“石龙过江”(如下图)。“石龙过江”景观中,基岩河床上“壶穴”的成因是( )
A. 基岩河床受冰川作用的历史遗迹 B. 地壳抬升,河流沉积物被风化
C. 河流携带的砾石、泥沙沉积而成 D. 急流、旋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读图可知,壶穴是由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旋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形成,D正确,C错误;砂石是流水沉积物,卵石是流水磨圆作用,与冰川作用无关,A错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可以加剧壶穴的形成,而不是河流沉积物风化形成。B错误。故选D。
【点睛】
“黑白沙漠”位于埃及尼罗河西岸广袤的沙漠中,因表面呈现出独特的黑白色彩而著称(如左图)。其中,“黑沙漠”因沙粒上覆盖着黑色玄武岩砂砾而呈现黑色;“白沙漠”中裸露分布着众多白色“蘑菇石”,是数万年前海洋生物残骸不断堆积而成的一种石灰岩。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左图中尼罗河西岸气候干旱,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沿岸寒流 B. 东南信风 C. 副热带高压 D. 人类农耕活动
6. 左图景观照片中的岩石及其主要地质成因,与右图对应正确的是( )
A. “黑沙漠”——甲,岩浆活动 B. “黑沙漠”——乙,喷出作用
C. “白沙漠”——丙,流水侵蚀 D. “白沙漠”——丁,风化侵蚀
【答案】5. C 6. B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尼罗河西岸气候干旱,主要是因为处于北纬30°附近,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温较高,降水稀少,故C正确;该区域内没有洋流经过,也不存在寒流,故A错误;东南信风位于南半球,故B错误;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环境变化,但对气候影响非常小,且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答案选择C。
【6题详解】
阅读材料,“黑沙漠”因沙粒上覆盖着黑色玄武岩砂砾而呈现黑色,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因此地质成因是火山喷发,读右图可知,甲来自地幔,应是岩浆,乙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是岩浆岩,故B正确,A错误;“白沙漠”是数万年前海洋生物残骸不断堆积而成的一种石灰岩,因此此处石灰岩属于海相沉积,是在海洋环境下,经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而形成,故CD错误。答案选择B。
【点睛】石灰岩湖海中所沉积的碳酸钙,在失去水分以后,紧压胶结起来而形成的岩石。石灰岩的类型:一是海相沉积,指海洋环境下,经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二是陆相沉积,陆地环境下的沉积,出露陆上的岩石风化物经重力、水、风、冰川等作用,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侵蚀、搬运并沉积于陆面部分的物质。
下图为某年某日0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正常年份情况下,该日最可能接近( )
A. 立夏 B. 春分 C. 大寒 D. 立秋
8. 据图推断( )
A. 甲地气流辐散,吹西南风 B. 乙地气压升高,阴雨连绵
C. 北京可能大风、沙尘天气 D. 北方地区发生大范围雾霾
【答案】7. B 8.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由气温值可知,华北平原气温在14.4℃,比较温暖,且有冷锋活动,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由此可以判断最可能是春分时节,B正确;立夏时节,北方气温已经较高,可达25℃以上,A错误;大寒时,冬季,北方气温在0℃以下,C错误;立秋时节,北方温度仍较高,且秋季,多受高压控制,秋高气爽,天气晴朗,风力较小。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据图推断,甲地在高压中心偏南的位置,气流辐散,吹偏北风,A错误;乙地位于冷锋前,天气晴朗,B错误;北京此时位于冷锋后,且风力较大,可能出现大风、沙尘天气,C正确;北方地区此时大部分地区风力较大,不会出现雾霾天气,D错误。故选C。
【点睛】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下图为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三地( )
A. 甲地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B. 乙地冬季气候寒冷干燥
C. 丙地多雨且季节变化大 D. 均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
10. 关于三地气候对当地自然景观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高山自然带谱数量较少 B. 乙地的植被多为常绿硬叶林
C. 丙地风蚀、风积地貌分布广 D. 三地河流均流量大、有冰期
【答案】9. A 10. B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降水多,信风带控制时降水少,有明显的干湿两季,A正确;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中纬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温和湿润,B错误;丙地常年受中纬西风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变化小,C错误;甲地位于低纬度地区,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甲地位于低纬度地区,高山自然带谱数量较多,A错误;乙地是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正确;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风蚀、风积地貌分布少,C错误;三地河流均没有结冰期,D错误。故选B。
