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百花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安徽省合肥百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9年年底,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后经诊断发现这些病人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相应肺炎症状。基于你所学的知识,下列相关正确的是:( )
A.该病毒有细胞膜
B.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患者肺部组织切片以便观察该病毒
C.该病毒含有蛋白质
D.该病毒是呼吸道病毒,能在空气中增殖
【答案】C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具有细胞膜,A错误;
B、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B错误;
C、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故该病毒含有蛋白质,C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故该病毒能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增殖,D错误。
故选C。
2.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答案】B
【分析】细胞学说:(1)意义: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提出动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没有说明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
C、细胞学说没有说明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只是说明了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C错误;
D、细胞学说没有说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差异性,D错误。
故选B。
3.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
A.细胞体积小 B.单细胞 C.没有核膜 D.没有DNA
【答案】C
【分析】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因此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据此答题。
【详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因此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没有核膜,C正确。
故选C。
4.白沙茶叶历史源远流长。调查组调研发现,黎族人民自古有采摘五指山脉的野生大叶茶治病,如果从此算起,海南茶事已有近千年历史。下列关于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
B.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
C.Mg、Fe、Zn等都属于组成茶叶细胞的微量元素
D.新鲜茶叶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分析】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3.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4.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水占80%--90%;无机盐占1%--1.5%;
(2)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糖类和核酸占1%--1.5%。
【详解】A、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因而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A正确;
B、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这体现了不同生物之间元素组成的统一性和差异性,B正确;
C、Mg是细胞中的大量元素,而Fe、Zn等都属于组成茶叶细胞的微量元素,C错误;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新鲜茶叶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正确。
故选C。
【点睛】
5.某学生对一待测物质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实验步骤均正确,其进行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请回答其可能鉴定的物质及试剂A是 ( )
实验
1
2
3
4
检测试剂
双缩脲试剂
试剂A
苏丹III染液
试剂B
检测结果
淡黄色
无砖红色沉淀
未观察到橘红色
蓝色
A.鸡蛋清 斐林试剂 B.鸡蛋清 碘液
C.劣质奶粉 碘液 D.劣质奶粉 斐林试剂
【答案】D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根据表示中信息可知,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鸡蛋清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不应该呈现淡紫色,因此应该检测的劣质奶粉;淀粉遇碘变蓝色,因此试剂B为碘液。砖红色沉淀是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因此试剂A应为斐林试剂。
故选D。
6.研究发现用不含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Ca2+和K+的生理作用是( )
A.是构成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B.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答案】C
【分析】由题意可知,在缺少Ca2+和K+的生理盐水中,心肌收缩不能进行,在含有Ca2+和K+的生理盐水心肌收缩能维持数小时,这说明Ca2+和K+对于维持心肌收缩具有重要功能。
【详解】A、由题意可知,题干中说明的现象并不能体现有Ca2+和K+的作用是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A错误;
B、题干信息没有涉及细胞形态,B错误;
C、该实验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C正确;
D、无机盐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C。
7.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下面是脑啡肽的结构简式,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3和2 B.4和3 C.5和4 D.6和5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多肽共有4个肽键(—CO—NH—),所以脑啡肽是由5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的化合物。
【详解】一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肽键数+1=4+1=5,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4,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下图所示为脂肪和糖类部分元素含量,已知两者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糖类是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
B.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C.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多
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
【答案】C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正常情况下,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A正确;
B、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O的比例较少,因此,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因而释放的能量多,B正确;
C、糖类和脂肪同质量下,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O的比例较少,所以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少,C错误;
D、同质量下,脂肪含有较多的H,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
故选C。
9.近年,“XX冰城”、“COXX”等奶茶店遍布大街小巷,中学生也是奶茶店的消费主力军。部分奶茶中“奶”的成分为“植脂末”,属于反式脂肪酸,长期摄入可影响智力发育。除此之外奶茶中还含有高浓度果糖、淀粉、乳化剂,甜味剂、咖啡因等化学成分。下列关于奶茶描述错误的是( )
A.饮用奶茶后,可产生饱腹感,也可以为人体细胞提供一定的能量
B.“不甜”的奶茶中由于不含糖类,可代替白开水大量饮用
