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4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展开文言文语句翻译是文言文阅读题中的难点和重点,主要是考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古代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等基本文言知识的理解,以及准确地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常积累要求: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语法
方法:“代词入句” “代句入段”
二、知识储备——(一)译准关键实词
1.准确判定关键实词 准确判定关键实词能够最大程度圈定采分点,进而获得更高的分数。所谓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目前从考查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以及课内文本里的实词是复习的重点。但是近年来的高考题还经常考查一些不常见的实词,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翻译。从特殊性上看,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后的词语都是关键实词。
2.准确翻译关键实词 需要特别注意的实词主要有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活用后的词语。多义词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选择词语的意思,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通假字往往从读音、意思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古今异义词主要关注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以及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活用的实词要特别注意以下五方面内容:第一,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
上适当的介词,如“像……”“用……”“在……”;第二,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补出中心语;第三,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如“填然鼓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第四,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作、作为)……”的格式进行翻译。(当然,有的词可以用一个与“认为……”或“以……为……”意思差不多的动词翻译);第五,使动用法要按照“使(让)……怎样”的格式翻译。与意动用法一样,有的词也可以用一个与“使(让)……怎样”意思差不多的动词翻译。
二、知识储备——(二)译准主要虚词
1.主要的虚词有三种:(1)高考常考的18个虚词中的高频虚词,设为得分点的频率高,主要有“以”“其”“因”“乃”。以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在”等义项;译准其连词义,如“用来”。另有实词义“认为”“率领”等也不可忽视。其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另一重点是其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祈使的“可要”,等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
境准确译出。“因”主要是对“于是,就”“趁机”“通过”等义项的考查。“乃”主要是对“于是”“才”“竟然,却”等义项的辨析。(2)可译可不译的虚词 有一部分虚词,兼有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等。做助词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这里,尤其要留心“焉”和“者”。(3)部分出现频率较高且定为得分点的副词。主要有:①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殊、太、
至、尤、良、大、绝、特、颇。②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③表共同:共、同、并、相。④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⑤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⑥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
二、知识储备——(三)译准特殊句式
要落实特殊句式的翻译,前提是能准确发现特殊句式。如何判断特殊句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抓标志如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乃”“皆”“非”等;被动句,标志有“为……所”“见”“于”等;倒装句,标志有介词结构、否定副词、“之”“是”等。2.重语感有些没有标志的特殊句式,我们可以边读原文边试着翻译,如果感觉语意不顺,或者不合情理,就要特别留意。如果感觉主语不是施事者,就要考虑是不是被动句了。
3.析结构有时,对句子进行语法结构分析也是必要的。省略句尤其要重视此法。如缺少主语、宾语甚至谓语的语句是常见的,翻译时就要补译出省略的部分。如“以”作介词时,在不少情况下省略“之”,地名前往往省略“于”等,通过结构分析可以发现。具有了发现特殊句式的能力,就可以按照相应的翻译方法准确答题了。
二、知识储备——(四)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和原文一致。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意译则不拘泥于原文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意译,多用于一词或短语的翻译。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互文等,翻译含有这些修辞手法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意译。解答此类试题,一要积累一定的文言文修辞知识,
留心文言文修辞现象;二要结合语境,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的修辞手法,恰当翻译。2.掌握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达” 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不误译,不漏译,不赘译;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是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在考试中一般不作要求。
翻译文言语句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标画关键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并且从中筛选出主要的动词、形容词、特殊句式等可以作为采分点的知识点。 第二步:结合语境翻译每一个标画的关键词句,在分析实词意思的时候要联系120个高频实词和课内学习过的实词,便于正确把握词句的意思。 第三部:注意本着直译为主的原则,先将每一个关键词句直接翻译,然后组织语言让整个句子通顺,表意清晰。如果个别地方出现语意不明的问题,要本着意译为辅的原则进行调整,力求语句明白准确。 注:语境意识要强,语境即语言环境,分为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通常指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1)明年,西堡、沧浪诸寨蛮乱,成遣指挥陆秉与其子统分道讨平之。(4分)(2)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4分)
(1)第二年,西堡、沧浪各寨的少数民族叛乱,顾成派遣指挥陆秉及自己的儿子顾统分道讨伐平定了他们。
(2)永乐元年,(顾成)上书,请求在西北各边塞严加防备,以及尽早立太子,皇帝称赞并回复了他。
1.回归教材。<陈情表>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2.注意修辞手法。如使用了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手法,要根据其特点给予恰当的翻译,如: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3.联系前后语境。
(1)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2)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
译:明太祖朱元璋渡江时,(顾成)投奔到太祖军中,因为勇猛,被选为太祖帐前亲兵,为太祖擎掌华盖。
译:(顾成)又跟随颍川侯傅友德征讨云南,作为先锋,首战就攻克了普定。
