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1.(3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以下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挂艾叶 B.划龙舟 C.煮粽子 D.放纸鸢
2.(3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验氢气的纯度 B.称量烧碱
C.测定溶液pH D.稀释浓硫酸
3.(3分)健康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理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B.米饭、面条中主要含蛋白质
C.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是指铁单质
D.明矾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4.(3分)碘元素被称为“智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碘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一个碘原子的质量是126.9g
B.碘原子核内质子的总质量等于核外电子的总质量
C.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人体摄入碘越多越有利于健康
D.碘离子(I﹣)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
5.(3分)图甲、乙、丙三个方框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框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B.乙框中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框内物质的质量比为2:1
D.甲框中组成物质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
6.(3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长时间敞口露置于空气中
B.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C.一定质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
D.等质量的碳与氧气在不同质量比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多选)7.(3分)如图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物质,相连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丁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乙、丙不可以相互转化
C.图中三个反应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
D.甲、乙、丙可以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
8.(3分)向200g AgNO3溶液中加入m克Fe和Cu的混合粉末,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21.6g固体。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的质量是178.4g
B.混合粉末的质量范围是5.6g<m<6.4g
C.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可能会有气体生成
D.原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7%
二、非选择题
9.(4分)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成功举行。本次冬奥会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力量”。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本次冬奥会火炬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氢能技术,以氢气作为燃料,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本次冬奥会使用了由聚乳酸塑料[化学式为(C3H4O2)a]制成的一次性餐具,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该材料属于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3)冬奥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填字母)。
A.太阳能
B.风能
C.水能
D.化石能源
10.(4分)分别在t1℃和t2℃时(t2℃>t1℃)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水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加入水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t2℃时的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4)关于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c点和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将c点对应的溶液恒温蒸发溶剂,一定会立即析出晶体
C.t1℃时,向e点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物质,溶液质量变为90g
D.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t2℃时的小
11.(6分)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KOH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浆即可。如图为模拟该法制取KOH的工艺流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木头燃烧后生成灰,“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是一种常用的钾肥,以下物质中,同样可作钾肥的是 (填序号)。
A.KCl
B.K2SO4
C.NH4NO3
D.KOH
(2)实验室里进行操作②、操作③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3)“反应池”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了水以外还有 (填化学式)。
(5)“燃烧窑”中产生的热量可供煅烧和操作 (填“①”“②”或“③”)利用。
12.(6分)“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现有一份生产粉笔的原料,由CaSO4•xH2O和CaCO3混合而成,为了测定该原料的组成,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
(1)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样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再加热。装置A的作用是 。
(2)已知CaSO4•xH2O在16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CaSO4在1350℃时开始分解;CaCO3在900℃时分解完全。现控制B装置温度为900℃进行实验,采集了如下实验数据:(所有反应均完全进行,E装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a.样品的质量为m1=22.2g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m2
c.装置C实验后增重m3=3.6g
d.装置D实验后增重m4=2.2g
①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 (结果精确到0.1g)。
②x的值为 。
③选用下列 (填序号)组数据也可求出x的值。
A.ab
B.abd
C.bcd
(3)当温度达到1350℃时,CaSO4开始分解产生一种固体氧化物和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6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0g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稀盐酸。通过数字化传感器测得滴入稀盐酸的体积和溶液的pH如图2所示。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滴入烧杯内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46g。
(1)写出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 (用离子符号表示)。
(2)请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1.(3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以下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挂艾叶 B.划龙舟 C.煮粽子 D.放纸鸢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挂艾叶、划龙舟、放纸鸢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挂艾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划龙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煮粽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放纸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3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验氢气的纯度 B.称量烧碱
C.测定溶液pH D.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烧碱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3分)健康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理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B.米饭、面条中主要含蛋白质
C.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是指铁单质
D.明矾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分析】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明矾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缺氟会导致龋齿,故合理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符合题意;
B、米饭、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C、铁强化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不符合题意;
