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16第五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讲构造地貌的形成
展开练案[16] 第一部分 第五章 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
一、选择题
(2023·安徽期末)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和地晚制面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地貌形态为( D )
A.地垒 B.向斜
C.平原 D.山地
2.根据图中岩石类型及岩层分布,推断图中①②③④岩层形成最早的可能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注意审题,考查地貌形态,不是地质构造,地垒和向斜是地质构造,不符合题意,A、B错误。从地貌形态可以看出甲地地势较高,为山地,不是平原,C错误,D正确。故选D。第2题,一般情况下,沉积岩越往下岩层形成越早,②页岩、③石灰岩、④页岩都是沉积岩,读图可知,岩层由早到晚是②、③、④;①为变质岩,其形成早晚无法判断;所以②岩层可能形成最早,B正确。故选B。
(2023·徐州期末)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C、D、S3、S2、S1、O3,其年代依次变老。据此完成3~5题。
3.甲、乙之间的地形地质剖面是( A )
A B C D
4.该区域最新的地质事件是( C )
A.火山喷发 B.岩浆侵入
C.断层构造 D.褶皱弯曲
5.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C )
A.泥盆系 B.石炭系
C.上奥陶统 D.上志留统
[解析] 第3题,甲乙之间的地形剖面,其岩层新老排列是“中心新,两翼老”,为向斜,且中心地势最高,为山地,为向斜山,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4题,图中的岩层没有岩浆岩,A、B错误;图中有断裂构造,且断裂出现在沉积岩层形成之后,为最新的地质事件,C正确;褶皱的形成先于断裂的发生,D错误,故选C。第5题,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可知丙处地层中间老两翼新,地质构造为背斜。从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中心地区海拔较高,为山地。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有S1、O3地层,故可发现O3地层(上奥陶统),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023·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地温梯度是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铜五井位于重庆铜罗山地区,井深2 005 m,地温梯度约2.5 ℃/100 m,出露泉水的水温为28~35 ℃,属低温温泉。铜五井温泉出露区域放射性元素含量匮乏,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并未发现有花岗岩等岩浆岩,近期亦未发生大的构造活动。下图为铜五井附近地区构造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6.由材料可知,铜五井温泉的形成过程可能有( B )
①向斜顶部集水效应强
②北部裂隙发育利于雨水下渗
③地下径流顺背斜构造线向南运移
④井水出露区周边河水补给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铜五井出露温泉为低温温泉的主要原因是( D )
A.放射性元素衰变的产热量小
B.岩浆残余热并非该区主要热源
C.小的构造运动产生的热量不足
D.地热水上升出露过程中有地下冷水混入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铜五井温泉所在位置岩层年龄分布是中间老,两翼新,因此是背斜构造,①错误;北部有河流流经,裂隙发育,利于雨水下渗,②正确;读图,由图中河流流向自北向南流可判断,该地地势北高南低,因此地下径流顺背斜构造线向南运移,在断裂位置形成泉水出露,③正确;泉水出露在断层线位置的南部,北部没有河流分布,河流在铜五井位置为自西向东流,因此井水出露区受不到河水补给,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7题,由材料“铜五井温泉出露区域放射性元素含量匮乏,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并未发现有花岗岩等岩浆岩,近期亦未发生大的构造活动”可知,该区域放射性元素含量匮乏,铜五井出露温泉为低温温泉与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无关,A错误;没有发现花岗岩等岩浆岩,该地区不存在岩浆残余热,B错误;近期亦未发生大的构造活动,因此也不存在构造运动产生热量,C错误;由井深2 005 m,地温梯度约2.5 ℃/100 m,可知,出露泉水的水温应接近50度,而出露泉水的水温才为28~35 ℃,并且该地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地下水丰富,说明地热水上升出露过程中有地下冷水混入,D正确。故选D。
(2023·河北保定高二期末)帕米尔高原位于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交会处,地质结构复杂,但在波斯语中意为“平顶屋”。下图示意帕米尔高原地质构造。据此完成8~10题。
