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新华联北外附属外国语中学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新华联北外附属外国语中学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新华联北外附属外国语中学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笔盒生锈 B. 废纸撕碎 C. 铅笔折断 D. 水分蒸发2.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 研究、开发、利用氢能源
C. 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汉江 D. 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3.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学以致用。酒精在空气中喷洒易引起火灾,是由于其具有( )A. 吸水性 B. 腐蚀性 C. 可燃性 D. 助燃性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量取液体 D. 称量固体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黑烟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6. 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即将全球上市.西达本胺由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下列关于西达本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西达本胺是一种化合物
B. 西达本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C. 一个西达本胺分子含有48个原子
D. 西达本胺分子中氟、氮、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7. 石灰氮化学式为是一种固态肥料,遇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 NO B. C. D. 8. 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锌原子核外有30个电子
B. 锌是金属元素
C. 锌原子的质子数为30
D.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 溴酸钠是某种冷烫剂的主要成分,对头皮有刺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溴酸钠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是( )A. B. C. D. 10. 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H B.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个数不变
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D.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11.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克496125反应后质量/克196X25 A. X的值为22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丙的物质的质量比为3:1
C.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2. 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除杂质是化学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内容区分或鉴别或除杂质的方法A除去气体中少量的CO将混合气体进行点燃B鉴别硬水与软水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C除去冰箱里的异味可在冰箱里放一包活性炭D区分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A. A B. B C. C D. D13.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B.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为氧化物
C.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14.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两个氢原子 ______ ;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_____ ;
氦气 ______ ;
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15. 硒被国内外医药界称为“长寿元素”和“心脏守护神”,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硒的元素符号是Se,图2是一些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______,硒在反应中易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与硒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1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 ______ 等化石燃料,它们均属于 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低碳”理念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提倡双面使用纸张
B.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C.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推广使用电动公交车17. 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你结合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时需要接通 ______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______ 。
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黄河水可通过: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蒸馏、④自然沉降、⑤过滤,要转变为可饮用的水,较合理的顺序为 ______ 。18. 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都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C、D均为气体单质,人和动物吸入 C后,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发生缓慢氧化,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 、B: ______ 。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9.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仪器b的名称是 ______ 。
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______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了得到较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验满氧气的方法为 ______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______ ,相对于B装置,C装置中用注射器替代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______ 。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用D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方法为 ______ 。20. 如图是一些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中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______。
实验中导致测量结果小于 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为______。21.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总质量为,充分加热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计算: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______ g;
所称取氯酸钾的质量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笔盒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废纸撕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铅笔折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该做法虽然能清除垃圾,但垃圾被焚烧后,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这种方法不科学,故A错;
B、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对环境也没有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B正确;
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中,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废物,如果直接排放,对天然水体的污染很重,故C错;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产业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不能杜绝,只能是让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度,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绿色化学,要求学生具备绿色化学意识,积极参与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化学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3.【答案】C 【解析】解:酒精在空气中喷洒易引起火灾,是由于酒精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燃烧。
故选:C。
根据酒精在空气中喷洒易引起火灾,结合酒精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酒精具有可燃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生成大量黑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答案】D 【解析】解:由西达本胺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B.由西达本胺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由西达本胺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西达本胺分子含有2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共48个原子,故正确;
D.由西达本胺的化学式可知,西达本胺分子中氟、氮、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2,故错误。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反应前后钙原子都是1个,碳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氮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3个,X的化学式是。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8.【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锌原子核外有30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锌,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锌原子的质子数为30,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解:溴酸钠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设中Br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
解得
故选:A。
本题可根据溴酸钠的化学式为,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计算溴酸钠中溴元素的化合价.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通过本题的信息学会抽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明确化学式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
10.【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由甲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甲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说法错误;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都没有改变,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C。