D、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杀菌消毒,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3分)碘元素被称为“智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碘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一个碘原子的质量是126.9g
B.碘原子核内质子的总质量等于核外电子的总质量
C.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人体摄入碘越多越有利于健康
D.碘离子(I﹣)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
【分析】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电子的质量很小,进行分析判断。
C、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D、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碘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而不是一个碘原子的质量是126.9g,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碘原子核内质子的总质量远大于核外电子的总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但并不是人体摄入碘越多越有利于健康,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摄入过多的碘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碘离子,碘离子(I﹣)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3分)图甲、乙、丙三个方框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框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B.乙框中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框内物质的质量比为2:1
D.甲框中组成物质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
【解答】解: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2SO3。
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丙框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
B、由分子的构成可知,乙框中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B说法正确;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框内物质的质量比为(64×2):32=4:1,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SO2,甲框中组成物质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2:(16×2)=1:1,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6.(3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长时间敞口露置于空气中
B.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C.一定质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
D.等质量的碳与氧气在不同质量比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液长时间敞口露置于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中,氧化钙中含有的钙的质量多,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长时间敞口露置于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质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B、向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若消耗稀盐酸的质量相同,则生成氯化钙的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氧化钙中含有的钙元素的质量多,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错误。
C、一定质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且原固体的质量是镁,质量不可能是0,故选项图像错误。
D、等质量的碳与氧气在不同质量比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开始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多选)7.(3分)如图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物质,相连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丁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乙、丙不可以相互转化
C.图中三个反应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
D.甲、乙、丙可以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
【分析】A、根据若丁是铝,铝能和盐酸、硫酸铜、氧化铁反应,若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碳、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来分析;
B、根据若丁是二氧化碳,甲是碳,乙是氢氧化钠,丙是碳酸钠,则乙、丙可以相互转化来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若甲是碳,乙是氢氧化钠,丙是碳酸钠,丁是二氧化碳,则图中三个反应不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来分析;
D、根据若甲是碳酸钙,乙是氧化钙,丙是氢氧化钙,丁是盐酸,则甲、乙、丙可以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来分析。
【解答】解:A、若丁是铝,铝能和盐酸、硫酸铜、氧化铁反应,若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碳、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则丁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若丁是二氧化碳,甲是碳,乙是氢氧化钠,丙是碳酸钠,则乙、丙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若甲是碳,乙是氢氧化钠,丙是碳酸钠,丁是二氧化碳,则图中三个反应不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甲是碳酸钙,乙是氧化钙,丙是氢氧化钙,丁是盐酸,则甲、乙、丙可以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3分)向200g AgNO3溶液中加入m克Fe和Cu的混合粉末,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21.6g固体。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的质量是178.4g
B.混合粉末的质量范围是5.6g<m<6.4g
C.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可能会有气体生成
D.原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7%
【分析】结合金属反应的优先原则以及给出的实验验证进行分析和计算。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滤液的质量等于200.0g+mg﹣21.6g>178.4g。错误;
B、由于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硝酸银过量,铜和铁完全反应,
假如都是铁,则由
2AgNO3+Fe=Fe(NO3)2+2Ag
56 216
5.6g 21.6g
假如都是铜,则由
2AgNO3+Cu=Cu(NO3)2+2Ag
64 216
6.4g 21.6g
所以混合粉末的质量范围是5.6g<m<6.4g,正确;
C、由于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硝酸银过量,铜和铁完全反应。所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不会有气体生成,错误;
D、由于硝酸银没有完全反应,所以无法求算原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故选:B。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二、非选择题
9.(4分)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成功举行。本次冬奥会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力量”。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本次冬奥会火炬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氢能技术,以氢气作为燃料,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
(2)本次冬奥会使用了由聚乳酸塑料[化学式为(C3H4O2)a]制成的一次性餐具,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该材料属于 合成材料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3)冬奥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D (填字母)。
A.太阳能
B.风能
C.水能
D.化石能源
【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解答】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答案为:2H2+O22H2O;
(2)聚乳酸塑料[化学式为(C3H4O2)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该材料属于合成材料;故答案为:合成材料;
(3)A.太阳能利用过程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属于绿色能源;
B.风能利用过程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属于绿色能源;
C.水能利用过程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属于绿色能源;
D.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会产生烟尘、有害气体、二氧化碳等,不属于绿色能源;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0.(4分)分别在t1℃和t2℃时(t2℃>t1℃)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水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加入水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g。
(2)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t2℃时的饱和溶液的是 ab (填序号)。