【点睛】气候类型成因: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1)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2)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受单一风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1)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交替控制;(2)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3)地中海气候—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3、受季风影响的气候:(1)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2)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交替控制)。
飞机在飞过某类锋面前缘晴朗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如下图),且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正处于( )
A. 强烈太阳辐射 B. 强对流天气 C. 高压天气系统 D. 暖湿的天气
12. 用示意图表示飞机云可能出现的位置“甲”,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1. C 12. 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飞机形成的白色云带,是由于飞机排出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说明当地较长时间内空气较稳定,高压天气系统盛行下沉气流,大气状态较稳定,利于云带的长时间存在,因此C正确;而强烈的太阳辐射、强对流天气、暖湿的天气都说明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状态不稳定,会造成飞机云带迅速消散而不会长时间保存,因此A、B、D三选项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飞机云带出现在锋面前缘且天空晴朗的条件下。图B中的位置“甲”处在暖锋的前缘,且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符合飞机云带出现条件,因此B项正确;A图、C图和D图中的位置“甲”都出现在锋面附近,天空云量较多,不符合飞机云带出现条件,因此A、C、D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要理解云是水汽的凝结现象,降水的形成条件有三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有强烈的上升气流,才能造成水汽抬升遇冷凝结,三是要有凝结核。各种天气系统中除高压(反气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造成天气晴朗外,其他如锋面系统、低压(气旋)系统、锋面气旋系统都能产生上升气流,形成降水天气。
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每年当博斯腾湖面上的冰开始融化破裂,冰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景观(下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博斯腾湖成为淡水湖的重要原因是( )
A. 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B. 纬度高,蒸发量小
C. 夏季风带来降水多 D. 与外流河互相补给
14. 在博斯腾湖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下列河流可能进入汛期的是( )
A. 长江干流 B. 淮河 C. 珠江 D. 松花江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博斯腾湖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淡水湖,该湖位于内流区域,因所在地区距海较远,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小,C、D错误。博斯腾湖位于中纬度地区,且气候干旱,晴天多,蒸发量大,B错误;博斯腾湖周边的高大山脉有较多的积雪和冰川,故湖泊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冰雪融水补给量大,使得博斯腾湖成为淡水湖,A正确。故选A。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每年当博斯腾湖面上的冰开始融化破裂,冰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景观据此分析,博斯腾湖出现“推冰”奇观的季节为春季,春季时期,东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化,使得河流的流量增加,出现春汛,四条河流松花江位于东北地区,具有春汛,D正确;长江干流、淮河 、珠江主要依靠降水补给,汛期在夏季,ABC错误,故选D。
【点睛】湖泊的类型:
(1)构造湖:由於地壳运动造成局部断裂或下陷而积水成湖
(2)火口湖:火山喷发后的火山口,天长久,积水成湖。
(3)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4)海成湖:由於河流或浅海泥沙的沉积作用,造成局部低洼地形,积水成湖。