(3)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译: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4)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译: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5)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6)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译:每当诏令交下来讨论时,各位老先生都不能说什么,贾生都一一对答,每个人都感到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
译:孝文帝很喜欢他,超级提拔,一年之内(贾生)就做到了太中大夫。
(8)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译: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7)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译: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9)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4分)(10)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4分)
译: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译: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书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小题。 义宁元年六月甲申,李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
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慰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壬戌,军贾胡堡,去霍邑五十余里。代王侑遣虎牙郎将宋老生帅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渊。八月辛巳旦,东南由山足细道趣霍邑。渊恐宋老生不出,李世民曰"老生勇而无谋,以轻骑挑之,理无不出。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渊曰"汝测之善。老生不能逆战贾胡,吾知其无能为也。"渊与数百骑先至霍邑城东数里以待步兵,世民将数十骑至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之状,且诟之。
老生怒,引兵三万自东门南门分道而出。渊乃与建成陈于城东,世民陈于城南。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日已暮,渊即命登城,时无攻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之。渊赏霍邑之功,军吏疑奴应募者不得与良人同,渊曰"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宜并从本勋授。"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2)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
【答案】(1)军士中有偷摘的,就寻找到它的主人补偿他,也不责问盗窃偷摘的军士,军士和百姓都感动喜悦。(2)倘若他固守城池,就用他有二心要归属我军来诬陷他。他害怕被身边人上奏告发,哪敢不出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求”,寻找;“诘”,责问;“感悦”,感动喜悦;句意1分。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脱”,倘若;“贰”,有二心;“为……所”表被动;句意1分。其中“求”“贰”属于课内实词,“诘”“感悦”都是常见的实词,根据语境判断“脱”是通假字,通“倘”,“为……所”是被动句的标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第2小题。 刘延孙,彭城吕人。初为彭城王义康司徒行参军。时索虏围县瓠,分军送所掠民口在汝阳,太祖诏世祖遣军袭之。议者举延孙为元帅,固辞无将用,举刘泰之自代。泰之既行,太祖大怒,免延孙官。世祖即位,以为侍中,领前军将军。下诏曰:“朕藉群能之力,雪莫大之耻,以眇眇之身,托于王公之上,思所以策勋树良,永宁世烈,侍中延孙率怀忠敏,器局沈正,可封东昌县侯,食邑二千户。”臧质反叛,上深以东土为忧,出为冠军将军。事平,遣至江
陵,分判枉直,行其诛赏。仍徙为雍州刺史,以疾不行,留为侍中。素有劳患,其年增笃,诏遣黄门侍郎宣旨问疾。先是,高祖遗诏京口要地去都邑密迩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延孙与帝室虽同是彭城人别属吕县刘氏居彭城县者,又分为三里,及吕县凡四刘。虽同出楚元王,由来不序昭穆。延孙于帝室本非同宗,不应有此授。时竟陵王诞为徐州,上深相畏忌,迁之于广陵。广陵与京口对岸,欲使腹心为徐州,故以南徐授延孙。三年,竟陵王诞有罪,不受征,延孙驰遣中兵参军杜幼文率兵起讨。诞遣使刘公泰赍书
要之,延孙斩公泰,送首京邑。五年,诏延孙曰:“旧京树亲,由来常准。卿前出所有别议,今此防久弭,当以还授小儿。”征延孙为侍中。延孙疾病,不任拜起,上使于五城受封版。明年,卒,时年五十二上甚惜之,下诏曰:“故尚书左仆射延孙,风局简正,体识沈明,几将二纪。考终定典,宜尽哀敬。”又诏曰:“故司徒文穆公延孙,居身寡约,家素贫虚。葬送资调,固当阙乏,可赐钱三十万,米千斛 (节选自《宋书·刘延孙传》,有删节)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议者举延孙为元帅,固辞无将用,举刘泰之自代。(2)卿前出所有别议,今此防久弭,当以还授小儿。
【答案】(1)决策的人推举延孙为元帅,延孙说自己没有将领之才而坚决推让,举荐刘泰之代替自己。(2)你过去出镇京口,是另有缘故,如今对刘诞的防备早已消除了,应当将这一职务授给我的儿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举”,推举; “将用”,将才,将领之才;“自代”,宾语前置,代替自己。句意1分。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别议”,另有缘故;“弭”,消除;“小儿”,儿子;句意1分。其中“举”“将用”“别议”“弭”都属于常见的实词,结合具体语境可以判断出“自代”是“代自”的意思,是宾语前置,“小儿”是儿子的意思。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第3小题。 太祖高皇帝十一年,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帝大悦,拜陆生为太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帝有惭色,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
“陛下病甚,大臣震怒;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帝笑而起。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
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上击布时,为流失所中,行道,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曰:“疾可治。”上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2)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
【答案】(1)假使秦国吞并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陛下您又怎么能够得到并拥有天下呢!(2)秦国因为不早定扶苏为太子,使赵高得以用奸诈手段立胡亥为皇帝,自己使宗庙灭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的得分点是:“乡使”,假使;“法”,效法;“安”,怎么;句意1分。第二句的得分点是:“蚤”,早;“诈”,奸诈;“祀”,宗庙;句意1分。其中“乡使”“法”“安”“蚤”“诈”都属于课内实词,而“祀”可以通过其本来的意思和语境推断出是宗庙之意。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专题18+文言文翻译(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18+文言文翻译(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年备考策略,归纳常见八大失误,考情分析,知识图谱,真题研析,核心提炼,题型特训,近三年该题考察情况,考情微观,采分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8+文言文翻译(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18+文言文翻译(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年备考策略,归纳常见八大失误,考情分析,知识图谱,真题研析,核心提炼,题型特训,近三年该题考察情况,考情微观,采分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1 文言文断句(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这是一份考点11 文言文断句(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文言断句方法,“一词一句”断句法,解题要领,秋水节选,文言断句口诀,随堂演练一,随堂演练二,随堂演练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