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 人类在利用地球上自然资源制得下列产品的过程中,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器 B. 石器 C. 铝制品 D. 塑料制品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取用固体粉末
D. 量取液体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 B. 白酒 C. 赤铁矿石 D. 冰水混合物
4. 下列对宏观性质或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氦气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为它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
B. 钠元素和镁元素存在本质区别,因为钠原子和镁原子的质量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D.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5. 如图所示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该粒子呈电中性
B. 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C. 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中子
D. 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6.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下列提议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A. 有效控制CO2排放,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B. 将PVC塑料袋集中焚烧,防止产生“白色污染”
C. 爱护水资源,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不随意排放
D. 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废弃电池放入有害垃圾箱内
7.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 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8. 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B. 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
C. 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D. 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9. 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不变的是( )
A. 溶液质量 B. 溶剂质量 C. 溶质质量 D. 溶质质量分数
10. 下列图示是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 B. C. D.
11. 如表是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其中显酸性的是( )
液体
血浆
胰液
胃液
胆汁
pH
7.35~7.45
7.5~8.0
0.9~1.5
7.1~7.3
A. 血浆 B. 胰液 C. 胃液 D. 胆汁
12.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
A. BaCl2溶液 B. 木炭粉 C. Fe2O3粉末 D. Cu(OH)2固体
13.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建议施用的化肥是( )
A. Ca(H2PO4)2 B. NH4HCO3 C. KCl D. CO(NH2)2
14. 下列物质:①MgSO4②FeCl3③CuSO4④ZnCl2,能够通过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5. 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波尔多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待溶液澄清后,再放入一个表面光亮的铁钉,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 铁钉表面有无色气泡生成 B. 溶液颜色逐渐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C. 铁钉表面有白色金属析出 D. 该实验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16.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选项 ( )
选项
待鉴别物质
所用试剂
A
Ca(NO3)2、H2SO4、HCl三种溶液
碳酸钠溶液
B
NaOH、NaCl、HCl三种溶液
酚酞溶液
C
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
水
D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
氢氧化钙溶液
A. A B. B C. C D. D
17.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铁锅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 ______ 等发生的化学反应。
(2)荆州熊家冢曾出土过表面有一层“铜绿”的青铜器,研究人员将“铜绿”隔绝空气加热,发现它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得出组成“铜绿”的元素有 ______ (填元素符号)。
(3)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里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工艺。在炼铁反应3CO+Fe2O3=高温2Fe+3CO2中具有还原性的反应物是 ______ 。
(4)科研人员利用催化剂,将两种温室气体进行转化,为“碳中和”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8. 洗衣机槽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为:Na2CO4+H2O=Na2CO3+H2O2)。现取少许过碳酸钠晶体,加入水形成溶液。
(1)取少量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该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相关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为了检验该气体,可用 ______ 。
(2)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得到的溶液呈 ______ (选填“酸性”或“中性”或“碱性”)。
(3)生成的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当今世界太空强国之一。探索太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宇航服研究和航天技术的融合。宇航服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中国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三种类型的宇航服,即舱内宇航服(IVA)、舱外字航服(EVA)、舱内/舱外宇航服(IEVA)。整套舱外宇航服的编制层数多达十数层,每层基本都是不同的材料,每层执行不同的功能。最内层由尼龙经编材料制成,另一层由弹性可穿戴聚合物氨纶组成,还有一层尼龙聚氨酯涂层,这层编织物会参与宇航服的加压。其他合成编织物还有氯丁橡胶、镀铝聚酯薄膜、凯夫拉纤维、Gortex(一种防风、防水、透气薄膜材料)、Nomex(耐热性能在250℃内,有过滤和绝缘效果)等。太空行走期间还有氢氧化锂作为去除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过滤器…
(1)尼龙、涤纶属于 ______ 材料。氯丁橡胶属于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它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这两种性质都属于它们的 ______ 性质。
(2)锂和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的多,其实质原因主要是 ______ 。
(3)宇航服中的生命维持系统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背包装置,这里面备有电源、通风风扇和通讯设备、二氧化碳去除过滤器和 ______ 。(填一种常见气体)
(4)氢氧化锂(LiOH)的性质与NaOH相似,可以与CO2反应,写出氢氧化锂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0. 钢铁冶炼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三脱装置通入O2的目的是除去生铁中的S、P、Si,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写出1个即可)。
(2)钢铁冶炼的产品是生铁和钢,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 。
(3)在钢水铸件机中,高温钢水加工成钢制零件时,充入氮气的作用是 ______ 。
(4)流程的最后一道操作是涂层(即在金属制品表面进行喷漆或搪瓷等),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 。
21.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甲(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小红同学将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乙,根据图像可以得出该反应是 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 ______,你选择的依据是 ______。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却不能,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 ______。
22.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若用装置E(正放)收集氧气,验满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
(3)若用A、E、F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管口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______ (填管口序号)。
(4)装置C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 ______ 。
(5)装置A与改正后的装置C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 。
23. 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Ⅰ.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______ 7。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 ______ 。
Ⅱ.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 ______ 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图2中右侧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
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查阅文献得知:①NaOH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较慢,20℃时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g/100mL;②乙醇密度为0.8g/mL;③氯化钠难溶于乙醇。
(4)20℃时,用小烧杯称取2gNaOH固体,加入50mL乙醇,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约2分钟时,烧杯底部仍有少量固体,此时上层清液 ______ (填“是”或“否”)为饱和溶液。20℃时,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 (保留到0.1%)。
(5)取按下表比例配制的乙醇——蒸馏水混合溶剂各20.0mL于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NaOH固体搅拌,至有固体未溶解时,停止加入NaOH。
烧杯编号
乙醇体积:蒸馏水体积
溶解NaOH的质量/g
①
4:1
1.1
②
3:1
1.4
③
1:1
3.1
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在上述三只烧杯中均加入10.0mL相同浓度HCl的乙醇溶液。搅拌并静置后,发现三只烧杯中均有固体,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烧杯③中固体最少,主要原因是 ______ 。
24. 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如图为某种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葡萄糖酸锌是由 ______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保留到0.1%)。