(5)冰川湖:是由冰川磨蚀作用和冰碛物(随冰川运动被搬运和堆积下来的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冰川湖,其特点是形状多样湖岸曲折。
下图示意2021年某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偏差状况,即水温距平值/℃。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洋流①、②与以下局部海域洋流模式图相符合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6. 图示海域与正常年份相比( )
A. 东西部的海温普遍上升 B. 赤道中部海温偏差较小
C. 甲海域的下沉气流增强 D. 乙海域的上升气流减弱
17. 若图示海域水温异常的趋势持续数月,且强度增加,则可能伴随发生的现象是( )
A 澳大利亚东海岸异常干旱 B. 秘鲁渔场渔获量大幅减少
C 甲附近大陆西岸暴雨成灾 D. 乙附近降水量比常年增加
【答案】15. C 16. C 17. D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洋流①、②位于南太平洋中低纬海域,洋流呈逆时针运动,符合C模式,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图示海域中东地区较正常年份水温低-0.5至-1℃,东西部海温没有普遍上升,A错误;赤道中部水温距平等值线密集,赤道中部海温偏差较大,B错误;甲海域的水温偏低,下沉气流增加,C正确;乙海域的暖海水较正常年份加强,上升气流增强,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若图示海域水温异常的趋势持续数月,且强度增加,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暖流增强,降水增多,A错误;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增强,渔获增多,B错误;甲附件大陆西岸下沉气流增强,降水进一步减少,不可能出现暴雨C错误;乙附件海域暖海水增多,降水量比常年增多,D正确。故选:D。
【点睛】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条著名的秘鲁寒流。在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赤道表面东风应力把表层暖水向西太平洋输送,在西太平洋堆积,从而使那里的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而东太平洋在离岸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产生离岸漂流,造成这里持续的海水质量辐散,海平面降低,下层冷海水上涌,导致这里海面温度的降低。东南信风减弱,西部暖海水回流,秘鲁沿岸由于海水温度增高,空气层结不稳定,对流发展,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而赤道太平洋西岸地区由于海水温度低,空气层结稳定,由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
大约八百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受其喷发方向及风向的影响,浮石和火山灰等喷发物在火山锥各坡向覆盖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北坡最薄。火山喷发后自然条件改变,重新形成自然带,如下图所示。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期,主导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19. 图示区域( )
①与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布一致②所处经度可由其山麓基带大致推出
③东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发育比较完整④东坡的斑块自然带属于地方性分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 受火山喷发干扰,该地自然带重新演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
A. 土壤 B. 热量 C. 水分 D. 地形
【答案】18. D 19. D 20. A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天池的东南部火山灰分布的最远,说明火山灰受风力影响,向东南方向飘落,因此主导风向为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图示区域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的变化相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①错误;所处的纬度可由山麓基带大致推出,②错误;东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发育比较完整,没有自然带的缺失,③正确;东坡的斑块状自然带分布与火山灰分布有关,属于地方分异,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受火山喷发干扰,该地自然带重新演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火山灰影响下的土壤因素,A正确;热量、水分和地形受火山喷发干扰不大,不是火山喷发干扰后自然带重新深化的首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火山灰的作用:火山灰会为土壤带来丰富的养料,可以使土壤非常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火山喷发会给当地带来很多矿物质;火山灰的工业用途也很多,比如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制成墙板、楼板和隔音保温材料等;在化学工业方面,可磨粉用作过滤剂、干燥剂和催化剂;火山灰还可用于填料工业,制作光学玻璃高级磨料、塑料抛光剂、橡胶塑料等其他化工品填料。还有人将火山灰用作杀虫剂的载体和肥料的控制剂。