C.长期饮用奶茶有一定的“上瘾”风险
D.长期饮用奶茶等高糖饮品不仅会导致体内脂肪过度囤积,还会大大的提高得糖尿病的风险
【答案】B
【分析】奶茶中还含有高浓度果糖、淀粉、乳化剂,甜味剂、咖啡因等化学成分,机体摄入大量糖后会转化为脂肪,同时长期高糖刺激,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详解】A、奶茶中含有高浓度果糖、淀粉等物质,饮用奶茶后,可产生饱腹感,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可为人体细胞提供一定的能量,A正确;
B、“不甜”的奶茶中虽不含果糖或含量少,但仍含有淀粉等糖类,不可代替白开水大量饮用,B错误;
C、奶茶中含有咖啡因等化学成分,长期饮用奶茶有一定的“上瘾“风险,C正确;
D、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长期饮用奶茶等高糖饮品不仅会导致体内脂肪过度囤积,还大大提高了得糖尿病的风险,D正确。
故选B。
10.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中心体,是一种没有膜包被的细胞器
B.②表示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③表示叶绿体,内含基粒、基质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D.④表示高尔基体,不具有膜结构,其上附着有核糖体
【答案】D
【分析】以上四幅图依次为中心体、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
【详解】A、①是中心体,是细胞内不具有膜结构,即不含有磷脂的细胞器,A正确;
B、②是线粒体,含有双层膜,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正确;
C、③表示叶绿体,含有基粒、基质和光合作用相关的酶,是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正确;
D、④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D错误。
故选D。
【点睛】
11.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单层膜,其上有④,允许各种分子进出
B.②是染色质,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③是核孔,它是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B
【分析】1.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2)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题图分析:图中①为核膜,②为染色质,③为核仁,④为核孔。
【详解】A、①为核膜,是双层膜,其上有④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A错误;
B、②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色,B正确;
C、④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而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染色质,C错误;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B。
【点睛】
12.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乙<丙 D.甲<乙,乙>丙
【答案】B
【分析】图示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为:甲→乙、甲→丙、乙→丙。而水分运输的方向是哪一边溶液的浓度高,水分就向哪一边运输。
【详解】水通过自由扩散进行运输,根据图示水分子流动方向分析可知,丙细胞液浓度最高,甲细胞液浓度最低,即甲<乙<丙,B正确。
故选B。
13.某学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撕取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并观察(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细胞周围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B.图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已经分离
C.图中a处充满蔗糖溶液
D.图中b处存在紫色物质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a表示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外界溶液,b表示细胞液。
【详解】A、图中出现质壁分离,原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A错误;
B、图中细胞已失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已经分离,B正确;
C、a处充满外界溶液蔗糖溶液,C正确;
D、b为细胞液,含有紫色物质,呈紫色,D正确。
故选A。
【点睛】
14.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精子进入卵细胞的两个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A.载体蛋白和细胞膜接触 B.受体蛋白和胞间连丝
C.受体蛋白和细胞膜接触 D.细胞骨架和通道蛋白
【答案】C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1、以化学信息形式通过血液运输完成,如激素。2、通过细胞之间的直接相互接触,如精子、卵细胞的识别。3、通过通道如胞间连丝完成,如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哺乳动物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液的运输到达乳腺,与乳腺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信息;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通过细胞膜的接触完成信号分子和特异性受体的识别,然后进入卵细胞内完成受精作用,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可用于去除细胞壁的物质是( )
A.蛋白酶 B.纤维素酶 C.盐酸 D.淀粉酶
【答案】B
【分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工程中在不损伤植物细胞的结构的情况下除去细胞壁的方法是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处理,使细胞壁分解。
【详解】A、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蛋白酶的作用是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除去细胞壁,A错误;
B、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酶的作用是催化纤维素的水解从而除去细胞壁,B正确;
C、盐酸不能除去细胞壁,还能杀死细胞,C错误;
D、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淀粉酶的作用是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除去细胞壁,D错误。
故选B。
1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和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相同,强酸、强碱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
B.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需将底物和酶分别在相同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
C.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实验中应严格控制酶作用的时间
D.若在配制好的果胶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A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详解】A、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破坏酶的结构,高温、过酸和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结构而使酶失活,A错误;
B、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需将底物和酶分别在相同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B正确;
C、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实验中,酶的作用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严格控制,C正确;
D、果胶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故加入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故选A。
17.如图所示为ATP的分子结构图,a、b、c表示相应的结构,①、②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
B.b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1molATP逐级水解时,即②的水解过程比①的水解释放的能量多