(4)关于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填序号)。
A.c点和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将c点对应的溶液恒温蒸发溶剂,一定会立即析出晶体
C.t1℃时,向e点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物质,溶液质量变为90g
D.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t2℃时的小
【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图示信息来分析;
(2)根据图像信息来分析判断;
(3)根据溶液的状态来分析;
(4)根据图像信息、溶质的质量分数、获取晶体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由图像可知,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0g,则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t1℃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小于t2℃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则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t2℃时,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水,a点时,继续加水,溶液的质量增加,说明a点时含有未溶解的固体,a点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点时,40g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溶液刚好达到饱和,c、d两点溶液中溶剂质量较多,溶质质量相同,均为该温度下不饱和溶液,则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t2℃时的饱和溶液的是ab。
(4)A、由图像可知,c点和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均为40g,溶质质量相等,故A正确;
B、c点未指明温度,无法判断蒸发溶剂是否会析出溶质,故B不正确;
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5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为50g×,向e点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物质,溶液质量不变,为50g+20g=70g,故C不正确;
D、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则t1℃和t2℃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ω(t1)<ω(t2),故D正确。
故答案为:
(1)40;
(2)增大;
(3)ab;
(4)A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知识,考查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克溶剂、饱和状态、单位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6分)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KOH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浆即可。如图为模拟该法制取KOH的工艺流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木头燃烧后生成灰,“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是一种常用的钾肥,以下物质中,同样可作钾肥的是 AB (填序号)。
A.KCl
B.K2SO4
C.NH4NO3
D.KOH
(2)实验室里进行操作②、操作③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3)“反应池”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K2CO3+Ca(OH)2═CaCO3↓+2KOH 。
(4)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了水以外还有 CaCO3 (填化学式)。
(5)“燃烧窑”中产生的热量可供煅烧和操作 ③ (填“①”“②”或“③”)利用。
【分析】(1)含有钾元素的化肥是钾肥。
玻璃棒用途:搅拌、引流、转移物质等。
(3)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
(4)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了水以外还有CaCO3。
(5)蒸发时需要加热。
【解答】解:(1)A.KCl中含有钾元素,可以用作钾肥。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可以用作钾肥。
C.NH4NO3中不含有钾元素,不能用作钾肥。
D.KOH中虽然含有钾元素,但是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作钾肥。
故答案为:AB。
(2)实验室里进行操作②(过滤)、操作③(蒸发)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故答案为:玻璃棒。
(3)“反应池”中,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CO3+Ca(OH)2═CaCO3↓+2KOH。
故答案为:K2CO3+Ca(OH)2═CaCO3↓+2KOH。
(4)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了水以外还有CaCO3。
故答案为:CaCO3。
(5)“燃烧窑”中产生的热量可供煅烧和操作③利用。
故答案为:③。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2.(6分)“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现有一份生产粉笔的原料,由CaSO4•xH2O和CaCO3混合而成,为了测定该原料的组成,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
(1)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样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再加热。装置A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的CO2和H2O 。
(2)已知CaSO4•xH2O在16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CaSO4在1350℃时开始分解;CaCO3在900℃时分解完全。现控制B装置温度为900℃进行实验,采集了如下实验数据:(所有反应均完全进行,E装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a.样品的质量为m1=22.2g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m2
c.装置C实验后增重m3=3.6g
d.装置D实验后增重m4=2.2g
①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 5.0 (结果精确到0.1g)。
②x的值为 2 。
③选用下列 BC (填序号)组数据也可求出x的值。
A.ab
B.abd
C.bcd
(3)当温度达到1350℃时,CaSO4开始分解产生一种固体氧化物和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SO42CaO+2SO2↑+O2↑ 。
【分析】(1)根据碱石灰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硫酸增加的质量就是硫酸钙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就是碳酸钙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根据CaSO4当温度达到1350℃时会分解产生一种固体氧化物与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生成了二氧化硫、氧化钙,硫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硫和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1)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和H2O,防止它们影响实验结果;
(2)C装置的作用是应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性质;
(3)①设参加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w。
CaCO3CaO+CO2↑
100 44
w 2.2g
w=5.0g;
②CaSO4•xH2OCaSO4+xH2O
146+18x 18x
22.2g﹣5g 3.6g
x=2;
③只要能知道反应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出x的值。所以abd和bcd的组合都可得到反应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x的值;
(3)CaSO4当温度达到1350℃时会分解产生一种固体氧化物与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生成了二氧化硫、氧化钙,硫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硫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aSO42CaO+2SO2↑+O2↑。
故答案为:(1)除去空气中的CO2和H2O;
(2)①5.0;
②2;
③BC;
(3)2CaSO42CaO+2SO2↑+O2↑。
【点评】本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难度比较大,解答时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前后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13.(6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0g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稀盐酸。通过数字化传感器测得滴入稀盐酸的体积和溶液的pH如图2所示。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滴入烧杯内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46g。
(1)写出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 Na+、Cl﹣、OH﹣ (用离子符号表示)。
(2)请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a点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Cl﹣、OH﹣。
故答案为:Na+、Cl﹣、OH﹣。
(2)设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
NaOH+HCl═NaCl+H2O
40 36.5
20gx 1.46g
=
x=8%
答: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5/31 15:59:15;用户:轻松国文培训学校;邮箱:qsgwpx@xyh.com;学号:4487409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梅苑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