第二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共60分。
2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学生到河北省桑干河大峡谷生态旅游区开展河流地貌研学活动。图1是桑干河流经区域图,图2为桑干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图3为地质时期河流沉积物剖面实景照片。
河流阶地,是指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垂直运动,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一条历史漫长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
(1)读图2,判断河流阶地T1、T2、T3中形成最早的是____。分析图示河流阶地的形成发展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双项选择)。
A.该地区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B.该地区地壳经历了三次下降
C.地壳稳定时期河流下蚀最强烈
D.T1阶地上沉积面积仍在扩大
图3实景照片中的物质特点是石、砾、砂、泥混杂,颗粒大小不均。
(2)照片中的地貌最可能出现在图2____(填代号)阶地上;根据该阶地的沉积层构成判断,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我国的____(地形区)。
研学考察中,同学们发现较完整的河流阶地多保留在凸岸。
(3)分析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研学考察中,同学们还了解到桑干河是“北京母亲河”——永定河的源头。近十年来永定河主要河段年均干涸121天,生态系统退化严重。2017年国家启动桑干河生态补水工程。2019年3月,黄河水经万家寨引黄工程流入桑干河,再汇入永定河,首次抵达北京。目前该工程主要选择在生态需水量最大的冬季和春季开闸补水。
(4)说出桑干河生态需水量冬、春季最大的原因,以及该补水工程对流域内各类水体的影响。
【答案】(1) ①. T3 ②. AD
(2) ①. T3 ②. 黄土高原
(3)河流凸岸是沉积岸,阶地沉积面(地形)较开阔(容易被观察到);凸岸受河流侵蚀较弱,不同时期的阶地地貌较易留存。
(4)温带季风气候区(华北地区)冬春季节降水少(旱情严重),是河流的枯水季节。
增加地表径流量;促进各类水体间的相互补给和转换,如:促进水分蒸发与下渗,提升地下水位,保障湿地、湖泊的水源等;还可调节地表水的季节变化。
【解析】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资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貌、岩石、河流补给、水利工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运用。
【小问1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由于地壳垂直运动,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图2显示河流阶地逐渐随坡度在下降,证明越是在上边,出现的时间越早,故最早是T3;图2的阶地中,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深埋地下,但出现在T3之上,证明该出地壳垂直运动是向上运动,有三级台阶,因此是间歇性抬升,故A正确,B错误;当地壳稳定时期,沙砾沉积,但是河岸坡度并没有垂直向下,因此不是最强烈的时候,故C错误;T1阶地上的沉积面积在河岸处仍然在不断堆积,河水水位还在T1边上,证明T1面积仍然在扩大,故D正确。答案选择AD。
【小问2详解】
图3中的地貌,有石、砾、砂、泥混杂,颗粒大小不均的特点,图2中只有T3有砾石和黄土等混合,T2中只有砾石,T1中只有沙砾;图2展示阶地的沉积层结合图1区域,有沙砾和黄土,桑干河发源于山西省西部-黄土高原,故发源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
【小问3详解】
阅读材料,结合知识,可知河流阶地多保留在凸岸的原因是:河流的侵蚀在凹岸,凸岸为堆积岸,阶地的沉积面较为平坦,水流速度较慢,沙砾沉积更易;由于流速慢,因此侵蚀作用较弱,随时间的推移能遗留下来的阶地地貌较多且更容易保存下来。
【小问4详解】
图1中信息显示,桑干河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在冬春季节降水量稀少,属于河流的枯水期,故生态需水量大;材料中的引黄工程,流入桑干河,增加了该河流的流量,增加了地表径流,促进水体之间的转换和补给,使部分水下渗进入地下,补给地下水,抬高地下水水位,促进植被吸收水分;使湿地和湖泊得到补给,区域内的季节水量变化较小。
点睛】
2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非大裂谷素有“地球伤疤”之称。这里有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坦噶尼喀湖(如左图),其湖面海拔774米,湖岸四周是高崖峭壁,湖泊深度和储水量皆位居世界第二。
右图是裂谷带上某地一年内正午日影变化示意图。某位旅游者选择图中①~②时段赴该地旅游。
(1)据图描述该时段当地昼夜长短变化过程。
(2)描述该旅游者在当地可能观赏到的植被景观特点。
有学者指出坦噶尼喀湖未来可能消失。
(3)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试从板块构造或气候变化的角度阐述理由。
【答案】(1)昼夜平分——昼渐长,夜渐短——昼最长,夜最短。
(2)热带森林(雨林)、草原茂盛(处于湿季);山地垂直景观多样。
(3)同意。该湖泊位于东非大裂谷,属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将不断扩大,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后,可能使海水涌入,成为新生海洋的一部分。