D.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b表示腺苷一磷酸,又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c表示腺苷三磷酸(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①②表示特殊化学键,其中②很容易断裂与重新合成。
【详解】A、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P表示磷酸基团,A正确;
B、b表示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B正确;
C、化学键①与化学键②都为特殊化学键,断开时所释放的能量相同,即特殊化学键②和①释放的能量相同,C错误;
D、ATP中特殊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容易脱离,即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D正确。
故选C。
18.在面包制作时,先将一定量的酵母加入和好的面团中,后经蒸烤得到松软可口的面包。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和乙醇发酵
B.面团发酵初期,表面有水渗出
C.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有CO2产生
D.丙酮酸转变成酒精时伴随ATP的生成
【答案】D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是真核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需氧呼吸,能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详解】A、在和面过程中,有氧气,酵母菌会进行需氧呼吸,后期氧气消耗完,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乙醇,也叫乙醇发酵,A正确;
B、面团发酵初期,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会产生水,表面有水渗出,B正确;
C、酵母菌在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时都会有CO2产生,所以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有CO2产生,C正确;
D、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是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伴随ATP的生成,D错误。
故选D。
19.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测量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假如种子已经消过毒且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在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只有氧呼吸的情况是:红色液滴a红色液滴b7细刻度管细刻度管璃管清水小玻NaOH_溶液豆小玻璃管装置甲C.a左移,b右移装置乙( )
A.a不动,b右移 B.a左移,b不动 C.a左移,b右移 D.a右移,b左移
【答案】B
【分析】据题可知,本题主要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植物细胞的呼吸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有氧呼吸:
一种是无氧呼吸:
【详解】题干中已明确说明只有有氧呼吸,因装置甲中放有NaOH溶液,种子在吸收了O2之后,会释放CO2,而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这样装置甲中的空气体积减小,红色液滴a向左移动;因装置乙中放的是清水,种子在吸收了O2之后,同样也会释放CO2,而吸收的O2体积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装置乙中的空气体积不变,所以红色液滴b不移动。
故选B。
20.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贮存
晒干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
乳酸菌制作酸奶
密封
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C.
水果保鲜
零下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庄稼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粮油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故A正确;
B.乳酸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所以整个过程要严格密封,故B正确
C.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但温度不能太低,适于零上低温保存,故C错误;
D.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故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如图是叶片中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试判定甲和乙分别为何种色素 ( )
A.叶绿素a、叶绿素b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答案】D
【分析】叶绿体中色素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大类,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详解】根据曲线分析可知,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乙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甲为叶绿素,乙为类胡萝卜素,D正确。
故选D。
22.如图所示为两种细胞器的膜结构以及其上发生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H]和图甲中的NADPH是同一种物质
B.甲、乙两种膜分别是叶绿体内膜和线粒体内膜
C.甲、乙两种膜上可能均含有催化ATP合成的酶
D.甲、乙两种膜上发生的生化反应必须在光下进行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甲含有色素分子,且能发生水的光解,为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乙上能发生[H]和氧气的结合即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为线粒体内膜。
【详解】A、图甲中的[H]和图乙中的[H]不是同一种物质,前者是NADPH,后者是NADH,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两种膜分别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B错误;
C、甲为类囊体薄膜,乙为线粒体内膜,这两种膜上均含有催化ATP合成的酶,C正确;
D、甲膜上发生的生化反应必须在光下进行,而乙膜上进行的生化反应与光无关,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3.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NADP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答案】C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两个过程;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CO2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
【详解】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CO2与C5反应生成C3,ATP不参与CO2的固定,ATP用于C3的还原,A错误;
B、CO2不能直接被NADPH还原,需要形成C3后才能被NADP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错误;
C、C3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形成(CH2O)和C5,C正确;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ATP和NADPH合成减少,C3还原减慢,C5生成的量减少,而C5的消耗暂时不变,所以短时间内C5含量会减少,D错误。
故选C。
24.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
A.降低室内CO2浓度 B.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 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答案】A
【分析】提高作物产量的思路是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以减少有机物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封闭的温室内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强度、增加CO2浓度、适当提高温度。降低细胞呼吸的措施主要是夜晚降低温度。