8.慕士塔格山的形成过程是( D )
A.地层断裂—垂直抬升—水平褶皱—板块挤压
B.地壳下沉—形成断层—板块碰撞—地壳抬升
C.地壳抬升—形成断层—板块碰撞—水平收缩
D.板块挤压—水平褶皱—地层断裂—垂直抬升
9.帕米尔高原在波斯语中意为“平顶屋”,主要是因为( A )
A.高原内部地势起伏较小
B.高原内部一望无际
C.高原地层未经历褶皱构造
D.莫霍界面分布平整
10.与塔里木盆地相比,帕米尔高原缺乏新生代地层,可能是由于( B )
①久经外力侵蚀 ②经过断裂下沉
③未经历水平挤压 ④未能接受沉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板块挤压,然后出现水平褶皱,岩层隆起,图中还可以看出慕士塔格山深处的岩层有明显的断裂,因此又经过了地壳断裂,而后垂直抬升之后形成慕士塔格山,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9题,帕米尔高原为板块挤压形成的,高原内部平坦,地势起伏小,犹如平顶屋,A正确;高原内部有起伏,并不是一望无际的,B错误;高原地层经历了褶皱变形,C错误;平顶屋并不是指岩石圈内部,莫霍面位于地球内部,D错误。故选A。第10题,帕米尔高原地势较高,更容易被外力侵蚀,并且侵蚀时间更久,①正确;帕米尔高原地层是上升的,②错误;帕米尔高原为典型的褶皱高原,经历的岩层的水平挤压,③错误;塔里木盆地地势较低,沉积作用显著,而帕米尔高原地势较高,沉积作用较弱,④正确。故选B。
(2023·河南焦作高二期末)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页岩气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即页岩既是产气岩又是储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页岩气藏的形成是天然气在源岩中大规模滞留的结果。下图为某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剖面图,②③为两处钻井,勘探结果显示两处钻井附近页岩气储量贫乏,甲处是该区域背斜主体构造的核心部位。据此完成11~13题。
11.①地质构造的形成主要经受的地质作用是( C )
A.西北—东南方向挤压
B.西北—东南方向拉伸
C.东北—西南方向挤压
D.岩浆活动
12.②钻井附近所处的地质构造位置是( D )
A.断层西南侧的相对上升部分
B.向斜东北翼的中部
C.断层东北侧的相对下降部分
D.背斜东北翼次级背斜近核部
13.②③钻井附近页岩气储量贫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B )
A.钻井附近娄山关组岩层封闭性较差
B.钻井附近牛蹄塘组岩层顶部张裂发育
C.牛蹄塘组页岩气形成时间短
D.断层不利于南华系—震旦系页岩气汇聚
[解析] 第11题,①地质构造为断层构造,是岩层受到压力或张力作用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范围,岩石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根据图中方向信息,其东北侧岩层发生明显弯曲变形,是受东北—西南方向挤压形成的,C正确,A、B错误;岩层层理结构明显,是沉积岩,不是岩浆活动形成的,D错误。故选C。第1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②钻井附近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根据材料,甲处是该区域背斜主体构造的核心部位,根据图中的方向可知,②钻井附近是在背斜东北翼次级背斜近核部,D正确,B错误;甲的西南侧有断层,②钻井附近缺少断层,A、C错误。故选D。第13题,根据材料,页岩气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即页岩既是产气岩又是储岩,且图示为某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气。与其他组岩层无关,A、D错误;由于钻井附近牛蹄塘组岩层顶部在甲附近有张裂发育,产生的页岩气无法大量储存,所以导致②③钻井附近页岩气储量贫乏,B正确;牛蹄塘组页岩气形成于寒武系,时间长,C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14.(2023·山东平阴一中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尔马拉海位于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之间,是断层下陷形成的内海,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 m,水下地壳破碎,地震、火山喷发频繁。在亚洲的海岸上,绵延不断的小山,一列挨着一列,形成里亚斯型海岸即在褶皱和断裂发育下形成的、总方向与山脉构造线走向大致直交的海岸,也称为横向海岸。下图为马尔马拉海地理位置及里亚斯型海岸形成示意图。
(1)简析马尔马拉海亚洲海岸分布着绵延不断的矮小山体的主要原因。
(2)简述马尔马拉海形成陡峭的里亚斯型海岸的主要过程。
[答案] (1)地质时期,非洲板块不断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一列列山脉;山脉不断被外力侵蚀,海拔降低,形成绵延不断的小山。
(2)由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一列列接近与海岸垂直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凹陷形成谷地;后发生地壳运动,马尔马拉海地壳断裂下陷,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谷地;海浪不断侵蚀山脉,形成陡峭的海岸断崖。