不同意。因为该湖泊储水量巨大,年降水总量也较大,即使受全球变暖影响,短期内湖面可能萎缩,但不会完全干涸。板块运动时间漫长,在人类存续时期不会消失。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非大裂谷区域图和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日影方向为背景,考查昼夜长短的特征、区域植被状况以及湖泊演变等基本知识,在分析时要求学生结合太阳视运动、板块运动或气候变化对湖泊演变的影响等知识进行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进行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根据二分二至日该地正午的日影朝向并结合时间可知,①为9月23日,②为12月22日,①——②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到向南回归线移动,9月23日该地正午是日影朝南,12月22日该地正午时刻日影朝北,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因此从9月23日至12月22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变化过程为:昼夜平分——昼渐长,夜渐短——昼最长,夜最短。
【小问2详解】
结合旅行的时间为9月23日至12月22日之间,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并结合材料可知,该旅游者在当地旅游时属于夏半年,结合所处的纬度位置(赤道附近),海拔进行推测,该旅游者可能在当地观察到热带森林(雨林)景观,热带草原草原茂盛、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处于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以及高大山体呈现的山地垂直景观多样。
【小问3详解】
本题属于观点类题目,要求观点与理由一致即可。若回答同意,则从坦噶尼喀湖未来可能消失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可知,湖泊处于东非大裂谷带,位于属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非大裂谷会不断扩大,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后,随着东非大裂谷扩大到一定的程度后,海水会不断的涌入,成为新生海洋的一部分,最终演变为海洋的一个组成部分;反之,若不同意,则从湖泊面积大,水量丰富,短期内不会因为蒸发而消失,同时,板块运动是一个非常缓慢且历时非常长的过程,短期内(人类历时时间内不会消失),具体而言:因为该湖泊储水量巨大,年降水总量也较大,即使受全球变暖影响,短期内湖面可能萎缩,但不会完全干涸。板块运动时间漫长,在人类存续时期不会消失。
2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是印度孟买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据图1,说出其气候的主要特征。
(2)据图2,说出图中印度所处季节,并说明该季节风向形成的原因。
根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021年5月25日,强气旋风暴亚斯(YAAS)在孟加拉湾上生成,并即将在印度东海岸登陆。图3是亚斯的卫星云图。
(3)请将图4中的简易天气系统图绘制完整,以示意“亚斯”的形成。
(4)推测“亚斯”登陆后可能对青藏高原东南部产生的影响。
【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年降水量大(达1600mm以上);6-9月降水丰富(为雨季),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2)雨季(6-9月)。北半球夏季,随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为西南风。
(3) (4)带来强雨雪天气,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印度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成因和特征,以及台风天气系统及其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1可知,各月均温都在20℃以上,说明气温特点是,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读降水柱状图可知,6月降水量大约500mm,7月降水量大于600mm,8月降水量大约为350mm,9月降水量约为250mm,10~12月降水量约为100mm。累计年降水量大,在1600mm以上;6~9月降水量都在200mm以上,降水丰富,形成雨季,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在100mm以下,形成旱季。
【小问2详解】
由图2中风向可知,此时盛行西南风,风从印度洋来,带来丰富的降水,形成雨季,再结合图1可知,此时图中印度所处的季节为雨季(6~9月)。此时为北半球夏季,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强气旋风暴亚斯(YAAS)在孟加拉湾上生成,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辐合。绘图所示如下:
【小问4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亚斯登陆带来强风和特大暴雨,青藏高原东南部位于山地迎风坡,出现强降水,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高山上可能形成降雪天气;山地强雨雪天气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并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点睛】