(3)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天还须服该口服液 ______ 支,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25. 为测定某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g该胃药,再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5.6g(胃药中的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不考虑稀盐酸挥发)。请计算:
(1)反应结束共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______ g。
(2)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铁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性质存在,则得到铁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得到石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铝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性质存在,则得到铝制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塑料为合成材料,制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挨,而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高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取用固体粉末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白酒中含有酒精、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4.【答案】D
【解析】解:A、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而不是8,故解释不正确;
B、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则钠元素和镁元素存在本质区别,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故解释不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故解释不正确;
D、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解释正确。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该粒子呈电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但无法判断中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有效控制CO2排放,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PVC塑料袋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爱护水资源,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不随意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D、废弃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废弃电池放入有害垃圾箱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集中焚烧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废弃电池属于有害垃圾,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白色污染、空气污染的措施、明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②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B、现象②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现象③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③铜片上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用搅拌的方法不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含义是4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63.9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163.9g;40℃时,163.9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故选项说法错误。
C、选项说法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则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钾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则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B、根据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硝酸钾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点、线、面和交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浓硫酸具有吸水的性质,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故选:C。
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0.【答案】D
【解析】解:A、图中所示是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硫酸铜,不含氢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是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钾,氯化钾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是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紫色石蕊遇酸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紫石酸红遇碱蓝”)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B、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D、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选项能与稀硫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稳定,木炭粉不能与硫酸反应,符合题意;
C、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该选项能与稀硫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选项能与稀硫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建议施用的化肥是磷肥。
A、Ca(H2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正确。
B、NH4HCO3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KCl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D、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磷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达,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氮肥、磷肥、钾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①镁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
②铁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反应,但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氯化亚铁,不能生成氯化铁。
③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④锌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故①④能够通过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
故选:D。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与酸反应,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不能生成正三价的铁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5.【答案】C
【解析】解:A、由于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铁钉表面有无色气泡生成,该选项现象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又由于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则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该选项现象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铜为紫红色,则铁钉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而不是白色金属析出,该选项现象不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由于铁能置换出铜,则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该选项结论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则待溶液澄清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钙、氯化铜和过量的氯化氢,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答案】C
【解析】解:A.Ca(NO3)2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硝酸钠,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则将碳酸钠溶液分别加入Ca(NO3)2、H2SO4、HCl三种溶液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的为Ca(NO3)2,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是H2SO4、HCl,H2SO4、HCl无法区分,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HCl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则将石蕊试剂分别加入NaOH、NaCl、HCl三种溶液中,观察到试剂变红的为氢氧化钠溶液,试剂不变色的为NaCl、HCl,故NaCl、HCl无法区分,故B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溶液温度降低,则将样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到样品溶解后溶液温度升高的为NaOH,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的为NaCl,温度降低是硝酸铵,故C正确;
D.氧气、氮气都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使氢氧化钙变浑浊,三种气体通入氢氧化钙溶液,无法区分氧气和氮气,故D不正确。
故选:C。
A、根据硝酸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硝酸钠,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HCl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进行分析;
C、根据NaOH溶于水后放热,溶液温度升高,NaCl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NH4NO3溶于水后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进行分析;
D、根据氧气、氮气都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使氢氧化钙变浑浊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酸、碱、盐的鉴别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答案】水蒸气 Cu、C、H、O CO CH4+CO2=催化剂2H2+2CO
【解析】解:(1)铁锅容易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O2、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2)荆州熊家冢曾出土过表面有一层“铜绿”的青铜器,研究人员将“铜绿”隔绝空气加热,发现它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得出组成“铜绿”的元素有Cu、C、H、O;
(3)物质得到氧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具有还原性,所以在炼铁反应3CO+Fe2O3=高温2Fe+3CO2中具有还原性的反应物是CO;