[解析] 第(1)题,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内力作用是基础,后遭受外力作用。根据马尔马拉海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消亡交界处,地质时期,非洲板块不断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一列列山脉;后来山脉不断被外力侵蚀(如流水、风力侵蚀),海拔不断降低,形成绵延不断的小山。第(2)题,由材料可知,里亚斯型海岸是与海岸直交的一列列山脉,首先应该分析山脉的成因,即板块碰撞挤压降起形成的,而山脉之间凹陷形成谷地;由材料“是断层下陷形成的内海,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 m,水下地壳破碎”可知,后发生地壳运动,马尔马拉地区地壳断裂下陷,海平面相对上升,海水淹没谷地,形成内海;此处位于40°N海域,受西风影响,海浪较大,海浪不断侵蚀山脉,形成陡峭的海岸断崖。
15.(2023·河南省杞县高中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智利阿塔卡玛断裂带位于美洲大陆西部,多侵入型岩浆岩和变质岩;区域内侵入型岩浆岩在地表分布面积广(占区域面积的30%以上),断裂带内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智利(矿业法典)中规定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国家以矿业特许权方式转让矿产勘查权和开采权。下图示意阿塔卡玛断裂带地理位置。
(1)指出智利西部阿塔卡玛断裂带的成因。
(2)简析阿塔卡玛断裂带内侵入型岩浆岩在地表分布面积广的主要原因。
(3)评价智利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
[答案] (1)位于板块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受板块碰撞和挤压,岩层发生变形甚至断裂,形成断裂带。
(2)岩浆活动强烈;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规模大;上覆岩层被外力剥蚀,岩浆岩大面积出露。
(3)有利条件:矿藏规模大,矿产种类丰富;出露面积大,开采便利;西部多港口城市,矿产资源出口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矿产资源开发政策稳定等。不利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矿山开采治理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矿区交通不便;生态脆弱等。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卡玛断裂带位于的美洲大陆西部,属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岩层容易发生变形断裂甚至错位移动,形成断裂带。第(2)题,由于该地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发育广泛,有利于岩浆的侵入活动,岩浆在向上侵入过程中冷凝,在地下深处形成侵入型岩浆岩,但随着板块碰撞和挤压,地壳抬升过程中,覆盖在其上的岩层被外力剥蚀后就出露于地表,形成了侵入型岩浆岩在地表分布面积广的现象。第(3)题,评价智利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评价。有利条件:由于智利位于板块碰撞地带,多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利于金属矿产资源形成,智利许多金属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铜矿、银矿资源等,且矿藏规模大,金属矿产种类丰富;“区域内侵入型岩浆岩在地表分布面积广,断裂带内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说明智利矿产资源埋藏浅,出露面积大,开采便利;西部多港口城市,便于矿产资源的出口;智利《矿业法典》的实施,有利于矿产资源开发政策的稳定等。不利条件:板块碰撞地带,断裂构造发育广泛,地质条件复杂,增加了开采难度和成本;智利又属于发展中国家,矿山开采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矿区多分布在安第斯山区,交通不便;并且大规模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生态破坏等问题。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构造地貌的形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构造地貌的形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9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9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 (含详解),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质构造与地貌,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