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1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大风降温,最低气温达-15.9℃,打破了1961年以来该市最低气温极值。当日青岛市附近海面烟雾袅袅,出现了罕见的“海浩”奇观(如左图)。“海浩”,指由于海洋表面和低层大气温差显著增加,水汽迅速凝结成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在海面呈现“水雾”或“冰水混合雾”,甚至“冰雾”的特殊现象。右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
(1)试从天气系统和“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青岛“海浩”现象的成因。
(2)读右图,说出我国近海年蒸发量2000mm以上高值区的分布特点,并推测成因。
【答案】(1)冷锋过境,形成寒潮天气。气温显著低于表层海水温度,海水蒸发加剧,遇冷空气迅速凝结。
(2)分布:从菲律宾北部(台湾岛南部)到日本南部海域,呈西南-东北向狭长分布。
原因:(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蒸发量较大。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材料“2021年1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大风降温,最低气温达-15.9℃,打破了1961年以来该市最低气温极值”可知,冷锋过境,形成寒潮天气。由材料““海浩”,指由于海洋表面和低层大气温差显著增加,水汽迅速凝结成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在海面呈现“水雾”或“冰水混合雾”,甚至“冰雾”的特殊现象”可知,寒潮使大气强烈降温,气温显著低于表层海水温度,海水蒸发加剧,遇冷空气迅速凝结。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近海年蒸发量2000mm以上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从菲律宾北部(台湾岛南部)到日本南部海域,呈西南-东北向狭长分布。形成原因是该地位于中低纬度北半球太平洋西部,有日本暖流流经,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比所流经海区水温高,因此暖流流经海区,水温较高,蒸发量较大。
【点睛】
25. 泰加林,又称亚寒带针叶林,由抗旱耐寒的树种云杉、冷杉、落叶松等组成,主要分布地区如图1所示。泰加林带的北界就是整个森林带的北界。图2是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与气温降水关系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描述泰加林带的分布特点,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
(2)读图2,选择与下列陆地自然带对应的数字序号,填写在括号中。
亚寒带针叶林带——____温带森林带——____热带草原带——____
科学家通过卫星观测,发现过去三四十年间,在原来冰雪广布、冻土层深厚的苔原带地区,有些已经长出了高大的树木,局部甚至形成了森林。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全球变暖对上述变化的影响。
【答案】(1)分布:纬度较高(大约50°N~66.5°N),跨越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大陆北部(横贯北半球沿海和内陆)。热量(太阳辐射)因素。
(2) ①. ④ ②. ③ ③. ①
(3)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冻土层变薄,水分增加(地表沼泽增多、土壤水分增加),苔原带出现森林。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以及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泰加林分布的南界大致在50°N,北界大致分布到北极圈,分布的纬度较高。在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均有分布,横贯北半球大陆东西沿海和内陆地区。该自然带分布是沿纬线分布,东西向延伸,由抗旱耐寒的树种组成。形成原因是纬度高,受到太阳辐射少,因此影响因素是热量(太阳辐射)因素。
【小问2详解】
读图2并结合材料“亚寒带针叶林,由抗旱耐寒的树种云杉、冷杉、落叶松等组成”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应分布在热量较低水分条件较少的地带④位置;温带森林带分布在热量条件适中,水分条件适中的③位置;热带草原带分布在热量条件高,降水条件较少的①位置。
【小问3详解】
读图2可知,苔原带比亚寒带针叶林带的纬度高,热量低,水分条件较少;在原来冰雪广布、冻土层深厚的苔原带地区,长出高大的树木,说明热量和水分条件都有变化,由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气温升高,苔原带地区热量增加;冰雪融化,冻土层变薄,水分增加(地表沼泽增多、土壤水分增加),水热条件满足了树木的生长,因此苔原带出现森林。
2023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3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依据照片中信息推断,北京当时, 图示时刻, 图中①~④的形成顺序应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北京昌平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2北京昌平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牛轭湖的演化时序为,北京 18 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