【详解】A、降低室内CO2浓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不利于光合作用,不能提高作物产量,A错误;
B、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夜晚降温以减少有机物消耗,即保持适宜的昼夜温差,能提高作物产量,B正确;
C、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进行,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
D、适当延长光照可延长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能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A。
25.下列科学研究过程与主要研究方法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B.提取菠菜叶中色素的方法——层析法
C.观察人鼠细胞融合时蛋白质的运动——荧光标记法
D.卡尔文探究 CO2中碳元素的去向——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B
【分析】1、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3、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4、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如用3H标记氨基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探究氧气的来源,以及卡尔文用14C标记二氧化碳探究碳的转移途径等。
【详解】A、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正确;
B、提取菠菜叶中色素的方法是用有机溶剂(如乙醇)提取,B错误;
C、观察人鼠细胞融合时蛋白质的运动时,分别用发红色荧光和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C正确;
D、卡尔文探究 CO2中碳元素的去向,用14C标记二氧化碳探究碳的转移途径,D正确。
故选B。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们常吃的米饭、玉米、红薯、面条等主食中富含淀粉类物质。当你大量运动感到饥饿、乏力时,摄入一些主食能帮你快速恢复体力。
材料2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北极熊、海豹,身体内脂肪的厚度可达4厘米。
材料3入冬前,很多生物要吃大量的食物储存起来。冬眠时用于维持生命活动。
材料4农场里的大白鸭每天吃的都是玉米、谷类、菜叶,却长了一身肥肉。长期饥饿情况下,肥胖的人会迅速消瘦。
(1)材料1中的淀粉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与动物细胞相比,除淀粉外,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还有_______、_______等,摄入主食能帮你快速恢复体力,原因是_________
(2)材料2、3可以说明脂肪的____和_____作用。脂肪还有哪些作用,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米、谷类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肥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材料4说明糖类和脂肪是可以_______;脂肪属于_______,除脂肪外,该类物质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维生素D属于其中的_______
【答案】(1) 葡萄糖 果糖 麦芽糖 主食中含有淀粉,淀粉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 保温作用 储能 脂肪还有缓冲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不受损害,如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除帮助它们抵抗寒冷外,还可以帮助它们减少外力攻击对身体内部脏器的损害
(3) 淀粉 脂肪 相互转化 脂质 磷脂 固醇 固醇
【分析】脂质可以分为脂肪(储能物质,减压缓冲,保温作用)、磷脂(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详解】(1)淀粉属于多糖,其基本单位是葡萄糖;与动物细胞相比,除淀粉外,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还有果糖和麦芽糖;由于主食中含有淀粉,淀粉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故摄入主食能快速恢复体力。
(2)材料2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北极熊、海豹,身体内脂肪的厚度可达4厘米,该地区寒冷,脂肪多,说明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材料3入冬前,很多生物要吃大量的食物储存起来,冬眠时用于维持生命活动,说明脂肪是储能物质;此外脂肪还有缓冲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不受损害,如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除帮助它们抵抗寒冷外,还可以帮助它们减少外力攻击对身体内部脏器的损害。
(3)玉米、谷类食物都属于植物,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材料4农场里的大白鸭每天吃的都是玉米、谷类、菜叶,却长了一身肥肉,说明糖类能转化为脂肪,长期饥饿情况下,肥胖的人会迅速消瘦,说明脂肪可以转化为糖类,故综合说明糖类和脂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脂肪属于脂质,除脂肪外,该类物质还包括磷脂、固醇;维生素D属于其中的固醇。
27.分泌蛋白是指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其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多种细胞结构的协调配合。下图为胰腺腺泡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细胞中以研究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的途径,此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物质依次出现在附着有③____________的内质网、②、①处,最后释放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④_________提供能量。
(3)囊泡是一种动态的细胞结构,在分泌蛋白运输中有重要作用。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且具有一定的_________性,这是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4)黄曲霉素是毒性很强的致癌物质,能引起细胞中③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因此黄曲霉素可能会导致下列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物质的合成和运输受损严重。
a.呼吸酶 b.唾液淀粉酶 c.血红蛋白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答案】 同位素标记法 核糖体 线粒体 脂质与蛋白质 流动 b、d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是细胞膜,②是高尔基体,③是附着在核糖体上的内质网,④是线粒体。
【详解】(1)用3H标记的亮氨酸来研究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的途径,此方法称为同位素标记法。
(2)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物质首先出现在附着有③核糖体的内质网中,然后出现在②高尔基体中,再出现在①细胞膜处,最后出现在细胞外的分泌物中,此过程需要④线粒体提供能量。
(3)囊泡是一种动态的细胞结构,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且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4)一般情况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分泌蛋白,而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内蛋白。呼吸酶和血红蛋白属于胞内蛋白,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虽然不属于分泌蛋白,但其合成过程需要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而黄曲霉素会使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脱离下来,那么会影响分泌蛋白等的合成,故b、d的合成和运输受损。
【点睛】胞内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游离的核糖体,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外。
28.酶的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不同的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种抑制剂对某消化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实验中对无关变量应进行控制,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答出两项即可)。