(4)由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催化剂2H2+2CO。
故答案为:(1)水蒸气;
(2)Cu、C、H、O;
(3)CO;
(4)CH4+CO2=催化剂2H2+2CO。
(1)根据铁、氧气、水固体作用会发生锈蚀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物质得到氧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
(4)根据微观图示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答案】2H2O2=MnO22H2O+O2↑ 带火星的木条 碱性 +4
【解析】解:(1)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取少量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该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为了检验该气体,可用带火星的木条。
(2)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得到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3)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故答案为:
(1)2H2O2=MnO22H2O+O2↑;带火星的木条;
(2)碱性;
(3)+4。
(1)根据题意,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气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合成 物理 锂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和铜强 氧气 CO2+2LiOH=Li2CO3+H2O
【解析】解:(1)尼龙、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高弹性、绝缘性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锂和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的多,其实质原因主要是:锂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和铜强;
(3)宇航服中的生命维持系统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背包装置,这里面备有电源、通风风扇和通讯设备、二氧化碳去除过滤器,氧气能供给呼吸,故还应含有氧气;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锂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LiOH=Li2CO3+H2O。
故答案为:(1)合成;物理;
(2)锂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和铜强;
(3)氧气;
(4)CO2+2LiOH=Li2CO3+H2O。
(1)根据尼龙、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高弹性、绝缘性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锂和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的多进行分析;
(3)根据背包装置里面备有电源、通风风扇和通讯设备、二氧化碳去除过滤器,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0.【答案】O2+S=点燃SO2 含碳量不同 作保护气,防止铁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金属制品生锈
【解析】解:(1)三脱装置通入O2的目的是除去生铁中的S、P、Si,其中与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S=点燃SO2。
(2)生铁和钢,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钢水铸件机中,高温钢水加工成钢制零件时,充入氮气的作用是作保护气,防止铁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4)流程的最后一道操作是涂层(即在金属制品表面进行喷漆或搪瓷等),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金属制品生锈。
故答案为:
(1)O2+S=点燃SO2;
(2)含碳量不同;
(3)作保护气,防止铁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4)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金属制品生锈。
(1)依据O2和S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分析;
(2)根据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解答。
(4)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原理、铁的冶炼原理、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 放热 BC 复分解反应要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它们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解:(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放热的;
(3)反应③是氢氧化钠与盐反应,氢氧化钠不会与硝酸钠、硝酸钾反应,因为交换成分后,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氨气,所以可以选择的物质溶液是:BC;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由分子构成,它们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故答案为:(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放热;
(3)BC;复分解反应要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4)它们分子构成不同。
(1)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2)根据氢氧化钠与常见的酸反应以及图像分析;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4)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2KMnO4=△K2MnO4+MnO2+O2↑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③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①⑤④②或①⑤④②③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解析】解:(1)装置B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若用装置E(正放)收集氧气,验满的实验操作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③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要收集干燥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管口正确的连接顺序是:①⑤④②或①⑤④②③;
(4)为了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装置C中的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
(5)装置A与改正后的装置C相比,其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因为装置A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
故答案为:
(1)2KMnO4=△K2MnO4+MnO2+O2↑;
(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③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3)①⑤④②或①⑤④②③;
(4)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5)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1)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并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装置的特点和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4)、(5)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答案】> 硫酸钠 红墨水液面左边高于右面 对照实验 否 14.9% 当乙醇和水的比例减小时,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增大 HCl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
【解析】解:(1)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性溶液pH大于7,故氢氧化钠溶液pH>7;故答案为:>;
(2)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瓶中溶质一定有硫酸钠;故答案为:硫酸钠;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消耗的二氧化碳体积大,故会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边高于右面,图2中右侧装置的作用是对照实验;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边高于右面;对照实验;
(4)NaOH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较慢,20℃时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g/100mL,50.0mL乙醇最多溶解7gNaOH固体,取2.0gNaOH固体,加入50.0mL乙醇,形成不饱和溶液,故此时上层清液为饱和溶液;20℃时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g/100mL,故20℃时,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4g14g+100mL×0.8g/mL×100%≈14.9%;故答案为:否;14.9%;
(5)由表中数据可知,当乙醇和水的比例减小时,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增大;HCl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故三只烧杯中均有固体,由于第三只烧杯中的乙醇的量最少,氯化钠易溶于水,故烧杯③中固体最少;故答案为:当乙醇和水的比例减小时,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增大;HCl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
(1)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性溶液pH大于7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NaOH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较慢,20℃时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g/100mL进行分析;
(5)根据HCl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碱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4.【答案】四 14.3% 1
【解析】解:(1)葡萄糖酸锌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的;
(2)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12×12+1×22+16×14+65×100%≈14.3%;
(3)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日需要锌=0.5mg×20kg1kg=10mg;其中一半由口服液提供,则每日需要通过该口服液补充锌5mg;根据标签可知,每支口服液含锌为5mg,所以该儿童每天还须服该口服液1支.
故答案为:(1)四;(2)14.3%;(3)1。
(1)根据葡萄糖酸锌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计算。
(3)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天需要锌0.5mg×20=10mg,其中一半即5mg由口服液提供,进行分析计算。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答案】4.4
【解析】解:(1)反应结束共产生气体的质量是10g+100g−105.6g=4.4g。
故答案为:4.4。
(2)设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x。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10gx 4.4g
8444=10gx4.4g
x=84%
答: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84%。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厨房中蕴含很多化学知识, 医生常用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