观察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物质的组成、化学方程式以及基本反应类型。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1.【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选项正确。
B、参加反应的甲质量为30g,丙的质量为10g,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丙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0g::1,该选项正确。
C、根据分析该反应是甲分解生成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正确。
D、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是与该反应无关的物质,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物质甲反应前后质量减少了30g,物质乙质量不变,物质丁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了20g,则物质丙反应后质量应增加10g,故。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2.【答案】A 【解析】解:A、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会引入新杂质,故选项错误。
B、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冰箱里的异味,故选项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A。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3.【答案】A 【解析】解: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正确,如中子不带电;故选项正确;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为氧化物错误,如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错误,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如电灯发光,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A、微粒的电性;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D、物质的变化。
本考点考查了微粒的构成、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变化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答案】 【解析】解:两个氢原子就是在氢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分子,故表示为:;
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
氯化铁中氯元素显价,铁元素显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价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
;
;
。
根据两个氢原子就是在氢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进行分析;
根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
根据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进行分析;
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15.【答案】6 得到 【解析】解:
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有,;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形成的硒离子,离子符号为:;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是稳定结构,故AC是稳定结构;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与Se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AC,D。
答案:
;得到;;
;D;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及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
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氦为的结构是稳定结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的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分析;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答案】天然气 不可再生 B 【解析】解: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等。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提倡双面使用纸张,可以节约纸张,减少树木砍伐,符合“节能低碳”理念;
B、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浪费资源,不符合“节能低碳”理念;
C、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减少电能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燃烧,符合“节能低碳”理念;
D、推广使用电动公交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符合“节能低碳”理念。
故选:B。
故答案为:天然气;不可再生;
。
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等。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进行分析;
根据提倡双面使用纸张,可以节约纸张,减少树木砍伐,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浪费资源,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减少电能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7.【答案】直流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煮沸 ④⑤②① 【解析】解: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时需要接通直流电源,否则两极都会得到氢气与氧气的混合物。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有:①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③水由水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④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等。
煮沸可将硬水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生活中可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由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和原理可知,应先将黄河水④自然沉降,通过静置的方法使水中的固体杂质沉至水底部;再⑤过滤,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除去;然后通过②消毒,加入消毒剂,杀灭水的病毒;最后通过①加热煮沸,除去水残留的消毒剂并降低水的硬度;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身体健康,无需③蒸馏;故较合理的顺序为④⑤②①。
故答案为:直流;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煮沸。
④⑤②①。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8.【答案】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B是水,化学式为:。
反应②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
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C为气体单质,人和动物吸入C后,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发生缓慢氧化,则C是氧气;A、B都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A能转化成B和氧气,则A是过氧化氢,B是水;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则D是氢气;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答案】酒精灯 锥形瓶 防止加热时粉末状固体进入导管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小木条复燃则集满 BF或CF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小木条熄灭则集满 【解析】解:根据图示可知a为酒精灯,b为锥形瓶;
中试管口的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粉末状固体进入导管;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反应药品为固体,且需要加热,则适合用A为反应的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装置为D,故制取的组合为A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则用D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操作为: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小木条复燃则集满;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氧气,反应的药品为液体与固体的组合,且在常温下进行,则适合用B或C为反应的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装置为F,则制取的组合为BF或CF;其中C装置中的注射器可以控制加入药品的速率,进而控制反应发生的速率,故与B相比C的优点为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与二氧化碳,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为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则验证集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小木条熄灭则集满。
故答案为:酒精灯;锥形瓶;
防止加热时粉末状固体进入导管;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小木条复燃则集满;
或CF;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小木条熄灭则集满。
根据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性质与验满方法来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根据仪器的作用来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时也考查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综合性比较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0.【答案】:2 ;
未等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解:电解水时产生氧气与氢气的体积之比约为1:2;
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导致测量结果小于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二者均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但是红磷没有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实验的现象、注意事项等,属于基础性的考查,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要扎实基础。
21.【答案】 【解析】解: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及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与氧气,则反应后氧气的散失导致固体的总质量减小,减小的质量即为氧气的质量,氧气的质量;
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45 96
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氯酸钾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对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十九中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5—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建筑科大附中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