(2)据图分析,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抑制剂_____(填类型)的作用逐渐减小甚至消失。从活化能的角度分析,推测抑制剂能降低酶促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____。
(3)针对此实验,某同学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a、定时取样检测各反应中底物的量或产物的量,记录实验结果并绘图;
b、在一定条件下将三组消化酶溶液均与等量的不同浓度的底物混合;
c、在①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②中加入等量的抑制剂Ⅰ,③中加入等量的抑制剂Ⅱ;
d、将某消化酶溶液等分为①②③三组,再将每组等分为若干份。
请将以上实验步骤进行排序,并填入相应字母:
_____。
【答案】(1) 底物浓度和抑制剂种类 温度、pH、酶浓度、抑制剂的使用量等
(2) Ⅰ 在抑制剂的作用下,酶的活性(催化效率)降低,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下降
(3)dcba
【分析】高中生物实验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实验中的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对无关变量要控制好,使其保持相同且适宜,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详解】(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抑制剂种类和底物浓度。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酶浓度、抑制剂的使用量、反应时间等。
(2)由图可知,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曲线②的酶促反应速率逐渐与曲线①无抑制剂时相同,即抑制剂I的作用逐渐减小甚至消失。抑制剂能降低酶活性,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若对酶处理前先将酶与底物混合,则酶会先与底物发生反应,故应先对酶进行不同的处理,然后再将处理后的酶与底物混合,所以实验步骤进行排序应为dcba。
【点睛】本题考查与酶有关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
29.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小肠上皮细胞位于肠腔一侧的突起可以增大细胞的吸收面积。
(1)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经过消化后产生的葡萄糖、___________等小分子物质主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2)据图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蛋白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分析此种转运葡萄糖的方式为__________。肠腔一侧膜面积的增大,增加了载体蛋白的________,使葡萄糖的吸收效率提高。
(3)据图分析,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出来时的转运方式为协助扩散,依据是___________。
(4)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但酒精除在小肠中被吸收外,还能在胃中被吸收,这是因为酒精或其他脂溶性物质能够以____________的转运方式进入细胞,所以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易醉。
【答案】 氨基酸 主动运输 数量 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自由扩散
【分析】图中是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葡萄糖进小肠上皮细胞是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出小肠上皮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协助扩散,Na+进小肠上皮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协助扩散,出小肠上皮细胞是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
【详解】(1)食物中的淀粉被水解成的葡萄糖、蛋白质被水解成的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主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2) 据图示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肠腔一侧膜面积的增大,增加了载体蛋白的数量,使葡萄糖的吸收效率提高。
(3)据图分析,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出来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4)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但酒精除在小肠中被吸收外,还能在胃中被吸收,这是因为酒精或其他脂溶性物质能够以自由扩散的转运方式进入细胞,所以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易醉。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及实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0.下面为与光合呼吸有关的三个图形。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过程中产生的[H]用于③过程的哪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0.03%环境转移到CO2浓度为0.5%的环境中,其他环境条件不变,叶绿体中C5含量将________。
(4)图三中,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0℃时植物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二中________点表示。
(5)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强为图二中的__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________℃最佳。
【答案】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C3的还原(二氧化碳的还原) 下降 不能 乙 丁 25
【分析】分析图一中的物质变化可知:a为水,b为二氧化碳;①表示光反应,③表示暗反应,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分析图二可知,甲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乙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丙点和丁点都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且丁点为光的饱和点。
分析图三可知,5℃时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25℃时真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根据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
【详解】(1)图一中①光反应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二氧化碳的还原)。
(3)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用来固定CO2的C5增加,而C3的还原的过程不变,故植物细胞内未消耗的C5的含量下降。
(4)图三中,40℃时真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植物的有机物含量减少,植物体不能显示生长现象。5℃时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为光补偿点,与图二中乙点相对应。
(5)图二中的丁点为光饱和点,故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强为图二中的丁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25℃时真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故温度为图三中的25℃时最佳。
【点睛】本题以生理过程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联系的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练识记并理解相关的知识点,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尽可能地联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50分, 新冠病毒, 图为某种植物幼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百花中学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百花中学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